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志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志願服務工作者積極響應黨和人民號召,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進社區、走進鄉村、走進基層,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充分彰顯了理想信念、愛心善意、責任擔當。近日,筆者在電白區沙院鎮沙村里舖仔村看到,十多名身穿紅馬革的志願者正迎著寒風打掃村道的垃圾,打掃後的村道變得乾淨亮麗了。據了解,這些志願者由村幹部、村民組成。
志願奉獻,凝聚合力。筆者了解到,沙村村委共有四個村民小組480戶3000人,該村曾因基層組織問題突出,各項工作排名靠後,一度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之一。為改變這一現狀,去年底,村民選舉村裡的經商能人符善朝回鄉任村委書記。讓鄉村健康發展,完善村裡的配套功能建設和基礎設施至關重要。為解決村民出入難問題,符善朝爭取到市、區資金對道路進行硬底化,做到家家通水泥路。為解決村裡綠化不夠問題,他買回一批紫荊樹,發動村幹部、村民一起種在村裡的公園。為讓村民有個更加宜居的生活環境,符善朝以改善人居環境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陸續給各自然村聘任村級保潔員,負責自然村的清潔,保持村道等公共區域乾淨、整潔,保潔員的工資由村集體出資一部分,鄉賢捐資一部分。不僅如此,符善朝還親自帶領村幹部與保潔員一起對村裡公共場所進行大整治,又逐村逐戶檢查衛生,同時在村裡廣泛招募志願者。為營造良好的村風民風,符善朝還結合實際情況,動員群眾力量成立志願服務隊,志願隊在村兩委引領下,每周星期二、星期五下午對村裡的公共場所進行大清潔,主動承擔起義務清潔衛生的工作。在開展清潔行動時,符善朝看到村民院子裡沒收拾,會讓志願者幫忙收拾整理。一次兩次,村民覺得不好意思,慢慢會變得自覺搞好家裡家外的衛生。在村幹部的帶動下,許多村民也紛紛加入志願隊,共同做好日常疫情防控、村道清潔、關愛空巢老人和困難家庭等服務。目前,已有50多名不同年齡的村民志願者加了村莊保潔隊伍,形成「人人參與,共同努力」的良好氛圍。
示範引領,提升素養。村居的衛生直接關係到群眾的生活環境和質量,也最能體現一個地方的對外形象。沙村村民一直有散養家禽的習慣,為做好村裡的環境衛生工作,符善朝帶上村幹部或志願者挨家挨戶勸說,宣傳鄉村環境整治的重要性。又通過節假日、村民代表會、群眾到村委辦事之機,向群眾宣傳或派發宣傳資料。村幹部包組到戶,經常到村到戶宣傳環保知識,在村委和各自然村主要路口張貼倡議書,倡導群眾愛家庭愛生活,自覺搞好家裡家外衛生。村民沈鴻寶家裡散養了數十隻雞,符善朝帶村幹部上門宣傳後,沈鴻寶二話不說,主動買回鐵絲網把雞圍起來養。在沈鴻寶的帶動下,家裡養有禽畜的村民也陸續用鐵絲網或竹欄將家禽圍養。村委在各自然村添置了一批垃圾桶,文明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村民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慢慢改變了垃圾亂丟亂放的陋習,而改為將垃圾分類投放。村委每天組織駕駛員和車輛及時清運垃圾,確保垃圾不過夜,特別是里舖仔村、新屋村的衛生工作做得非常好,成效十分顯著。
整治環境,共建家園。文明的提升是潛移默化的,村民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以往村民會隨手扔棄垃圾。志願者看到會微笑著提醒村民要愛護環境。看到路面有垃圾,村民會拿來工具打掃乾淨。大家都覺得,花不多的時間,把屋裡屋外的衛生搞好,不但看起來舒服,住起來更舒服。個別村民覺得村裡有了保潔員,支付了工資,村裡的衛生理應由保潔員負責到底。在村幹部的引導下,村民知道環境衛生關乎千家萬戶,作為村裡的一員,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為村居環境出力。此後,村裡每次開展大清潔時,大家都出工出力。一改過去被動打掃衛生為主動打掃衛生。村裡雖有了志願隊,但保潔員並沒有縮減保潔時間,而是隨時保持路面乾淨,努力為村民創造一個乾淨衛生的生活環境。
文明程度鑄就城市高度。我們欣喜地看到,隨著村志願者隊伍日益龐大,沙村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只是農村志願的一個縮影。畢竟農村人口眾多,還應加速農村志願者隊伍建設,如此才能彌補農村人才之不足,才能增加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提升農村治理的現代化能力與水平。願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到這個隊伍裡來。
鄒玉芳(茂南)
報料熱線:13828680359 ; 投稿郵箱:663865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