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老痰膠固的竹瀝達痰丸

2021-02-07 中醫書友會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這是中醫最多的微信平臺——中醫書友會乙未年二月初四第569期內容。新書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快速關注。


作者/莊志雙 ⊙ 編輯/張亞娟 ⊙ 校對/麥子、勝等


導讀:《方劑學》學竹瀝達痰丸時,沒有想到這是一張這麼好用的方子~讀作者這篇文章,實在是收穫了。竹瀝達痰丸一方,臨床應用於老痰膠固,久積不去而正氣虛衰者。作者又根據臨證體驗,將竹瀝達痰方分解成湯、丸兩部分,既不失方劑本意,又可變通應手,亦可充分體現中醫臨床隨症加減之靈活。



竹瀝達痰丸臨證心得


竹瀝達痰丸一方,原出《古今醫鑑》。臨床應用於老痰膠固,久積不去而正氣虛衰者。筆者在臨證中收益頗深,茲述拙見於下,供中醫同道參考之。


臨證變法


典型病例:楊氏,女,74歲。1975年11月8日初診。


該患發病已一周餘。初起發熱惡寒,頭身疼痛,胸痛咳嗽,咯痰色白稀而多泡沫,實一派寒束肺之象。其家屬以「感冒」之俗稱,自投銀翹解毒丸,連用三天未獲效,遂改服西藥解熱鎮痛、止咳祛痰之品,然亦非未減輕而反益加劇。


遂邀餘赴診,已距起病一周餘矣。患者系一年逾古稀之高齡女患,由於初起失治,證已轉化。餘臨病榻,症見高熱神昏,有時譫語,輾轉不安,氣息喘促,喉中痰聲如曳鋸,痰涎壅盛而無力咳出,其痰偶從嘔勢而出,痰黃而粘結,絲連而不自斷,每次均需擦拭,據家屬述,病起即不思飲食。


舌質絳,苔黃燥,根部灰黑,脈弦滑。


綜觀上患者病體正氣衰,邪熱亢盛,氣津兩傷,頑痰結滯,欲祛邪而恐傷正,反致正氣更虛;欲扶正而恐戀邪,反致邪熱更甚。遂以清熱豁痰與扶正養津之治法相兼為用,宗竹瀝達痰丸化裁成湯、丸並加減而用之。


處方:陳橘紅15克、陳半夏6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紅參9克、生石膏15克、大青葉15克,水煎取湯調竹瀝9克、薑汁少許,送服礞石滾痰丸6克。


上方服兩劑,熱勢大減,神志漸清,痰涎漸轉稀薄而較易咳出,氣息稍平,思飲而進少許飲食。


二診:守前方繼服兩劑。體溫復常,神清氣順,咳、喘、痰三證俱通,並排燥屎而腸通。


三診:守方如法。將礞石滾痰丸減量,湯劑中減石膏、大青葉,又繼服兩劑。


至11月15日四診,諸證悉平。惟感乏力納呆,遂又繼投養正之品以善其後而逐漸康復,至今健在。


方論


竹瀝達痰丸,系從王隱君氏之礞石滾痰丸與二陳湯化裁而來,亦即礞石滾痰丸加陳橘紅、陳半夏、茯苓、人參、甘草、竹瀝、薑汁,依法合丸而成。


礞石滾痰丸原載於《丹溪心法附餘》一書之中,方以酒蒸大黃250克、酒洗黃芩250克、青礞石30克、沉香15克共為細末,水泛為丸而組成。其方中取青礞石彪悍之性與硝石同煅,攻逐陳積伏匿之痰,為豁痰開結之要藥;大黃蕩滌積熱開下行之路;黃芩苦寒清火除成痰之源;大黃黃芩兩味相協為以正本清源;沉香調理氣機,為諸藥之開導。四藥相合,以礞石為君,可驅痰積惡物以蕩滌而直下。


竹瀝達痰丸方中,以礞石滾痰丸方為基礎,加陳橘紅、陳半夏、茯苓、人參、甘草、竹瀝、薑汁諸藥。此意在橘紅、半夏兩味皆用其陳者,蓋因其藥資在陳久則無過燥之弊,使其專達消痞散結順氣化痰之功;茯苓、甘草健脾和中,以消除成痰之途;竹瀝清化熱痰,薑汁豁痰開胃,兩藥性味相制,其驅痰之功效更勝;更以人參扶正養津,兼制礞石滾痰丸峻厲之性。


竹瀝達痰丸制方之妙處,其主以清熱逐痰,佐以扶正養津,功專理正氣虛衰頑痰熱結之證。此攻中有補,瀉不損正,實先人制方用藥之妙甚。


筆者臨證體驗,將竹瀝達痰方分解成湯、丸兩部分,既不失方劑本意,又可變通應手,亦可充分體現中醫臨床隨症加減之靈活。諸如上述病例處方加減清熱降火之生石膏、大青葉以及變換礞石滾痰丸劑量等。


上為臨證管見,謬誤之處,敬祈中醫同道教正。


【本文摘自《遼寧中醫雜誌》,1980年第02期,由中醫書友會(微信號zhongyishuyou)整理編校發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投稿郵箱:tg@linglanshuyuan.com】


點擊閱讀原文快速關注中醫書友會

▼▼▼

相關焦點

  • 焦樹德:幾張化痰、攻痰方劑的應用與辨別
    本方重點在於清氣、順氣而達除痰之目的。因為氣有餘則為火,液有餘則為痰,痰隨火而升降,故治痰必降火,治火必順氣。半夏、南星可燥溼氣,黃芩、瓜仁可平熱氣,陳皮可順裡氣,杏仁可降逆氣,枳實可破積氣,茯苓可行水氣。水溼火熱均為生痰之本,人體之氣亢則為害,氣亢為火,火退則還為正氣,而各安其所歸,所以化痰必以清氣為先,故本方名清氣化痰丸。
  • 鄭州軍海腦病醫院治療癲癇怎麼樣
    一、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由仲景所刨,雖並非治療癲癇的專方,但後世醫家用其治療癲癇獲效良好。方中柴胡、桂枝達邪外出而除身重,黃芩、大黃清洩裡熱而止譫語,半夏、鉛丹(可用生鐵落代,近亦有以赭石代之)墜痰以止煩擾,茯苓合桂枝通陽化氣而利小便,龍骨、牡蠣重鎮安神,黨參、姜、棗益氣和胃,扶正祛邪。如此配伍,則內外錯雜之邪自可盡解。
  • 吃完飯痰特別多治痰先治氣,氣順痰自消,1種中成藥阻斷生痰之源
    用於痰熱咳嗽。4、橘紅痰咳液功能主治:理氣祛痰,潤肺止咳。用於治療感冒、支氣管炎、咽喉炎引起的痰多咳嗽、氣喘等症。藥典收錄的含橘紅的中成藥還有:橘紅丸(片、顆粒、膠囊)、化痰橘紅口服液(丸)等。5、枇杷葉膏功能主治:清肺潤燥,止咳化痰。
  • 石恩駿用滾痰丸體會
    貴州名醫石恩駿認為《醫學正傳》所載滾痰丸方(即上方)力大功專,可以採用,並認為臨床也可隨症加減使用,並不拘於上方。然既為丸藥,仍相對固定為是。方中大黃除痰實,瀉火毒,蕩積滯,行瘀血,推陳致新為本方君藥;黃芩瀉肺清上焦痰熱,並逐腸中痰水與蓄血為臣藥;礞石軟堅消痰,甘鹹重墜,平肝鎮驚;沉香辛溫行氣,有濃烈苦辛芳香之氣,降逆調中,祛除胸膜陰寒而利痰濁,二者為佐使。
  • 小孩咳嗽有痰吃什麼好的快?這幾種可以試試
    3.蛇膽川貝液蛇膽川貝液是治療小孩咳嗽的常見藥物,它具有散結、祛痰、鎮咳驅風的作用,可以用來治療咳嗽多痰和風熱咳嗽。但如果孩子患上的是風寒咳嗽,有咳白色稀痰,夜間咳嗽比白天厲害的情況,就不能服用蛇膽川貝液。
  • 清痰最快最有效的方法:程門雪:咳喘化痰有3法,用藥各不同(消痰.豁痰.滑痰)
    程門雪:咳喘化痰有3法,用藥各不同(消痰.豁痰.滑痰)華醫世界圖*著名中醫學家程門雪老先生咳喘一證涉及多種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屬臨床常見病症,由於內傷外感病因繁雜,患者個體差異較大,中醫藥對咳喘的治療根據邪正虛實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兼顧標本,尤其是對內傷虛證及久咳致喘等病證的治療根據不同個體辨證而治往往能取得顯著療效。
  • 從朱丹溪論治痰、鬱二證來探究其「治雜病」思想
    丹溪診治雜病中,以對痰、鬱二證的辨治最有特色,對後世的影響甚大,簡述如下:1.痰證——震亨謂:「凡治痰,用利藥過多,致脾氣下虛,則痰反易生多。」說明治痰過用滲利之藥,影響脾的運化,反易生痰。只有在維護脾氣功能的基礎上治痰才是正治。
  • 治療感冒咳嗽應分清寒冷--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治療上當選用藥性溫熱具有散寒止咳作用的藥物。如咳嗽與受寒無明顯關係,呈陣發性咳嗽,咯痰不暢,量少色黃,伴有咽痛口乾,多為熱性咳嗽。治療上當選用藥性寒涼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作用的藥物。  無論是應用中藥還是中成藥治療咳嗽,分清寒熱的性質是最為重要的。但必須指出的是臨床上真正單純的熱咳或寒咳並不多見,更為多見的則是寒熱同存,寒熱錯雜。
  • 孩子痰熱咳嗽,分不清是日久積食,還是外邪入裡,今天都教給你
    以上就是感冒第三階段的情況了,這種情況就是痰熱咳嗽,這個時候要及時去醫院,不要僅僅糾結止咳,要清除外邪。在這個階段用藥的話西醫會用抗生素治療,而中醫會用清熱解毒的中藥來清除外邪,如果孩子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同時,可以加上今天所要說的這個藥,幫助孩子縮短病程,儘快恢復,那就是鮮竹瀝。
  • 攻病宜早,達邪務盡 —— 汗、吐、下三法治療哮喘
    導讀:「攻病宜早,達邪務盡」,如何合理地運用汗、吐、下三法驅邪治療哮喘?學習一下王正公先生的經驗吧!王老說:「先君治學,上師仲景,下宗葉薛,對外感論治尤推崇張子和六門三法,主張溫病傷寒一爐共治;新感伏邪在於辨證,定名可不拘四時,識證須分治六氣」;更主張「攻病宜早,達邪務盡」。
  • 喉嚨痛、乾咳少痰……門店中這9種中成藥可對症治療!
    02、對症治療肺陰虛的9個中成藥1.百合固金丸養陰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陰虛)肺腎陰虛,燥咳少痰,咽幹喉痛。2.養陰清肺丸養陰潤燥,清肺利咽。功效與百合固金丸類似,也都含有麥冬、生地、白芍、玄參等藥物,方中還有薄荷、丹皮加強清熱利咽喉的作用。用於(肺陰虛)陰虛肺燥,咽喉幹痛,乾咳少痰。
  • 劉渡舟:溫膽湯治療肝膽痰熱,虛煩,善驚,不得眠!
    由於肝膽之氣具有生、升的特點,以舒暢條達為平,古人將肝膽之氣比類如春氣之溫和,溫則膽氣乃能條達。如果痰熱邪氣客於肝膽,則肝膽失其溫和則發病。欲復其性,必先去其痰熱,痰熱去則膽氣自和而溫,因此用「溫膽湯」作為方劑的命名。
  • 兩個月嬰兒嗓子有痰 兩個月嬰兒嗓子有痰啥引起的
    兩個月嬰兒咳嗽有痰還呼呼響怎麼辦1、兩個月寶寶喉嚨有痰怎麼辦首先查清楚咳嗽的原因,如果是呼吸道的細菌感染應及時的採取抗病毒藥物治療,而嬰幼兒的呼吸系統發育並未完善,痰液可能無法咳出,會有可能導致堵在喉嚨中,所以父母應當適當的拍打嬰兒的後背,幫助孩子痰液的咳出,而室內的溫度最好是在18-22度之間,同時也可用溼抹布擦地的方法來增加房間的溼氣,這樣有利於呼吸道保持溼潤狀態
  • 解讀皂莢丸及臨床運用
    跟隨全國著名經方大師王付教授學經方,用經方,以王付大師的經方理論體系為核心,系統研究、學習、總結、整理,以全新的解讀方式,全面剖析皂莢丸的基本脈證,弄懂仲景本意,學好用活皂莢丸。冬季養生與經方保駕護航皂莢刮去皮 ,用酥炙,八兩(24g)。
  • 寒痰、風痰、熱痰、溼痰、燥痰為何久治不愈,張仲景是如何治痰的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張仲景對治痰之法的描述。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方;痰和飲均為人體津液代謝紊亂而產生的病理產物,自《諸病源候論》最早對兩者進行區分,而今「清稀者為飲,稠濁者為痰」已為學界所周知,兩者關係毋庸詳述。熱痰、風痰、熱痰、溼痰及燥痰都用什麼方法調理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內津液凝集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熱,喜熱飲,舌苔薄白或膩。
  • 【遠志醫研】中醫考研歌訣學習067期(肝經考綱穴位、苓甘五味姜辛湯、半夏白朮天麻湯、定癇丸、白朮、山藥、甘草、白扁豆)
    遠志醫研  微信:drzz111 QQ:2797675805 郵箱:zgzyky@126.com遠志醫研出品的《中醫考研學霸筆記》購買渠道:微店(搜索:中國中醫考研);淘寶(搜索:遠志醫研)遠志醫研考研歌訣學習001期   原創歌訣  歡迎打卡【遠志醫研】中醫考研歌訣學習066期(膽經穴位、滾痰丸
  • 如何通過痰的顏色判斷自己得了什麼病
    我們感冒時或者有咽喉炎的時候經常會產生痰。我們都知道有痰一定要吐出來,因為痰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過痰的顏色卻能反映出我們得了什麼病。下面尋醫問藥網中醫頻道就來為大家介紹怎樣通過痰的顏色判斷我們得了什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