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繡鴛鴦夢兆絳雲軒」,寶釵聽見寶玉親口說他只要「木石前盟」之後,就很少見寶釵去怡紅院單獨和寶玉相處,反倒是寶釵去瀟湘館陪黛玉談心的時間越來越多。
寶釵幫助別人,很少說一些「假、大、空」的場面話,而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可以為別人解決實際問題的。此時的一番話,切中黛玉的體質虛弱,飲食不能養人,所以才會一春一秋就要體弱發病犯咳嗽的病根,提出吃燕窩粥,也是極為適合黛玉體質的食補辦法。
能夠感受到寶釵的好意,重新理性客觀地看待寶釵這個人,主動和寶釵「化敵為友」,是黛玉個人成長的一個裡程碑,整部《紅樓夢》中,黛玉的行為舉止,從前期到後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寶釵從出場到全書結束,性格幾乎沒有變過,因為寶釵一開始,就是以一個思維模式非常成熟的大人形象出場的。
而黛玉,從早期的刻薄、促狹,愛耍小性,經過寶黛愛戀的洗禮與對寶釵人格的重新認知,黛玉變得更為圓融、更能正視自己的缺點,也更能為他人著想。總而言之,黛玉長大了,也成熟了,能夠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與更深邃的人性。所以此次黛玉對寶釵的告白,真是感人肺腑。
林如海之所以從小就把黛玉託付給賈家,就是因為林家人丁不旺,黛玉母親早喪,又沒有兄弟姐妹扶持,所以林如海希望賈府可以給黛玉一個完整的大家庭的溫暖。黛玉到了賈府之後,上有賈母的寵愛,下有寶玉的憐愛,這自不必說。但是於姐妹情誼上,甚有遺憾。三春雖好,但是以三春的個性,根本不可能像寶釵一樣,對無意中口出「禁語」的黛玉進行規勸。黛玉這裡看待寶釵,真的像看待一個對自己很重要,能夠時刻督導自己,體貼自己的親姐姐一般。
而寶釵,也對各方麵條件都出類拔萃,堪與自己比肩的黛玉能夠與自己「化幹戈為玉帛」而感到由衷的高興。紅樓夢到這裡一半,寶釵與黛玉終於「義結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