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在貴州銅仁,和很多名山比起來略顯冷門,前段時間拍腦殼想要去一趟,加上疫情期間(七月底前)貴州景點免門票的政策,粗略看了看路線就走了。之後才發現幾天時間太少了,貴州的寶藏之處絕不該僅限於走馬觀花。
在梵淨山腳下呆了兩天兩夜,住在梵舍民宿,當地對梵淨山保護得非常好,山上只有固定三個點有商販賣食物飲品小特產,住宿和餐飲統一集中在山下,仔細看看還蠻多。 梵舍老闆是福建人,非常愛喝茶聊天,剛到客棧他就喊著我們坐下喝茶,是熱情的人。我不怎麼懂茶,比起茶,還是更愛喝咖啡,最初是男友喜歡,他說喜歡那種大腦被刺激得微微發麻的感覺,慢慢的我也就愛他所愛了,一套虹吸壺一點豆子一本書或者一個藍牙小音箱就可以耗掉半天時間,偶爾我們倆也去一些冷門的咖啡工作室試豆子。
但身邊有兩個愛茶的好朋友:茶學科班出身的翟翟,大學時我倆常廝混在一起,杭州經常下雨,我們就在茶謠(她們學院自己的茶館)喝茶看雨聊天,常常煮一壺老白茶配著茶酥糕點就能聊很久天。翟比我大兩屆,後來她去了英國讀研,說:「最愛茶的人,一個個的都離開了茶。」 另一個就是這次一起去貴州旅行的宣,屬於喜歡就會去了解的類型,並且技法嫻熟沒那麼多約束,後來老闆讓她幫忙掌水,客棧裡的茶隨便泡。 因為貴州交通不太便利,老闆還總是惦記著我們的行程,要麼別的自駕的客人拼一程路,要麼幫我們聯繫車,隨手給他寫一段兒宣傳文案,還包了頓晚飯——煙筍炒臘肉、辣椒炒肉、鴨腳板(野菜)…… 味道真好,店裡打掃衛生的阿姨是當地人,普通話說得不太好,但一直熱情的要你加飯勸你夾菜,蠻溫暖。
老闆不賣茶,自己常和別人換茶喝,或者別人送茶給他喝,臨了快喝完的時候就會拿一個很小的密封玻璃罐裝起來,裡面放張紙條:「某年某月某位贈飲。」 書架上放了很多這種小玻璃罐子,像是另一種形式上的信件。
傍晚時我們沿著公路一直往前走啊走,左手邊是樹林和河流,美得讓人不想多說話,只想盡力感受,儘量放空。路上基本沒有人,偶爾有車呼嘯而過。其實梵淨山大約六年前我來過一次,當時是在旅行社打暑假工,跟導遊帶團過來,現在的很多感受當時是沒有的,唯一的印象就是擁擠和吵鬧。
忽然發現一直以來,自己好像都誤解了梵淨山,在當下的某一個時刻真的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它之前也見了一些名山: 泰山、黃山、普陀山、唐古拉山脈、諸如此類…… 但我都沒有那種在山腳下就頓時寧靜平和的感覺,是一種類似治癒的、熟悉的安全感。在那一段長長的公路上,看著那條林子裡的河流和眼前的山脈,幾度有想落淚的衝動。一直走到天黑透了才折返,路燈很暗間隔很遠,路上一個人都沒有,卻一點都不覺得害怕,還和朋友說這個地方我為什麼那麼熟悉。
後來和客棧別的客人圍著茶桌喝茶聊起這件事,一個專程從上海過來禮佛的姐姐驚訝地講:「 梵淨山是彌勒菩薩的道場,這是感應,你和佛有緣。」 我說我沒有信仰,她答:「 感應和信仰無關的,你面善,也理應和佛有緣。」 她還認真地同我介紹:「你是屬豬的,本命佛是阿彌陀佛。」 夜再深一些時,我和客棧裡的工作人員茶臺邊下象棋,另幾個客人在討論第二天登山的裝備、怎麼放飛機之類的問題。
山裡一夜好眠,第二天清早去梵淨山。
早上還在下雨,匆忙去買了雨衣,只祈禱路別溼滑,至於景,看這架勢已不敢奢求。 檢票的姑娘卻和我們說:「山頂是個好天氣,祝您玩得開心。」 我還在心裡想:明明一直在下雨天陰,怎麼會是好天氣呢?
山上冷,宣穿薄羽絨服,我就厚衛衣加件防風服,補充體力,準備登紅雲金頂,其實有新老兩座金頂,新金頂登的人最多,只是登的時候挺艱難,畢竟最高處的海拔有兩千多米,拉著鐵鏈近乎垂直角度的上行也有一段。 爬到半路在用手機延時拍流雲時,那種寧靜平和的情緒竟然又開始出現,是的,沒有任何「豪情萬丈」或者「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流雲湧動翻滾,我無波無瀾,只是慶幸這一次的匆匆照面。
很討厭任何和「徵服」有關的字眼,在自然面前,人始終渺小如芥子,是俗的不能再俗的一粒凡塵。
山頂好風景太美了,以至於只顧看風景照片都沒拍幾張,最後凍的哆嗦沒辦法了慢慢往下走,恐高患者下去那一段腿肚子一直轉筋,像浮在雲上毫無安全感,兩手死死抓住鐵鏈姿態怪異,走到索道站時像是重新活了一回。
貴州的酸湯魚很出名,因為當地苗族愛吃酸,分為白酸湯紅酸湯,初次嘗試便食指大動。忍不住連吃了兩天的酸湯江團,酸辣鮮香,糊辣椒蘸水也很好吃,配上奪命無痕折耳根(魚腥草),各路味覺好漢在腦子裡亂竄。
下山之後還是吃酸湯魚,貪喝了一些涼絲絲的糯米酒,老闆自己釀的,後勁兒大,腦袋昏沉的不行。
對於過度開發旅遊的古鎮,我內心一度抗拒,所以沒去鎮遠西江之類的景點,轉而決定直走青巖,然後去安順。
遺憾的事情當然有好多,因為時間和交通的關係,貴州真正想去的地方還有很多都沒去到(雙河洞、肇慶侗寨、荔波……)
如果再有機會,想用別的方式在貴州待一個月左右。因為貴州迷上了喀斯特地貌,迷上了溶洞,有時間的話會多看一些相關的紀錄片和書,期待下一次準備好了再入黔。
關注我,每天與你分享旅行中的碎片點滴,你們的點讚 收藏 分享是我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