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不是越界,聯名不是亂名

2020-12-27 公關之家

本文來源丨公關之家,作者丨青峰

隨著「跨界營銷」逐漸成為各大品牌的「營銷家常菜」,跨界開始頻繁和泛濫,一方面,受眾出現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品牌決策者開始對跨界營銷失去「敬畏之心」,忽視了跨界的本質和要點,出現了一些跨界亂象和失敗案例。

比如去年年底,三星與潮牌Supreme的跨界營銷,成功引發了科技圈和時尚圈的討論;但最後卻被爆出三星聯名的是一個山寨的「義大利Supreme」,三星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企業,竟然與「山寨」品牌合作,讓一眾網友表示「笑死了」,甚至嘲笑三星「丟人」、「low」。

同樣,前段時間,喜茶和杜蕾斯的跨界營銷,文案為「第一口最珍貴」,海報配文為「今夜一滴都不許剩」。隨後,喜茶在該條微博下評論:「你唇上始終有我的芝士」。很快引起一片譁然,負面評論接踵而至,有網友表示:「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喜茶有陰影了」,「這個廣告令人作嘔」。隨後,喜茶不得不致歉,杜蕾斯也進行了相應更改。

又比如《時尚芭莎》和郭德綱的合作,在雜誌上刊登一組郭德綱與兩隻LV旅行箱的照片。不僅引發消費者的吐槽,更引起了LV品牌方的不滿,甚至通過電子郵件發聲明,與郭德綱劃清界限,但各種非議聲音並未因此銷匿,郭德綱因此被網友打上「毀大牌」的標籤。

看完只能感嘆,聯名不是亂名,跨界不是越界。

所謂「畫虎畫皮難畫骨」,跨界的形式易學,跨界的思維不易學。跨界營銷有著自己一套嚴格的執行體系,合作雙方品牌形象與定位契合度、共同受眾群的重合度尤為重要,並善用熱點與製造話題,創造合適的社交分享。通常而言,跨界營銷的效果有三個層次,1+1<2、1+1=2、1+1>2,上述幾個案例,不僅沒能實現1+1=2的效果,反而還損傷了品牌形象、被消費者牴觸。

所以,品牌在策劃跨界方案時,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和主題,改變固話思維,多細究方案細節,慎重選擇跨界對象,考慮合作風險,避免踩到跨界「雷區」,令品牌深陷泥潭。

一、避免「虛有其表」

為了佔據市場份額,培養客戶的忠誠度,許多品牌前僕後繼的開展跨界聯姻,不斷完善精細化的優質體驗,來滿足大眾多變的口味。但部分跨界方案,看上去很強大,給人一種「強強聯手,所向無敵」的勢頭。然而真正運營起來,依舊會面臨重重困境,缺乏全方位、多角度地深思熟慮。

所以,跨界需要細緻洞察,更需要運用一種有效的方式。必須從不同行業、不同產品、不同受眾的喜好出發,挖掘出這個時代的共同特徵。利用自身現有的優勢,開創新銳的市場,形成品牌張力。

也就是說,跨界必須做系統、做戰略、做深度,而不是虛有其表。

缺乏基礎建設的跨界營銷是不穩定的,如果沒有後續性營銷操作,就不可能建立起成功的基礎,到頭來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同時,跨界營銷還應杜絕「自作聰明」和「爭強好勝」,而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執行營銷方案,不要有「貪小便宜」的想法,因為跨界營銷的目的是通過跨越渠道「佔盡大便宜」。

品牌在跨界營銷中還是要專注於消費者本身,專注於「我能為消費者帶來什麼價值」「消費者是否真正想要這種價值」。品牌有了這樣的出發點之後,才是做好了營銷工作的基礎,當品牌的產品和營銷方案被消費者「需要」時,也就是品牌的價值所在,才能將刺激短期銷售與提升品牌美譽度結合起來,讓企業和品牌的影響力在跨界營銷中完成沉澱。

企業要明白跨界營銷不是與一個或者幾個固定的企業進行合作,或局限於某一次跨界活動就夠了,建立一種可持續的有效互動機制才是最重要的。跨界對象和主題應該隨著企業的戰略調整而不斷變化,這是一種可再生的商業模式。

二、跨界是趨勢,但越界會造成頹勢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行業間的相互滲透和融合,我們已經很難清楚地界定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品牌的「屬性」。因為,跨界的風潮愈演愈烈,一個優秀的品牌,一般都能符合消費者的某種特徵,這種特徵很可能是單一的,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也比較多,尤其是當出現類似的競爭品牌時,表現得更為明顯。所以,只要找到一個互補性的品牌,就可以形成整體的品牌印象,跨界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過,跨界雖是趨勢,但其「界」很難進行明顯的界定,往往只是消費者和公眾心理上的劃定。這個「界」把握不好,會適得其反。跨界一旦違背了消費者內心約定俗成的規則和習慣,就意味著失敗。

所以,成功的跨界營銷必須建立在充分尊重消費者的基礎上。如果一個治痔瘡藥品牌跨界到口服液產品,或是胃藥品牌跨界到啤酒等,必然會違背消費者的習慣和心理感受。這樣的跨界不僅不能提升新產品的知名度,還會降低原有品牌的影響力,得不償失。

由此可見,跨界是把雙刃劍,稍不留神就會傷到自己。

因此,對於品牌決策者來講,跨界營銷就是考驗決策者的資源整合能力,特別是對各種「界」的整體運作能力。企業經營者必須清楚自己的「界」存在的優勢與劣勢,以及如何取長補短。因為只有合理地借用原有品牌,在遵循品牌核心價值的前提下,圍繞品牌知名度、美譽度等多個維度設定新的品牌核心價值,將核心細分價值充分挖掘出來,巧妙地與跨界產品對接,才有可能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一旦接受,跨界也就順理成章了。

三、慎用「炒作」

其實,無論是在娛樂界,還是在商業界,炒作都是司空見慣的一種營銷手段。嚴格地說,我們說的跨界本身就屬於一種炒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星跨界。所以,如果品牌跨界缺乏實質性的內容構造,只是借跨界之名進行炒作,效果可想而知。

跨界營銷最怕「虎頭蛇尾」「雷聲大雨點小」的炒作模式。因為即便一時間出現萬人空巷、萬眾期待的情景,如果後期沒有持續性和系統性的內容建設,也終究是曇花一現,以尷尬的局面潦草收場。如此,就得不償失了。

炒作之所以行不通,從營銷的角度來看,原因是品牌和企業的經營者必須說服消費者願意為產品買單,也就是說,品牌只有在得到消費者認可之後,才能實現跨界成功。否則,缺乏後續工程的鋪墊,前期所積累的「炒作」的持續性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一旦慣性消失了,那麼更高的銷售增長就只能是泡沫。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相關品牌的產品在發行初期得到了大量報導,但隨後就被湮沒在產品「洪流」之中。初期的熱鬧很多時候只是一種假象,企業一定要明確分辨出哪些是噱頭製造的熱度,哪些是產品或品牌本身的推動力,如果錯把噱頭效應當成品牌的魅力,很可能最後無人問津。

所以,跨界營銷不應該單純地靠炒作,戰術上的成功不代表整個營銷鏈的成功,企業如果將其作為戰略跨界的一個環節,或許感召力非常強,但這需要基礎層面的精細化運作。由於跨界更側重於在未知領域操作,因而相關專業知識、常識的「背書」和興趣是不可或缺的。企業要切忌在沒有前期準備的情況下跨入新領域,這很難與消費者建立信任。

四、定位不準和執行不力

而要想順利地實現跨界整合,定位和執行是兩大制勝法寶。定位不準,一切都白費;執行不力,定位再準也難見成效。

對很多企業來說,市場機會往往只有一次,「不成功,便成仁」。所以,跨界不能圖省事,定位和執行兩個點最需要精準操作。方向比速度重要,方向不對,速度越快,離目標越遠;定位好了還需要高度的執行力,必須執行精確的、詳細的規劃,保持環環相扣,這樣企業的跨界營銷才能成功。

五、忽視核心競爭力

跨界並非是簡單的業務延伸或擴展,而是將若干行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行融合,產生新的核心競爭力,並在原有業務框架下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增長點。

而核心競爭力,簡單地說,就是企業在長期經營中所形成的獨特的、動態的能力資源,支持著企業現在及未來在市場中保持可持續競爭的優勢,這種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整合各種資源和各方面能力的結果。構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做到與眾不同,並且以這種方式提供獨特的價值。這種競爭方式為顧客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為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創新。

可見,核心競爭力對企業來說意義重大。明白了什麼是核心競爭力及其重要性。那麼,企業在跨界營銷的活動中,就一定不能偏離這個核心。

六、沒把握核心需求

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特定的消費群體,企業要根據消費者的文化觀念、收入、消費習俗、生活方式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品牌推廣戰略和營銷策略。所以,產品成功跨界營銷的關鍵,就是要把握目標市場的需求特性,這種需求特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差異性,二是潛在性。1.明確需求差異

美國學者溫德爾史密斯提出過一個觀點,他認為顧客的需求存在差異性,即並不是所有顧客的需求都相同,只要存在兩個以上的顧客,需求就會不同。由於顧客需求、欲望及購買行為是多元的,所以顧客需求滿足呈現差異。品牌開展跨界營銷,就必須了解這種需求的差異性。

一般來說,不同的人對產品檔次的需求不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人的需求總是從低級需求向高級需求發展,只有當低一級的需要得到滿足時,人們才開始追求高一級的需求。企業進行跨界營銷,單單給顧客現在需要的是不夠的,企業還必須能激發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而跨界營銷能否取得成功,就在於企業能否觸動消費者,讓消費者需要企業的產品。企業必須把一個「非必需品」變成一個「必需品」。所以,所有的傳播行為都必須強烈地傳遞這樣三個字「你需要」!至於為什麼需要,則是品牌需要挖掘的。

明確了消費者的需求,企業就需要生產符合需求的品牌產品。當品牌在一個行業內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後,企業就可以利用這種品牌認知資源,開發其他類型的產品。一方面在新產品上可以實現品牌資產的轉移,為企業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另一方面以新產品形象拓展了原有品牌的市場人群,這就是跨界營銷帶來的成果。

所以,企業在跨界營銷時,一定要評估自身的核心能力與跨界行業的本質是否契合。也就是說,評估能不能滿足跨界消費者的需求。如果依然以現有的產品為準,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大敗而歸。一味地使用慣有的策略和方式,而不深入研究跨界行業的用戶需求,這樣的跨界營銷一定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其實,跨界營銷的難點不在於形式,而在思維,思維模式不轉變,新的定位沒找準,眼光就永遠被禁錮在原先的視野範圍之內,失敗源於注重形式而忽視思維。因此,只有思維跨界了,營銷跨界才有成功的基礎。所以,跨界是趨勢,是發展,也是陷阱,是雷區,如果盲目跨界營銷,沒看清跨界中存在的潛在風險和危機,就等於「自尋死路」。

(本文摘自 中國公關行業門戶網站——公關之家 )

相關焦點

  • 在網際網路+時代,程序猿思維要小心在跨界的時候越界
    在網際網路+時代,程序猿思維要小心在跨界的時候越界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化繁為簡,來看看百度越界的糾結所在。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你也可以說我片面了和簡單化論述。而這也成為了百度在跨界戰爭中的惰性思維從那個只有5名正職技術人員的小公司,成長為員工人數超過40000的中國網際網路技術創新主陣地,百度變大了,但心沒變,跨界的舉動,一方面是戰略性的,另一方面則是技術性的。
  • 跨界聯名,我只服這些品牌!
    跨界聯名合作近些年風頭很旺,為了帶來新鮮感、製造熱點話題、增加品牌的曝光度,不少奇葩又會玩的跨界營銷產品開始出現在大眾視野。 奇葩的品牌聯名打破了對品牌的固有印象,如同醜小鴨變身白天鵝的故事一樣,可以帶來衝擊感,而看似差異極大的品牌牽手,可以帶給極大的獵奇感,能收穫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 加拿大品牌Herschel Supply入駐京東 發布「越界行者」限量聯名款
    此外,Herschel Supply與陳冠希先鋒品牌INNERSECT聯名打造的「越界行者」系列及全球20套限量禮盒也在京東發售,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新年開運好禮。「越界行者」系列將視角聚焦於城市玩家,為追逐潮流的街頭探索者打造了一系列「出街利器」。
  • Gucci X The North Face推出跨界聯名系列,奢侈品營銷為何鍾愛跨界?
    下面我們通過此次Gucci x The North Face的此次跨界,分析現如今的奢侈品牌為何鍾愛跨界聯名!  01  Gucci X The North Face跨界聯名 會成為下一個潮流嗎?  無疑品牌間的聯名不僅是「表面功夫」,尤其是奢侈品牌的跨界聯名,往往有著更多營銷策略層面上的考量,甚至是代表著未來一段時間內奢侈品牌的營銷方向。  02  現如今奢侈品品牌為何鍾愛跨界?
  • 從優衣庫到LV 細數潮流圈跨界聯名
    雖然此次三方聯名火爆程度不及去年此時Kaws X Uniqlo聯名系列那麼火爆,但一件99 RMB的UT能夠在潮流圈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足以可見聯名,尤其跨界聯名在當下服飾行業的重要程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盤點一下近幾年熱門的那些跨界聯名。 1.
  • 手機跨界聯名盤點 高考季看到五三聯名我下單了
    前段時間騰訊和老乾媽的大戲真的讓吃瓜群眾直呼「我真的不能再吃了」,雖然結果是個意外,但感覺「QQ飛車&老乾媽」的跨界聯名還挺有意思?且不論騰訊與老乾媽的年度大戲,在手機圈裡各種跨界聯名也是「百花齊放」,讓人不禁感嘆:「這也能聯名?」
  • 跨界聯名新花樣,麥當勞的「漢堡包」也吃不起了?
    圖/麥當勞微博截圖12月7日,麥當勞宣布將與華裔時尚設計師亞歷山大·王(Alexander Wang)推出聯名系列,其中包括售價99元的黑金M手包,以及全球限量300隻的黑金籃子,售價5888元。目前商品已在天貓上架,12月10日全球開售。
  • PeonyP點評 | 國貨之—聯名、跨界要不要
    在不斷創新的過程中,很多國貨品牌更加大膽地玩起了聯名、跨界合作,以擴大他們在更年輕的一代和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老乾媽聯合opening ceremony買手店參與了天貓在紐約時裝周的國潮行動。老乾媽logo衛衣只在店內出現三天,卻讓全國家喻戶曉佐餐必備的老乾媽,火到了國際市場。但對於這樣的「土味潮流」作品,國內並不買帳。
  • LINE FRIENDS 跨界李寧推出聯名系列
    而作為在運動潮流領域深耕的先驅運動品牌李寧,也希望藉助LINE FRIENDS優秀的創意設計實力、國際影響力和豐富的跨界合作經驗,攜手打造讓人印象深刻的跨界合作,強強聯合,相互賦能。 LI-NING x LINE FRIENDS 聯名系列KV 本季聯名系列以「萌寵天團 -- 設計師養成番」為設計主題, BROWN &
  • 2020 跨界聯名,哪些合作名利雙收?哪些不幸「撲街」?
    但也如方濤所指出的,「在消費升級、市場聲音交雜的今天,品牌都期望為消費者創造『wow moment』,但通過聯名就能獲得『1+1>2』的結果,並不是必然的。」「好的聯名應該做出好的產品、講出好的故事、以好的形象在好的渠道傳遞給目標受眾及潛在消費者。」他指出這些「好」的標準,都應該以審美為先導,顧客價值為中心。
  • 品牌牽手「雙贏」 跨界打開市場國貨為何鍾情聯名款?
    Discovery聯名款眼影「玉兔盤」上市,消費者在完美日記門店選購商品。  除了這條廣告,瀘州老窖還推出聯名款白酒,瓶身繪有電影角色,酒品以盲盒形式售賣,此舉又贏得一波國漫粉絲的熱捧。瀘州老窖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飲料界網紅「元氣森林」也常常打造令人驚喜的聯名商品。今年9月,「90後」女孩璐璐刷微博時,注意到一款名為「人間喜樂」的月餅禮盒。打開海報照片一看,是由元氣森林與天津糕點店祥禾餑餑鋪合作推出的聯名款。
  • 不是,而是飛智聯名定製款
    這兩年,跨界合作越來越品牌,尤其是手機領域,像是vivo和奈雪的茶、iQOO和寶馬、華為和保時捷、一加和邁凱倫、OPPO和蘭博基尼都推出了聯合定製版,其實聯合定製版的好處很多,在品牌知名度和產品曝光率方面確實有很大的提升,也讓品牌更顯高端。
  • 和平精英聯動DW表,跨界聯名套裝讓玩家激動不已
    說到《和平精英》的成功之旅,小編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說好,不是因為不知道,而是因為促使其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遊戲內的精心打造,細心開發,還是線上線下的活動等,都是《和平精英》致勝的法寶!尤其是在聯動方面,《和平精英》更是超凡脫俗,與其他的遊戲大不相同。別的遊戲估計只會為了買點手辦、設備來進行聯動。
  • 汽車廠商怎麼賣周邊、賣聯名?不是拿個錢包貼個Logo就完事了……
    行業內常說,跨界聯名,不止於汽車,就有機會破圈,用槓桿撬動更大的影響力。而我們今天要分析的,正是「汽車聯名款」是不是一門好生意?跨界聯名:在本土市場找到新沃土在很多時候,本土化思維其實非常關鍵。如今,似雨後春筍般崛起的「跨界聯名」案例,或許可以提供不一般的思路。聯名款,官方一點的說法是,品牌跨界合作。品性相似,或完全迥異的雙方走在一起,藉助彼此的影響力,創造出破圈反應的商業價值。
  • DNF與Boy London跨界合作 聯名背後的深意
    夏末將至,DNF卻依舊散發著火熱的魅力,8月26日,DNF攜手知名服裝品牌BoyLondon(以下簡稱boy)的一場聯名發布會在上海盛大舉行,到場的不僅有數百家渠道商,還有多個遊戲媒體,遊久網記者就從現場帶來了最酷最辣的前沿消息,這是繼去年跟J.D.V合作後的又一次跨界握手,會有什麼驚喜呢?
  • 跨界文創+入駐屈臣氏,薇諾娜聯名中國郵政,解鎖年輕向上的力量
    薇諾娜聯合中國郵政,打造薇諾娜X中國郵政ICON聯名款618限量定製禮盒,在網上掀起了一波國貨熱潮,再次成為品牌跨界的經典案例! 那麼拋開品牌自身的影響力和流量之外,能否製造爆款就是聯名跨界中的一大關鍵。而薇諾娜X中國郵政Made in China跨界聯合的產品,就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爆款,足以引起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
  • 跨界藥妝、聯名產品……品牌年輕化營銷,消費者真的買帳嗎?
    也正因如此,品牌們為了抓住年輕女性的心,瘋狂跨界,推出口紅、眼影等各類美妝產品。藥企跨界賣化妝品屢見不鮮。最早嘗試的企業面臨著傳統藥業增長放緩、新款藥品研發投入過高、以及產業機構調整等等問題。於是,在「藥妝同源」的理念下,它們開始布局風險低、回報周期短的美妝業務。國潮派抓住當下流行的「國潮」為營銷宣傳點也成為了眾多藥企吸引年輕人的一個選擇。
  • 月餅市場的「新寵兒」:跨界聯名+流心
    記者近日調查了線下廣州的各大超市,以及線上最走紅的產品樣式,發現當下的月餅市場已成各大潮牌的角逐之地,月餅跨界聯名熱潮不減,而流心月餅已成月餅市場「新寵兒」……網友直呼:「包裝太精緻了,簡直是件藝術品!」
  • YeeHoO英氏跨界聯名陳冠希Violet Mignon,再掀童裝前衛風潮!
    藝術設計融合潮流文化 Violet Mignon×YeeHoO英氏發布聯名企劃拓展潮流邊界聚焦母嬰消費品行業,跨界聯名已成為一種風潮,各色聯名案例屢見不鮮,在大眾新一輪審美疲勞之前,母嬰品牌聯名合作該如何蛻變?
  • Travis scott再出跨界聯名 與快餐界大佬聯合秘制小漢堡?
    作為潮流圈弄潮的你們,是不是腦子裡立馬跟我一樣,蹦出各式各樣潮品和食物的聯名。首當其衝必然是supreme大佬和奧利奧的紅色天價餅乾。新晉潮圈重要人物travis Scott上個月為大家帶來的貼秋膘必備聯名,你有注意到嗎?沒錯,就是他與麥當勞叔叔推出的跨界聯名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