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記者劉繼忠■見習記者 劉旭/文
焦少華,今年27歲,大學畢業後辭去輔導員工作,開起球鞋修復工作室。兩年時間,他修復的球鞋有5000餘雙。因為愛打籃球,所以修復球鞋在他眼裡不只有掙錢,球鞋伴隨每個人的青春,而修復的更是一段故事。
8月11日,正午太陽炙烤地面,在東職教園區附近的一條偏僻街道上,多數店鋪並未開門,逐一尋找後來到焦少華的工作室。室內很涼快,映入眼帘的是貨架上堆滿的白色鞋底和擺放的待修復球鞋,並且一股很濃的膠水味撲鼻而來。焦少華此時從工作位上站起,滿臉笑容打招呼,兩位學徒正在裡屋修鞋。
兩年修5000餘雙球鞋,月收入兩萬多
「鞋狗一面牆,鄭州一套房」的標語在牆上清晰可見,同時牆上還有籃球明星的塗鴉及海報。焦少華算了算,自己兩年時間大概修了5000餘雙籃球鞋,目前自己修的鞋子多數來自線上訂單,每個月大概能修兩百多雙籃球鞋,修鞋價格不等,幾十到上千都有,月收入大概兩萬元,自己還帶有學徒。小到用棉籤一點一點擦鞋底,大到用機器打磨、烘烤,每個流程都親歷親為。
清洗、換鞋底、換氣墊是比較常見的問題,而換色、翻新是比較難的部分,塗層顏料配色需要一定技巧。有些配件和材料找不到,是會遇到的一些難題,但焦少華會與供貨商溝通,仔細甄選。修球鞋這個行業慢慢興起,在這個行業裡,焦少華算是比較早接觸的一批,他認為和其他人不同的是,自己接觸籃球更多,更懂籃球文化,和年輕人有共同語言。
球鞋伴隨青春,修復的更是一種情懷
「我從小就喜歡動手修東西,並且一直堅持打籃球,大學是校隊的,球鞋對我來說就像『小情人』,想著自己應該做點什麼,於是選擇了球鞋救助這個項目。「焦少華帶著興趣和熱愛去拜訪國內有名的師傅。他為此跑曾到上海、遼寧等地學習技藝。焦少華工作時,把球鞋捧在懷裡認真扣每一個細節,看不出絲毫嫌棄。
上大學時,焦少華是學校籃球隊的,對他來說最意義非凡的是拿到第三冠冠軍的比賽。「那場比賽特別艱難,還打進了加時賽。那也是我的最後一場比賽,所以自己的『戰靴』也一直珍藏著。」拿冠軍的獎盃也在他的工作室裡擺放著。
「一雙鞋有著特殊的意義,扔掉肯定不行,只能進行修復來賦予它二次的生命。」在工作中,焦少華也聽了不少客戶的故事。比如有人的球鞋是父親送他的第一雙球鞋,穿壞了不捨得扔;還有的是偶像籤名的限量款;還有令他不理解的,有人要求把前女友送的球鞋修復好後寄給準備結婚的前女友。各種各樣,焦少華覺得把這些殘缺和不完美修復好,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來源:東方今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