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啦吧,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宮崎駿目前最佳的一部動漫了,影片的畫風新穎獨特,劇情也是天馬行空,這絕對不是一般的動漫,而是具有很多寓意的電影。電影的基調是藍色的,代表了天真,但是它所講述的故事卻是「社會的縮影」。這樣經典的電影小時候小編真的只把它當作單純的動畫片來看,現在重新翻看《千與千尋》忽然有了許多新的思考。有關於為什麼取名「千與千尋」;結局有哪些含義;還有電影裡一些有象徵意義的細節又代表了什麼呢?這些耐人尋味的問題,不知道你看的時候會不會也有疑問呢?感興趣的朋友就和小編一起讀下去吧!
「千」和「千尋」都是主人公千尋的名字,千尋是她真正的名字,而千是湯婆婆給她起的名字。千尋之所以可以回到現實社會,全因為她記得自己的名字是「千尋」而不是「千」,如果千尋遺忘了自己的名字,她就沒有可能回到現實世界了。所以,從這一角度不難看出,宮崎駿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希望我們可以保持初心,堅持當初自己堅信的觀點,永遠懷有一顆赤子之心。「千尋」在日語裡是形容水深千尺的意思,這也體現了主人公千尋純淨透徹的心靈。隨著電影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千」和「千尋」的個性差別很大,完全不是一個人。在歷經磨難前「千尋」膽小怯懦,謹慎地聽從父母的意見;在勇敢地拯救了父母的行動中「千」是一個十分有擔當的人。從「千尋」到「千」再到回到「千尋」,她完成了蛻變,她成長了。
那麼我們仔細回顧一下電影,一開始千尋一家穿過隧道看到城牆上掛了一個鍾,這個鐘暗示了城內的時間和城外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城內是一個獨立的時空,這樣他們離開這裡時,才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效果。千尋的父母因為亂吃店裡的東西而變成了豬,這裡導演想傳達的意思就是人類總是免不了貪婪的劣根性,永遠不會滿足,還是孩子的千尋相對於大人就純真簡單多了。後面白龍帶千尋去找她的父母,而千尋看到整個豬圈裡擠滿了豬,其實這裡就是我們常說的比擬的手法,人如果利慾薰心,只會不斷地墮落,成為被人宰割的畜生。還有我們熟知的無臉男,他沒有臉,戴著一副面具,這裡對照現實世界的人們為了適應生存環境不得不隱藏真實的自己,而戴上面具。
湯婆婆讓千尋給河神洗澡,河神體內充滿了大量的生活垃圾,骯髒至極,然後源源不斷地從河神肚子裡抽出,這畫面絕對是潔癖患者的災難。這些垃圾全都是人類亂扔在河裡的東西,而為河神洗澡的千尋是油屋裡唯一的人類,這表明人類自己造成的惡果,最後還是要由人類自己承擔。千尋終於把河神清洗乾淨,她受到了讚揚,之前不接受她的人也漸漸改變了態度,這說明人通過努力是可以讓別人對自己改觀的。千尋後來用河神給的丸子救父母,但是豬圈裡的所有豬都想要變回人形。人類想重返自由,但是競爭激烈,丸子只有一個。好比社會上好的機會很少,能得到機會的人往往是準備充分的那一個。
小編覺得《千與千尋》的主題就是:我們只要懷有希望丟失的東西就可以找回來,就像影片裡千尋關於名字的尋找。宮崎駿最初的安排是白龍和無臉男的一場大戰作為結局,但是思考之後覺得不好,於是改成了一場旅行。因為這一修改也成就了這一部經典的動漫。千尋的旅行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正如宮崎駿自己所說:「所有的成長最後總是一次旅行。」結局是千尋依靠她的智慧、勇敢和堅持在白龍和大家的幫助下終於解救了自己父母,但是最後千尋要離開的時候,白龍囑咐她不要回頭看,而且說自己會回到千尋的身邊。
很多人覺得小白說不要回頭,是想讓千尋可以在之後的道路上沒有羈絆地走下去。小白在教千尋成長,千尋不可以因為不舍而放棄之前所有的努力。小白在告訴千尋要學會獨立,目光要往前看。白龍的結局或許真的不好,他可能會接受湯婆婆的懲罰。白龍和湯婆婆的約定達成,就意味著白龍最後一定會做出犧牲,電影沒有直白的放出來。白龍知道自己逃不過付出代價的命運,他對千尋說自己會回到原來的世界也只是在安慰千尋,這個承諾將永遠不會兌現。善意的謊言有時可以帶給人們希望,白龍讓千尋不要回頭就是讓她忘記這裡的一切,開始自己重新的生活。不知道大家看完這部電影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的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