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跌宕起伏的2020年已過去,這一年我們同心戰疫,這一年我們傾力戰貧。走過2020,我們共同經歷、共同堅守、共同奮鬥,我們彼此鼓舞、彼此溫暖、彼此慰藉。迎來新的一年,我們的生活將開啟新篇章,我們的國家將邁向新徵程。在日曆翻過去的那一刻,我們應該回首過去,我們也有理由憧憬未來。2021年,我們在這裡等你……
什麼是雲南?
是「上街騎大象」、「家家養孔雀」,
是藍天白雲、「詩與遠方」,
還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動圖來源:中國新聞網
2020,原以為諧音「愛你,愛你」。
卻沒想到,
這一年會發生一場蔓延全球的疫情,
改變了太多人的生活。
2020年1月27日開始,
雲南先後集結派出七批醫療隊。
1158名「最美逆行者」出徵,
為湖北而戰!
水果、蔬菜、肉蛋、藥物、愛心血液……
雲南人把最好的東西送到了湖北。
雲南省河口縣93戶村民捐贈22噸愛心香蕉馳援湖北,他們中有47戶是建檔立卡戶。 圖源:雲南紅河河口縣融媒體中心
雲南還在全國率先公布疫區遊客集中住宿酒店名單,
安置滯留在滇遊客。
2020年4月8日,
沉寂了76天的武漢重新歸來。
兩個多月裡,
雲南累計安置超過10萬名滯留在滇遊客,
其中有近8000名湖北籍同胞。
雲南邊檢總站向寮國警方援助防疫物資
臨滄市向緬甸果敢自治區捐贈抗疫物資。茶永強 攝
那個最長、最冷清的「假期」,
小區(村組)封閉、企業停工停產、高速封路、客運停擺、學校停課、高考延期……
一切仿佛在昨天。
2020年1月29日,昆明疫情防控突擊隊員接警後在一小區進行核實。
中新社記者 康平 攝
復工復產、減免租金、門票半價、各種補助……
疫後甦醒的塵世,有更蓬勃的底色。
2020年7月,昆明萬達影城工作人員對放映廳進行消毒,為復工做準備。 劉冉陽 攝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2020年你錯過的彩雲之南的「春天」,
在2021年,
與新年的第一抹陽光一起到來。
2021,我在雲南的春天等你——
春天,我們一起上茶山。
在雲南,「吃茶」是一種日常。
茶山古寨,雲海仙境,
一盞清茶,滿山負氧離子,
這是吃茶之一種。
少數民族種茶人給新鮮茶葉加入檸檬葉、辣椒、大蒜、食鹽等調料,
一疊涼拌茶葉,就一碗米飯,
這也是吃茶之一種。
這裡是世界茶樹原產地,
擁有著世界最多的古茶資源。
千百年來,
雲茶沿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
北上南下、東傳西渡,行走世界。
茶產業已成為雲南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9個重點產業之首。
雲南舊時的貿易通道——茶馬古道,已被平坦寬闊的昆洛公路所替代。安哥 攝 圖片來源:CTPphoto
昆明「天天是春天」,
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昆明更美了。
2020年7月4日,昆明市北京路口,執勤輔警牽著無家長陪伴的孩童過馬路。任東 攝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
(請橫屏欣賞)
冬日,春城細碎的陽光灑在湖面上,蕩起一池粼粼波光。宏意瑞安 攝
圓通山,「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如果沒有疫情,每年春天,圓通山賞櫻踏青的遊客總是爆滿。
中新網資料圖
藍花楹大道,如夢似幻。
2020年4月24日,昆明街頭,藍花楹盛開。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一路滇樸,一路金黃。
昆明人民中路上的滇樸。謝大腳 攝
陸軍講武堂,革命人才的搖籃。
西南聯大,至暗時刻斯文正脈的光輝。
2020年全年100%優良率的好空氣。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西伯利亞的紅嘴鷗都會翻山越嶺飛來昆明「度假」。
36年來,這群小精靈從未失約,
紅嘴鷗已成為昆明的一張靚麗名片。
2020年2月4日,昆明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在昆明海埂大壩上餵鷗。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過去的那個春天,
因為疫情,我們「失約」了。
但紅嘴鷗並沒有餓著。
除了有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投喂,
它們還吃上了外賣。
所以這個春天,做好防護,
一起完成「鷗遇」的約定!
2020年3月11日,外賣小哥王貴濤投餵紅嘴鷗。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2021,我在雲南的夏天等你——
雲南的夏天,吃貨的最愛。
動圖來源: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
開篇即是來自香格裡拉的松茸。
汪曾祺在昆明住過七年,
「離開已四十年,不忘昆明的菌子」。
他為諸菌立譜,
昆明雨季那些「味道鮮濃、無可方比」的野生菌,
已在這位美食博主心裡「封神」。
2020年7月20日,雲南省昆明市雲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內,市民在挑選野生菌。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雲南是野生菌王國,
野生食用菌資源種類佔全國的90%以上。
每年雨季到來,菌子們就瘋狂冒頭肆意生長,
松茸、雞樅、乾巴菌、牛肝菌、青頭菌……
煲湯、爆炒、油炸、煎烤、涼拌、刺身……
有多少種菌子,
雲南人就有更多種辦法吃掉它!
一朵「雲菌」,
讓雲南人站在了食物鏈頂端,
也讓雲南新增了一張漂亮名片。
2019年,雲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文件:明確力爭到2022年,雲南省食用菌農業產值達400億元,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
2020年6月10日,雲南昆明,市場內商販用手機對野生菌進行直播銷售。
中新社記者 康平 攝
夏天,我在雲南的西雙版納等你。
2020年12月5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記者們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四數木前拍照。
中新社記者 康平 攝
這裡有中國唯一被世界公認的熱帶雨林。
植物種類佔全國的六分之一,
森林覆蓋率80.8%;
動物種類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是亞洲唯一可以看到野象的地方,
東南亞最大的孔雀繁育基地。
這裡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動植物,
臘腸樹、牛奶菜、風流草、龍血樹、
跳舞草、旅人蕉、神秘果……
2020年12月5日,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內,一株在培育室內的白旗兜蘭。
中新社記者 康平 攝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1125公頃的植物「諾亞方舟」,收集有活植物1.3萬多種,是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
西雙版納邊境線長超過966公裡,約等於雲南省邊境線總長的1/4,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鄰近泰國和越南,讓這裡極具東南亞風情。
剃度侍佛的少年與手持水罐的「取水少女」,
佛塔佛寺與傣族村寨,
民族文化與南傳佛教在這裡交融。
湄公河·六國水上市場,
一寨集齊中泰緬老越柬特色建築、商品、民俗,
逛吃逛吃就週遊了六國。
西雙版納告莊西雙景內的星光夜市。尹瑞雪 攝
一條瀾滄江經西雙版納出境,以湄公河之名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由中國與湄公河五國共同發起和建設的瀾湄合作將打造成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金字招牌」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臺。
接下來,雲南還要加快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強化對外開放平臺功能,加強開放合作機制建設,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
2021,我在雲南的秋天等你——
秋天的雲南是上帝的調色盤,
而迪慶是其中色彩最濃重的州市之一。
狼毒花開,漫山紅遍;
梅裡雪山的日照金山,
需要特定的時間、地點及「好運氣」才能看到;
氣勢磅礴的梅裡雪山露出全貌。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神秘雨崩,朝聖之路;
還有一滴「香格裡拉的藍色眼淚」,
它在雨季時是依拉草原,在旱季時是納帕海。
2020年1月17日,納帕海溼地棲息的候鳥。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2020年,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曾經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的迪慶,
告別了令人哀愁的絕對貧困。
迪慶尼汝的牧民央宗在放牧。
越來越多的藏族群眾享受脫貧攻堅的成果,
越來越多的「央宗的世界」走出
傳統、封閉的藏族古村落。
2020年2月份開始,全球十餘家媒體報導了《央宗的世界》。報導截圖
在秋天的尾巴,
一定要去一次騰衝銀杏村。
這個曾經私藏於雲南邊境的千年古村,
因一萬多畝銀杏樹而美上熱搜。
當陽光撒滿銀杏林中的村巷,
滿目金黃銀杏葉隨風搖曳,
還有比這更溫柔更驚豔的時光嗎?
2020年12月2日,銀杏樹叢中的騰衝銀杏村。安源 攝
騰衝是古代川滇緬印
南方陸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
「十人八九緬經商」的和順古鎮,
被稱作大馬幫馱來的翡翠之鄉,
自古就是馬幫文化的重鎮。
雲南騰衝和順圖書館 繆超 攝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曾在《馬幫旅行》一書中寫下他記憶中的騰衝:
「當落日西沉到蔚藍色的山峰下面,一位年輕的中國女子騎馬走過城門。她裹著的小腳穿著一雙很合腳的紅色的繡花鞋,她穿著藍色軟緞的褲子,紅綢子的夾背心。她像男子一樣騎馬,她那黑白雜花的小馬駒背上披著鮮紅的龍毯。她走近我風塵僕僕的坐騎時,抬頭看了我一眼,微微一笑,然後又將頭俯至鞍前鞠了一躬。我高舉帽子,揮舞致意,她以年輕女皇的風姿騎馬而過……」
在這裡,
橫貫全境的高黎貢山
是綿延600餘公裡的巨大山脈,
被譽為「物種基因庫」,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物多樣性保護圈」。
1904年到1931年之間,
英國植物學家喬治·福瑞斯特曾七次進山,
採集了大量的植物標本並轟動西方植物界。
近年來,
科研人員在高黎貢山仍不斷發現
動植物新種、新記錄。
在高黎貢的叢林秘境,
還蘊藏著更多未知的生命奇蹟,
等待人類的探索與發現。
2021,我在雲南的冬天等你——
雲南省大理市南澗縣無量山櫻花盛開,迎接中國的早春。圖片來源:CNSphoto
立冬過後,北方城市冰天雪地,
但在雲南無量山櫻花谷,
這個被稱為中國春天最早到達的地方,
已經是鳥語花香、人間仙境。
金庸先生筆下的段譽公子
如果再來無量山,
別忙什麼「凌波微步」「北冥神功」了,
先帶神仙姐姐看一場花開花落吧!
昆明晉寧區一位花農正在採摘玫瑰。穆功 攝
「雲南十八怪,鮮花論斤賣。」
位於昆明市滇池東岸的鬥南花市
2019年賣出92億枝鮮切花,
交易額超過74億元。
2020年2月10日,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交易大廳。當日,昆明市恢復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和鬥南花卉電子交易中心的花卉電子拍賣交易,眾多採購商戴著口罩進場。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鬥南花市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市場,這裡的鮮花銷往國內各大城市以及泰國、越南、沙烏地阿拉伯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中國花卉市場的「風向標」和花卉價格的「晴雨表」。全國每10枝鮮切花,就有7枝來自昆明鬥南。
圖為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待拍的鮮花。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如今的鬥南已形成以中國唯一一家國家級花卉交易市場和全國第一、亞洲第二的花卉拍賣中心兩家龍頭企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連續22年鮮切花交易量、交易額、現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額居全國第一。
花太多了,
食物鏈頂端的雲南人再次「上線」:
玫瑰花糖、菊花過橋米線、金雀花煎蛋、涼拌棠梨花、石榴花炒肉、芭蕉花煲湯……
據統計,雲南擁有可食用花卉700餘種。
米線店工作人員正在準備菊花過橋米線所需原料。
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雲南,
中國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省份。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將於2021年在雲南昆明舉辦。大會將制定「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未來1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定目標和路徑。
2021年,昆明等你!雲南等你!
作者:劉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