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經歷了從功能照明到慶典照明再到演繹照明的發展歷程,在今天已經變得複雜且意義更加豐富。目前,多元且常態化的燈光秀成為了城市和旅遊景點的「寵兒」。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光秀為促進城市文化生長打開了新的空間,也成為了城市打造夜間經濟,促進文旅融合的新載體,但與此同時,光汙染、燈光泛濫、一哄而上超水平建設也成了部分燈光秀的代名詞。
重重困境背後,一場場光影盛宴到底是照亮了城市的美,抑或放大了城市一隅的醜陋?
2019年上海進博會燈光秀。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國內外燈光秀的起源
燈光秀,顧名思義燈光是基礎,「秀」是升華;燈光為載體,「秀」是對城市文化、歷史及特定主題的花樣詮釋。這種獨特的視覺展示往往內涵豐富,是科技、藝術、文化與思想的結合,也可看作「對城市文化的梳理,對城市內容的思考,對城市視覺的表達」。
無論中國還是國外,燈光秀的由來都有著傳奇般的色彩,多以祈福為目的,燈影斑斕中寄託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願景。而古代元宵燈會可以說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燈光秀。有史可查,南朝時為祈求風調雨順、家庭美滿、天下太平,當時的都城南京會在農曆正月十五日這一天,從皇宮內院到普通百姓家,處處張燈結彩,舉辦盛大的元宵燈會。
此外,近代意義上的燈光秀可追溯到1852年法國裡昂燈光節。作為近兩百年來最著名的燈光秀之一,裡昂燈光節的歷史淵源和中國的元宵燈會類似,也是為了祈福。
傳說,在歐洲鼠疫橫行的1643年,為了拯救城市,裡昂當地官員和貴族向聖母馬利亞祈福,不久瘟疫就銷聲匿跡了。裡昂人為了感恩決定在每年12月初點燃窗前的小蠟燭,後來這種形式就演變為燈光節,直到1852年12月8日被正式定為一個以燈光為主的節日。
中國城市的「香餑餑」--燈光秀
從最初簡單的燈光變換,進化到3D光雕投影技術、4D雷射技術、全息投影技術、水幕投影技術等,再到如今,連無人機也承接了燈光秀「業務」。據梳理,目前國內燈光秀主要有以下四種:
節慶燈光秀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科技的進步,以聲光電形式唱響華彩樂章,展示不同地域文化多樣性,烘託濃厚的過節氛圍,成為節日期間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越來越多的城市運用夜景照明等科技手段,帶領當地人們和遊客感受沉澱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氣息。
其中,在每年中秋、國慶佳節,全國都有琳琅滿目的燈光秀上演,尤其是今年難得一遇的中秋、國慶「雙節」,各城市紛紛推出全新燈光秀。如上海黃浦江兩畔上演光影秀,繁星點點與萬家燈火交織相映;廣州珠江兩岸上演「雲山珠水,吉祥花城」的國慶燈光表演活動,1000架無人機在夜空中組合成各種圖案,向英雄致敬,為祖國慶生;寧波以張九齡的詩為靈感,利用不同樓宇的光影變化描繪出皓月當空的中秋主題動畫;還有武漢、杭州、青島等。
這種城市大型節慶燈光秀一般由政府牽頭,配合統一的色調、畫面、主題,聯動市中心地標建築外牆實現整體亮化,擁有「一江兩岸」先天優勢的城市更是節慶燈光秀的完美舞臺,水光交相輝映間塑造出別樣的城市文化。
特定主題燈光秀
特定主題的燈光秀一般在某個特定時期,或是圍繞著某一特定主題展開,以起到擴大宣傳、鼓舞士氣、凝聚人心等目的。
例如,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多地戶外媒體上線抗疫主題燈光亮化,致敬醫護人員;武漢以「民法典——點亮城市地標」為主題的燈光秀,這是武漢首次將民法典宣傳引入,是普法宣傳的一次創新嘗試;還有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燈光秀,深圳人才公園826架無人機靈動長空等。
商業類燈光秀
一般而言,戶外燈光秀位於城市最繁華的地帶,自帶高級屬性,具備視覺衝擊力更強、曝光範圍更廣、藝術效果更佳、引流作用更強等優勢,能在短時間內捕捉受眾注意力,製造話題,便於社交平臺的二次傳播。
因此,目前的燈光秀還漸漸變成了一種「工具」,可以應援、表白以及打廣告。如2014年9月,廣州韓後以2億元的價格拍下廣州塔燈光秀廣告位,獲得五年LED掛網廣告使用權,成為首個登上廣州地標「小蠻腰」的品牌;2019年1月,在青島浮山灣畔53棟大廈聯屏呈現的可口可樂福娃燈光秀——「可口可樂,『年』在一起」;2019年10月,王俊凱的粉絲們為了給偶像應援,承包了杭州國大城市廣場5798平方米的燈光秀;還有今年9月,高468米的上海地標性建築東方明珠上演了一場8k沉浸式巨幕燈光秀,慶賀必勝客三十周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必勝客三十周年 東方明珠燈光秀
實景沉浸類燈光秀
此類屬於場景體驗式燈光秀,是通過模仿、打造、還原某一經典場景,展現城市歷史文化而塑造的沉浸式燈光秀,猶如在城市夜晚上演的實景演出,讓觀眾身臨其境地實現「人在光中走,如在畫中遊」。
如著名的如西安大雁塔腳下,讓觀眾在流光溢彩中夢回大唐的大唐不夜城燈光秀,貫穿玄奘廣場、貞觀文化廣場、開元慶典廣場三個主題廣場,六個仿唐街區。
燈光秀,秀出了什麼?
誠然,精心設計、有文化內涵的城市燈光秀,會能帶給公眾身心震撼的獨特體驗,能點亮城市夜經濟,提升城市的「精氣神」,是城市的風景線,表現人文精神與文化內涵的重要陣地。但事實上,目前的燈光秀,是否真的是秀出了城市的美,抑或是掩蓋了城市的文化底色呢?
技術堆砌背後,文化靈魂去了哪
3D 、AR、全息投影、無人機等高科技能為一場有靈魂的燈光秀錦上添花,但城市的文化印記與故事演繹卻永遠是優質燈光秀的根本。畢竟高科技的複製千篇一律,有文化的城市靈魂卻是萬裡挑一。而如今呈現在眼前的,越來越多的只是毫無靈魂的技術堆疊與燈光複製。
2019年元宵節,94年來從未在夜間開放的故宮,舉辦了主題為「紫禁城上元之夜」的故宮博物院燈光秀。故宮的首次「燈會」,萬眾期待,門票瞬間搶空。結果卻因過多的射燈、過高的亮度、各種鮮豔的燈光而被嘲笑為「夜店迪廳」,恍如「蹦迪現場」。
「明明是一大家閨秀,卻給扮成KTV公主。」「大射燈不好看!換回燈籠可好?」層層質疑也表現出燈光秀背後,市民對故宮傳統文化與古典氣質回歸的渴求。
愈演愈烈的攀比誤區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不斷建設與發展,我國的城市照明建設卻停留在初級階段,只是一味地讓城市做亮,而缺乏「科學的亮起來」,在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越來越亮」、「你比我亮,我比你更亮」的誤區,且愈演愈烈,加劇了城市光汙染現象。
「光汙染」一詞並不屬於新來詞,早在1982年,國際環境保護組織就已經把光汙染歸納到環境汙染中來,和水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固體廢物汙染並為環境中的五大汙染分類。
目前絕大多數人都受過它的危害,而且危害正日趨嚴重。而我國在1993年也正式提出了在城市建設中須遵照「綠色照明」的理念來維護城市照明建設的發展,以減少和杜絕「城市」光汙染的現象。
誠然,規模亮化不代表無孔不入,凸顯特色不代表喧賓奪主,創意賦能不代表天馬行空。無論是亮度、時長、數量還是造型,燈光秀的設計都應把握好尺度,而非在攀比中迷失自我。
瓶頸過後,光影表達的時代演繹
儘管發展道路荊棘叢生,但燈光秀依舊是城市在探索文旅融合新載體上作出的新嘗試。國內外也有不少城市通過經驗與探索,在光影盛宴中破局。
城市IP的重構與光影文化的融合
一千座城就有一千段歷史,一千種文化。文化的注入必然是城市燈光秀彰顯特色,實現與其他城市「差異化經營」,避免千城一面的重要切口,這來源於設計者對城市氣質的精準理解和深刻把握。
以色列大衛塔3D燈光秀是全球有名的燈光秀節目。在耶路撒冷雅法門附近的古堡大衛塔裡,一場3D燈光秀不僅帶給遊客極致的視覺盛宴,甚至讓不少人潸然落淚。
夜幕降臨,燈光在土黃的大衛塔城牆上展開,投影出的歷史畫面一幕幕流動。
從3000年前的牧羊孩童大衛的成長、崛起,到近現代以色列的浴火重生,用加爾、馬蒂斯、米開朗基羅和其他人的偉大的藝術作品構造了激動人心的虛擬之旅,將三千年來的耶路撒冷歷史的重要篇章用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來一一展現在世人面前。藝術化的燈光設計,讓沉寂肅穆的老城,在夜晚變得「閃閃發光」。
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館之一。其3D燈光秀以冬宮建築群外牆為銀幕,通過13分鐘的短片展現出俄羅斯近現代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關鍵人物及地標建築,宏偉中呈現出冬宮的種種風貌。
而為紀念一戰結束100周年所作的巴黎聖母院「聖母之心」燈光秀中,「和平與戰爭」的主題貫穿始終,燈光貼合建築及主題,使用了射燈,但冷光卻並沒有帶給觀眾喧賓奪主之感。
當好「配角」:和諧共生的燈光秀是錦上添花
城市燈光其實和城市綠化、建築、色彩、文化等要素一樣,和諧共生,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我們生活的環境。因此在燈光層面而言,應發揮好「配角」作用,注重城市美化的整體性,發揮錦上添花而非凸顯自我的作用。
有人說,當燈光秀越來越多,城市越來越亮,我們才發現星星漸漸不亮了,月似乎不明了,屬於夜的美正一點一點熄滅。不可否認,當花紅柳綠的亮化掩蓋掉湖面本來的模樣,當青山遠黛消失在閃爍的霓虹中,當近水含煙模糊在千篇一律的光影下……城市本身的韻味已被燈光掩蓋,又何指望以燈光來提升城市格調?更不必奢談和諧共融,而只是喧賓奪主罷了。
亮起來,更要別出心裁的亮起來
燈光秀的設計不僅是要讓城市亮起,更是要有創意、有美感、有主題、有內涵地亮起。這就需要設計者別出心裁的構思,在光影流動間把串聯的城市故事娓娓道來。
在日本,燈光秀往往有著統一的主題,強敘事性引人入勝。如東京汐留商務區的Caretta燈光秀,在2018年就曾以迪士尼故事《冰雪奇緣》《魔法奇緣》為主題,迪士尼IP的主題燈飾和主題曲將城市的夜瞬間打造成童話森林。
而在北歐的阿姆斯特丹,每年的燈光秀則有著不同的主題。2017年阿姆斯特丹燈光秀就以「存在主義」為主題,將近40件燈光藝術品以歷史厚重的運河為軸線展開,把人們的生活、困惑結合燈光作品詮釋,在給人美的享受之餘更沁透著存在主義的哲學思考,可謂一場「有深度的燈光秀」。
此外,不同城市根據氣候、地理等實際情況去設計燈光節,讓市民獲得視覺享受之餘,更感受到城市暖暖的人文關懷。在芬蘭的赫爾辛基,由於國土面積三分之一屬於北極圈,冬季寒冷而漫長,赫爾辛基燈光節為打破冬季的黑暗凜冽。而從1995年起,在每年最黑暗的季節通過燈光藝術節來重塑城市建築與街道,為冬日增添暖意。讓燈光秀真正做到因城而異,因時而異,更因人而異。
版權聲明:本文綜合來源文化產業評論、電器大院,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小編(z18797579321)~
END
本文編輯 | lws
投稿、合作 | zj@urbanlig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