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虛擬會場,想起《仙劍奇俠傳》中的李逍遙。」1月10日,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登錄了第29屆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的界面,心生感慨。
因為疫情防控,這一次國際學術會議的舉辦地點從日本橫濱轉為了線上。主辦方別出心裁,將會議安排在了一個「古色古香」的虛擬遊戲環境中召開,不僅設計了亭臺樓閣、卡通古風人物,甚至還有「居酒屋」出鏡。
這場雲會議的畫風雖然新奇特,但正常學術會議該有的發言、討論和報告環節一個都沒落下。在遊戲世界裡「作報告」,和普通的線上會議裡作報告沒啥差別。「由於每位參會者都有一個虛擬的形象,在這個虛擬學術會議世界裡就像『遊戲世界』一樣,相互可以『遇見』『搭話』等等,或許能讓大家更有『參加會議』的感覺,只不過會場搬到了虛擬世界裡。」
此次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南京大學人工智慧學院派出了不少師生參會,優秀學生代表還在大會上宣讀了自己的論文。
周志華教授的虛擬人像身著古裝在會場的不同場景裡溜達了一圈,非常順暢。會議的另一個界面裡,不僅有古風版的「講臺」,還像安排教室桌椅一般,排列了多個「座位」。「會場裡設置了『發言席』,需要發言的人可以把自己的虛擬形象『走』到發言席去排隊發言。小組討論也有各種人數的小房間、圓桌、咖啡座等,需要聚在一起討論的人可以『走』到那裡去。」
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這樣的沉浸式線上會議正在受到青睞,網遊版的學術大會也吸引了眾多嘗鮮者。據了解, 2020年10月,南大人工智慧學院就與網易伏羲合作,將主辦的第二屆國際分布式人工智慧學術會議(DAI)的開會地點「移」到了在線網遊裡,而且開會「地點」更加「炫酷」,在遊戲《逆水寒》裡「大宋皇宮」的場景中召開。
在沉浸式會議系統中,每位學者可以自由設定自己的虛擬形象,選擇喜歡的髮型和服飾;茶歇時,可以觀賞舞者和樂師的精彩表演。會議結束時,全場點燃煙花慶祝,畫面美輪美奐。300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AI專家,「坐」在太師椅上,聽著白衣飄飄的外籍教授用英文做學術報告,是不是有點次元壁被打破的既視感?覺得對方講得特別精彩,還能讓虛擬世界裡的「你」拍手鼓掌。「會場」裡的每一位大佬「落座」後,頭上都會「頂」著自己的名字,坐在後排看不見聽不清的尷尬完全不存在,投影上的PPT內容還可以點擊放大,想看哪裡點哪裡。
「一開始你可能覺得會議像是『遊戲』,實際上參會的感覺還是在開會。」 據DAI大會程序主席,南大人工智慧學院俞揚教授介紹,南京大學與網易伏羲一道,根據實際需要,對線下會議流程實現了儘可能的真實還原,在沉浸式會議系統中實現了演講、學術討論、論文牆展等一系列線下學術會議才有的互動環節。此外,網遊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中都是需要高配置的電腦才行,但通過雲遊戲技術,參會學者只要打開網頁、輸入會議碼,就能隨時隨地加入會議。
「比如牆展環節,在線下舉辦的學術會議中,牆展環節通常是交流最充分、價值最大的環節之一。學者們會圍著論文海報,面對面交流科研經驗。在傳統視頻會議中,這個環節是完全缺失的。」俞揚說,DAI沉浸式會議成功實現了仿真牆展提問環節,教授們不僅可以讓自己的虛擬形象「站」在報告牆的旁邊,「參觀」報告牆的觀眾如果如果對報告感興趣,還可以主動發起提問。
沉浸式會議的創意,最初來自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形勢所迫」。「視頻會議雖然可以滿足用戶隨時隨地開一場會的需求,卻營造不出傳統會議的氛圍感和儀式感,參會者缺少沉浸感與投入感。更重要的是,傳統會議中的社交功能,無法通過視頻會議這樣的效率工具型產品實現。我們一直在思考,是否可以創造一種新的會議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據合作方網易伏羲團隊介紹,「在構思會議系統的時候,我們還擔心,學術大佬、教授們能不能接受穿古裝的形象,但實際操作下來,我們發現大家對形象的接受度很好。大佬們都穿上古裝,換了長發,還帶上了各種風格的頭飾,跟平時的形象很不一樣。」
「便利」和「有趣」是參會教授們給出的共同關鍵詞。省去了舟車勞頓的辛苦,在虛擬世界中,同樣可以實現學術交流,還有與眾不同的AI體驗。這種感覺是以往的線上學術會議中從未有過的。
去年7月,一位美國學者在《動物森友會》中舉辦了一場學術會議。「儘管會議最多只能容納8人同時聯機,主要藉助Zoom完成直播,不過,這次嘗試給我們來了全新的靈感。在我們的積極推進下,在遊戲場景中舉辦一場沉浸式會議的想法,迅速變成了現實。」
「沉浸式會議」的創意性想法,無疑是線上學術會議的新風尚。未來該如何推廣,業界專家普遍持看好態度。不止在AI行業,文旅、會展等行業也對沉浸式會議系統提出了合作需求。「雲課堂」「雲旅遊」……伴隨著科技的成熟,將有更多科幻電影裡的場景走向現實。
「未來,等到5G帶寬到位,同時VR技術更加成熟,坐在家裡遠程開會,會讓體驗感更加真實。」俞揚舉例,目前的學術會議,報告人還看不到觀眾的表情或是微反應。將來,隨著技術的發展,「沉浸式會議」的反饋會更加完整,細節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