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在二戰後,羅孚公司受到Willys Jeep的啟發,一款專注於農業的四驅卡車亮相,這就是第一輛路虎汽車,採用了鋼製車架和鋁製車身,這就是第一代名為衛士——路虎I系列,當時就提供了不同的配置,在軸距、車門數和車身風格上都有所不同。
一代傳奇在2017年正式停產,像許多傳奇故事一樣,時隔三年,路虎衛士正式復活,故步自封沒有長足發展,全新路虎衛士雖作為硬派越野SUV,時過境遷非承載式車身被承載式取代,如果你看到這覺得全新路虎衛士的精髓不在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非承載式車身顧名思義就是底盤和車身是兩部分,為了在越野時保證即便底盤變形了也不會影響到車門的正常開啟,但弊端就是非承載式車身在公路上行駛時操控感受不好,有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當然有,全新路虎衛士的車身採用D7x全鋁承載式車身,剛性大幅提升,最大抗扭剛性達到30000牛米/度,是普通承載式車身的十倍、非承載式車身的三倍。
乍一眼看到全新路虎衛士你會發現變化非常大,但仔細看又會覺得一切都很熟悉,我們此次試駕的是「110」車型,就是長軸版,其實我覺得「90」的短軸更精神一些,但是目前短軸還沒進入國內,咱們就說長軸的。
整體還是方方正正的造型,但是與大G「方盒子」不同,但大G和衛士就像說好似的,都採用了環形LED大燈,只不過衛士的尺寸更大,加上偏圓潤的車身,讓全新路虎衛士看上去有點萌萌噠。
側面設計比較溫和,我們試駕的是「110」版本,3022mm的軸距保證了後排乘客的腿部空間,不過1967mm的車高非常有必要購買前測量下自家車庫的限高,因為接近2米已經是被國內大多地庫拒之門外了,而且就更別說選裝了車頂的行李架了;
路虎衛士的空氣懸架,可調節185mm,在最高車身狀態下,涉水模式可提高145mm,在最舒適的模式狀態下靜止時,衛士可以基於標準高度下降40mm,這也僅僅是為了方便乘客上下車,本人1770mm的身高,親測如果沒有選擇電動腳踏板,下車姿勢比較不雅。
車尾部分,尾燈造型非常有意思,由四個圓角方形組成,加上硬派越野經典的"小書包"很有內味,而且衛士的車屁股有兩個豎置的黑色飾板和車頂相連接,這就讓衛士車尾的視覺效果又窄有高。
坐進車內,全新路虎衛士將細膩的豪華和粗狂的越野合二為一,10英寸的中控觸控螢幕幕造型就是路虎家族裡常見的樣式,我認為尺寸剛剛好,而且界面的UI設計也很耐看,擋把被安置在中控臺上,有點復古的味道。
狂野體現在無處不在裸露的螺絲,四輻方向盤也很有歷史的味道,而且為了涉水,路虎衛士後排的地臺是全平的,這樣就可以在涉水時保證沒有積水。
再說說動力,全新路虎衛士搭載3.0T直列6缸發動機,搭配48V輕混系統,最大功率400馬力,峰值扭矩550牛米,傳動系統匹配8擋手自一體變速器,同時路虎看家的全時四驅系統必須是全系標配。
再說說駕駛體驗,先是它不應該出現在的城市道路,即便將車身降到最低,在市區遊走時還是會有忽忽悠悠的感覺,前雙叉臂後多連杆的懸架還是有一點點偏軟,不過3.0T+48V的動力挑不出毛病。
此次我們還進行了越野試駕,第二代智能全地形反饋適應系統最多可提供8種地形及駕駛模式+1種涉水模式。而且「路虎全地形管家」還可以根據動力、差速鎖、轉向等方面進行個性設置,這樣可以無懼任何複雜多變的越野路況。
它的最大離地間隙達到291毫米,為同級最佳。此外,車身接近角、縱向通過角和離去角分別為38°、28°和40°,最大化地確保了車輛的越野通過性。
最後,路虎衛士在72年前初代上市以來就得到了全球越野迷的一致好評,此次在隱沒3年後,再度全新上市,這個72歲的「老傢伙」更是煥然一新,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外觀內飾,又在一些細節處體現著復古的味道,77.8-95.8萬的售價,對於一臺3.0T+48V輕混系統的硬派越野標杆來說性價比很高,不信你可以看看奔馳G350,2.0T發動機還要賣142.9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