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藥三分毒,即使是救命的抗癌藥,也會有一定的副作用。
30歲的阿強得了消化道腫瘤,之後馬上進行了手術切除,但很無奈,癌細胞還是出現了轉移,他只能吃藥控制。服藥後,阿強出現了全身乏力,下半身發寒的症狀。醫生推斷是藥物副作用,建議他停用。
阿強很無奈,現在他處於無藥可用的狀態,但他的病卻等不得。後經朋友介紹,他轉到其他醫院,醫生了解情況後給他用了一段時間中醫,之前的副作用有所緩解,阿強終於可以繼續吃抗癌藥了。
抗癌藥還有副作用,到底是救命還是致命?
在普通大眾的意識裡,抗癌藥尤其是靶向藥是用來救命的,不應該會有副作用的。可實際上,所有的藥物一旦作用於人體,都會出現副作用。不過由於個體的差異,副作用的表現以及症狀,有很大的差別。
比如,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歐迪沃(Opdivo),這兩年在日本就出現過嚴重的副作用反應的報導。歐迪沃(Opdivo)在2018年6月,也被我國食藥監局批准上市。它使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由以往的不足5%,一下子提升到了16%。由於效果明顯,因此很多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都選擇用它治療。
日本市場上銷售的Opdivo(東洋經濟 圖)
但是問題也就隨之出現了。2019年5月,日本共同社消息稱,有3位黑色素瘤和8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服用歐迪沃(Opdivo)之後,出現了垂體功能障礙的不良反應。還有一例非小細胞肺癌在服藥後死亡的情況。正因為如此,日本厚生勞動省在去年已經要求藥企,在說明書的不良反應中,添加垂體功能障礙一項。
目前在我國,雖然還沒有出現服用歐迪沃(Opdivo)後,大規模的不良反應的現象,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主任醫師王潔教授也表示,不能不加篩選的在臨床上應用,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應對癌症患者不同階段的治療。
何況,無論是靶向藥還是免疫類的抗癌藥物,普遍都存在不良反應。
比如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鹽酸埃克替尼,它較為典型的不良反應就是皮疹、腹瀉、肝轉氨酶升高等。其他替尼類的靶向藥物,也存在相類似的不良反應。有些靶向新藥未上市還處在臨床試驗階段的時候,由於試驗中分為真藥和安慰劑兩組,吃到真藥的患者,因為出現皮疹的現象,反倒很高興。因為這間接證明自己吃的是真藥,之後的治療就可能會有效果。
在免疫類的抗癌藥物中,最為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疲勞感、食慾差、咳嗽、噁心嘔吐等。相對於靶向藥物,目前國內批准上市的免疫抗癌藥只有歐迪沃(Opdivo)、可瑞達(Keytruda)、拓益(JS001)、達伯舒(IBI308)四種。種類不多,加上免疫治療的患者還很少,用藥的患者基數不大,因此出現的不良反應現象都還是輕度的。
抗癌藥出現副作用要停用嗎?
目前在治療癌症方面的藥物,無論是主治藥物還是輔助藥物,其不良反應都存在。所以患者需要牢記的就是,不管使用哪種藥物,事前都要經過醫生的同意。現在資訊發達,很多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多少都存在擅自用藥的情況。這實際都是不可取的,因為患者自身沒有醫學知識,對於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認識不到。
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物,如果出現了不良反應,應該及時向自己的主治醫生反映情況。是否停藥或者是採取其他應對的辦法,決定權在主治醫生那裡。某些情況下,靶向藥物往往還配合了化療,不良反應會加劇。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主治醫生提前對患者的身體以及藥物的副作用進行必要的研判,做好有效的應對處理措施,靈活採取各種治療方案。
不過通常情況下,比如常規的化療藥物,由於臨床應用時間久了,不良反應獲取的數據多,在應對措施上,醫生已經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比如應對化療之後的食欲不振以及免疫力低下,醫生往往會建議患者服用一些中藥作為輔助治療。由於中藥的毒副反應比較小,加上它的調理作用大於西藥的針對治療,所以病人的某些常見不良反應,都能在服藥後得到一定的緩解。
在抗癌治療上,患者用藥不要擅自做主,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毒副反應的出現。另一方面,某種抗癌藥物上市後,隨著臨床應用的大規模展開,醫藥部門也要開展患者服藥後身體各項指標的監測,並建立資料庫,這樣才能綜合研判某種藥物毒副反應的情況,進而給後來的患者提供準確的用藥依據。
參考資料:
[1]《免疫治療會有哪些副作用?如何正確處理?》 新浪網 2019年3月28日
[2]《這種抗癌藥出現嚴重副作用,竟會致死》 中國家庭報 2019年6月7日
[3]《日本明星抗癌藥出現嚴重副作用?不要慌!》 菠蘿因子 201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