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亞綸在臉書發文點名罵世衛領導人,怒懟譚德塞稱:「全世界都受到你的誤導,數億人感染,上萬人死亡,世界經濟損失慘重,醫療系統超負荷。我很驚訝你竟敢在國際組織會議上把你的個人『屎』事拿出來說,為什麼不閉嘴然後做好你該做的工作呢!」
此事件一出引起了網友的大面積不滿。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在呼籲不要網絡霸凌可是偏偏發起網絡霸凌的就是他本人。
回顧炎亞綸成名後的一些經歷,2005年加入飛輪海組合後正式出道。但後來因一些原因,飛輪海解散。後有網絡爆料炎亞綸與飛輪海另一位成員汪東城曾有過節。而炎亞綸也直言飛輪海解散後,與其他成員連朋友都算不上,十年以來私下裡也幾乎不聯繫,直接打臉了年初吳尊在動態當中表現的兄弟情深。
不論飛輪海之間到底是怎麼樣的情況,但炎亞綸在很多事情上,一直表現出什麼話都講,不分任何場合,不分人。有些粉絲認為這很剛,很真實,但當事情上升至國際問題時,這種真實就顯得很自由散漫而沒有立場和原則。
我想這些問題都和臺灣的教育制度分不開。
臺灣教育法解釋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了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重點在「國際視野」,很明顯這一目的是站在世界的角度而言,弱化了國家、民族概念在教育中的作用,這是一種非常西化的教育理念。因此臺灣青年所接受的教育,不再告訴他們「你是炎黃子孫,你有民族」,而是讓臺灣人成為世界的人民。
因此在臺灣年輕人的心裡,是沒有家國情懷,為國為民的思想的。
臺灣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人文精神及科學方法,尊重人性價值,致力開發個人潛能,協助個人追求自我實現」。
從這一思想可以看出,臺灣的教育主要著重個人精神、能力的培養,對團隊協作、組織感、民族意識是完全不提的。
這樣培養出的青年,是絕對以自我為中心。任何違背「我」的思想、事情,無論他有任何出發點,就「我」而言都是不對的,應該批判的。
臺灣到現在仍然很多地方採用民國時期的「男女分校」制。採用分性別教育,男女分校所教授的內容則根據男女的不同進行區分。女性主要學習傳統文化,目的在於培養出優雅平和的女性家庭倫理適用者。而男校則多運動、手動等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教育有因材施教的意味,但是在教育應該是全面的。這種偏頗的教育更容易出現歧視、偏見,因為部分教育的缺失導致了「不了解」的出現。
所以教育讓炎亞綸追求個性和自我,缺乏國家民族觀,對事情的判定全憑藉自我喜好,這些喜好即使是錯的,是偏見,也仍然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