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作為一部經典的魔幻小說,其中隱藏了許多特別有趣的設定。
熟悉《哈利波特》的讀者應該都知道,書中人物經常說的口頭禪是「梅林的鬍子」,類似於現實當中我的上帝啊!這種口頭語,可以看出,JK羅琳在寫書時非常刻意地抹去那些明顯與宗教有關的用詞,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就衍生出另一個奇怪的問題,書中的巫師們,他們信上帝嗎?如果信,那必然會引發現實當中的教徒們反對,如果不信,為什麼霍格沃茲會放聖誕節假期呢,如果不信為什麼會有教父這個設定呢?
其實哈利波特的宗教梗很多非常明顯,例如為什麼哈利死去之後所看到的會是國王十字車站?倫敦有大大小小將近一百個火車站,其中大型火車站就有十幾個,為什麼去往霍格沃茲偏偏是國王十字車站?因為哈利要在這裡受難,並在這裡復活。
還有一個宗教梗就是,佔卜師特裡勞妮說,十三個人吃飯,誰最先站起來,誰就先死,這其實暗示了耶穌與十二門徒之間的故事,《阿茲卡班囚徒》中鄧布利多曾經在十三人中站了起來,《鳳凰社》中小天狼星曾在十三人中站了起來,《死亡聖器》中盧平教授在十三人中站了起來。
這些內容即是羅琳有意為之,也是她無心插柳,其實從許多細節來看,羅琳的本心是希望巫師們有信仰的,但現實情況不允許,所以她就只能將這些隱藏起來。
其實小說中有自己獨特的歷史設定,例如巴希達·巴沙特所著的《魔法史》,還有赫敏經常看的圖書館藏書《霍格沃茲,一段校史》,雖然《哈利波特》的衍生作品非常多,像什麼《詩翁彼豆故事集》《神奇的魁地奇球》《神奇動物在哪裡》,但唯獨這兩本關於歷史類的書籍,羅琳卻遲遲不肯出版,以至於網絡上有大量同人作品。
結合剛才話題,我們恐怕就明白了,羅琳為什麼不願意寫《魔法史》,如果非要較真的話,我們可以單純地認為耶穌就是羅馬時期被迫害致死的巫師,甚至可以說亞伯拉罕是巫師們的祖師爺,但這麼寫是不被允許的。這也是為什麼羅琳即使寫《北美魔法史》都不願意寫《歐洲魔法史》的緣故,因為寫這些,太危險了。
不過小說中或多或少的提過一些英國魔法界歷史與霍格沃茲歷代校史,例如我們聽賓斯教授的課時,經常聽到的「巨人戰爭」「妖精叛亂」,這些我覺得不寫也好,留給讀者們足夠的想像空間。
魔法在小說中就如同現實世界的科學一樣,是人們生產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科學是把雙刃劍一樣,魔法也是把雙刃劍。
黑魔法就是這樣,正如所有故事都有正反兩派一樣,使用黑魔法的巫師被稱作黑巫師,黑巫師就是故事反派,而故事中最有名的兩個黑巫師,一個是當年的格林德沃,一個就是正片中的伏地魔。
整部《哈利波特》都是圍繞著打敗伏地魔這條故事線展開的,而故事中伏地魔以及他的食死徒所宣揚的理論,或者教義就是,消滅麻瓜,當然,攘外必先安內,消滅麻瓜前他們必須將巫師群體中那些麻瓜出身他們稱作泥巴種的人消滅,以及那些與麻瓜混血,或者親近麻瓜的人,他們這麼做就是為了純淨巫師血統。
發現沒有,這不是元首嗎?為了純淨的日耳曼血統而屠殺猶太人,而且伏地魔的母親的先祖,斯萊特林家族有族內通婚的傳統,希特勒的父母就是近親結婚,
但諷刺的是,伏地魔的母親雖然是高貴的薩拉查斯萊特林血統,但其實她與一名麻瓜生下了伏地魔,所以伏地魔本人也是混血,而歷史上,希特勒的祖母在結婚前五年就生下了希特勒的父親,然後才嫁給一名叫約翰·希特勒的工人,也就是說希特勒本不姓希特勒,他並不是他爺爺的親孫子,有野史傳說,他的祖母曾在一個猶太家庭當僕傭,懷孕後辭的職,孩子是誰的,眾說紛紜。
看過《哈利波特》的同學們都知道,不論是純血統,還是混血,還是麻瓜家庭出身,都有可能成為巫師,根據羅琳在官方網站的聊天記錄,以及哈利波特維基網站中的設定,麻瓜出身者的魔法能力來源於他們的巫師祖先。這些在古代巫師家族中出現的啞炮後代與麻瓜組成家庭,並漸漸忘記自己與巫師有關的血脈。而這些隱藏起來的魔法能力會在許多世代之後重新展現出來。
但是與普通麻瓜不同的是,雖然啞炮不能使用魔法,但他們多多少少都會有魔法特質,例如管理員費爾奇和費格太太,他們都是啞炮,雖然不會魔法,但都與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有可能他們聽得懂貓的語言,而根據《神奇動物在哪裡》以及一些鄧布利多的回憶可以看出,一些啞炮在情緒激動時,會變成所謂的「默默然」。
大家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設定,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