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在公司工作很努力,經常加班到晚上八九點,平常也很樂意協助同事展開工作,是大家公認的勞模和中國好同事。
按理來說,這種人應該是公司的重要財富,老闆會給他加很高的工資才對。
但是,到了加薪的時候,老闆卻只給小黃加了一百塊。
這是為什麼呢?
小黃百思不得其解,於是跑過去問老闆。
老闆一針見血地指出他的問題,說他缺乏「深度工作」的能力。
你可能會抱有和小黃一樣的疑問:「什麼是深度工作呢?」
暢銷書作家卡爾紐波特,在其著作《深度工作》中寫道:「深度工作,是指『你在無幹擾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提升你的技能,創造難以複製的新價值。」
舉例子來說,深度工作可以是你寫的活動策劃文案,也可以是你寫的銷售計劃書等等。
為什麼要進行深度工作呢?
在我看來,有以下3個促使你要進行深度工作的理由:
1、深度工作,可以使你快速進入心流狀態,更高效完成工作
深度工作,可以讓你在工作時變得更聚焦。
大腦在聚焦的時候,能讓神經元周圍產生更多的髓磷脂,這是一種可以刺激大腦變得更興奮的物質。
它可以幫助你在工作時更快進入心流狀態,應付更高難度的挑戰任務,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2、深度工作,是一種稀缺能力,可以大大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
2012年,全球著名的諮詢顧問公司麥肯錫通過一項調研得知,超過60%的工薪族,上班的時候主要做的都是淺度工作,比如簡單的收發郵件,在社交媒體上聊聊天之類的。
而30%左右的人,上班時做的事情是介於深度工作和淺度工作之間,比如開一些意義不大的會。
剩下只有不到10%的員工能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這種人每天上班都有極強的目標感,思考快,行動也快,不受外界的幹擾。他們能夠創造極高的績效,因此受到了上司甚至老闆的特別喜愛,在職場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由此看來,能夠做到深度工作,確實是一種稀缺能力。
一旦你擁有了這項能力,將在職場擁有極高的競爭力。
上面提到的小黃,他表面上看起來很忙,但其實每天做的都是一些打醬油的工作,和深度工作完全沒有關係。
老闆不願給他高薪,也在情理之中了。
3、深度工作,可以幫助你在職場取得巨大成功
提到深度工作,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有「打工皇帝」美譽的唐駿。
他依靠打工淨賺10億元,平均每天的日薪是50萬元,其日薪相當於很多人好幾年的年薪了。
唐駿為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他很厲害的一點,就是能夠做到深度工作。
在微軟的時候,唐駿每天都能保持工作12個小時。
在這12個小時裡,他一直保持著深度工作的狀態。
當時,微軟正在開發Windows,要先做英文版,之後再由一個300多人的大團隊,開發成其它的語言版本。
以開發中文版本為例,這個工作並不像翻譯菜單那麼簡單,很多原始碼都要重新改寫。
結果,50個人不斷修改了大半年,才改出還算令人滿意的中文版。
為此,Windows英文版上市後9個月,中文版才推出來;到了Windows3.1,中文版更是比英文版晚了1年多才上市。
唐駿雖然才進微軟幾個月,但他認為這種辦法太低效了,於是上班時一直在想怎麼解決。
半年後,唐駿寫出了幾萬行代碼,經過多次測試,證明他寫的程序是沒問題的。
在唐駿的幫助下,微軟後來的中文版上市的時間,只比英文版晚3個月。
而原先需要300人完成的工作量,後來唐駿只用了50人就可以做到。
他的努力,給微軟帶來了上億的效益,也給自己日後成為「打工皇帝」打好了基礎。
由此可見,深度工作可以幫助你在職場大放異彩,取得巨大的成功。
讀到這裡,你一定很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深度工作,那具體要怎麼做呢?
1、先做最重要的事情
《高效能人士的執行4原則》作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做的事情越多,能很好地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確實如此,很多人上班的時候,都想一口氣完成一堆事情,到頭來卻發現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完成得都不太好。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要做到深度工作,先把最重要的事情找出來並把它做完,然後再完成相對沒那麼重要的事情。
比如,一個業務員,最重要的工作是出去見客戶、想辦法把東西賣出去,而不是天天呆在辦公室,做一些業務助理做的文書類的工作。
學會找到最重要的工作,並率先完成它,是開啟深度工作的第一步。
2、通過拆解目標,來指導自己的工作方向
很多人工作時,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明明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六點都很忙,但是回顧一天的工作,好像又沒做了什麼。
這其實也是和沒進入深度工作有關。
比如,你今天要寫一個6000字的策劃方案,從早上九點開始一直寫寫寫,寫到下午六點都沒寫完。
你覺得這樣太低效了,但又不知道如何改進。
這時候,你可以試著將大目標進行拆解成小目標,例如設定自己每個小時都寫完1000字。
拆解後,你的目標就變得更明確了,每個小時都可以驗證自己是否完成了小目標,這將有助於你把深度工作做得更好。
3、用數據思維,來精進你的工作
我有一個朋友小李,去年的每個工作日都出去跑業務,比前年勤快多了。
但是,到了年終總結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業績不但沒有提升,還下降了30%左右。
小李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原來問題出在他光顧著開拓新客戶、而忽略了老客戶。
雖然小李開拓成功的新客戶能帶來一定的新業績,但是由於幾個佔業績比重很大的老客戶流失了,所以造成了他的業績不升反降了很多。
對此,小李欲哭無淚,覺得自己一年的業務白跑了。
那他應該如何改善呢?
其實小李就應該用數據思維來精進自己的工作,通過經常分析老客戶和新客戶所佔的業績比例,來調整自己跑業務的方向。
這種做法,才是深度工作。
如果小李早懂得這麼做,就不會出現他忙活了一年,結果業績反而上演大倒退的悲劇。
深度工作,本質是一種選擇的能力。
人生苦短,我們應該把有限的青春和有限的精力,花在最值得去做的事情上。
你的選擇,決定了自己未來的生活質量!
對於如何進入深度工作,你的看法是怎樣的呢?歡迎在下面留言和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