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初成』肇慶學院書法專業2019級書法2班隸書作品展

2021-02-07 天逸出品


前   言


       2020,新冠疫情,線上教學,積極響應。空中課堂,架起彩虹,穿越疫情,傳遞知識,傳播真情。

       現擷取文學院2019級書法學2班《隸書》作業,以饗讀者。

       國劍師者,學養深厚,敬業愛生,潑墨揮毫,技法老成。隸書教學,逐一點評。師生互動,濡染學風。答疑解難,育教相生。

       導學漢碑,經典致敬,下涉清隸,探其流風。集古開新,系統貫通。取法有度,重在傳承。融書於美,寫思並行,審美引導,自由平衡,技法傳授,人文昌明。臨創結合,學以致用。教學一年,小荷初成。

       寄望同學,不斷攀登! 

 肇慶學院文學院院長

唐雪瑩

2020年4月17日



曹子器  ,原名國劍

1988年生於湖南資興

現供職於肇慶學院文學院書法系



         翰墨之要,妙在用筆;圖秘心傳,千古不易。書契洎興,蟲篆既繁,草藳近偽,邇乎中庸,莫尚於隸!

       爰及後漢,碑版益盛,百流茲匯,蔚然大觀:整飭厚拙,《衡方》《張遷》;秀韻天成,《曹全》《元孫》;疏宕曠朗,《西狹》《孔宙》;虛和衝淡,《史晨》《乙瑛》……後漢隸法,燦然大備。

       然則斯道,魏晉萎靡,李唐肥俗,宋明無聞。千載而下,流風莫承。及至有清,完白起振,後彥影從;援籀入分,窮極變化,斯道方弘。逢源匯委,兩漢首宗;融通求變,晚清是峰。               

         歲在己亥,忝立杏壇,師長垂青,勉膺其任。吾之授學,一秉前賢。初摹漢隸,考諸規矩,存其要略。暨涉近世,陶染氣息,活其性靈。竭誠傾授,未敢矜留;教學相長,內省反觀。

         硯園子衿,精研覃思。執冊相詢,退而默志。摹紙三千,體格初成。苟以年月,當自會通。雛鳳方翮,新竹可期。


庚子春月曹子器記於杭州




        朱境威    1997年生於廣東汕尾


個人感言:

       三月課隸,首重筆法,始為竹簡,以通文字之學;後習清隸,參以篆意,尋本溯源,究極體制之變。蓋書之道,千變萬化,體兼眾妙。行筆之間,別無異法,唯在精熟。欲求其盡善,須循序漸進。若登梯者,成一步進一級,別無徑途。

       古人言籀隸筆法有極詳明者,今吾師授課,採諸家之善,聊措異同。執使轉用,筆筆合度,點畫形質,一寓於書。然以文養藝,以藝興文,技道兼修,恆為藝界不二法門。

      學書應由謹而專,自專而博,吾亦將不激不厲,耽溺楮墨。雖未必妙入正宗,當略有所得也。



       陳藝涵  2001年生於廣東潮州


個人感言:

      本學期,短短四周時間曹老師帶領著我們對漢隸與清隸進行了認識,漢隸有著不同的風格,摩崖的蒼潤有力,漢隸的樸茂端莊,漢簡的自然意趣無不讓我為之傾倒,反覆臨習,品其中之味。清隸更讓我們看到古代書家如何繼承與創新,開闢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子,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所有的學習都讓我覺得受益匪淺。



《節臨完白先生張子西銘》60cmx30cmx8






(三)

王靜怡  2000年生於廣東東莞


個人感言:

          庚子之春,三月既望,雲端學堂,師生共享。隸碑繁多,雜冗亂目,無從下手,筆法玄微,其難品繪。吾師示其規範,析其所由,今吾讀之豁然,因微知著。

       篆籀及隸,皆在方長之間,形體或正、或斜,各盡物形。故欲學書應先定間架,然後縱橫開合,惟變所適耳。清人曰:「寧拙毋巧,寧醜毋媚。」習隸之方,當手腕輕便,取形質之快健,使方圓大小,各不相犯,是以奇古生動,無世俗之氣。


孟殿勳  2001年生於廣東中山  


個人感言:

      是月習隸,所獲頗多,歷舉諸碑,餘最愛曹全、乙瑛。落筆不失神趣,線條方圓渾融,結體開闔跌宕,二碑自成面貌,秀而不佻,餘求此無他。而清代隸書復興,尤得古法,當時學者翕然宗尚,誠如鄧石如、金農、伊秉綬大家,比比皆是。古人筆法,沉著痛快,神採奕奕,但使轉、頓挫之法,為餘學篆、隸仍所惑,難為知音爾。

昔日學書,乃知古人筆法至多,若學者不經師授,鮮能用之。曹師解惑有道,雖相隔千裡,似耳聞面授。故吾須付諸翰墨之功,多臨細驗,方能有所得。



《節臨鄧石如易經謙卦》138cm×35cm×2






(五)

梁楚琪  1999年生於廣東佛山


個人感言:

      近日隸網課,幸為曹師點名即以書示。師之評,悟自身今書存者而改之,知己微之善並為之慰,感書時心之悅。觀同窗之書與師之評,見人可鑑者而學之,於同窗之書存不善者,退亦為之思,析其同類者之有無。最其後,心感曹師隸課之經驗總及樂耳,同窗群上供之良鑑作。


 陳相湘  2001年生於廣東河源    


個人感言:

通過漢碑的臨習,應忠實於碑。後期創作中,在保留原碑整體格調前提下,對點畫和結體進行合理變化與改造,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意臨」。清代隸書的學習中,領悟繼承漢隸傳統與現代審美的連接。習隸貴得神韻,得隸書之形易上升到神韻難。唯有師古出新,方能任重道遠。 



        馬鎮  1998年生於甘肅隴南


個人感言:

遍觀古蹟,詳察漢隸,正變乖合,靡所不有。課隸月餘,舉目受益。夫書,必先凝神聚氣,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落筆結字,當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形勢映帶左右,姿態萬千。而點畫波撇,皆須心手相齊,盡一身之力送之,是以涵綿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毫。

古隸之跡,或遲澀,或流麗,或遒勁而不紆,或奇古而特立,眾體備於毫端,風骨意象皆存。曹師心手相授,皆釋要領,翰不虛動,下必有由。得遇良師,幸甚至哉。

伯英學書,池水盡墨;鍾繇臥則畫席,如廁忘歸,若此種種,不可枚舉。古人以書法稱者,其功夫之深,後人難及。故知古人佳處難到也!翰墨之道,宜白首攻之,不可百日乎!



《臨金農漆書童蒙八章卷》180cmx46cm






(八)

   胡彎  2001年生於湖南岳陽


個人感言:

隸書結課了,雖然這個學期上的是網課,但我覺得一點也沒有妨礙上課的進度。這次課程有與老師的互動,有寫字直播。同學們也都積極參與。本學期與上學期相比,我是注重寫張遷碑。因為在寫張遷的過程中,我會覺得很放鬆,它裡面的趣味性和金石味讓人回味,所以我是想主攻這方面的碑帖。在課堂上老師會把同學們的作業點評到位。曹老師像是一位學者,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一起交流,一起進步。希望下學期我的專業水平能更向前進一步,加油。


周粵黔  2001年生於貴州銅仁


個人感言:

       為期四個星期的隸書課結束了,雖然由線下課堂轉為網上教學,但是在學習期間,我並沒有感受到距離感。在網際網路上學習,分享自己的作業,聽取老師的建議,提出自己的疑惑,獲得老師的解釋,課後進行調整,提升自己的水平。



王亦心  2001年生於山西陽泉


個人感言:

       夫書,積點為劃,聚墨成形,任筆為體,乃成其字。且書居六藝之五,聖哲以之參贊化育,精妙曠古,貫徹古今。

俗語曰:「書無百日工。」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智永登樓不下,四十餘年。以此知之,學書非一朝一夕所能盡善矣。又云:「書非口傳手授而雲能知,未之見也」。師者益眾,而良師難覓。吾師子器夙夜工勤,耽溺翰墨,其筆法玄微,意態精密,無以尚也。今授予餘,藉作啟蒙,惟言倍加功夫,臨寫法書,當自悟耳。



刁琦  2001年生於廣東深圳


人感言:

       有漢一代,碑版摩崖,正大氣象,雄渾古穆。尺餘大字,盈寸小字,皆隸法高絕;草情篆韻,亦無所不備。時常作書,師乃耳提面命,諄諄教導,開吾之悟。夫書,須臨古人墨跡,揑破管,書破紙,方有工夫。知行並舉,技道兼修,此為藝界不二法門,吾亦拳拳服膺而不失之矣。



 羅柏蘭  2000年生於廣東肇慶


個人感言:

       通過曹老師帶領我們這四周系統地學習漢隸、清隸的臨摹與創作,我對隸書的理解加深。隸書變化多端,異彩紛呈,或大氣、或雄渾、或空靈。我在學習中不斷掌握隸書筆法和字法結構,進一步提高隸書審美意識。在今後隸書的學習中,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李丹婷  2001年生於廣東陽江


個人感言:

       時如流水,易逝指間。課隸多日,師任其所有,遍示碑帖,罄其所能,逐一示範。餘每觀師之所作,竊有以得其用心。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用筆得妙,又須在功深,草草求玄,始終難得。俗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蓋悠悠之談也。皆知溫故知新,而書道亦然。善於書者,數往知來,將古合道,理亦愈明。

學隸諸家,吾極賞伊汀洲。其書落筆立就,正氣古拙,獨具一格,且襟抱豪邁,詩文磊落,餘何時能及其一分?



李美娟  1999年生於廣東茂名


個人感言:

       四周的隸書課,在曹老師的教導下,我的收穫頗多,對漢隸與清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隸書課帶給了我充實與快樂,讓我更加珍惜每一天的學習時間。人貴有志,學貴有恆,之後的學習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鄭琴  2000年生於四川廣元


個人感言:

       我們的隸書課程以網絡模式進行,形式新穎,饒有興致。歷經四周,我們賞名碑,臨法帖,索源求真,擇善而學。石門棧道,摩崖尤精,其篆籀氣息濃厚,分隸餘韻猶存,無後世唐楷之森嚴法度,時有不落窠臼之美。當時佛、道之學熾盛,《石門》其象外之意,玄妙之理,隱然若見。張懷瓘《書議》云:「玄妙之意,出於物類之表;幽深之理,浮於杳冥之間。」書法之玄妙意象,來自書家對事物的觀察與思考,而深刻的內涵,常隱藏於看似平常的大千世界。學書路上,我將更加篤定信念,勤於用功,為提升自我,亦為感念師恩。



孫廉翔  2001年生於湖南長沙


個人感言: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對漢隸與清隸的認識得到了更加的豐富。我所了解的隸書,應留有許多篆意,過去一般相信隸書之由來為「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日隸字」。但近來指出「隸」字亦有「附屬」的含意,可能意旨其為篆字之衍生。所以我在書寫時多使用了篆書的筆意,去抓住碑帖的特徵,精益求精。同時去尋找鍛鍊自己隸書中的「方勁古拙」,讓自己的書功能更接近古人,進一步地去繼承古人。本次隸書結課,收穫令我喜悅,我們也會繼續跟隨曹老師的教學步伐,豐富、提高自己。



陳璐  2000年生於廣東湛江


個人感言:

       「雲」課之上,學隸月餘,身隔雖千裡,翰墨乃傳情。師授有方,入隸不必旁求,筆風專尚變化,其書高古之氣溢於楮墨。其曰,學書始可專宗一家,次則博研多體,仿之貴似,臨之尚精,爾後能心摹手追,得其大意。由此觀之,學書貴能奮發臨池,追蹤古法,融天機於自得,會契妙於一心,能集大成矣。



《節臨鄧石如訓儉示康》138cmx35cmx2






(十八)

吳佳怡  2000年生於廣東湛江


個人感言:

      因疫情緣故,我是第一次在家用網絡視頻的方式聽課。雖然隔著屏幕,但老師講解的內容還是能很好接收,就自己這三周學習隸書的情況而言,能學到了相應的知識,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這與老師高質量的課堂是分不開的。

班裡的學習氛圍不錯,同時網絡也能更直觀看到其他同學的作品,以便彌補自己字的缺點。希望自己在今後隸書課學習的過程中,能更上一層樓。



李瑞傑  2000年生於河南安陽


個人感言:

       經過近來一段時間的隸書學習,雖然在隸書的書寫創作上還有很多不足,但對隸書又有了更多的了解特別是在漢、清兩個隸書巔峰時代的理解上有了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對於我的整個書法學習過程中有了極大的幫助。



梁慧琴  2000年生於山西忻州


個人感言:

       此次隸書網絡課程,在曹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的隸書水平得到了提升。每次的作業曹老師都會認真點評,在課堂上分享臨摹視頻。在我看來,這次不一樣的學習經歷更能讓我們懂得「自律、主動」的重要性。


晏祉真  2000年生於江西南昌


個人感言: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庚子伊始,閉戶習隸,雲課師授,一月有餘。

       漢隸之始,皆近於篆,時謂八分也。始皇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用佐隸。師授古法,盡析其所聞見。遍觀名跡,論其根源,悉其枝派;臨寫既多,方圓不一,體法百變。吾盡觀於目,盡聞於耳,擇所好者浸淫於心,一如登高之博見也。故終日而思,弗如須臾之所學矣。

       子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吾言:學問相益,技道相長。夫黃童而守一藝,至白首方能言。今之自量,無以相比,猶千裡之跡,邈不可追。吾儕應孜孜不倦,專攻術業,探文墨之妙有,索萬物之元精,此誠為不朽之盛事也。



趙一成  2000年生於山西忻州


個人感言:

      轉眼間隸書課就結課了,隸書課讓我收穫了很多,理解了很多之前所不能理解的,也發現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處。學習書法要使自己的眼界打開,在臨摹上要做到精準。模仿原貼的筆法、字法、章法、墨法以及書寫狀態。不同風格的字帖要去表現不同的特點,才會有所得。



許舒樺  2000年生於廣東湛江


個人感言:

      非常感謝曹老師的悉心教導,我在這一年的隸書學習中收穫頗多,了解了漢朝文化,領略了隸書各樣的風採,我認為學習隸書是一件漫長而又充滿探險意義的事情,讓我們以古為師,效仿古人,一起學習進步!



田夢琦  1999年生於河南駐馬店


個人感言:

       承蒙曹師之教誨,澤被愚徒,學隸三旬,如獲至寶。誠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世上學藝之道,亦非朝夕之事。行筆之間,別無異法,在乎精熟之而已。感恩老師與同窗,或悉心指引,或相與分憂,吾惟省心勵志,臨池不輟,然後能追慕經典,崇尚前賢,以手寫心。舊時庠序懸聯,有雲「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然後遊於藝」,足可明道此理。



王凱軍  1997年出生於甘肅定西


個人感言:

      通過這四周的學習,對隸書有了新的感悟和認識,在短短的四周時間裡通過網絡上我們對漢隸到清隸書學習了很多東西。從書體演變分析,由篆書到隸書的演變,即是由圓轉向方筆,這在隸變過程中是顯而易見的。



《臨伊秉綬三言聯》138cm×34cm×2






(二十六)

黃琛悅  2001年生於廣東深圳


個人感言:

緊張短暫的隸書課程結束了,我在本次隸書課程中選擇重點學習《乙瑛碑》和伊秉綬《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練習之後,經過老師點撥,我對字的理解都進一步提升了,但是手法可能還沒有跟上來,仍要多練習。曹老師也強調以古為師、熟能生巧,往後我將會繼續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74cm×69cm






(二十七)

宋朝陽  2000年生於甘肅慶陽


個人感言:

       本學期的課,曹老師先帶領我們學習了漢隸,對整個漢隸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我們又學習了清隸,讓我對清隸有所了解。這個過程中讓我對於隸書有了新的認識,使我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有方向的學習書法專業技能。



王輝棟  2001年生於廣東廣州


個人感言:

       這學期的隸書課增加了新的漢碑學習,在加入了碑帖的多樣性和臨摹的準確性後,又豐富了不同的筆法,表達特點的同時又能表現出趣味性。我在線質的表達上做的不好,有時過於僵硬,以後還要在書寫時找到中鋒用筆的感覺。



 高聖恩  1999年生於河南平頂山


個人感言:

韶華如駛,不覺間,大一的隸書課程已進入尾聲。回顧課堂,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縱覽古今書史,暢遊各體隸書。而隸書精神,根砥兩漢,其上承篆籀,下啟真楷,既包概百法,又蘊真育新。老師立足於書史與理論,援古以證今,為吾輩發蒙解惑,講授至於夜分,而夙興如常。同學們惟隸書是攻,遍觀前人遺蹟,手不釋卷,故能窮英擷華,省其本根,曉隸體之奧義。

      三春花事好,為學須及早。承蒙師恩,實為過幸,無以回報,惟砥礪前行,孜孜求索,方不負師之教誨。



  劉紅帆  2001年生於廣東深圳


個人感言:

      在這次的隸書課程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不僅在此次課程中能夠使用到,還能把老師講解的知識運用到各個書體的學習中,在今後的練習裡也將是寶貴的經驗,可以促使我努力成長。



黃拓霖  2000年生於廣東茂名


個人感言:

      在課程中我們學習了隸書經典的碑帖,在大量臨摹漢碑來打基礎後延伸至清代作品。我收穫最大的是對隸書用筆和字體結構有了更深的理解。曹老師的講解讓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了漢、清隸書間的差異,使我在學習漢、清隸書上有很大的提高。



《臨鄧石如》90cm×29cm×2   





(三十二)

張佳美  2000年生於甘肅慶陽


個人感言:

       為期四周的隸書課程結束了,這四周,我過得很充實,學習到了很多知識,對書法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以前比較注重字的結構,而忽略了書法的豐富性,接下來的時間裡,我會更加努力的去學習。


王振興  2001年生於山西朔州


個人感言:

      學習隸書的這段階段,我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這是由於曹老師每周定量的作業,以及每周對於作業的細心點評。使得我受益匪淺。這個學期更是在線質的厚拙有很深刻的認識和學習。



付珊  2001年生於湖北隨州


人感言:

       本學期隸書課程結束了,學習了漢、清兩代隸書,了解了它們不同的風格特點。學習的過程中,老師會更加深入的為我們講解其中的知識,感受到隸書的美,隸書的古樸氣息。最後也非常感謝老師的教學。



穆炫宇  2000年生於山西呂梁


個人感言:

隸書課眨眼間已結課,曹老師用他個人深厚的書法修養帶我們感受了隸書的博大精深,讓我們得以收穫滿滿。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前路漫漫,但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會為了自己的理想,一直砥礪前行!



        張航  湖南永州人  2001年8月7日出生


個人感言:

       這次的隸書課程,我們學習了漢代隸書和清代隸書。給我們上隸書課程的曹老師,他非常認真、負責。通過本次隸書課程,我收穫甚多,知識變得更加豐富,眼界也變得更開闊,同時自己的書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曠娉婷  2004年生於湖南衡陽


個人感言:

      隸書課現在上了三周了,時間過的很快曹老師每一周都很認真的準備課堂給我們認真分析我們的作業,真的很感謝老師。

學習了三周後,認識到自己很多的不足,對於結構的把握把握不好,線質的感覺也不好,也要敢於寫,自己更要多寫多練,針對自己的弱處去加以改正



李知臨  2001年生於廣東東莞  


個人感言: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見堂先生春風化雨,使我對漢、清兩代隸書有了較系統的臨習和更深的理解。尺璧非寶,寸陰是競。我願追頑伯,溯伯喈,不失伏櫪之志,不惰臨池之恆;憑銀毫承其道,以玄玉傳其芳



《臨鄧石如作太元傳》207cmx34cm






(三十九)

石偉炫  2000年生於廣東廣州


個人感言 :

書之有隸,生於篆,如音之有徵,生於宮。在隸書「雲」課程中,曹老師教授有方,上追秦漢簡牘帛書,下至明清各體,源於筆法,見於章法,循循善誘,期吾等盡得使轉、頓挫之用筆。

傳世漢隸範本,浩如煙海,於諸體《曹全碑》,以風神逸宕勝,故吾喜之書之。且此碑明季始出土,於漢碑中頗為完好,而未斷者尤佳。以己拙見,書須本於形質,妙在性情;筆力足矣,然後可以求變化。而曹全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須筆墨雍容,以安靜簡穆為上,雄深雅健次之。故清代康有為謂曹全碑:「至於隸法,體氣益多,秀潤則有曹全。」實屬精闢之論。



關銘欣  2000年生於廣東肇慶

個人感言

      本次的隸書課程學習,我不斷地進行自我探索和定位,暫時確定了往樸茂、拙厚、奇古、溫潤的藝術效果方向對隸書進行初步的突破。另外,提高線條厚拙的質感,把握結構收放空間的準確性,鞏固對不同細節的處理方式是我現階段急需攻破的目標。  在往後的學習過程中,我將繼續保持著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書法探究的前進道路中去,加油!




策劃:曹子器

編輯:關銘欣

黃琛悅

文字:成思園

關銘欣

朱境威

圖片:關銘欣

石偉炫

 李知臨

 周粵黔

 馬   鎮

 高聖恩

視頻:石偉炫

初審:曹子器

成思園

葉煉勇

覆審:曹子器

終審:胡海鵬

熊沛軍

方   丹

版權歸肇慶學院文學院所有


相關焦點

  • 肇慶學院文學院2016書法六人畢業匯報展
    此為學院六君聯展,名曰「埶圃擢秀」,埶初為人栽木,圃為田中滿禾,擢為引也,秀即穗稻實滿而下垂。春耕秋收,李世民曰:「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者也。病在心力懈怠,不能專精耳。」書家之資備已,如能勤,愛讀書,假以時日,當能有成。李棟草初取倪元璐縱橫奇骨之法,後習山谷蚊蠅聚散之體,以元璐之骨筆,書山谷之體勢,難能可貴。於倩,勤練山水,書精篆隸,雖女生,不失豪放,此隸書於張遷碑得益最多,疾澀有度,奇正相生,筆力頗強,具漢碑之法度,簡牘之意趣。望明載如願以償,繼以深造。
  • 小荷初成——肇慶學院文學院2019級書法2班隸書展
    現擷取文學院2019級書法學2班《隸書》作業,以饗讀者。       國劍師者,學養深厚,敬業愛生,潑墨揮毫,技法老成。隸書教學,逐一點評。師生互動,濡染學風。答疑解難,育教相生。       導學漢碑,經典致敬,下涉清隸,探其流風。
  • 徐明春書法篆刻工作室2019年全國書法篆刻班招生簡章
    學習期間,導師將親自指導學員創作作品,參加各類展覽。現面向全國招收2019年書法篆刻長期班、短期班和周末班。主講導師:徐明春一、報名條件身體健康且自理能力較強,能按時上課,有一定的書法篆刻基礎優先錄用。 二、學習方式以集中授課為主。
  • 長沙師範學院書法專業2020級401班篆書作品展
    長沙師範學院書法學專業的前身是2014年、2015年設置的美術學(書法方向)專業,經教育部批准2016年書法學本科專業成功申辦。本專業現有在讀學生291人,其中2017級74人、18級77人、19級69人,20級71人。
  • 濰坊書法名家丨陳乃磊書法藝術之隸書
    乃磊先生童蒙之時即有塗鴉之好,初時學畫,稍後書畫兼習,繼而專攻於翰墨。星轉鬥移,滄海桑田,唯此喜好一生不變。光陰荏苒,轉瞬己至古稀。屈指一算,硯田筆耕已逾半個世紀。習書諸體皆涉,篆、隸、真、行、草,各擅其勝。浸淫愈久,墨緣益濃。苦心孤詣,終有所成。
  • 楊璐璐 | 華東師範大學2019屆書法篆刻專業研究生個人畢業作品選展
    「又逢畢業季節,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畢業生創作作品亮相朵雲軒美術館展廳。從持敬養正到師古鑑今,這是華師大向社會輸送的第三屆書法專業研究生。這批年輕學子一如既往地受到上海書壇關注。他們曾參加了上海市近年來書法篆刻學術等各類活動,囊括了各類獎項。繼去年之後,群賢堂公眾號將繼續發布網絡個展,鑑於畢業班人數較多,我們選取了部分自願參與同學作品進行推送,或許能夠較為全面地代表華師大書法軍團的風採。」
  • 2019雲端書院成人書法班招生
    書法作品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情況:第二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2010年);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2011年); 中國•貴州「百裡杜鵑」書法作品展(2012年);首屆「國粹杯」全國書法作品展(2012年); 第三屆全國隸書大展(2012年); 全國第三屆行草書法大展(2012年);
  • 『中國美術學院』黃雅文篆刻作品欣賞
    黃 雅 文女,一九九五年生於福建泉州安溪二零一四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本科二零一八年考入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研究生泉州市書法協會會員,安溪縣書法協會會員幼承家學,師承於中華、丁萬裡、沈浩、沈樂平、陳大中、錢偉強諸先生書法作品曾入展第二屆沙孟海杯,篆刻作品曾入展八閩丹青全國雙年展等,舉辦過個人書展現居杭州,本科期間四年均獲得學年獎學金不等。
  • 西北師範大學首屆書法本科生畢業作品展全部作品終於湊齊了
    章草自作詩三首章草《喜雨亭記》何兆鵬何兆鵬,字仁可,甘肅天水人,現為甘肅省青年書法協會會員。入展西北師範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大學書法專業組聯展;第四屆「倉頡杯」臨帖軟筆類(專業組)三等獎;西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文化研究院)全院書法專業鬥方大賽優秀獎。
  • 太原師範學院書法專業成立廿五周年,全國名家作品邀請展
    太原師範學院專業成立廿五周年名家書法作品邀請展主辦單位太原師範學院書法系積步為學賀詞原山西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李可風 行書 毛澤東 浪淘沙·北戴河太原師範學院教授郭振有 行書 筆墨·氣質聯原教育部副總督學,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 當代誰寫的隸書最好 讓人賞心悅目的隸書書法作品欣賞
    隸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五大字體之一。欣賞隸書,我們能透過其四平八穩的筆法布局,感受到一種歷史感,莊重感。自古至今,隸書以三大特點而著稱:1、厚重,即氣勢渾厚,茂密凝重,雄健壯美;2、樸拙,即樸實率真,稚拙天趣,平中寓奇;3、高古,即取法高遠,古典味濃,金石味重。
  • 京美考書法班 | 踏入名校的新捷徑!
    書法藝考招生的話一般只招毛筆書法,不會招硬筆書法的。臨帖以楷書,隸書為主;創作以行草為主;內容主要是唐詩。具體的內容直接參考各個學校的招生簡章為準。一般人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練習,也有少量人用3個月通過書法藝考,但這種每天最少要練習10個小時,大部分人吃不消,所以最好在高一,高二就開始學,不然到了高三就太倉促了。01.
  • 2019——2020八風堂書法高考集訓班招生簡章
    截止2019年4月,機構共培養走出書法本科生150餘人,書法全日制研究生4人。學員在中國書法家協會等同級專業展賽中獲獎4人次,入展12人次;在福建省書法家協會等同級別專業展賽中獲獎7人次,入展40餘人次。歷屆書法高考學員取得全省第一名成績共計14人次。
  • 2020雲端書院成人書法班招生
    書法作品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展覽情況:第二屆中國西部書法篆刻展(2010年);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2011年); 中國•貴州「百裡杜鵑」書法作品展(2012年);首屆「國粹杯」全國書法作品展(2012年); 第三屆全國隸書大展(2012年); 全國第三屆行草書法大展(2012年);
  • 瀟湘風華——當代湖南書法十人作品展6月19日將在嶺南美術館開幕
    作品入展全國第七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第四屆新人新作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作品展;全國第二屆行草書展;全國首屆大字展;全國第四、五屆楹聯展;全國第八、九、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中國書協優秀會員作品展;全國名家草書作品邀請展。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作品展示
    2020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聯書法大賽「一等獎」;2019年入展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2019年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2018年教學成果作品評審入選「前五十名」;2020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楹聯書法大賽二等獎;2019年周慧珺杯上海市扇面作品展優秀獎;2018年上海市第十屆書法篆刻展;行書條幅238cm×121cm
  • 上海市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大展作品展示之二
    1970年2月生於安徽合肥。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書法篆刻專業,書法襲承家學,受父親王家祥之訓導。篆刻初發蒙於鄉賢劉仲文先生,後受業於沈建國、韓天衡二位先生。  2020年上海市第九屆篆隸書法展入展;  2019年上海市書法篆刻臨摹展入展;  2018年上海市十屆書法篆刻展入展;
  • 「木鐸金聲 以文化人」 華東師大書法篆刻研究生教學成果文獻展暨「頡籀書蹤」陳建勝作品展
    同學們創作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省市級展覽,獲得了上海第一、二屆篆刻展,上海青年篆刻展的最高獎,在全國大學生篆刻展中12人作品入展、2人獲獎,共計80餘位同學參加了《友聲印譜》《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五周年篆刻作品集》《力量之源組印》《學習四史印譜》的創作活動。
  • 王波書法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展
    3月23日,由省文聯、市政府、省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王波書法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內開幕。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常務書記陳瑤,省社科聯主席蔣承勇,市領導葉海燕、趙躍進、沈宛如、李立飛等參加開幕式。
  • 參展作品孩子最小年齡僅2歲 方圓藝術機構少兒書法繪畫作品展
    齊魯網訊11月24日上午,「一路同行 感恩有你」方圓藝術機構少兒作品展在濟南開展。本次作品展共展出包括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知名教授作品以及方圓藝術機構少兒作品50餘件,參展作品豐富多彩,分為書法和繪畫兩部分,書法涵蓋了楷隸篆行草各種字體,繪畫也是包含了素描、寫意、工筆畫等多個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