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發布了對200多名受訪者的調研報告,主題是關於如何減少快遞包裝浪費。中山市超過兩成的受訪者坦承,拆封快遞紙箱和泡沫箱比較隨意,未能沿包裝線拆封以儘可能保持包裝物可再次利用。
調查顯示,75.5%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居民的環保意識有待加強,對快遞包裝的汙染後果認識尚未到位。38.2%的受訪者表示未關注快遞包裝是否符合《快遞封裝用品》系列國家標準,13.7%表示對快遞包裝是否符合有關標準無所謂。43.6%的受訪者認為快遞企業不重視可循環包裝物的使用和回收,是造成快遞包裝汙染的重要因素。71.6%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造成快遞包裝汙染的原因之一是人們尚未養成快遞包裝物參與回收的習慣。快遞發送到收件人手中,快遞包裝是棄是用是回收,與包裝的材料有關,也與收件人的拆封習慣相關,經暴力拆封的包裝一般較難繼續循環使用。據調研,分別有21.7%和27.1%的受訪者拆封快遞紙箱和泡沫箱比較隨意,未能沿包裝線拆封以儘可能保持包裝物可再次利用。
此外,57.8%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可循環使用的包裝物種類太少,電商可選擇的包裝物不多,以致一部分不可降解不可回收不可循環的包裝物盛行。此外,目前的包裝物研發尚未能完全滿足網購者對衛生、安全等多種因素的需求:44.1%的受訪者認為目前的包裝物循環使用不衛生,制約了快遞包裝物的回收使用;34.8%認為包裝物循環使用有可能損壞快遞的商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包裝物的再利用。受訪者反映快遞包裝不夠科學,紙箱盒外纏繞大量膠帶,撕掉膠帶造成紙箱破爛,不撕掉膠帶就無法循環使用,以致本可以循環使用的紙箱成為垃圾。
在回收設施方面,中山有待進一步完善。63.2%的受訪者認為缺乏專門的回收設施不利於快遞包裝汙染減量。可用於回收快遞包裝的設施包括分類垃圾桶、快遞包裝回收箱(周轉箱)、廢品回收站、清潔人員回收可回收物的區域等。據調研,表示居所附近有以上設施的受訪者佔比分別為66.0%、11.8%、31.0%和40.4%。有受訪者表示,目前垃圾分類投放並未完全落實,某些小區的垃圾分類設施形同虛設,垃圾基本是混裝投放,或者分類投放混裝運輸。
此外,快遞包裝回收箱(周轉箱)相對配備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快遞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不願意參與快遞包裝回收的受訪者表示居所附近無回收點是影響其參與回收的重要因素。有受訪者反映,由於附近無快遞包裝回收點,而家中老人家節儉意識較強,注意收集快遞包裝盒,把紙箱壓扁疊好後,放置在陽臺上,積攢到一定數量後賣給廢品站,但這種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49.5%的受訪者認為目前引導、鼓勵綠色快遞包裝的政策不夠。有受訪者表示,擔心回收的快遞包裝上的個人信息洩露,應進一步加強個人信息保護機制。此外,有受訪者表示目前缺乏合理的有償回收機制,不利於快遞包裝回收工作的推廣。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姜永濤 通訊員:國中調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