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檢測視力1.0,醫生卻說「一年後可能會近視」

2020-11-27 父母世界



經常會聽到身邊的家長吐槽:「孩子不愛出門活動,就愛宅,節假日除了吃飯、睡覺、寫作業,就是抱著手機,或者趴在平板電腦前面。」



而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大規模「雲教學」的開展,又增加了孩子們接觸電腦的時間。教育部對9省份14532人進行調研發現,與2019年底相比,半年來學生近視率增加了11.7%!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也就是說,我國兒童青少年每兩人就有一人近視。孩子們的近視率越來越高,還有低齡的趨勢。


雖然,孩子的視力問題一直是爸爸媽媽的關注重點,但對於視力保護,許多家長仍存在很多誤區。


0-6歲,別揮霍孩子的「遠視儲備」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家長帶5歲的孩子去檢查視力,結果顯示孩子視力1.0。家長本來很高興,可沒想到醫生卻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


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醫生是根據孩子眼睛的「遠視儲備」消失來判斷的。其實,視力和屈光狀態是不成比例的。視力1.0時,孩子的屈光狀態可能是50度近視,可能是50度遠視,所以視光醫生更重視屈光狀態,根據它來診斷孩子是否會近視。



那麼,什麼是遠視儲備呢?


0-6歲孩子的眼睛,由於生長發育的原因,眼軸較短,眼睛所看到的景物會聚焦到視網膜後面,類似於遠視眼的情況。不過這種「遠視」是生理性的,隨著眼球發育成熟,會逐漸減弱或者消失。一般4-5歲時,孩子雙眼會伴隨200-250度的生理性遠視,作為「儲備糧食」供損耗,保護孩子不患上近視。


當然,遠視儲備也並不是越高越好,如果孩子的遠視度數遠遠大於平均水平,比如6歲的孩子有500度遠視,這肯定是不正常的。



7-8歲時,孩子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眼軸的大小已接近成人水平,這時候這種生理性的遠視基本消失,這一過程被稱為「正視化過程」。在「正視化過程」中,遠視儲備如果消耗過快,發生近視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遠視儲備可以通過儀器篩查。對比相對應年齡範圍內的屈光度,來檢驗孩子的遠視儲備是否在正常範圍之內。


當孩子出現以下跡象時,他的遠視儲備可能消耗過度,家長需要格外注意:


1.看遠處的物體時,孩子總是眯著眼睛。

2.孩子會抱怨看不清幼兒園裡牆上或黑板上的字、畫。

3.孩子看電視距離近,讓他回到合適距離的位置上觀看,他仍眯起眼睛。


「近視潛伏期」,定期檢查是關鍵


很多家長認為,近視都是發生在孩子上學後的事,這也是預防近視問題上最大的誤區。事實上,0-6歲是孩子的「近視潛伏期」,從出生開始就要保護孩子的視力。


視力篩查是及時發現孩子眼部疾病的有效手段。尤其小寶寶不會表達,很多眼部問題父母也很難發現,所以需要按時、定期帶寶寶到醫院檢查視力和眼部發育狀況。



一般而言,6個月的寶寶就應該做第一次視力篩查。如果視力篩查的結果正常,可以每隔半年複查一次。如果視力篩查懷疑有問題,需要3個月後複查;如果連續幾次檢查的結果都不理想,保健醫生會建議直接去正規醫院的兒童眼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視力篩查的內容一般包括:


1. 眼位檢查

包括是否存在內斜、外斜、以及垂直斜視等眼位不正。


2. 屈光度檢查

對於小於2歲的寶寶,因為有的寶寶表達還不明確,醫生會選用視力篩查儀器,檢查寶寶的屈光度數。


3.視力檢查

對2-3歲的寶寶,由於不能理解E字視力表,醫生會通過讓他看圖形視力表和點狀視力盤來檢測其視力。4歲以上的寶寶表達能力增強,一般都會使用正常的E字視力表來檢測。



4.外眼檢查

包括是否存在外眼炎症、過敏、麥粒腫、霰粒腫、眼瞼下垂等。


保護小眼睛,3個關鍵缺一不可


重視孩子的遠視儲備,讓孩子有個好視力,除了定期做檢查,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保護孩子的眼睛。


1.適量戶外運動


戶外活動,可以有效預防近視。要注意,在室內進行的運動並沒有明顯的預防近視效果。在戶外,能夠讓孩子的視野開闊,對遠近和移動的物體都能保證足夠的視覺調節鍛鍊,避免眼肌長期處於固定形式的收縮狀態。但每天至少要活動超過2個小時,才能發揮作用。



但戶外運動的時候,也要避免陽光直射眼睛,造成傷害。


2.適當使用電子產品


長時間盯著電子屏幕,容易視覺疲勞,久而久之會造成乾眼症,嚴重會形成近視。家長應以身作則,儘量減少孩子使用電子屏幕的時間,例如手機、電視、iPad,也包括幕布投影等。



美國兒科學會提示:2歲以下的孩子儘量不接觸電子屏幕,或者僅限於有家長一起參與的以教學為目的的動畫片或短視頻,以及親子視頻通話等。2歲以上的孩子全天跟父母一起觀看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個小時,儘量分開時段,不要連續觀看。


如果孩子需要上網課,一般學校和教育機構都會控制課程時長,最好每隔20分鐘,遠眺約6米外的地方至少20秒鐘,以減少眼肌疲勞。


3.創造良好的用眼環境


以往人們認為用暖色調的白熾燈照明有利於保護視力,但研究表明,適合於閱讀、書寫等要求較高的視覺光源,應該是照度為500lx以上的高色溫(5000k和6500k)冷色調螢光燈。最好選擇向上照明的光源,或者選擇有保護罩的頂燈,以防止過量的燈源直接刺激孩子的眼睛。



書桌檯燈最好放置在寶寶身體的左前側,這樣燈光從左前部照過來,寶寶在畫畫、書寫時就不會有陰影。


閱讀光源要和房間主光源配合使用,如果只開閱讀光源,當寶寶看向房間別處時,眼睛需要在明亮和黑暗中切換。


由於學習壓力、電子產品普及等因素,近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常態。抓住6歲前寶寶視力的黃金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孩子的眼部健康,用科學手段來準確判斷孩子的視力,及時預防治療,才能讓孩子擁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


相關焦點

  • 5歲孩子檢測視力1.0,醫生卻說「一年後可能會近視」
    0-6歲,別揮霍孩子的「遠視儲備」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一位家長帶5歲的孩子去檢查視力,結果顯示孩子視力1.0。家長本來很高興,可沒想到醫生卻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醫生是根據孩子眼睛的「遠視儲備」消失來判斷的。
  • 5歲孩子視力1.0,醫生卻說「一年後可能會近視」
    近期,一家長周末帶5歲孩子去檢查視力,視力1.0,家長高興於孩子的視力保持得不錯,沒想到醫生卻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 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這是根據小孩眼睛的「遠視儲備」消失來判斷的。
  • 5歲孩子視力1.0,醫生卻說「一年後可能會近視」
    近期,一家長周末帶5歲孩子去檢查視力,視力1.0,家長高興於孩子的視力保持得不錯,沒想到醫生卻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為什麼會這樣?原來,這是根據小孩眼睛的「遠視儲備」消失來判斷的。一般情況下,新生兒的視力較弱,其眼軸較短,且雙眼都處於遠視狀態(先天性近視眼的人除外)。孩子到了4~5歲的時候,雙眼會伴隨200~250度的生理性遠視。這200多度的遠視可以作為「儲備糧食」供「損耗」,「保護」孩子不患上近視。
  • 5歲孩子視力1.0,醫生卻說「一年後,可能會近視……」
    周末帶孩子(5歲)去檢查視力,視力1.0,我在心裡暗暗竊喜:「沒有近視也沒有遠視,孩子的視力保持得不錯啊」 沒想到醫生卻語重心長地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 啊?為什麼會這樣???
  • 5歲孩子視力1.0,醫生卻說1年後會近視
    周末帶王孩子(5歲)去檢查視力,視力1.0,我在心裡暗暗竊喜:「沒有近視也沒有遠視,孩子的視力保持得不錯啊」 沒想到醫生卻語重心長地說:「要多注意孩子可能一年後會近視……」 啊?為什麼會這樣???
  • 為什麼孩子視力不達1.0,醫生卻說沒事?兒童視力健康標準須知
    為什麼孩子視力不達1.0醫生卻說沒事? 每年給孩子測試視力,居然可能0.7、0.9,家長自己很擔心,可奇怪的是,醫生一檢查卻告訴他孩子視力正常,不需要配眼鏡。
  • 5歲孩子視力1.0,家長為何後悔莫及?
    □記者 劉坤  5歲的帆帆趁著暑假去做眼視光健康檢查,經檢查雙眼視力都是1.0。我省視光學專家石迎輝博士卻建議帆帆媽媽再為孩子做眼軸等檢查。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視力較弱,其眼軸較短,有600度的遠視,視力在0.1;3歲的孩子有400度的遠視,視力在0.5;5歲的孩子有300度的遠視,視力在0.8;6歲的孩子有200度的遠視,視力在1.0……隨著生長發育,視力逐漸趨於正常,孩子長到18歲的時候,眼球的大小基本定型了,眼軸為24毫米,遠視度數為0,這一個過程被稱為「正視化過程。」
  • 長興一幼兒園大班體檢 35個孩子視力達到1.0僅14人
    談到如何預防,宋醫師表示,孩子要在光線良好的地方看書、看手機,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此外,孩子還需多遠眺,家長每天至少要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帶孩子到戶外活動。  期末了,幼兒園大班35個小朋友體檢,結果視力達到1.0的只有14人,只佔了四成。這一檢測結果,在家長微信群裡炸開了鍋。「孩子還那麼小,怎麼就近視了?
  • 7歲孩子視力不到1.0正常嗎
    7歲孩子視力不到1.0正常嗎    常德的吳女士:小孩7歲,雙眼視力為0.7,0.8,這正常嗎?    王華:一般來說,6-8歲的小孩,視力範圍在0.6-0.8屬於正常。不過,小孩的視力與年齡有關,單從視力上無法判定,應該儘早去醫院做屈光檢查,如檢查結果是近視或散光以及高於正常生理狀態的遠視,就必須及時矯正或進行幹預。
  • 5歲女孩近視度數 一年增加近200度
    「很多家長把戴眼鏡看作洪水猛獸,即使已經驗光配鏡,最後也很難堅持佩戴,甚至尋求所謂的視力訓練,反而耽誤了孩子病情。」國科大華美醫院眼科醫生何雪菲說。今年5歲的小敏(化名)眼睛近視,一年前,小敏到國科大華美醫院就診。
  • 10歲青少年過半數近視,眼科專家:視力並非判斷近視標準
    視力0.6和1.0,究竟哪個是近視?相信很多家長平時習慣於以「視力」作為判定孩子眼睛是否近視的標準,而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較廣的「幼兒園查視力大面積1.0以下」的帖子也引起了諸多家長討論。1月6日,多名國內權威眼科專家在第七屆「關愛近視·微笑論壇」上指出,視力並非判斷近視的標準。對於幼兒、青少年時期的視力低現象,家長莫過度恐慌,但也不能盲目樂觀。針對6歲以下幼兒,主要看眼睛發育情況,而不單純是看東西的遠近。對於幼兒、青少年時期的視力低現象,家長莫過度恐慌,但也不能盲目樂觀。
  • 範先群教授:孩子視力不到1.0,就一定是近視嗎?
    「孩子出生後眼軸較短,眼睛處於遠視狀態,視力也達不到1.0,這是正常現象,無需太過驚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學科帶頭人範先群教授參加11月18日「人民名醫」直播時強調,家長最應當重視的是讓孩子在學齡前持續擁有足夠的遠視儲備,並儘早建立眼健康檔案,及時掌握孩子的視力發育情況。
  • 2歲半寶寶近視900度?別等孩子近視了才後悔!(附視力發育表)
    加上孩子近視本來就難以發現,直到一年後,發現孩子的眼神不對勁,才帶到醫院檢查。出生後:視力約為0.02;6個月:視力約為0.1;1-2歲:視力約為0.2-0.3;3歲:視力為0.4-0.6;4-6歲:視力達到0.6-0.8,部分1.0;8歲:視力達到0.8-0.9,基本1.0。
  • 孩子視力0.5醫生卻說是正常視力?艾格眼科專家表示沒有錯!
    我們知道,視力表上的數值代表著視力的好壞,以前用5分視力表,現在用得更多的是小數視力表。2.0是最好的視力,這部分人比較少,而2.0下面是1.5、1.2,這兩個也是比較好的視力。近日,3歲的樂樂查出雙眼視力0.5,但是醫生卻說是正常的,家長急壞了,馬上帶來武漢艾格眼科醫院醫院檢查,艾格眼科專家表示,視力正常沒用錯,這是怎麼回事呢?不同年齡的孩子視力多少算正常呢?武漢艾格眼科醫院小兒眼科專家表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眼球不斷發育、各項功能逐漸完善,大約在6歲以後,孩子開始逐漸從遠視眼向正視眼發展,這個過程稱眼的正視化過程。
  • 在孩子視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你的孩子的視力達到標準了嗎?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每年例行進行視力健康檢查。此外,體檢醫生經常敦促一些兒童接受進一步檢查,以消除弱視。父母也會問:&34;事實上,當嬰兒剛出生時,它的眼球很小,處於遠視狀態。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球變得越來越大,大約6歲時接近正常成人的大小,並變成正視眼(既不是遠視也不是近視,視力應該是1.0)。偶爾有些孩子有近視,但在6歲時還沒有達到1.0也是正常的。
  • 幼兒園孩子視力1.0 當心比同齡人更早近視
    實際上,「視力不好」並不只因為近視,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遠視、斜視的比例更大。但不要以為遠視和近視的預防就沒有關係,遠視儲備是孩子今後抵抗近視的「堤壩」。眼科專家特別提醒,幼兒園孩子早早看清視力表上「1.0」並不一定是好事,這反而說明孩子可能會比同齡人更早近視。
  • 看不到1.0就是近視嗎?
    做視力檢查時,很多人最鬧心的環節就是看視力表。每當蒙上一隻眼,就仿佛蒙上了整個世界,更別說看清1.0那一排的E是哪個方向了。可是不是只要看不清視力表的1.0就是近視呢?
  • 7歲女孩視力從1.0直降到0.2,誰幹的?
    一年前,視力1.0,散瞳驗光100度遠視,狀態良好。而現在,視力只有0.2,散瞳驗光是100度近視。一年之間,為何7歲的玲玲視力下降如此之快?醫生道出了真相…… 01 7歲女孩一年間視力下降5倍 「一年前,我女兒的視力還蠻好的,怎麼就一年的功夫,眼睛就變成近視了。」
  • 孩子視力不到1.0,醫生卻不給配眼鏡?不會是誤診吧
    開學才過去一個多月,就發現孩子抱怨看不清黑板。上心的家長知道近視配眼鏡的重要性,趕忙找到醫生配鏡。醫生一檢查卻告知孩子視力正常。 近視也分真假,不必盲目配鏡 近幾年,家長們對於孩子的視力問題越來越關注。
  • 孩子近視四個月後,我給大家帶來了這份視力問題大總結
    根據醫生的建議,小張同學從今年七月開始佩戴角膜塑形鏡,就是我們平常說的OK鏡。 晚上戴,白天摘,視力可以恢復到1.0,正常上課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