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國人沒信仰!
中國人沒有信仰能夠存活5000多年嗎?說起信仰,可能大家都會想到『佛教』、『道家』、『儒家』等等,可是自幾千年前的夏朝到現在,咱們中國人的信仰就一直存在且沒變過。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天地君親師啊!我們拜天,拜地,拜父我們的父母,拜我們的君上,再到拜我們的老師。
咱們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師父的『父』為什麼同父親的父『父』字一樣,你有沒有發現;那這兩個父字為什麼是同一個呢,有一句話叫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天:在古代人的印象中,天是人間禍福的主宰,也是自然的支配者。天在能給人福澤的同時,也能給人災難,能降雨使得人們豐收,也能不降雨讓人們遭到饑荒。在《白虎通義》中也有記載:"王者所以有社稷何?為天下求福報功,……,古有國者必立社稷,社稷代表國家,以社稷的存亡,示國家之存亡"。這足以說明古人概念中的"天"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
地:人類的一切生存所需都取之於地,把大地比作母親,是再恰切不過的了。土地神也是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之一,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還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是具有福德的善鬼神;在中國大陸,中華民國時期及之前,凡有漢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情景。而現代祭祀土地神,多屬於祈福、求財、保平安、保農業收成之意。
君:從傳說中的伏羲女媧開始,炎帝、黃帝、堯、舜、禹、湯、到文、武、周公,這些人都是歷史的有道明君,把人們從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引導至人類文明時代,發明了各種生活工具,提高了生活質量,奠定了人倫大綱,為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做了巨大的貢獻。
親:進入人倫者為親,旁系的不說,直系的就有很多。按照儒家的劃分,它屬於孝悌仁義的範疇,也就是說,對長輩要孝順,對同輩要友好,對朋友要寬容,對晚輩要慈愛,夫妻之間要有禮遇。所以,親包含親情、友情和愛情。
師:如果說父母孕育了人的肉體,那麼師就培育了人的心靈。這個師不僅僅是傳授文化知識的教師,而且也指心靈根源的精神導師,比如人們都熟知的孔子,孔子也在《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他給人們立下了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觀。這些道理都是社會繁榮,國家穩定,民族昌盛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