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朝陽區歷史學科與英語學科新課標落實研究活動——暨歷史與英語學科區級研究課教研活動,在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新源裡校區順利完成。歷史學科門桂英老師與英語學科晁永樸老師分別完成了研究課的展示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朝陽區職教研中心英語教研員兼歷史教研員張豔紅、勁松職高教學副校長黎軍、教學處副主任扈其兆、朝陽區三所職高校的歷史及英語教師共計二十餘人。
門老師的歷史課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形式,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史料的分析,問題的探究,將學生活動落到了實處。通過對於四個問題的合作探究,學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課堂形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對史料實證和歷史解釋的能力;對於地圖的充分利用,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時空觀念。教學設計將本課重難點的突破與新課標中所要求的核心素養緊緊貼合。在課堂最後,門老師引導學生基於所學,思考歷史事件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以及對於本專業的啟示,很好地將課程思政融入其中,並引發了學生對於專業的深入思考。
晁老師的英語課主要採用任務式教學法,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習語言知識,進行技能訓練,這樣的課堂設計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強化學習動力,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整堂課凸顯了晁老師對於多媒體的熟練運用。晁老師利用各種多媒體教學軟體,如智慧雲教室、超星和問卷星等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評價。根據學生的小組合作表現,利用班級優化大師給予評分激勵。利用問卷網,投票選出最優秀的申請人,及時給予鼓勵,調動學生積極性。根據學生個人課堂表現,利用學習通給與過程性評價,通過過程監控促成教學目標達成,真正將信息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在評課環節,教研員張老師就此次研究課的背景及目的作了詳細說明,並對兩位老師的課給予了深入細緻的分析和高度的肯定。
公共基礎課在職業教育中必不可少,舉足輕重。作為任課教師應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深入研究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依據具體學情優化課堂設計、科學有效地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最終實現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標。
勁松職高新源裡校區教師順利完成區級研究課教研
勁松職高新源裡校區教師順利完成區級研究課教研
來源:勁松職高新源裡校區
【來源:區教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