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聽取了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李國英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共分四部分:一、2019年工作回顧;二、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2020年重點工作;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會議將審查安徽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審查安徽省2019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0年預算草案的報告。
「十三五」規劃經濟總量
目標提前一年實現
原文:「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全面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解讀:預計,2019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5%,進出口總額增長7%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3%。糧食總產達810.8億斤,實現「十六連豐」。新增減稅降費813.6億元,財政收入增長6.5%。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十三五」規劃經濟總量目標提前一年實現。
長三角41城醫保「一卡通」
原文:安徽正式成為長三角重要組成部分,並被賦予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的戰略使命。我省在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闊步前行。
解讀:安徽落實行動計劃全面展開,牽頭組建G60科創走廊新能源等3個產業聯盟和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聯盟,合肥與滬蘇浙9個城市實現地鐵「一碼通行」,長三角全部41個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與上海市實現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建設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打通2條省際「斷頭路」,合肥區域性航空樞紐和國際航空貨運集散中心建設付諸實施。
高質量推進「一圈五區」發展,全面推進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擴容升級合肥都市圈,加大對大別山革命老區和皖北地區振興發展的支持,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轉型升級,謀劃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建設,提升皖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生態和文化競爭力。
40萬貧困人口脫貧
原文: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
解讀:預計9個貧困縣摘帽、64個貧困村出列、40萬貧困人口脫貧的年度目標全面完成,貧困發生率從上年的0.93%降至0.16%。
全省PM2.5平均濃度46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77.4%、提高1.9個百分點,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85%、為國家考核以來最好水平。
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超90%。巢湖綜合治理成效明顯,主要汙染物濃度明顯下降。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網貸在營機構數、存量業務規模分別下降90%和87%。
安徽16個市
全部邁入高鐵時代
原文: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
解讀:引江濟淮工程全線推進。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啟動實施。池州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合寧、合安、合蕪高速公路改擴建實現八車道通行。合新、池黃、宣績高鐵及巢馬、淮宿蚌城際鐵路先行工程開工建設,商合杭高鐵合肥以北段、鄭阜高鐵開通運營,我省成為全國第二個「市市通高鐵」的省份。至此,安徽16個市全部邁入高鐵時代。
城鄉居民基本醫保
和大病保險保障待遇統一
原文: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城鄉統籌的民生事業不斷發展,社會治理體系加快完善,全省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解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增幅均居全國前列。城鎮新增就業71.03萬人,調查失業率保持在5.5%以內。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3.11萬套、基本建成13.74萬套。「十三五」規劃105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提前完成。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保障待遇實現統一。
啟動實施安徽教育現代化2035。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537所,建成智慧學校2186所。啟動本科教育「十大工程」和高峰學科建設計劃,安徽藝術學院、馬鞍山學院獲批設立。高職擴招任務超額完成,90所職業院校入選國家「1+X」證書制度試點。
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建成36個智慧養老試點,3個市入選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妥善保障215萬城鄉低保對象基本生活。
農村公路擴面延伸2.5萬公裡
原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呈現新局面。
解讀:非洲豬瘟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生豬穩產保供取得階段性成效。優化升級農村電商,農村產品上行網絡銷售額536億元、增長31.7%。
建成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812個,改造農村危房5.01萬戶,建成農村公路擴面延伸工程2.5萬公裡。
省級政府透明度指數全國最高
原文:深度推進改革開放,發展動力活力持續增強。
解讀:深化「放管服」改革,動態調整權責事項,省級行政權力事項、行政審批事項保持全國最少。省級政府透明度指數全國最高,政務服務事項辦理基本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82%個人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全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合肥經開區綜合保稅區、銅陵(皖中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蕪湖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蚌埠港二類水運口岸實現對外開放。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