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安 娜
花幾千塊錢更改一個手機號或者買一個「能量塔」,就能夠改變命運、萬事亨通,這種表面上打著弘揚國學、推廣傳統文化的幌子,實則為自己斂財牟利的行徑被徹底戳穿。5月27日,北京市民政局聯合東城區民政局依法對非法社會組織「中國國學院」及其下設的「數字全息研究院」等機構予以取締。
偽造主管單位、偽造紅頭文件、偽造合影照片,為達目的他們煞費苦心
5月27日9時許,記者來到位於東城區燈市口大街的一處四合院。據北京市民政綜合執法監察大隊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就是非法社會組織「中國國學院」的日常活動場所。
已是辦公時間,但小院裡只有兩名五六十歲的「工作人員」。執法人員表明來意後,一名「工作人員」用手機與該組織「負責人」進行了聯繫,另一名「工作人員」則慌慌張張地將辦公桌裡的一些物品塞到紙殼箱裡。
記者在現場看到,小院內除了有幾間「辦公室」外,還有三個「教室」。最大的是用來「禪坐靜修」的房間,地面鋪了一整張地毯,角落裡放了數個金色蒲墊。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這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他們調查後發現,「中國國學會」還下設了二十多個學院和國學同學會等,曾與多個企事業單位舉辦「國學大講堂」和《國學新時代》高峰論壇等活動。此外,還在多地設立國學基地,舉辦系列研修班,認定「國學使者」並頒發證書。
如此肆無忌憚地設立分支機構並開展活動,「中國國學院」憑藉的卻是偽造的主管單位和紅頭文件。據執法人員介紹,「中國國學院」自稱由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批覆成立,經進一步調查,東方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批覆文件系「中國國學院」自行偽造的虛假文件,而另一個上級單位「中華民族文化藝術院」本身就是非法社會組織,已於今年1月被民政部依法取締。
不僅如此,在「中國國學院」一間「辦公室」的柜子裡,記者還看到了一張「中國國學院」創始院長與國家領導人的合影照片。照片像素很低,有肉眼可辨的PS痕跡。
更改手機號、購買「能量塔」,所謂的「公益」課程最終目的是兜售商品
9時52分,一位穿著中式服裝的中年男性匆忙趕來,「工作人員」向大家介紹,他就是「中國國學院」的「負責人」。這位男士對此說法卻予以否認,「我不是負責人,只是一名義工,我們平時在這裡開展茶道、花道等公益課程。」當記者詢問這些課程是否收費時,這位男子卻不再發聲。
雖然他三緘其口,執法人員在現場搜尋到的證據卻鐵證如山。原來,早先那個「工作人員」急匆匆塞到紙殼箱裡的,正是一沓沓收款單據和財務憑證。記者隨手翻開一本財務單據後看到,22個學員每人繳費3690元,總計81180元的費用有一半返還給「國學使者」作為提成。此外,還記錄了一些「產品」的銷售收入。在「工作人員」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個微信收款二維碼,掃碼後顯示收款方為「中國國學院北京朝陽店」。
記者在接待前臺還看到了幾份課程概要表。在為期兩天的課程中,先後安排了《醫道天下》《數字能量》《金字塔能量》等內容。那麼,授課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呢?
在「禪坐靜修」室的講臺上,記者看到了兩個金字塔形狀的物品。執法人員介紹,這個所謂的「能量塔」正是「中國國學院」銷售的產品之一,售價是3500元。
「狡兔三窟」終被取締,幾個月前「人間蒸發」的非法社會組織又現原形
在「中國國學院」門口的展示牆上,懸掛著「數字全息研究院」「紅學研究院」「大健康研究院」等分支機構的牌匾。其中,「數字全息研究院」的辦公場所就在「中國國學院」的隔壁。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其實早在今年初,「數字全息研究院」就已經被北京市民政綜合執法監察大隊列為取締對象,那個時候辦公地點還在東三環。執法人員調查後準備取締時,它就「人間蒸發」了。狡兔三窟,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這給民政執法工作帶來了很大難題。
據調查,「數字全息研究院」主要推廣的是「數字傳說」這個項目。在「中國國學院」的網站上可以看到這樣一段話,「通過調整身邊常用的數字組合如手機號、座機號等,來改變後天的數字磁場,從而影響人的磁場,來達到調整人生運勢的作用。」說白了,就是收取高額費用幫人更改手機號。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相信「數字傳說」,「數字全息研究院」定期會組織所謂的公益講座。執法隊員調查時獲悉,老百姓若通過這種途徑更換手機號,少則需要一兩千元,多則花費五六千元。執法人員亮明身份後,義正詞嚴地在現場宣讀了「取締決定書」,並收繳了相關非法用品。
記者了解到,非法社會組織侵害群眾的合法權益,破壞社會組織正常發展秩序,一些打著「中字頭」「國字頭」的非法社會組織更是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近年來,北京市民政局持續加大打擊非法社會組織力度,僅2018年就取締了「全國正義慈善聯盟」「中國數字信息與安全產業聯盟」等26個非法社會組織。今年以來,又先後取締了「全國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聯誼會」「北京企業志願服務聯盟」等多家非法社會組織。
「我們呼籲社會各界積極提供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線索,建議在與社會組織開展合作時要先登錄中國社會組織網和北京市民政局網站進行查驗,避免上當受騙。」北京市民政綜合執法監察大隊副大隊長王長水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