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科大訊飛直接一口氣發布了兩款閱讀器,一款是科大訊飛版,一款是與咪咕的合作款。與此同時,掌閱也宣布推出彩色墨水屏閱讀器iReader C6。讓電子閱讀器成功邁進彩色時代,從此告別黑白屏,讓閱讀體驗再上一個臺階。
科大訊飛
掌閱iReader
也許會有人疑問,彩色屏幕在手機、pad上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為何在電子閱讀器上的應用還如此滯後?電子閱讀器產品發展十多年來,一直還停留在黑白階段,不同於傳統液晶技術,彩色電子墨水技術色彩少、刷新慢、成本高等問題顯著,無法滿足消費級閱讀器產品的需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次的彩色墨水屏閱讀器會吸引不少的電子書愛好者。
現在,我們先來對比下目前發布出來的這幾款彩色墨水屏閱讀器。
從屏幕來看,閱讀器採用的都是印刷式彩色電子水墨屏,可以實現4096種色彩。對於閱讀兒童繪本、藝術畫冊以及漫畫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外觀設計方面,閱讀器的顏值都相當不錯,不過科大訊飛採用的是純平設計,不易藏灰,iReader C6的屏幕則稍為凹陷。
在內存方面,iReader C6 扳回一局,16G的超大內存,要比科大訊飛的8G大氣得多。
在內容方面,我們從京東預售頁面了解到,掌閱科技背靠自家書城,合作出版社達600多家,書籍總量達10萬多冊,其中1萬多冊可以免費閱讀。科大訊飛則與咪咕達成合作,書籍總量達80多萬冊,其中15萬為免費圖書。
在售價方面,iReader C6售價1499元,咪咕訊飛電子閱讀器為658元,科大訊飛閱讀器暫無報價。
據媒體報導,從科大訊飛洩露出的真機上手視頻中可以看出,這塊彩色墨水屏具有水彩畫的淡雅質感,雖然色彩豐富度、飽和度相比液晶屏仍有顯著差距,但在圖像顯示方面比黑白屏有很大提升。而從掌閱放出的真機圖來看,電子書封面在彩色墨水屏上賞心悅目。
近兩年來,隨著騰訊、小米、科大訊飛、得到等紛紛入局,電子閱讀器市場迎來了久違的熱鬧。如今,隨著彩色閱讀器的密集上市,閱讀器會不會迎來新的浪潮?這些,我們就不知道,但是接下來,可以跟隨南叔,盤點之前的幾款閱讀器。
Kindle
經典地位無人撼動,但不再是標準答案
首先,當然是曾經的電子書閱讀器代名詞——Kindle。自2007年kindle第一代問世以來,軟硬體一體策略使它穩穩佔據著壟斷地位。通過每年的小步迭代,高中低產品線的全覆蓋,Kindle沒有給競爭對手留下多少空間。
雖然Kindle是封閉系統,推送機制卻被無數「Kindle專家「開發出了各種玩法,幾乎可以把網際網路上任何內容傳送過來。圍繞Kindle,也形成了一個豐富的資源生態,可以輕鬆繞過付費牆。淘寶上的第三方賣家明目張胆地附送「專屬書籍會員與海量資源」。
隨著亞馬遜紙書業務的撤退,Kindle的未來也蒙上了一層陰影。官方勇於自黑的泡麵蓋系列廣告,進一步鞏固了Kindle「泡麵神器」的地位,卻等於默認了自身的「高閒置屬性」。
不過,Kindle仍是目前資源最豐富、上新最快的電子書平臺。畢竟,在出版業的電子化進程中,亞馬遜曾經扮演了布道者、技術提供者、標準制定者等角色。紙書頁面中的「請轉告出版社我想看這本書的Kindle 版」,給讀者提供了一個倒逼出版社的按鈕。
索尼
不做電子書好多年(電子紙不是電紙書)
很少有人知道,索尼才是現代電子書閱讀器的發明者,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第一款電子墨水屏設備。然而,由於內容跟不上硬體,索尼在2014年宣布退出電子閱讀器市場。那麼,問題來了,索尼後來推出的DPT-RP1、DPT-S1 、DPT-CP1算什麼呢?
從產品命名就能看出索尼對這條產品線的定位——Digital Paper——數位化時代的紙張,尺寸也與A4紙大小相當,使用場景是無紙化辦公的商務領域,而非閱讀書籍的消費領域。
流暢手寫、多種批註、紙本大小,這讓它成為閱讀paper和PDF的神器,但對絕大多數用戶來說不具有性價比,審美價值大於實用價值。
小米多看
最低價位的安卓系統閱讀器?
多看曾經是國內電子書市場的一個標杆,早在Kindle進入中國之前,就以「為讀者提供精品電子書」為己任,「集全體之力浩浩蕩蕩完成了5萬多本電子書的轉制」,卻發現高估了電子書付費用戶的消費能力,只能賣身小米由雷軍來填這個「坑」。
被收購之後,多看靠著上億小米用戶活了下來,卻由於引入男頻、女頻,砍掉書友圈等操作使很多粉絲失望而去。作為試水產品,小米多看電子書對標的正是Kindle青春版,從處理器、內存、解析度等方面均有所超越,不過受限於墨水屏先天局限,使用體驗並沒有拉開差距,從顏值和重量的角度來看則不如iReader light青春版。
多看平臺上的電子書雖然排版精美,但內容質量和數量卻無法和Kindle平臺相比,定價比Kindle有過之而無不及。以《82年生的金智英》為例,Kindle版定價16.99,多看版則高達22.99。這也使得電紙書很難幫助多看賣出更多電子書。
文石
產品線最全,正在走出發燒友圈子
說到BOOX,就不能不說一下讓電子書愛好者既愛又恨的文石、博閱等國產閱讀器廠商。
相比於內容為王,十年如一日固守6寸產品線的Kindle(後來才推出了定位尷尬的6.8寸產品),文石則是更純粹的硬體廠商,在尺寸上不斷突破。
雖然屢次跳票,但歷經十年,文石已經形成了6寸、7.8寸、10.3寸、13.3寸四條產品線,每條產品線在配置、功能方面又有進一步細分。
不僅如此,BOOX對市場上主流的閱讀應用都做了優化,且固件和功能更新也比較及時,微信讀書墨水屏版推出後,第一時間出現在BOOX應用市場上線。
只不過,由於過往產品 「黑歷史」實在太多,產品線過於龐雜導致品控不穩定,BOOX的用戶可能會有硬體、固件方面的各種「小煩惱」。由於只做硬體,文石的知名度至今仍局限在電紙書發燒友群體之中,尚未突破到普通用戶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