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教會》2019冬季刊上線!主題:小組牧養的探索與反思

2020-12-19 基督教資訊平臺

今日教會2019年4月冬季刊已經推出

下載 可按此 或閱讀可點擊按此


卷首語

近年來,在中國教會,伴隨著城市教會和堂會制的發展,小組牧養得到廣泛的關注。

「小組」如今也成為教會牧養上新興的詞彙之一。這個詞來源於英文的是「cell group」、「cell church」,是細胞教會和細胞小組的簡稱。

因為人們發現,雖然教堂可以建得很大,容納數百上千人,但這卻並不意味著人與人有很強的連接,牧養也很難跟得上。所以,各地教會陸續通過開始「細胞小組」 或「門徒小組」或直接「小組團契」其他不同名字的項目來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本刊主題聚焦於「小組牧養的探索與反思,包括各地實踐、牧者探索、話題專訪、和小組反思部分。


相關焦點

  • 《今日教會》2020年夏季刊上線 主題:疫情下的基督教
    今日教會2020年5月夏季刊已經推出。在教會資訊部分,列出了1,2,3,4月疫情相關的中國和世界資訊,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疫情對於基督教逐一產生的影響:首先在中國,各地教會取消實地聚會,一些教會開始網絡牧養,在新的虛擬空間上新天地等異端邪教仍然猖獗,成為巨大挑戰。與此同時,教會捐錢捐物、志願服務支持抗疫。
  • 從「美國教會單身團契」思考:中國教會如何牧養特色小組?
    中國有的教會在開設各種「特色團契」,牧養這樣團契是否存在困難呢?《領袖期刊》刊登一篇討論教會單身事工的文章,作者總結他多年的牧養經驗後所得出一個結論,也許對於中國教會的特色小組牧養帶來些許幫助。亞當·斯塔特米勒是加州卡爾斯巴德北岸加略山教會的副牧師。
  • 神州情12月代禱之頁:內地教會的小組牧養
    「小組牧養」是教會牧養有效的方式之一。內地教會傳統上主要依靠主日講道來餵養信徒,存在牧養不足道的情況,所以有牧者開始採用小組牧養的方法,藉以強化牧養工作。日前,神州情發出12月代禱題目,關注內地教會的小組牧養,並且呼籲弟兄姐妹為此代禱。
  • 莊祖鯤:以家庭小組為單元的牧養模式
    這是臺灣最早的「小組教會」。 另外韓國中央純福音教會的趙鏞基,快速成長為全世界最大的教會,其秘訣就是推動「細胞小組」。新加坡鄺健雄牧師所推動的「小組教會」運動,也強調小組聚會。 最後,還有一種小組乃是以牧養關懷為主的小組聚會。
  • 疫情下,小組牧養在神恩典中經歷了哪些蛻變?
    經過近五個月疫情下的網絡牧養,到近期恢復實地牧養,我們小組牧養在神恩典中的蛻變,真是喜樂呀!回眸一看,從小組牧養的變化,到組長與肢體生命的成長,我們願意為神的榮耀做見證。以此,鼓勵更多教會小組和屬靈弟兄姊妹們,讓我們繼續緊緊跟從神,努力當下,放眼未來,憑著我們對神的信心,剛強壯膽往前行!
  • 山東省基督教兩會教會救助與幫扶專委會召開2019年夏季會議
    翟善水牧師介紹了淄博教會的基本情況、淄博市基督教兩會開展的培訓事工以及社會服務事工。趙克玉主任介紹了濟南市教會的基本情況。大家在教會的牧養經驗和事工開展上進行了交流學習。5月28日,山東省基督教兩會教會救助與幫扶專委會2019年夏季會議在淄博張店賓館召開。會議由趙克玉主任主持,翟善水牧師作會前禱告。
  • 華理克牧師:六大原因告訴你 年初是教會新增小組的最佳時機
    編者按:最近幾年,小組牧養成為不少城市教會開始研究的牧養方式。本文是華理克牧師2017年年初發布的文章,他說到1月份是建立小組最好的時候,意在強調新年開始的一段時間讓信徒們加入小組對他們的靈命和對教會的健康發展都十分有幫助。
  • 【特稿】疫情期間實地聚會取消 可在線牧養又談何容易?
    對於信徒有交流和團契的需求,教會中的團契或者小組可以建群,群組成員可以討論、讚美、代禱、以及分享其他信息。這位牧者說,教會這樣做,只是把平時在教堂裡的線下活動都搬到了線上。但相比線下而言,線上的聚會在得知參與者的反饋方面還是略遜一籌,而且,對於之前一月一次的聖餐該如何線上舉行,同工們現在也不知如何是好。
  • 江西吉安教會史(九)——新幹縣基督教福音堂
    1996年正月,兩個家庭的聚會合併在一起,由新餘的同工派工牧養;同年5月,偶然中一位峽江的同工遇到新幹的姊妹,得知新幹有教會便過來看望,新幹的姊妹要求峽江教會來牧養,於是這位同工便回去和其他同工商議,從此新幹教會的牧養工作就轉移到峽江教會,1995年8月有40多人受洗歸入基督。之後一直由水邊教會牧養到2000年。
  • 【譯稿·小組牧養系列】參加小組聚會的益處
    經文:使徒行傳5:42關鍵詞:鼓勵,小組聚會,愛,裝備,小組主題:參加小組聚會的益處使徒行傳5:42 他們就每日在殿裡,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傳耶穌是基督。1.基督教信仰從來都不是獨自一人的信仰。我今天的目的是說服你並且挑戰你去參加一個細胞小組。我知道你們當中很多人在猶豫,我也理解。所以我只是請求你試著參加3次小組聚會,我很確定這是上帝對你和整個教會的旨意,到時如果你不完全滿意,那麼你不必回來。
  • 良院課程:《認識小組教會》第24課
    清晰專注的目標帶動果效小組的設定目標,幫助組長能有更清楚的小組牧養和帶領。1.    如果小組的目標是「小組倍增」,在實際帶領時常常會不知如何去做,結果無法使小組倍增。特別是遇到挫折和困境的時候,連如何具體禱告都不會,卻只一心想著小組的目標人數,向神祈求,然後努力做一些覺得好像可以增加小組人數的事。這是事工導向的盲區。2.
  • 牧師:教會防備異端 認清異端三大特點
    「玉光街教會將近一萬名信徒,牧養起來比較吃力,看顧好自己的羊群,讓信徒儘量不去與異端接觸。在這方面的侍奉我們盡力也只能到此了。」在信徒層面對待異端以「防守為主」,牧者層面對待異端也有牧者的苦衷。吳兵牧師補充說。以玉光街教會受擾的兩個主要異端為例,東方閃電和新天地非常不同,防止了一個,還要研究另一個,而牧者們在牧養上尚且精力有限,更難分出精力做異端研究之類的事情。
  • Nature新子刊今日上線!《機器智能》重點關注中國AI
    不過,子刊此前曾遭到學術界幾百人抵制。Nature新子刊如期上線,悄悄的。昨天晚間,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正式上線,成為《自然》的新子刊。子刊將重點關注三大主題:第一期的封面專題《觸手可及的智能協作》(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within reach)也涵蓋了這三大主題。以下是本期的封面:
  • 牧者心語 | 談談「網絡牧養」中講、聽、行
    ,但教會的牧者並沒有暫停對弟兄姊妹牧養和關懷,依然通過各種形式如微信、視頻、語音、直播等方式繼續履行著牧養群羊的使命,甚至比以往更加努力,生怕信徒在真理上「挨餓」。去年有位同工特地問我「如何使用網絡牧養信徒?」因為他是一位上了年紀傳道人,不懂得怎麼弄,又很想把講道發給自己所在教會的弟兄姊妹。後來,這位老傳道人學會了怎樣使用網絡上網,但接下來的寫講章、錄音、錄像等,還會遇到很多難處。不只這一位老傳道人,就算很多年輕牧者,由於沒有網絡經驗,學習做此事時也有些力不從心。
  • 論「幸福小組」
    近年來,臺灣中南部某大型教會快速的擴展,「教勢」急劇增長,除了引來諸多教牧同工羨慕的眼光之外,也吸引了許多教會組團前往取經,希望能夠藉此掌握「教會增長」的秘訣。因此,近幾年來所謂的「幸福小組」,成了許多教會的流行趨勢與重點事工。好像在這個時間點上,教會若沒有推動「幸福小組」事工,就跟不上流行,就沒有搭上這一波教會復興的浪潮了。
  • 【專訪】關於牧養,聽聽山西這位牧師怎麼說
    談到教會牧養中遇到的問題,在山西牧會的耿牧師很有感觸。在三樓教牧辦公室,耿牧師和筆者聊到了她在牧會當中的一些體會和看見,其中「分層次牧養」、「培養年輕同工」在一個半小時的談話中多次提及。耿牧師是山西臨汾教會的一位牧者,神學畢業後,曾隨丈夫在青海牧會過一段時間,後來夫妻倆又回到山西,在臨汾教會開始服侍。
  • 路加的寫作牧養(含音頻)//使徒行傳系列解經講道之一//1:1-2
    根據這兩處經文呈現出來的信息和今天的主題,我把今天的信息分成三個部分。實際上最好的方法,不是在小組中閱讀我寫的講章,而是自己先閱讀講章,並有一定的思考,然後在小組中直接分享和討論。但是因著今天大多數基督徒不喜歡閱讀,也沒有閱讀的意志力,因此就要求你們在小組中一起閱讀,邊讀邊討論。上帝藉著祂的僕人寫下聖經的書卷,也是為讓祂的聖約百姓有深入思考上帝話語的機會。你還記得法老和尼布迦尼撒作了夢卻又沒記住的故事嗎?
  • 教會牧者談:如何用小組使信徒生命快速成長?
    日前,筆者正好參加了一個城市新興教會的「生日會」,為了表達對上帝的感恩帶領,教會精心準備了周年慶典。活動通過詩歌、舞蹈、幽默視頻、感人見證、話劇等形式帶著大家一同回顧了過去幾年來自教會創立年到現在神在教會的奇妙作為,牧師激動之餘不斷告白「這時代,神要做新事」。
  • 因疫情無法實地聚會 各地教會藉助小組或網絡慶祝復活節
    每年的復活節,教會都會為迎接這一天的到來而提前做準備,例如再走苦路十四站、復活節當天的洗禮、聖餐禮、聖樂崇拜等等……然而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教會暫停實地聚會,復活節雖然一如既往地到來,但教會也不得不為此做出一些調整和改變。然而,即便只能通過別樣的方式來進行敬拜,中國各地不少教會依然會在復活節當天,以小組或網絡的模式來慶祝復活節。
  • 寫給基督徒:聊聊教會小組聚會
    曾經有一個教會長輩說:三年的小組長,生不如死。我非常能夠理解這句話,對於沒有做過小組長的人,我想很難能明白做小組長為什麼會生不如死。小組長又沒有什麼事情做,怎麼會說的這麼慘呢?最近我在自己小組以外,又去參加了一個小組聚會,在我們公司的附近。作為一個普通組員的身份參加教會小組,感覺很好,很輕鬆,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