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固然和智商有關係,也跟他後天的努力緊密相連。我們小時候都學過這樣一篇散文《傷仲永》,講述的就是一個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年幼的他智商很高,父親非但沒有送他學習,反而帶著他到處炫耀,時間長了,仲永沒有繼續學知識,就淪為了一個普通人。可是,也有小神童通過後天刻苦努力,成長為國家優秀的人才。在河南就有一8歲小孩,因「特殊天賦」被國家特招入伍,由國家全力培養。是什麼樣的天賦讓他受得國家青睞呢?
這位小神童名叫何雪豪,2003年出生於河南開封,家境普通。在何雪豪兩三歲的時候,他的媽媽就發現了自己的兒子似乎和別的孩子有些「不一樣」。別的孩子玩泥巴、汽車都不亦樂乎,自己的兒子似乎都不太感興趣,但是他對數字卻格外敏感。當時恰逢有機構教授珠心算,他的媽媽就給他報了珠心算的培訓班。
這個培訓班激發了何雪豪的興趣,他在數字方面確實比別人更有優勢,僅僅學習了一年多,他就去參加了權威的珠心算比賽。當時參賽的選手有多達100多個,從世界各地趕來,他拿到了個人的二等獎,後來,何雪豪一路過關斬將,拿到了多個珠心算比賽的好成績。
何雪豪在珠心算領域裡「特殊天賦」,收到了中國軍事經濟學院的邀請。何雪豪立下目標,雖然年紀很小,他也沒有任何畏懼,經過一系列緊張的準備,8歲的何雪豪被特招入伍,專攻珠心算,他後來就一直在這裡學習,由國家全力培養,包括他在學校中的全部生活費和學費。小小年紀,他在珠心算方面就小有成就,沒有辜負國家對他的栽培。
為什麼國家會大力栽培珠心算方面人才呢?實際上這是國家戰略。為軍事準備的後備尖端人才。之所以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就是為了在一些特殊情況做預備,我國珠心算部隊成立於1994年,主要接收8歲到14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腦開發程度較高,接受的能力也比較快。有人會覺得奇怪,我們現在科技已經如此發達,為什麼還要學習珠心算呢?難道人腦計算能夠比計算機快嗎?
在平常生活中,我們用到計算機會比較多,但是從長遠來看,現在部隊中開始實行多樣化作戰模式,作戰的環境也比以往要複雜很多。在一些極端環境中,比如零下40度或者零上40度,計算機在這樣的環境下就很容易出現故障,再加上敵方的幹擾因素,也會導致我方的計算機無法正常運行,所以這個時候國家培養的後備人才就派上了用場。他們可以在艱苦的環境下,不攜帶電子計算機,也能夠為裝備提供精準的數據。
由此看來,國家成立珠心算機構還是非常必要的,這些小神童們非特殊時期時,也可以有自己的選擇,留在部隊或者是去其他學校學習。不過通常情況下,大部分會選擇留在部隊,持續為保衛國家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