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27 來源:語信司
6月24日,《漢字簡繁文本智能轉換系統》(第二期)在京通過專家鑑定。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國臺辦交流局和廈門大學有關工作人員出席了鑑定會。該項目二期的研究目標是在一期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面向臺灣和面向古籍的簡繁轉換系統,並增加面向香港的簡繁轉換系統和粵方言到普通話的機器翻譯系統。
鑑定專家組由國家語委原副主任傅永和、語文出版社原社長李行健、社科院語言所研究員董琨、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秘書長孫樂、清華大學教授孫茂松等專家組成。專家組聽取了項目組的研究報告,審閱了相關技術資料,觀看了系統演示,並進行了認真質詢。專家組認為,面向古籍的漢字簡繁文本轉換系統,經第三方測試字級別轉換準確率為99.122%,轉換準確率有較大提升;面向臺灣的轉換系統,字級別轉換準確率和詞彙轉換準確率有進一步提升;面向香港的轉換系統,字級別轉換性能達到了面向臺灣的轉換系統的水平。此外,項目組建立的23億字的繁體語料庫,為古籍整理數位化和語言文字學相關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礎;研發的粵方言到普通話的機器翻譯系統性能良好。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建議進一步完善成果,同時在國家有關部門指導和支持下做好推廣應用工作。
《漢字簡繁文本智能轉換系統》是教育部、國家語委為落實《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共同建議》設立的專項項目,對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民眾溝通、信息交流和經濟文化教育等各領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系統研發分為兩期,一期成果於2014年7月通過專家鑑定,並於2014年11月發布,免費向社會公眾提供在線文本轉換和網頁轉換服務,同時也逐步在一些高校、企業的官方網站上應用,得到社會和業界認可。在二期研發中,廈門大學研發團隊加強了與臺灣以及港澳地區業界同行的交流合作,重點是豐富系統功能和提高轉換準確率。2016年5月,經中國中文信息學會評測,項目二期成果在轉換功能、規範性、準確率等幾項指標上均表現出色,研究成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責任編輯: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