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伊始,江蘇各地高校食堂紛紛開展「光碟行動」,通過光碟換酸奶紙巾、自添米飯、大中小盤供應、自稱選重等方式,引導學生珍惜每一餐飯、節約每一粒糧,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食堂拼盤不漲價,受到學生歡迎
在江蘇海洋大學食堂牆面上,「節約糧食」等宣傳海報隨處可見。該校飲食服務公司總經理馬恆通介紹,學校在強化服務的基礎上,將厲行節約的文明風尚融入環境設計中,在食堂桌椅、牆面顯著位置張貼各種公益廣告。
在中午用餐高峰期,從「光碟」效果看,不浪費正在成為高校師生的行動自覺。在常州大學食堂窗口,記者看到每天提供「半份菜、小份菜」,同時設立勻飯處,引導師生合理增減米飯。食堂工作人員章井介紹:「幹煸大蝦,半份有7到8隻,對於絕大部分同學來說也夠吃了,同時還能降低他們的消費水平。」
受到師生歡迎的,還有各式各樣的拼盤菜。「我們現在都會主動提醒師生適度點餐,食堂推出了半份菜、拼盤菜。」常州大學食堂窗口服務員周濤說,「拼盤以不漲價為前提,以雞腿和肉絲拼盤為例,同樣是5元,師生可以吃到品種更豐富、營養更均衡的菜餚。」
在鹽城工學院希望大道校區食堂,「免費湯」窗口的旁邊增加了「免費添飯處」,受到學生和教職工歡迎。校區一食堂負責人嚴洪萍介紹:「一份飯不夠吃,買兩份又太多浪費,食堂免費添加米飯解決了難題。」鹽城工學院大三學生陳輝身高超過兩米,普通份量的米飯無法滿足他的需求,「買完飯菜再去添一勺飯,剛剛好。」
米飯免費添加窗口的負責人之一安玉鑾介紹,免費的米飯每天早上8點到晚上7點都開放窗口。「打飯時統一控制飯量不超過3兩,不夠吃的同學到免費窗口自取,添飯的大多是男同學。」
「阿姨,這個菜多一點,這個少一點,米飯我要小份。」中午11點半,在江蘇大學京江學院一食堂裡,學生們正在窗口前,根據自己的實際飯量和口味挑選菜餚。「吃多少打多少,按照自己吃多少的量來估計,基本上都能做到『光碟』。」食堂管理員黃文堅說,原來每天都有4到5桶泔水,「現在明顯減少很多,一般一天最多2桶。」
推出獎勵和優惠,減少菜品浪費
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食堂主推小鍋菜,賣完再炒,杜絕原材料浪費。備受同學們歡迎的拉麵、餛飩、餃子都推出了「小碗」,麻辣香鍋更是「定製款」,按需取量,決不浪費。現場,食堂工作人員和學生志願者組成督導隊,「凡用餐光碟者,獎勵餐巾紙一包或優惠券1元」。「以前一葷兩素,差不多要10元,現在5元就可以啦。食堂還送了小紙巾,太暖心了!」該校建工學院學生劉萍鳳說。
連日來,南通大學師生紛紛曬出各自飯後的「光碟」照片,在朋友圈打卡,成為一股潮流。「我們推出了相關舉措,包括教工食堂在每天12:30之後,對當餐供應剩餘食品實行半價優惠,鼓勵師生打包帶走,減少浪費。提高菜品加工質量,改進烹飪工藝,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品原料利用率。」學校後勤保障部副部長徐惠忠說。
南京大學學生會則發出「美食監察員」召集令,招募光碟行動志願者。活動期間,志願者負責觀察同學們的光碟情況。做到「光碟」的同學將獲得小紅心、集點卡等獎勵。憑藉1顆小紅心可領取一包餐巾紙,2顆小紅心可領取一瓶酸奶,積攢足量小紅心的同學還能領取「神秘大獎」。
常州大學將節約理念貫穿到食堂採購、加工、售賣等各個環節。每天,食堂初加工組、切配組、烹調組都會提前制定好生產計劃,合理調配生產時間,合理搭配菜品,加強節約量化考核,避免生產過剩和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大鍋變小鍋,提升菜品質量,不讓師生因菜品口味不好而浪費。」學校廚師周甜甜介紹。
運用大數據平臺,全環節「精打細算」
倡導「光碟行動」,不僅要有「走心」的理念宣講,還要探索行之有效的節制手段。依靠科技手段精打細算、科學安排,也是校園內厲行節約的好辦法。
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對部分食堂進行了智慧化改造,不僅菜品和副食種類豐富升級,而且自助取用計費的方式幫助學生自覺節約糧食。記者看到,現場菜餚品種近20種,主食、點心、水果以及飲品20餘種,每個菜品旁的電子屏上顯示著菜品單價。刷刷二維碼,餐費帳戶與餐盤綁定後就開始取餐。取餐後,電子屏上就會顯示該次取餐的重量、價格以及累計總價。多類少量的取餐方式,十幾元就能吃到8個菜品,四葷四素。「智慧食堂運營以來,學生用餐基本實現了『光碟』,『吃多少取多少』的觀念已深入人心,食堂廚餘垃圾同比減少了75%-80%。」學校後勤與資產管理處蔣潔清老師說。
幾年前,揚州大學飲食服務中心投入數十萬元,建立了高校後勤採供系統、餐飲管理服務平臺、在線餐飲服務平臺等「智慧飲服」的雲矩陣,藉助「大數據」,實現採購、銷售、消費、服務等環節的精準對接,大到智能生成每道菜品的日需求和消費量,小到精準分析每一名師生的飲食喜好與消費習慣,不斷優化餐桌節約的各個環節。
「在採購環節,系統能夠自動儲存、分析和生成食品原材料採購的數量和種類,僅這一項成本節約,一年就達到100餘萬元。」揚州大學飲服中心主任李月梅介紹說,「依據平臺數據,能精確分析到學生們的消費習慣,提供更精細化的精準推送服務,幫助師生養成『光碟』習慣。」
交匯點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