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架構總覽、從查詢執行流程到SQL 解析順序

2022-01-26 Java技術精選

前言


一直是想知道一條SQL語句是怎麼被執行的,它執行的順序是怎樣的,然後查看總結各方資料,就有了下面這一篇博文了。


本文將從MySQL總體架構--->查詢執行流程--->語句執行順序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知識。


一、MySQL架構總覽


架構最好看圖,再配上必要的說明文字。


下圖根據參考書籍中一圖為原本,再在其上添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架構分為兩層,上層是MySQLD的被稱為的『SQL Layer』,下層是各種各樣對上提供接口的存儲引擎,被稱為『Storage Engine Layer』。其它各個模塊和組件,從名字上就可以簡單了解到它們的作用,這裡就不再累述了。


二、查詢執行流程


下面再向前走一些,容我根據自己的認識說一下查詢執行的流程是怎樣的:


1.連接


1.1客戶端發起一條Query請求,監聽客戶端的『連接管理模塊』接收請求

1.2將請求轉發到『連接進/線程模塊』

1.3調用『用戶模塊』來進行授權檢查

1.4通過檢查後,『連接進/線程模塊』從『線程連接池』中取出空閒的被緩存的連接線程和客戶端請求對接,如果失敗則創建一個新的連接請求


2.處理


2.1先查詢緩存,檢查Query語句是否完全匹配,接著再檢查是否具有權限,都成功則直接取數據返回

2.2上一步有失敗則轉交給『命令解析器』,經過詞法分析,語法分析後生成解析樹

2.3接下來是預處理階段,處理解析器無法解決的語義,檢查權限等,生成新的解析樹

2.4再轉交給對應的模塊處理

2.5如果是SELECT查詢還會經由『查詢優化器』做大量的優化,生成執行計劃

2.6模塊收到請求後,通過『訪問控制模塊』檢查所連接的用戶是否有訪問目標表和目標欄位的權限

2.7有則調用『表管理模塊』,先是查看table cache中是否存在,有則直接對應的表和獲取鎖,否則重新打開表文件

2.8根據表的meta數據,獲取表的存儲引擎類型等信息,通過接口調用對應的存儲引擎處理

2.9上述過程中產生數據變化的時候,若打開日誌功能,則會記錄到相應二進位日誌文件中


3.結果


3.1Query請求完成後,將結果集返回給『連接進/線程模塊』

3.2返回的也可以是相應的狀態標識,如成功或失敗等

3.3『連接進/線程模塊』進行後續的清理工作,並繼續等待請求或斷開與客戶端的連接


一圖小總結


三、SQL解析順序


接下來再走一步,讓我們看看一條SQL語句的前世今生。


首先看一下示例語句

SELECT DISTINCT    < select_list >FROM    < left_table > < join_type >JOIN < right_table > ON < join_condition >WHERE    < where_condition >GROUP BY    < group_by_list >HAVING    < having_condition >ORDER BY    < order_by_condition >LIMIT < limit_number >


然而它的執行順序是這樣的

  FROM <left_table>  ON <join_condition>  <join_type> JOIN <right_table>  WHERE <where_condition>  GROUP BY <group_by_list>  HAVING <having_condition>  SELECT   DISTINCT <select_list>  ORDER BY <order_by_condition> LIMIT <limit_number>


雖然自己沒想到是這樣的,不過一看還是很自然和諧的,從哪裡獲取,不斷的過濾條件,要選擇一樣或不一樣的,排好序,那才知道要取前幾條呢。


既然如此了,那就讓我們一步步來看看其中的細節吧。


準備工作


1.創建測試資料庫

create database testQuery


2.創建測試表

CREATE TABLE table1(    uid VARCHAR(10) NOT NULL,    name VARCHAR(10) NOT NULL,    PRIMARY KEY(uid))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CREATE TABLE table2( o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uid VARCHAR(10), PRIMARY KEY(oid))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3.插入數據

INSERT INTO table1(uid,name) VALUES('aaa','mike'),('bbb','jack'),('ccc','mike'),('ddd','mike');
INSERT INTO table2(uid) VALUES('aaa'),('aaa'),('bbb'),('bbb'),('bbb'),('ccc'),(NULL);


4.最後想要的結果

SELECT    a.uid,    count(b.oid) AS totalFROM    table1 AS aLEFT JOIN table2 AS b ON a.uid = b.uidWHERE    a. NAME = 'mike'GROUP BY    a.uidHAVING    count(b.oid) < 2ORDER BY    total DESCLIMIT 1;


!現在開始SQL解析之旅吧!


1. FROM


當涉及多個表的時候,左邊表的輸出會作為右邊表的輸入,之後會生成一個虛擬表VT1。


(1-J1)笛卡爾積


計算兩個相關聯表的笛卡爾積(CROSS JOIN) ,生成虛擬表VT1-J1。

mysql> select * from table1,table2;++-++-+| uid | name | oid | uid  |++-++-+| aaa | mike |   1 | aaa  || bbb | jack |   1 | aaa  || ccc | mike |   1 | aaa  || ddd | mike |   1 | aaa  || aaa | mike |   2 | aaa  || bbb | jack |   2 | aaa  || ccc | mike |   2 | aaa  || ddd | mike |   2 | aaa  || aaa | mike |   3 | bbb  || bbb | jack |   3 | bbb  || ccc | mike |   3 | bbb  || ddd | mike |   3 | bbb  || aaa | mike |   4 | bbb  || bbb | jack |   4 | bbb  || ccc | mike |   4 | bbb  || ddd | mike |   4 | bbb  || aaa | mike |   5 | bbb  || bbb | jack |   5 | bbb  || ccc | mike |   5 | bbb  || ddd | mike |   5 | bbb  || aaa | mike |   6 | ccc  || bbb | jack |   6 | ccc  || ccc | mike |   6 | ccc  || ddd | mike |   6 | ccc  || aaa | mike |   7 | NULL || bbb | jack |   7 | NULL || ccc | mike |   7 | NULL || ddd | mike |   7 | NULL |++-++-+28 rows in set (0.00 sec)


(1-J2)ON過濾

基於虛擬表VT1-J1這一個虛擬表進行過濾,過濾出所有滿足ON 謂詞條件的列,生成虛擬表VT1-J2。


注意:這裡因為語法限制,使用了'WHERE'代替,從中讀者也可以感受到兩者之間微妙的關係;

mysql> SELECT    -> *    -> FROM    -> table1,    -> table2    -> WHERE    -> table1.uid = table2.uid    -> ;++-++-+| uid | name | oid | uid  |++-++-+| aaa | mike |   1 | aaa  || aaa | mike |   2 | aaa  || bbb | jack |   3 | bbb  || bbb | jack |   4 | bbb  || bbb | jack |   5 | bbb  || ccc | mike |   6 | ccc  |++-++-+6 rows in set (0.00 sec)


(1-J3)添加外部列


如果使用了外連接(LEFT,RIGHT,FULL),主表(保留表)中的不符合ON條件的列也會被加入到VT1-J2中,作為外部行,生成虛擬表VT1-J3。

mysql> SELECT    -> *    -> FROM    -> table1 AS a    -> LEFT OUTER JOIN table2 AS b ON a.uid = b.uid;++-+-+-+| uid | name | oid  | uid  |++-+-+-+| aaa | mike |    1 | aaa  || aaa | mike |    2 | aaa  || bbb | jack |    3 | bbb  || bbb | jack |    4 | bbb  || bbb | jack |    5 | bbb  || ccc | mike |    6 | ccc  || ddd | mike | NULL | NULL |++-+-+-+7 rows in set (0.00 sec)


下面從網上找到一張很形象的關於『SQL JOINS'的解釋圖,如若侵犯了你的權益,請勞煩告知刪除,謝謝。



2. WHERE


對VT1過程中生成的臨時表進行過濾,滿足WHERE子句的列被插入到VT2表中。


注意:

此時因為分組,不能使用聚合運算;也不能使用SELECT中創建的別名;

與ON的區別:

如果有外部列,ON針對過濾的是關聯表,主表(保留表)會返回所有的列;

如果沒有添加外部列,兩者的效果是一樣的;


應用:

對主表的過濾應該放在WHERE;

對於關聯表,先條件查詢後連接則用ON,先連接後條件查詢則用WHERE;

mysql> SELECT    -> *    -> FROM    -> table1 AS a    -> LEFT OUTER JOIN table2 AS b ON a.uid = b.uid    -> WHERE    -> a. NAME = 'mike';++-+-+-+| uid | name | oid  | uid  |++-+-+-+| aaa | mike |    1 | aaa  || aaa | mike |    2 | aaa  || ccc | mike |    6 | ccc  || ddd | mike | NULL | NULL |++-+-+-+4 rows in set (0.00 sec)


3. GROUP BY


這個子句會把VT2中生成的表按照GROUP BY中的列進行分組。生成VT3表。


注意:

其後處理過程的語句,如SELECT,HAVING,所用到的列必須包含在GROUP BY中,對於沒有出現的,得用聚合函數;


原因:

GROUP BY改變了對表的引用,將其轉換為新的引用方式,能夠對其進行下一級邏輯操作的列會減少;


我的理解是:

根據分組欄位,將具有相同分組欄位的記錄歸併成一條記錄,因為每一個分組只能返回一條記錄,除非是被過濾掉了,而不在分組欄位裡面的欄位可能會有多個值,多個值是無法放進一條記錄的,所以必須通過聚合函數將這些具有多值的列轉換成單值;

mysql> SELECT    -> *    -> FROM    -> table1 AS a    -> LEFT OUTER JOIN table2 AS b ON a.uid = b.uid    -> WHERE    -> a. NAME = 'mike'    -> GROUP BY    -> a.uid;++-+-+-+| uid | name | oid  | uid  |++-+-+-+| aaa | mike |    1 | aaa  || ccc | mike |    6 | ccc  || ddd | mike | NULL | NULL |++-+-+-+3 rows in set (0.00 sec)


4. HAVING


這個子句對VT3表中的不同的組進行過濾,只作用於分組後的數據,滿足HAVING條件的子句被加入到VT4表中。

mysql> SELECT    -> *    -> FROM    -> table1 AS a    -> LEFT OUTER JOIN table2 AS b ON a.uid = b.uid    -> WHERE    -> a. NAME = 'mike'    -> GROUP BY    -> a.uid    -> HAVING    -> count(b.oid) < 2;++-+-+-+| uid | name | oid  | uid  |++-+-+-+| ccc | mike |    6 | ccc  || ddd | mike | NULL | NULL |++-+-+-+2 rows in set (0.00 sec)


5. SELECT


這個子句對SELECT子句中的元素進行處理,生成VT5表。


(5-J1)計算表達式 計算SELECT 子句中的表達式,生成VT5-J1

(5-J2)DISTINCT


尋找VT5-1中的重複列,並刪掉,生成VT5-J2


如果在查詢中指定了DISTINCT子句,則會創建一張內存臨時表(如果內存放不下,就需要存放在硬碟了)。這張臨時表的表結構和上一步產生的虛擬表VT5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對進行DISTINCT操作的列增加了一個唯一索引,以此來除重複數據。

mysql> SELECT    -> a.uid,    -> count(b.oid) AS total    -> FROM    -> table1 AS a    -> LEFT OUTER JOIN table2 AS b ON a.uid = b.uid    -> WHERE    -> a. NAME = 'mike'    -> GROUP BY    -> a.uid    -> HAVING    -> count(b.oid) < 2;++--+| uid | total |++--+| ccc |     1 || ddd |     0 |++--+2 rows in set (0.00 sec)


6.ORDER BY


從VT5-J2中的表中,根據ORDER BY 子句的條件對結果進行排序,生成VT6表。


注意:

唯一可使用SELECT中別名的地方;

mysql> SELECT    -> a.uid,    -> count(b.oid) AS total    -> FROM    -> table1 AS a    -> LEFT OUTER JOIN table2 AS b ON a.uid = b.uid    -> WHERE    -> a. NAME = 'mike'    -> GROUP BY    -> a.uid    -> HAVING    -> count(b.oid) < 2    -> ORDER BY    -> total DESC;++--+| uid | total |++--+| ccc |     1 || ddd |     0 |++--+2 rows in set (0.00 sec)


7.LIMIT


LIMIT子句從上一步得到的VT6虛擬表中選出從指定位置開始的指定行數據。


注意:

offset和rows的正負帶來的影響;


當偏移量很大時效率是很低的,可以這麼做:

採用子查詢的方式優化,在子查詢裡先從索引獲取到最大id,然後倒序排,再取N行結果集


採用INNER JOIN優化,JOIN子句裡也優先從索引獲取ID列表,然後直接關聯查詢獲得最終結果

mysql> SELECT    -> a.uid,    -> count(b.oid) AS total    -> FROM    -> table1 AS a    -> LEFT JOIN table2 AS b ON a.uid = b.uid    -> WHERE    -> a. NAME = 'mike'    -> GROUP BY    -> a.uid    -> HAVING    -> count(b.oid) < 2    -> ORDER BY    -> total DESC    -> LIMIT 1;++--+| uid | total |++--+| ccc |     1 |++--+1 row in set (0.00 sec)


至此SQL的解析之旅就結束了,上圖總結一下:



參考書籍


《MySQL性能調優與架構實踐》

《MySQL技術內幕:SQL編程》


尾聲


嗯,到這裡這一次的深入了解之旅就差不多真的結束了,雖然也不是很深入,只是一些東西將其東拼西湊在一起而已,參考了一些以前看過的書籍,大師之筆果然不一樣。而且在這過程中也是get到了蠻多東西的,最重要的是更進一步意識到,計算機軟體世界的宏大呀~


相關焦點

  • 步步深入:MySQL 架構總覽->查詢執行流程->SQL 解析順序
    ,它執行的順序是怎樣的,然後查看總結各方資料,就有了下面這一篇博文了。本文將從MySQL總體架構--->查詢執行流程--->語句執行順序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知識。一、MySQL架構總覽:架構最好看圖,再配上必要的說明文字。
  • 步步深入MySQL:架構-查詢執行流程-SQL解析順序!
    ,它執行的順序是怎樣的,然後查看總結各方資料,就有了下面這一篇博文了。本文將從MySQL總體架構--->查詢執行流程--->語句執行順序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知識。二、MySQL架構總覽架構最好看圖,再配上必要的說明文字。下圖根據參考書籍中一圖為原本,再在其上添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 步步深入MySQL:架構->查詢執行流程->SQL解析順序!
    ,它執行的順序是怎樣的,然後查看總結各方資料,就有了下面這一篇博文了。本文將從MySQL總體架構--->查詢執行流程--->語句執行順序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知識。二、MySQL架構總覽架構最好看圖,再配上必要的說明文字。下圖根據參考書籍中一圖為原本,再在其上添加上了自己的理解。
  • MySQL-SQL語句執行流程
    分析器首先通過mysql關鍵字將語句解析,會生成一個內部解析樹,mysql解析器將對其解析,查看是否是有錯誤的關鍵字,關鍵字順序是佛正確;預處理器則是根據mysql的規則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檢查mysql語句是否合法,如,庫表是否存在,欄位是否存在,欄位之間是否模稜兩可等等,預處理器也會驗證權限。
  • Mysql中一條SQL查詢語句是如何執行的?
    1.前言在深入學習前我們應該跳出來,從整體的架構上來了解一下MySQL,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學習。2.查詢流程解析select * from table1 where ID=10;這條語句相信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下面我們就看看這一條語句在mysql中是怎麼執行的。第一步:一條sql語句要經過連接器,客戶端要和mysql建立連接。
  • 「MySQL系列」分析Sql執行時間及查詢執行計劃(附資料庫和一千萬數據)
    接下來這篇文章我們來看看如何分析我們的sql執行效率。首先找到執行慢的sql,然後對執行慢的SQL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前是不是有這樣的困惑,我的數據量這麼少。我如何分析SQL執行效率。不要慌,我們已準備了一千萬條數據。接下來看看如何將這一千萬條數據快速導入到資料庫中。
  • 深度剖析,原來大名鼎鼎的MySQL是這樣執行的!
    因為學習和了解mysql是至關重要的,那麼當我們在客戶端發起一個sql到出現詳細的查詢數據,這其中究竟經歷了什麼樣的過程?mysql服務端是如何處理請求的,又是如何執行sql語句的?對於某些更新壓力大的資料庫來說,查詢緩存的命中率會非常低,mysql為了維護緩存可能會出現一定的伸縮性的問題,目前在5.6的版本中已經默認關閉了,比較推薦的一種做法是將緩存放在客戶端,性能大概會提升5倍左右分析器的主要作用是將客戶端發過來的sql語句進行分析,這將包括預處理與解析過程,在這個階段會解析sql語句的語義,並進行關鍵詞和非關鍵詞進行提取、解析,並組成一個解析樹。
  • mysql的一個select需要經歷什麼查詢出結果
    語法分析報錯,詞法分析目的是識別出sql裡面的字符串代表什麼,語法分析的目的是識別出sql語句是否滿足mysql語法。對於表的操作權限驗證是在哪裡進行的?執行器驗證執行器的執行查詢語句的流程是什麼樣的?見下文為什麼不在優化器前做權限判斷?因為查詢的表不一定是sql語句,比如觸發器。此時優化器階段並不知道,只能在執行階段知道。
  • 一條查詢SQL在MySQL中是怎麼執行的
    使用一段時間,或者程序裡面判斷執行過一個佔用內存的大查詢後,斷開連接,之後要查詢再重連。如果MySQL版本是5.7或以上版本,可以在每次執行一個比較大的操作後,通過執行mysql_reset_connection來重新初始化連接資源。
  • Select * from user的千層套路——一個sql是如何執行的
    就比如下面這條平平無奇的SQL語句: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1';    對於這麼一條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sql語句來說mysql伺服器做了哪些處理呢?下面我們將說一下關於mysql資料庫中對sql語句的處理邏輯MySql的基本架構     要想要了解sql語句的內部處理邏輯,我們需要先學習Mysql的基本架構圖,這樣才能醍醐灌頂,有更加整體的把握MySQL基本框架    從這個MySQL的架構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體來說MySQL的架構分為兩層,分別是:Server層和存儲引擎層。
  • 面對MySQL 查詢索引失效,程式設計師的六大優化技巧!
    要找到這個原因,我們需要首先了解下SQL在mysql中的執行過程,MYSQL 的整個架構可以分為 server 層 和存儲引擎層2個部分。Server 層 包括連接器,查詢緩存,分析器,優化器,執行器等模塊; 存儲引擎層 負責數據的存儲與提取。其架構模式是插件式的,支持InnoDB、MyISAM、Memory等多個存儲引擎,默認的是InnoDB。
  • 《MySQL》系列 - select 語句是怎麼執行的?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id = 1; 01 mysql 架構概覽要想理解這個問題就必須要知道 mysql 的內部架構。為此,我畫了張 mysql 的架構圖(你也可以理解為 sql 查詢語句的執行過程),如下所示:Mysql 架構圖首先 msql 分為 server 層和存儲引擎層兩個部分。server 層包括四個功能模塊,分別是:連接器、查詢緩存、優化器、執行器。
  • 一條SQL查詢語句是如何執行的?
    MySQL是典型的C/S架構(客戶端/伺服器架構),客戶端進程向服務端進程發送一段文本(MySQL指令),伺服器進程進行語句處理然後返回執行結果。問題來了。伺服器進程對客戶端發送的請求究竟做了什麼處理呢?本文以查詢請求為例,講解MySQL伺服器進程的處理流程。
  • |sql|mysql|數據源|java|...
    JDBC 架構  分為雙層架構和三層架構。  雙層  作用:此架構中,Java Applet 或應用直接訪問數據源。  條件:要求 Driver 能與訪問的資料庫交互。  機制:用戶命令傳給資料庫或其他數據源,隨之結果被返回。
  • MySQL如何完成一次查詢?
    MySQL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一種關係型資料庫,通過sql語言操作數據的增刪改查。那麼從發出一條sql指令到返回結果mysql都做了什麼事情呢?
  • MySQL優化:定位慢查詢的兩種方法以及使用explain分析SQL
    一條SQL查詢語句在經過MySQL查詢優化器處理後會生成一個所謂的執行計劃,這個執行計劃展示了具體執行查詢的方式,比如多表連接的順序是什麼,對於每個表採用什麼訪問方法來具體執行查詢等等。本章的內容就是為了幫助大家看懂EXPLAIN語句的各個輸出項都是幹嘛使的,從而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升我們查詢語句的性能。
  • Mysql專欄 - Linux底層交互和Raid存儲架構
    這一節比較特殊,講述的是和Linux有關的交互原理,因為多數的mysql都是部署在linux的伺服器上面,本節會簡單介紹一下linux是如何處理mysql的請求的,以及linux系統會帶來哪些問題概述介紹mysql的隨機讀寫和順序讀寫,那一部分是隨機讀寫,那一部分是順序讀寫linux的系統分層邏輯結構,以及和mysql系統的交互步驟。
  • MySQL慢查詢記錄原理和內容解析
    想閱讀八怪源碼文章歡迎訂閱本文建議橫屏觀看,效果更佳源碼版本:percona 5.7.14本文並不準備說明如何開啟記錄慢查詢,只是將一些重要的部分進行解析。二、慢查詢記錄的依據long_query_time:如果執行時間超過本參數設置記錄慢查詢。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如果語句未使用索引記錄慢查詢。log_slow_admin_statements:是否記錄管理語句。
  • mysql常用sql語句總結
    (嵌套查詢)三種子查詢 :where子查詢、from子查詢、exists子查詢where子查詢先執行where後的語句,得到內層結果。sql的內連接、外連接和交叉連接查詢等。FROM 子句中的表或視圖可通過內聯接或完整外部聯接按任意順序指定;但是,用左或右向外聯接指定表或視圖時,表或視圖的順序很重要。有關使用左或右向外聯接排列表的更多信息,請參見使用外聯接。聯合查詢union查詢語法:sql1 union all sql2;UNION 操作符用於合併兩個或多個 SELECT 語句的結果集。
  • 從 SQL Server 到 MySQL (一):異構資料庫遷移
    工程師們選擇了當時最合適的微軟體系,並在日後的歲月裡, 逐步從 ASP 過度到 .net,資料庫也跟隨 SQL Server 進行版本升級。十幾年過去了,技術社區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滬江部分業務還基本在 .net 體系上,這給業務持續發展帶來了一些限制。 人才招聘、社區生態、架構優化、成本風險方面都面臨挑戰。 集團經過慎重考慮,發起了大規模的去 Windows 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