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他送給我四個字

2020-08-29 風林淺語

高考對於每一個莘莘學子來說都是一道坎,一個夢想,一個轉折,一個裡程碑,更是一份歷練。有人曾笑稱,沒有經歷過高考的人,不足以論人生。而我經歷的那次高考,不僅僅如此,更多了一份溫暖和感激。


28年前的那次高考,已經變得很遙遠,但對於我來說仍然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家庭環境一般,爸媽為了生活每天辛苦地勞作。那時的我認真刻苦,希望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讓爸媽能過上好日子。當時的我一直在向這個目標努力,在我眼裡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埋頭學習的我平時成績也算不錯,在高考前的一次模擬考試中還取得了年級第三的好成績,那時的我對高考可謂是志在必得。可萬事並非那麼順心如意,高考第一天我的語文發揮失常,導致連本科的分數線都沒通過,只能夠讀專科。希望落空,巨大的落差讓我首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我痛不欲生,無顏面對父母,辜負了他們多年的期望,那時的我只有沉默,傷心,自卑,無奈,我陷入深深的自責和迷茫裡,改變命運的機會喪失,我將如何走下去?


去學校填高考志願的那天,我神情落寞地填完志願就準備直接回家,在校門口他跑上前來,叫住了我。高二時他曾是我的同桌,一個高大陽光的男孩,那時我們經常在一起討論題目。高三時重新編排了座位,就很少講話了。我們閒聊了幾句,彼此問了下對方的志願情況,跟他道別的時候,他猶豫了一下,從包裡拿出一件東西塞給了我,然後轉身走了。我猛地怔了一下,等反應過來時已看不見他的蹤影。回家的路上我打開了他給的東西,是一幅字「鍥而不捨」,四個字龍飛鳳舞,蒼勁有力。」鍥而不捨,金石可縷「,意思是要有恆心有毅力。我猛地明白了他送我這四個字的含義,是在鼓勵我不管遇到什麼挫折,都要有恆心有毅力地堅持下去。那一刻心裡很溫暖,很感動,也釋然了很多。回家後我就把這幅字掛在房間裡勉勵自己,人生的道路還很長,高考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只要自己努力生活,不放棄,鍥而不捨,就是對人生最好的詮釋。


那四個字多年來一直掛在我房間,激勵著我。後來因為拆建房子時我不在家,拆房子的工人不小心把紙張撕壞了給扔了。而這麼多年以來雖然我們彼此沒有音信,但一直以來我都不會忘記這段高考時的記憶,在我心底一直都很感激他,感激他在我人生的灰暗時刻鼓勵我繼續努力的勇氣,讓我鍥而不捨,不斷前行!


相關焦點

  • 那年夏天,追憶我的高考
    今天高考正式結束了,很多新聞、視頻都是各個地方保障高考的消息,各種證件遺忘、走錯考場、暴雨侵襲,對社會、家長和考生都是極大的考驗。苦讀十幾載,成敗在此一舉。現在考試結束了,我想孩子們可能跟我當年的感覺一樣,就是解脫。我當時就想一件事,我要大睡三天三夜。
  • 他高考得0分,因在試卷上寫了8個字,被大學破格錄取
    20歲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折點,他被調到了江西出版社參加連環畫學習班,同年他連續創作了《邊防線上》《飛雪迎春》等三四本連環畫,一年後他被調到了油畫班學習,創作了他的第一幅油畫作品:《老將和小將》。24歲那年,他回到了上海老家,正好趕上恢復高考制度,他成了第一批高考大軍中的一員
  • 那年,我閨女高考
    那年,我閨女高考,她爸全程陪伴,我正常上班,沒多想,也沒啥好焦慮的。因為我一直給閨女灌輸的理念是:重過程、輕結果。在每一個過程中,拼盡全力,結果如何,不管它了(因為每個人的智力結構是不一樣)。但我們相信,只要拼盡全力了,老天不會虧待勤奮的人。更何況我閨女從小到大,用老師的話是「品學兼優」。所以,我也不問,也沒聽她說,哪門很難很難。最後閨女考出了「文科595分」的好成績。
  • 廖偉旭:那年我的高考|散文
    初三畢業時,我學習不是太好,將將夠線進入了商南縣高級職業中學普通高中班,學了一年半的大綜合,因為數學不好,分科時自然上了文科,文科背得多,偏偏我又是個慌張三,背得快,也忘得也快,況且背書的時候還安不下心,於是就想起了一個笨辦法,抄書,但是後來發現這個辦法太費時間,於是改進辦法,半夜背書,養成的習慣但現在還依然保持,看書寫字都喜歡晚上進行,就像現在,已是夜裡十點,但是我喜歡這個氛圍。
  • 那年高考,我語文作文沒有寫完......
    那年還是高考生的我可以說是每天都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毫不誇張的說,因為高考而抑鬱了很久。具體的故事且聽我娓娓道來。總之好好的答題卡被我劃的亂七八糟,閱卷老師肯定不會給多少分的。但是最糟糕的還在後面,可能之前的失誤影響到我後面的發揮,而且也因為這個失誤浪費了我很多時間,以至於我寫作文的時候只剩半小時不到,題目立意思考了十分鐘,真正寫作文只有二十分鐘,當時非常害怕,字寫的更醜了,內容更是毫無文採。雖然我儘量快點,可是鈴聲響起時,我只寫了700字多一點。當然,事實證明,雖然我選擇題做的不錯,可是語文分數依然很低。」
  • 散文 | 那年高考
    那年高考,也正是7月,太陽如火,我們的心情也如火。那我一年,們自己的學校不是考場,要坐車去另外的學校去考。那時的我,似乎對高考並不那麼緊張,還跟身邊的同學高談闊論的。當時的我是這麼想的,既然都到最後時刻了,再緊張也是無濟於事了。 來到了陌生的學校,看到陌生的人,心裡有點好奇。每個考室裡,自己同學校和班級的人只有那寥寥幾人,其他的考生是來自不同學校的。
  • 英語是我高考那年的傷痛
    我的英語是高一才開始學ABC,你可能難以置信。那年高考,我的英語科目考了76分,你肯定覺得不可思議,或許你覺得應該是我的驕傲,恰恰相反,英語成了我的軟肋。我的小學到高中都是在鄉村學校讀書的,那時有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 那年我高考
    高考,是拼搏數年的一朝見證,是水到渠成與驚險變數的交鋒,是命運發生轉折的驛站。我的高考有兩次。第一次離建檔線差四分。暑假裡,我幹農活異常積極主動,咬牙默默忍受,心想:別人能幹的我也能幹,別人能吃的苦我也能吃!直到好友珊跑幾十裡地到我家去找我,說班主任給我已經留好了座位,專門讓她去請我,失落迷茫的我才又去復讀。第二次高考是在1989年。我們的高中不在縣城。
  • 【作者:王思遠】那年我的高考
    ——題記又到一年高考時節,聽到周圍談論與高考有關的話題時,我當年擠獨木橋的情景就如同蒙太奇的鏡頭,時不時閃現到我的腦海。時光在流逝,不經意中會衝刷掉一些歲月的痕跡,可是那緊張焦灼擔心害怕的兩天卻始終無法忘懷,那被稱為「黑色6月」的一幕幕已經深深烙進了我的骨子,刻進了我的靈魂。
  • 那年高考,改變了我的人生,也改變了媽媽的後半生
    昨天在抖音上看到一個視頻,一位男孩高考完了,姐姐來接他,可能因為考的還不錯,見到親人男孩興高採烈笑容滿面,可是上車後聽到姐姐說媽媽病了,正在重症監護室,立馬變了表情,看的出來,小夥子的心情完全被悲傷擒住。
  • 那年高考,我的固執改變了人生
    那年我參加高考的時候19歲,是2001年,算起來快20年了。每每想起當年的那次高考,心裡的遺憾不由的冒出來:因為我的固執,導致了高考的失利。而父母並不關心我的成績,更不會關心我是不是會因為高考有什麼樣的壓力或者心理需要疏導等。或許那個時候的父母都認為能不能考上大學,是孩子的命。父母更多關心的還是地裡的蔬菜長勢如何,能不能賣一個好價錢。所以整個高三時期,所有的學習上的壓力,都是我自己努力壓制的。而在我高考的那天,我的父母並沒有陪同我一起參加高考,更沒有對我說過一句鼓勵的話。
  • 我在新高三出徵儀式上的講話:宣戰高考,送給大家四個「相信」
    今天能以代表老師的身份在這裡發言,我深感榮幸。但作為XX中學十幾年前的畢業生,我更想以各位同學老學長的身份跟學弟學妹們聊聊天、談談心。在這個戰鼓齊鳴、旌旗招展、正式出徵高三、正式向高考宣戰的特殊日子裡,老學長想送給學弟學妹們四個「相信」。一是請各位學弟學妹們相信天道酬勤!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那年,我親身經歷的高考迷信
    高考的時候一身耐克下面就我的親身經歷,來說一下那年我經歷的高考迷信,都是私人定製版的:1.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類似附身的一些鄉間半仙。我記得那是在一個早上,山西北方的早晨還是有點滲人的。我和母親起了個大早,怕去晚了對仙家不敬,坐著僱來的黑車在坡多溝多的村裡轉了很久,停在一個普通的農家院前。大概也就是九十點鐘的樣子,我進門就看到一個穿著亮眼紅色秋褲的批頭散發的女人在洗漱。中間人客氣的打著招呼,等洗漱完畢,就進了她自己的房間。
  • 那年,23歲,我成為高考恢復後首批考生
    《那年高考日》 50年前,剛從初中畢業的陳平原被分配到廣州潮州的一個鄉村插隊做鄉村教師。 在知青生涯中,他對未來充滿迷茫,看不到出路,只能將一切寄托在閱讀上。 他對閱讀的渴望更像是一種本能。雖然工分低、吃不飽是常態,但只要有時間,還有書讀,他就如饑似渴。 從古典小說、古典詩詞、翻譯詩集、文學史到中學語文教材,這些書籍決定了陳平原日後從事一生的學術方向。
  • 「高考故事-系列原創」我高考那年,非典
    在SARS肆虐的黑色背景下,2003年的高考絕對是高考史上難忘的一年,而我就是那一年的考生。6月7日高考前已經封校三個月,母親來學校探望時,也只能隔著擁擠的校門傳遞那帶著餘溫的飯盒。緊張的氛圍下,不知外面是否燦爛依舊。年輕的心充滿了慌亂、緊張,一切未知。非典時期,每天都要反覆測體溫,教室、宿舍裡都是消毒水的味道,以至於疫情結束時,有種重獲新生的豁然。高考前兩周,我們放假了。那年高考沒有推遲,疫情在6月逐漸穩定,高考順利舉行。測完體溫,驗證身份,步入考場。
  • 【警語】那年高考看榜
    範校長是我那年參加高考時我們禮泉一中的校長,他家跟我二姐在一個村子。近水樓臺先得月。範校長的消息肯定靈通,而且準確。二姐剛說了,他們村子參加高考三個同學,只寧寧一個考上了。我跟那兩個沒有考上的同學相比,學習遠沒有他們好呢。再說,自從恢復高考以後,我們這個小村子還沒有一個考上大學的,我不敢奢望,更不想白日做夢。「去呀,不管咋樣,你得知道你考了多少分啊!」
  • 李金聲:那年高考,我的零分作文
    我在當了三年知青後,再次走進考場,名為接受國家的挑選,實際上是自己在賭一次命。那年,全國570多萬人參加考試,錄取了27.3萬人,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四多一點。這個錄取率包括了北京上海這樣教育基礎好一點的地方,如果只算我所在的偏僻小縣,錄取率大概在百分之一左右,名副其實地百裡挑一。我是落榜生,在那場你死我活的戰鬥中,我壯烈地犧牲了。
  • 那年冬天作文600字(精選4篇)
    那年冬天,有悲傷的鳥兒歌唱,為我的外婆歌唱······  那年冬天作文600字(二)  在我的腦海裡,迷迷糊糊地還能記起一些小時候的事情。20xx年1月8日,是我記憶中最清晰一天,永遠都不可抹去。那仿佛是一個惡夢,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  那一年冬天,我得知了爺爺去世的消息。
  • 那年,我所經歷的高考
    當兵不是一般的人能撈著去的,一是身份,也就是家庭出身,貧下中農子女才有當兵資格,二是身體,要過體驗關,三是名額有限度,四是即便當了兵,提不了幹,那還是要退伍回農村。所以,唯一出路就是憑本領考學。所以,對於農村青年來說,那個年代的高考,幾乎是唯一跳出「農門」的機會。其實,無論是那個年代的高考,還是現在的高考,對我們這些草根學子來說,都是最公平的上升通道。
  • 歷史上最甜的情書,他寫9個字送給妻子,字字唇齒留香,實在太甜
    」那一年,張愛玲第一次與胡蘭成會面,擔心自己年紀小被對方輕看,張愛玲專門作了成熟打扮,這樣的她,讓胡蘭成心動,那天他們聊了五個多小時,自此以後,胡蘭成成了張愛玲公寓的常客,而這句話,則是張愛玲寫給他的情書。中國最早的情書始於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