駕馭「戰神」巡航南海的飛行團長劉銳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2020-12-18 澎湃新聞

脫翎換羽,展翅高飛,這是大國利器。穿越海峽,空巡黃巖,你為祖國的戰機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藍。巡天掠海,為國仗劍,強軍興軍的銳一代,只要祖國需要,你們可以飛得更遠。

被評選為「感動中國」人物 本文圖均為 空軍記者微信公眾號 圖

2018年3月1日晚,十位「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在央視頒獎晚會上揭曉,一名神採奕奕的中國軍人走上領獎臺,胸前的飛行標誌熠熠生輝,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他,就是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劉銳。

信心滿滿

「在天空上留下痕跡,這聽起來像是詩,而劉銳和他的戰友們把它變成了現實。小目標、大目標,藍天夢、強軍夢,都凝在他的飛行裡。」主持人敬一丹這樣介紹劉銳。

循著夢想的足跡,讓我們把時鐘撥回至2012年。

12月8日上午,習近平登上位於深圳蛇口港的飛彈驅逐艦,開始他就任黨的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之後的第一次南海之行。

浩瀚的南海碧波相連,不息的濤聲經久迴蕩。

海洋,生命的肇始,文明的搖籃,大國興衰的歷史規律表明,背海則衰,向海而興。那些狹長而又繁忙的海峽,既是連通中國與世界的紐帶,也是扼控中國走向世界的咽喉。當「一帶一路」的倡議向大洋深處鋪展,通向廣闊世界的一條條航道,正在成為中國發展的生命線。

回顧歷史,我們看到,170多年前,西方列強就是從海上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古老中國從此跌入苦難的夢魘。

那次南海之行兩天之後,習主席在接見駐穗部隊師以上幹部時說:「前不久我去參觀了復興之路展覽。我提出了,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我想說,我們的中國夢,就是強國夢,對於軍隊來講,也是強軍夢。」

逐夢空天,為國仗劍。佇立新時代凝視高遠天空:維護利益要走出去、履行使命要飛出去!劉銳和戰友們只爭朝夕,朝著星辰大海,勇敢進發。

戰機編隊在南海上空巡航

2015年3月30日,劉銳和戰友駕駛被譽為「戰神」的轟-6K戰機飛越巴士海峽,突破第一島鏈,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首次在太平洋上空留下了中國空軍的航跡。

而就在此前的1個多月,習主席視察空軍航空兵部隊,登上轟-6K戰機,親自體驗飛行操作,殷切勉勵飛行人員要胸懷使命,苦練本領,關鍵時刻一招制敵,並向全空軍提出了「思想政治要過硬、打仗本領要過硬、戰鬥作風要過硬」的戰略要求。

國家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這是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無法迴避的挑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的門檻。

既然是無法迴避的挑戰,就必須勇敢迎接。既然是繞不過的門檻,就必須奮力躍過。

就在中國空軍的首次遠海訓練過程中,劉銳和戰友們就遇到了挑戰。他們抵達目標海域後不久,兩架陌生戰機直撲而來。對方掀起機翼,向他們亮出機腹下的空空飛彈以示威脅。

「最近的也就是不到10米,貼到我們邊上飛,對方飛行員的臉都能看得很清楚,他瞪著我,我瞪著他。」航向不變,高度不變,劉銳用實際行動告訴對方,決不會改變既定任務。對方見佔不到便宜,最終悻悻離去。

「一想到身後的祖國,唯有勇往直前!」這一次,他們圓滿完成既定訓練目標,開創了中國空軍遠海訓練先河,被外電評論為「具有深遠意義的戰略之舉」。

2016年夏天,一張轟-6K戰機飛越黃巖島上空的照片引爆網絡,極大振奮國人信心。

「戰神」巡航祖國島礁

這張照片就出自劉銳之手。「拍這張照片就是希望通過這個畫面能告訴大家,我們的國土,我們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是在我們手裡的,我們的軍事力量是完全存在的。」憶起當時的情景,劉銳話語中透著無比堅毅的自信。

「親眼看到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劉銳興奮地比劃道,「當你飛過去,真正看到、仿佛能觸摸到的那一刻,你就會感到,這就是我們的國、我們的家,我要守衛的地方。」

利益所在,使命必達。

一名軍人的忠誠度高不高,既看心之純度,也看行之篤定。當他把自己的使命與祖國的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時,信念就會化成不竭力量,忠誠就會化為堅定行動。

有一次,劉銳帶隊執行島礁巡航任務。根據氣象預報,某島礁海域晴空萬裡,但到達後風雲突變,飛機因強烈氣流而劇烈顛簸。

怎麼辦?關鍵時刻,劉銳和機組決定:穿雲!靠著目視和雷達指示,他們朝雲縫飛去,通過不斷機動規避一個個雲柱,「戰神」最終飛抵預定空域。「任務當頭,巡航到位,心裡才覺得放心。」談起當時的驚險,劉銳笑中帶著從容。

「提高基於網絡信息體系的聯合作戰能力、全域作戰能力……」2017年10月,劉銳作為黨的十九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聆聽習主席的報告時激動不已,回望來路、展望前途,又讓他感慨萬千。

這些年,劉銳和戰友們出遠海、巡南海,上高原、進戈壁,「紅劍」演習、「利劍」演練、實彈打靶等多項任務一路走來,充滿了艱辛。

「戰神」巡航祖國島礁

對劉銳他們來講,「飛得遠」延伸的是戰鬥力的標尺,「打得準」則蘊含著基於體系的核心能力突破。只有具備全疆域、全天候、全時段遠程精確打擊能力,才能成為我海空的重要進攻力量。

為突破體系作戰的瓶頸,劉銳帶領部隊緊緊圍繞轟-6K戰機作戰使用的重難點問題集智攻關。

戰鬥首先在教室中打響,他們組織開展「提升基於信息系統體系作戰能力問題研究」等多項課題的前瞻性作戰理論研究,形成了數套戰法、數十套突擊方案,填補了轟-6K作戰使用的多項空白。

為使日常訓練環境更加逼真,他們還主動與幹擾機和地導、雷達等部隊協同,圍繞如何運用支援掩護兵力、利用地形地貌規避雷達跟蹤、快速突擊「敵」飛彈陣地等戰術課題,經常性開展「紅藍」對抗訓練。結合部隊外出駐訓,利用跨區轉場等時機,與其他軍兵種開展對抗,錘鍊部隊陌生地域、陌生環境突防突擊能力,建立起以進攻主體為核心的體系作戰訓練模式。

一次體系對抗演練。海面,波濤洶湧;空中,黑雲蔽日。在兄弟部隊殲擊機、幹擾機編隊的配合掩護下,轟-6K編隊作為「主角」壓軸出場,他們關閉無線電通訊設施乘夜色出航,突破「敵」空中地面防線,在距「敵」目標數百公裡時,飛機果斷佔領發射陣位發射飛彈。劉銳和機組成員緊盯屏幕,在飛彈距目標數十公裡處,沉著開啟飛彈導引頭,頃刻,目標火光四射。

戰機依次起飛

2015年9月3日,劉銳參加「勝利日」大閱兵。

在進京之前,妻子在簡訊中告訴劉銳:「孩子老問我,什麼時候能在電視上看到你的飛機,問我,可不可以看到你的臉?」

劉銳沒有回答,因為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記者給了他一個答案:「孩子,閱兵的時候,你看不到爸爸的臉,但你會看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面孔!」

孩子應該還不明白,為什么爸爸的臉會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面孔代替。

但更多的中國人應該明白,從這個飛行員父親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夢想守護者的樣子,他們給人民希望,讓人民依靠。

高飛遠航

今年春節前夕,空軍連奏「強軍戰歌」——蘇-35戰機飛赴南海參加聯合戰鬥巡航、殲-20隱身戰機列裝空軍作戰部隊。「作為飛行員,我們是趕上好時代了。」劉銳說。

這些年,看新聞已經成為劉銳的習慣。每每看到祖國周邊有人生事的消息,他和戰友們隨時做好了戰鬥準備。為國仗劍的「銳一代」,他們正披堅執銳,守護你我的夢想。

接受主持人採訪

晚會中,主持人白巖松以「時間」為題採訪劉銳。

的確,流動的時間將凝固成歷史;而時間,往往是衡量軍人使命的最佳尺度。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樣一組關於劉銳和戰友們的歷史時刻:

2010年,劉銳所在團在全空軍首批改裝轟-6K,大家「摸著石頭過河」,官兵們鬥三伏、戰三九,他們把訓練課目不斷向全疆域、全天候拓展,逐步實現了作戰領域從簡單氣象到複雜氣象、從晝間到夜間、從近海到遠海等多個方面突破;

2015年3月30日,中國空軍組織轟-6K戰機首次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訓練;

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轟-6K戰機9機編隊首次震撼亮相,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2016年7月,中國空軍組織轟-6K等戰機赴黃巖島等島礁附近空域進行戰鬥巡航,以空中偵察、對抗空戰和島礁巡航為主要樣式組織行動,達成了戰巡目的。

2016年7月,該團在空軍突防突擊競賽性考核中斬獲「金飛鏢」;

2017年8月,該團任務機組在「航空飛鏢-2017」國際軍事比賽中摘得轟炸機組桂冠;

2017年底,該團榮獲「全軍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近幾年,他們不畏艱難險阻,成功應對和處置各種幹擾,與其他軍兵機種一起研練偵察預警、海上巡航、海上突擊、空中加油等訓練課題,提升了遠海機動能力和實戰能力,逐漸常態化、實戰化、體系化執行遠海遠洋訓練任務,彰顯了中國空軍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維護國家利益的能力。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感動中國組委會給劉銳的頒獎詞是:脫翎換羽,展翅高飛,這是大國利器。穿越海峽,空巡黃巖,你為祖國的戰機填上一抹太平洋的藍。巡天掠海,為國仗劍,強軍興軍的銳一代,只要祖國需要,你們可以飛得更遠。

故事裡的劉銳

讓打「死靶子」的飛彈也能打「活靶子」

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列裝的「戰神」在改裝之初,與之配套的某型飛彈只能攻擊固定目標,這讓劉銳大為不解:「這麼先進的飛彈,難道只能打『死靶子』?我不信!」儘管廠所專家一再向他解釋「當初就是這麼設計的」,但劉銳還是不信這個「邪」——他非要想法子攻克這個難題。

像「飛彈能否打移動目標」這種專家說了算的事,他一個飛行員還能給「翻了盤」?大伙兒都替劉銳捏了一把汗。

為了攻克這一難關,劉銳積極向生產廠家和科研院所請教,不僅找來了該型飛彈的使用手冊,還把它的設計原理、工作原理以及參數資料統統搜羅過來,一有空便鑽進資料堆裡研究。

在空軍部隊蓬勃開展的「雙學」活動中,他帶頭成立了攻關小組,在分享自己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向戰友請教,發動大家集思廣益,在共同攻克難題的過程中學習積累相關知識。為了驗證他們總結出的理論,劉銳還向上級請示,利用常態化遠海訓練等時機反覆實踐論證,並牽頭撰寫了《某型飛彈打擊移動靶標可行性研究》論文,因此得了個戰區空軍軍事理論研究一等獎。當曾經給他「潑冷水」的專家們翻閱他的論文後,無不驚嘆這個「不信邪」的飛行員分明就是個「會打仗的武器專家」。

壓低再壓低讓告警「偃旗息鼓」

2015年仲春的一天,某海域雲層疊嶂,一場實戰化背景下的突防突擊演練正在進行。「敵跟蹤,敵跟蹤……」劉銳和戰友們駕機剛進入「敵」地導布防區,耳機裡的告警音便叫個不停。

「降低高度!」劉銳一聲令下,隨即壓杆,只見碩大的戰機迅速降到了××米——這是避開「敵」雷達追蹤的常規處置高度,按照這個高度,評估規則就會視他們為「成功避開了追蹤」。

但實際情況與評估規則似乎並不完全相符,「敵跟蹤」的告警音依然不絕於耳。劉銳明白,若打起仗來,這麼下去就失敗了。於是,劉銳決定:「繼續降低高度,往海岸線靠!」堅決而底氣十足。

轟炸機機身大、翼展長,評估規則已經明確飛行高度極限,再往下壓愈加危險!但實戰就是如此殘酷。

劉銳有底氣做出這樣的決定自有他的道理。演練實施前,他們對突防航線做過精確計算。「敵」可能在哪兒布防、遇「敵」從哪兒規避、在哪兒用什麼突防策略他早就「門兒清」。

機組對劉銳的信任更增添了他的自信,在劉銳的指揮下,戰機一邊下降高度一邊緩緩往海岸線靠。當戰機幾乎貼著海面飛行時,各類告警果然「偃旗息鼓」,劉銳終於徹底擺脫了追蹤。

難度提高再提高得零分卻很興奮

2016年7月底,劉銳機組被抽中參加空軍突防突擊競賽考核。考核實施前,各部隊參考機組要挑選不同的攻擊靶標——靶標不同,攻擊難度自然不同。

仗著自己的膽氣和從未失手的底氣,劉銳直接放棄了優先挑選權:「大家挑剩下的就是我的!」戰友們也沒跟他客氣,把難度最大的靶標留給了他。劉銳欣然接受:「有難度更有價值!」

劉銳的靶標難度主要在於地形:靶場四面環山如置桶底,「桶」中壘起一個10米見方的土臺,實體靶車便安然地趴在土臺上,如若實彈投不到臺上便不會對靶標有任何毀傷。

這設置,連評估組都覺得太難,好在山「桶」一側有個「缺口」——那幾乎是通往靶標的唯一途徑。劉銳卻有意避開那個「缺口」:「都知道那兒好走,打起仗來敵人不會加強防守?」本已是最難的靶標又陡增突防難度。

這還沒完,在選擇投彈方式時劉銳再度提升難度。考核要投2枚彈,劉銳堅持用毀傷性強但命中概率小的投彈方式,「實戰中當然更注重毀傷性」。

然而,考核當天,劉銳帶著機組以完美的突防開始,以出其不意的突擊路線進入,卻以未投出彈的結局告終,被判「0分」。戰機返場著陸後,劉銳遲遲不肯下飛機。

一夜無眠。劉銳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剛到總結評估會場便受到評估組專家的高度讚揚:「突防漂亮,攻擊路線設計巧妙,就是投彈能力還有提升空間。」一聽說有提升空間,劉銳迅速走出了低落情緒,布滿血絲的雙眼頓時又興奮得滾圓。

(原題為《駕馭「戰神」巡航南海的飛行團長劉銳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巡航南海的戰神飛行員感動中國,頒獎詞說:你們可以飛得更遠!
    3月1日晚,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揭曉,在央視播出的頒獎典禮上,一名神採奕奕的中國軍人走上領獎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就是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劉銳,他駕駛的戰機,則是有著「戰神」之稱的轟-6k。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劉銳是第一位駕駛轟-6K飛向遠海的空軍飛行員。
  • 空軍某團團長劉銳:備戰打仗是軍人唯一常態
    據《解放軍報》9月30日報導,十九大代表、空軍航空兵某團團長劉銳與戰友共同完成了轟-6k戰機新機首次投實彈以及極限坡度驗證等重難點課目。今年9月中旬,轟-6K戰機在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中從西北戈壁空軍某基地拔地而起。
  • 20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跡 2017年度感動中國獲獎名單完整版
    央視新聞3月1日消息,1日晚8點,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盧麗安、黃大發、謝海華夫婦、王珏、黃大年、劉銳、西藏玉麥人、楊科璋、廖俊波、盧永根榮膺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
  • 《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出爐,2018年中考將會這樣考!
    《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出爐,2018年中考將會這樣考!而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擁有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頒獎詞的言簡意賅與精巧別致而成為時政熱點中的重點,備受中考命題人的親睞。「感動中國人物」還會出現哪些題型和考點呢?我們又該如何解答呢?
  • 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   自2002年起,《感動中國》每年從社會各行各業推選出十位人物,他們溫暖著中國,感動著我們。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他們感動了中國!
    17日晚,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每當主持人念出一個名字,無數觀眾都紅了眼圈,不少網友紛紛表示「太好哭了」「感動到不行」。獲得「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的,是一群普通人,他們中有消防員、有學者、有科學家、企業家、退役軍人、盲人推拿師……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在不同的崗位默默耕耘:有人用滿頭白髮換來敦煌容顏永駐有人用生命換來一方富足、平安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潘維廉成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昨晚(5月17日),《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1套黃金時間播出,廈門大學美籍教授、新航道「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潘維廉榮獲「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潘維廉採訪視頻消息傳來,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全體師生無不為之歡欣鼓舞。潘教授一直關注和支持著新航道的發展,並親任新航道「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形象大使,帶領青少年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介紹中國。對於他的獲選,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第一時間發出賀信,表達祝賀。
  •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你也入選了!(附感動中國最全資料)
    2020年度獲獎人物揭曉。極不平凡的2020年,他們或在危難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堅守,以凡人之力,書寫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今天推送2020年度人物和事跡、頒獎詞、鑑賞、適用話題,並且匯總了感動中國從2002到2020年總共十九年的相關資料。趕緊收藏吧!       這幾年,高考題持續考查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弘揚正能量和主旋律。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趁著周五晚的忙裡偷閒時間,打開回放《感動中國2019年度頒獎盛典》,耗時1小時51分58秒,一氣呵成的看完這個今年期待已久的節目。感動中國十個感動中國的代表人物,有序受邀,邀請他們來到舞臺的中央,接受主持人的採訪,在場觀眾以熱烈掌聲歡迎,認真聆聽他們的感人故事,用實際行動,表達愛,愛祖國,愛人民,犧牲小我,成就大愛
  • 作文素材:2016《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揭曉
    2月8日8點,《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最重要的人物評選活動之一,每年舉辦一次,已經連續舉辦14年。目前感動中國2016年度十大人物已經揭曉。
  • 【致敬】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黃文秀入選!
    關於【致敬】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黃文秀入選!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致敬】201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揭曉,黃文秀入選!
  • 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潘建偉事跡及頒獎詞 簡介照片
    2月8日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中國科大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作為「量子通訊的領跑者」成為「2016年感動中國的十大年度人物」之一。《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予潘建偉院士的頒獎辭是:嗅每一片落葉的味道,對世界保持著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學糾纏,保持與名利的距離。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對話,以先賢的名義,做前無古人的事業。
  • 感動中國2019人物事跡及頒獎詞全文 2020感動中國人物介紹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5月17日晚8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顧方舟朱麗華:光明溢天地  43年前,浙江嘉興人朱麗華因傷失明,她自學成為當地唯一盲人中醫師,從事推拿工作30餘年,開創了自己的診所,為100多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同時,她堅持做慈善,到目前為止,朱麗華已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為希望工程捐款累計達373萬元。
  •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領獎 「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評選結果19日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揭曉。獲得「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榮譽的還有: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科學家林俊德;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為氣象觀測做出巨大貢獻的海軍氣象工程師李文波;為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為最美女教師的張麗莉;為保障農民工利益,多次到企業臥底打工的「民工」局長陳家順;堅持5年背著生病母親上下班,為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陳斌強;丈夫背著妻子,堅持20多年在大山中行醫的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
  • 河南鄉村教師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他是一位山區小學的校長,用一根扁擔挑起了孩子們的讀書夢獲獎現場張偉華攝□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陳小平2月18日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
  •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揭曉!作文素材必備
    《感動中國》頒獎辭步履蹣跚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症與新冠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淪陷這一戰 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那一晚 歌聲飄蕩在城市上空我們用血肉築成新的長城——《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張定宇陳陸:誓言「守好廬江」浪尖上逆行的他用生命兌現承諾
  •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揭曉,木裡31名撲火勇士當選
    《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頒獎盛典》5月17日晚8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央視新聞客戶端同步播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樊錦詩四川森林消防員:英雄歸厚土
  • 【人物】感動中國,實至名歸!
    《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頒獎盛典》17日晚播出,獲得「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榮譽的有:《感動中國》把這一年的特别致敬獻給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感動中國》頒獎辭在朝陽下俯衝迎著西風開火空中的尖刀 以一當十疆土的堅盾 巡天衛國山河已無恙 祖國的雄鷹已飛得更高你刻在機身上的星星是戰士們的巡航坐標——《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 王海
  • 平凡中的偉大——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
    「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2月18日晚正式出爐,從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到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從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到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從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到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他們,將偉大與平凡畫上了等號,平凡中蘊含著的偉大力量足以薪火相傳、代代接力,他們用無私奉獻感動著中國。
  • 南昌報導: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揭曉
    江南都市報訊 全媒體記者許佳慧報導: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7日,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的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在南昌市第一中學(朝陽校區)舉行,揭曉了江西省第三屆「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名單。「感動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選活動2016年啟動,兩年一次,今年是第三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