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長總是告訴我,教師節到了,看到老師一定要說一句「老師,節日快樂!」而我也的確會照做,老師們聽到我的祝福都會熱情地對我說謝謝,看著老師們臉上的笑容,我也特別高興,整天上課都特別認真。
也有一些小夥伴張羅著製作小卡片或者手工製品,只為在教師節這天親手送上自己的心意,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感恩。老師們心照不宣,小禮物是來者不拒,大伙兒看著自己的心意被老師收藏起來,也是整天臉上洋溢著幸福。
我還看到一些人,平日裡從未見過的,想必是哪位同學家長吧。對老師恭恭敬敬,偶爾看到他們在辦公室門口「拉拉扯扯」不知道在幹什麼,也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他們在搞什麼啊?
不知不覺,自己已經步入社會10年了,自己也從事與教育相關的行業,當年的「問號」如今也是得到了圓滿解決。20餘年的時光倏然而逝,雖然今時不同往日,但是,每逢教師節,我都會特別關注「人們」是怎麼給老師過節的。
其實總體來說,給老師祝福的「方式」依然沒怎麼變,但是,變了的是人們對老師的態度。我小時候,不管是一句祝福語、一張小卡片還是家長與老師會面,都能從中感受人們對老師的那份尊重。現在不是,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對老師有了存見,並且逐年提升。
我也嘗試去了解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了解到一二,在此跟大家一起交流,不當之處,敬請指出。
我小時候,還是改革開放前期,一切還在快速發展變化中,人們的物質生活相對匱乏,老師的工資極低,百姓們的生活也是比較節儉,但鄰裡鄉親的關係非常淳樸和睦,家長與教師之間也是相敬如賓。
那個時候老師「可以」打罵孩子,孩子們犯了錯基本沒有誰敢回家告訴家長,否則會得到第二頓「毒打」,因為家長是站在老師這邊的。在一些比較特殊的節日,較近的家長還會帶一些土特產給老師表達心意,老師也會酌情收下少許,但沒有人說老師收受禮品。
這個「後來」大約是在千禧年之後第一個十年,不知道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更高了,覺得自己對生活的「主宰權」提升了,還是因為計劃生育生的小孩少,孩子都很嬌生慣養,容不得任何人對自己孩子的「不敬」,老師也不例外。
那時候開始,逐漸開始出現老師懲罰孩子被家長「反制」,不管孩子犯多大錯,都沒有人可以對自己的孩子進行處置,家長拿著一部《未成年人保護法》「橫行天下」。
大家都知道輿論的力量,本來很小的一件事,經過一些不良媒體(人)的「加工」「炒作」,可以鬧得滿城風雨,也可以鬧得師心惶惶,因為沒事可以變得有事,還是天大的事兒,誰頂得住?老師的地位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急劇下滑。
不管是「以前」還是「後來」,其實都有家長和孩子在教師節那天送心意的現象。畢竟法律法規沒有統一規定慶祝教師節,表達心意全靠大家自覺。
在「以前」,家長和孩子的心意非常真切,老師也不好拒人千裡之外,一個送一個收,沒有任何一絲城府和心機。
在「後來」,給老師送束花,有人認為老師喜歡虛名;送給老師手工製品,說老師不懂得體恤學生勞累;送給老師禮品,就說老師收禮受賄;給老師發VX紅包,老師收了立馬還回,卻被舉報誣陷「收紅包」……
如果你問,老師可以收下家長和孩子的禮品心意嗎?不可以,絕對不可以。
講起來,「以前」的家長心地更加善良厚道,「後來」的家長則心機滿滿,或許這個事情可能也要分角度看。從民心環境來說,那時人們彼此之間的關係的確更走心,現在人住在上下樓可以十年八載不知道彼此姓甚名誰;從法制環境來說,那時人們的法律意識更淡薄,現在的人們更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一來一往地對比,現在的家長似乎真的「變壞」了。
而老師呢?那時學生犯錯,背後有學校家長的支持,可以放心對學生進行懲罰(當然不是指胡來),純粹是為了孩子好,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一個老師是否對學生有責任心。現在的老師,會忍不住去懲罰孩子,其實和以前老師的做法沒啥兩樣,也是出於對孩子的那份責任心。只是時代不同了,人們對此的反應也不同罷了。
所以,答案是家長的確是變了,而老師則相對迂腐,沒有很好地跟上時代的變化節奏。
我希望所有老師要認清今時不同往日,時代在變,要求在變,現在是法治社會,首先努力做好一名遵紀守法的公民。其次是在其職,履行好相應的職責即可。學會拒絕家長任何形式的心意表達,也希望所有家長能給全體教師一個清淨的教師節。如果實在想表達對老師的感謝,發一條VX祝福語就可以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