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醫療手段越來越發達,無論是生產還是治療都變得非常簡單。一般來說孕婦到了34周左右的時候就會開始到醫院進行監測,而這個監測主要是對胎心監測。老一輩人對這種行為似乎並不是很看好,他們認為一周做一次實在是太勤快了,甚至認為這種行為完全沒有必要。而老人給出的理由是,那時候他們什麼條件都沒有,不還是該生就生,而且生四五個都沒有問題。聽老人這麼說,確實沒有必要。那麼,到了孕晚期真的需要每周做一次胎心監測嗎?這可能關係寶寶安全。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所謂的胎心監測實際是對胎心、宮縮等狀況進行監測,這個監測可以對胎兒和孕婦進行一定的監護。一般來說在胎兒發育的32周左右,胎兒的各部分系統就已經發育完成了,而每次胎兒沉睡和清醒,胎動都會有不一樣的變化。跟隨變化的還有胎兒的心率,而胎心監測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保證胎兒在身體內是否會出現缺氧狀況,所以監測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來說胎兒的心跳在120到160下,而在20分鐘的監測內,如果胎兒的心跳加速狀況達到3次以上基本是不會出現問題的。但是如果胎心跳動出現過減速甚至沒有明顯加速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和醫生都會警惕起來,因為這個時候寶寶是非常危險的,父母一定要做好護理。
而且到了孕後期,孕媽也應該做出一定的調整,比如掌握一些分娩知識,因為女人畢竟第一次分娩,所以心態上肯定會有所緊張。如果媽媽對此非常擔心的話,那麼為了保證分娩的安全一定要做好功課。另外就是放鬆心態,分娩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很多父母都擔心自己發生意外。所以這個時候孕媽一定有自己一直保持愉快的心情,儘量讓自己保持愉快心態才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