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五是我值班,在這24小時內,曾醫生接診了3位癌症晚期患者,非常令人痛心!
第一位,卵巢癌晚期腸梗阻
這是一位73歲的女性患者,我剛接班就接到急診外科的電話,告知我急診有一位老太太,腹脹腹痛3天來看病,懷疑是腸梗阻。
老太太肚子很脹,不能夠平躺著,不然會喘不上氣來,做了CT檢查,發現肚子裡面有大量的腹水,小腸明顯的擴張,積氣積液,右下腹的小腸與盆腔粘連,同時,盆腔有腫物,綜合判斷,考慮是卵巢癌引起腹盆腔廣泛轉移,腫瘤侵犯小腸,引起腸梗阻。
老太太還有高血壓、冠心病、房顫等基礎性疾病,目前又懷疑是卵巢癌晚期,如果選擇手術,風險是很大的,而且效果可能也不好,家屬選擇籤字放棄手術,要求保守治療。
第二位,結腸癌腸梗阻
我剛會診結束第一位患者,急診又來了一位83歲的老爺爺,5天沒有大便,有少量放屁,肚子疼得厲害來醫院看病。
做了CT檢查,發現結腸脾曲有一個佔位,導致腸管梗阻,大便無法通過,初步考慮是結腸癌導致腸梗阻。
幸好,老爺爺的腸管還沒有完全堵死,還有少量放屁,而且身體素質比較好,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這時候有兩個選擇:
選擇放置腸道支架,就像心臟支架一樣,先把堵塞的腸管撐開,過2周左右再選擇手術治療,這樣可以解決腸梗阻的問題,把急診手術變成擇期手術,因為現在患者的腸管水腫很嚴重,而且不能喝瀉藥,無法排空腸管裡面的大便,如果直接選擇手術,出現吻合口瘻的概率較高,很有可能需要做腸造口。
2. 直接做手術,正如我前面所講的,直接急診做手術,急診手術的風險較大,最保險的就是 直接做一個腸造口手術,先不切除腫瘤。
如果選擇切除腫瘤,手術後也很可能出現吻合口瘻,很有可能需要做預防性的腸造口。
跟患者和家屬交代病情,患者和家屬選擇先放置腸道支架,後期再做手術。
第三位,胃癌大出血
會診完前面兩位癌症患者之後,我又會診了一例急性闌尾炎和一例嵌頓疝的患者,這兩位都直接收入院,急診手術治療。
做完急診手術,已經是晚上10點,又接到搶救室的會診申請。
這也是一位老年患者,75歲,因為黑便暈厥來院,因為病情比較重,直接收進來急診搶救室,來院的時候查血紅蛋白只有45g/L,正常女性應該大於110g/L,45還不到正常值的一半,身體裡面超過一半的血液都沒了,屬於重度貧血,如果再來一次的大出血,就有生命危險。
搶救室的醫生馬上給予補液、抑酸、止血等對症治療,同時聯繫血庫、配血和輸血,待病情稍微穩定之後。消化內科立即安排急診胃鏡檢查,發現胃裡面可見積血,有一個巨大的潰瘍,考慮是胃癌,還好經過積極治療,目前沒有活動性出血。
繼續給予補液、抑酸、止血、輸血、營養支持等治療,同時完善相關的術前檢查,評估癌症有沒有遠處轉移,手術的可能性。
這三位患者都是癌症中晚期的患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拖延!
平時都沒有定期體檢的習慣,而且,出現症狀的時候也沒有及時就醫,非要拖到非常嚴重,無法忍受了才來醫院看病。
第一位大量腹水,腹脹的患者,在很早就有症狀了,一直也不來醫院看;
第二位腸梗阻的患者,同樣是幾個月之前,大便就不通暢,常出現腹瀉或者便秘,互相交替的情況;
第三位患者,半年前就有黑便,上腹部疼痛、反酸噯氣、乏力、氣促等情況,也不來醫院就診,非要等到出現嚴重貧血,暈厥了才來醫院看病。
這裡面一方面是老人自身的原因,以為都是小毛病,自己抗一抗就好了,另一方面,作為子女,沒有及時關心父母的健康,也不帶父母去定期體檢,這都是導致癌症變成晚期的原因。
癌症已經是常見病和多發病,我國每年有近400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天超過1萬人,平均每分鐘至少7個人得癌症,而且,癌症好發於中老年人。作為子女,應當經常關心父母的身體健康,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常規體檢,如果出現一些不舒服,應該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才能取得好效果,避免將早期癌拖延成為晚期癌症。
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關心一下家裡面的老人,老年人的身體健康,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