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鐵律:在職場,只要你能做到2個字,就不愁混不出頭,別不信;真正厲害的人,工作上也一定能做到這2個字,早晚出人頭地,飛黃騰達。這2個字就是敬業!
每個工作都是不可替代的,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需要每個人對工作充滿敬業感,需要竭盡全力,這樣會產生一種至高無上的滿足感和神聖感。最細小的工作,只要我們融入自己的敬業和熱忱,都可以使其成為一個快樂而高尚的工作。
美國著名教育專家威廉·貝內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從根本上說講,工作不是做什麼事情和得到多少報酬的問題 ,而是一個關乎生命的終極問題……工作不只是為了生存,更是為了生命的價值。 」在職場,每個人都有他的工作職責,都需要竭盡全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用敬業感把這項工作當成自己的使命來做。
工作之中無小事,不要小看工作中的小事,沒有這些小事就構不成大事,任何小事都是大事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工作中。而敬業的員工,在每一件小事中都能表現出認真做事的狀態,從來都是一絲不苟且有始有終。即便是辛苦枯燥的工作,他們也會盡心盡力地做好該做的一切,並從中感受到自我的價值。
德國思想家馬克思·韋伯有一個著名的理論,他說,之所以有些人願意為工作奉獻自己生命的全部,是因為他們內心存有一種「天職感」。他們堅信自己的工作是神聖的,不管它具體做起來有多麼的普通、多麼的微不足道、多麼的平凡,他們也會在做的過程中獲得人生的某種價值。在這種思想的支撐之下,他們會升華自己工作的意義,感受到幸福和自我滿足。很明顯,韋伯說的這種「天職感」就是敬業。
來看一個小故事:
在一座寺廟裡,有一位小和尚剛剛剃度出家,他被安排的主要工作職責是每天早晚各撞一次鍾。小和尚心有不快,想著這樣簡單的工作,誰都能做,也沒什麼出人頭地的機會,只好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小和尚已經撞了半年的鐘。
這天,方丈派小和尚去後院做劈柴挑水的工作,小和尚對方丈如此安排頗為不滿,難道自己每天撞的鐘不準時,不響亮嗎?
方丈一眼看穿了小和尚的不滿,對他說道:「你鍾撞得很響,但除了響之外,就再也沒有任何東西了。你應該還不知都這份工作所蘊含的深意,我來告訴你,鐘聲不只是咱們寺院裡的作息時間,更重要的是,他有喚醒眾生沉迷的意義,有淨化心靈的作用。所以,鐘聲不只是要洪亮,還應該有節奏,要撞得渾厚、圓潤、深沉、幽遠。像你這樣撞鐘,是不夠虔誠,更是不夠敬業的,你明白了嗎?」
通過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在職場,想出人頭地,對待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敬業二字。懷著敬業的態度去工作,會使自己的工作有使命感和神聖感,也能使工作與自己的生命信仰結合起來。當一個人將工作視為自己的生命信仰時,那麼他就真正領悟了敬業的本質,也從一定程度上真正掌握了自己生命的主動權,在職場,也就不愁混不出頭了。(百家號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