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肖夜明 李毅
9月5日一大早,邵東市火廠坪鎮村民餘海波便匆匆趕往市政務服務中心,為自己將要新開的小餐館辦理營業證照。此前他聽人說,辦理營業證照需跑好幾趟、跑多個部門,運氣好的話最快也要10多天才能辦完。
然而,當他來到服務中心「一件事一次辦」窗口,將相關材料交給工作人員後,當天下午就在窗口領到了《營業執照》,而《小餐飲經營許可證》等其它證件也將在幾天後郵寄到家。一天之內,餘海波的大事辦成了。
從耗費10多天到只花1天,從跑多個窗口到只跑一個窗口,從跑好幾趟到一次辦好……這些讓餘海波出乎意料的改變,正在湖南悄然發生,像一場細雨,潤物無聲。
今年4月,湖南省「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啟動。截至9月,全省企業和群眾高效辦成700多萬件「大事」。高效、便捷的背後,是一場風雷激蕩般的政務服務大改革,是一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奮力趕超。
讓百姓舒心
嶽陽市民任舒的美容店開門迎客了,她的證照辦理只花了一天時間;常德市民陳慧萍在家裡收到了郵寄過來的經營許可證;寧遠縣居民胡曉在鄰縣辦好了開便利店的所有證件……
近半年來,這樣的場景在三湘大地不斷上演。截至9月上旬,湖南省政府發布的「一件事一次辦」100個事項在14個市州已全部落地。初步統計,企業和群眾辦事的申報材料平均減少60%,辦理時間平均壓縮了80%以上,基本做到了「只跑一次」或者「一次登錄一次都不用跑」。
時間回到今年6月。在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省委書記、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杜家毫強調,要真正把「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打造成我省優化營商環境、便民利民惠民的政務服務品牌。
這場改革,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以人民為中心。
湖南省政務管理服務局帶領全省政務服務系統,花大力氣梳理事項清單、革命性再造辦事流程:「我要開商場超市」「我要開便利店」……所有事項均以辦事群眾的第一人稱打頭;主攻「打破數據壁壘」,把不同層級和部門的數據系統連接起來,力爭實現「一網通辦」;在全省實行體驗辦理、抽查暗訪,對改革不力的地方,約談相關負責人……每一個動作,都在打破舊的「利益圈」,都是「刀刃向內」「壯士斷腕」。
一邊是「九州生氣恃風雷」,一邊卻是「天街小雨潤如酥」。
從「我來找你批」,到「你來為我辦」;從人「跑路」到數據「跑腿」;從審批材料做「填空題」讓人一頭霧水,到智能導辦做「選擇題」讓人一目了然……越來越多的辦事群眾反饋:「門難進」「事難辦」「臉難看」已成為過去式,現在感受到的是踏踏實實的便利和舒心。
改革的「春雨」,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滋潤」。
給企業信心
8月的一天,衡陽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歐陽琳來到湖南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迎接她的副總工程師唐文杰還沒來得及把礦泉水遞過去,手裡就被塞了一個厚厚的檔案袋。
「剩下的證件,過幾天走完審核流程就會寄過來。」對於歐陽琳的雷厲風行,唐文杰已不陌生。稀土公司剛剛落地衡陽,這家以生產航天新材料為主的製造企業便受到了政務服務中心的「重點照顧」,從企業註冊到不動產登記、生產項目審批等,都實行了「代辦」服務。
「這是前所未有的待遇!以前對我們來說『老大難』的問題,現在政府主動幫我們解決了。」唐文杰感嘆。
唐文杰可能不知道,「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施行以來,這樣的服務體系在湖南已相當普及。
9月初,在三一集團智聯重卡項目籤約儀式上,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亦發出感慨,長沙僅用了50天就完成了一個千億級項目的落地,充分體現了支持實業投資的「湖南速度」。
在長沙市嶽麓區,全區設有22個「樓宇服務站」,由行政審批局派員提供「蹲守式」服務。今年以來,入駐嶽麓區的樓宇企業以平均每月80家的速度不斷攀升。一江之隔的開福區,則組建了近千人的「幫代辦」隊伍,形成了為企業和群眾服務的「15分鐘辦事圈」。
在邵東市,由市長周玉凡帶領的「非公經濟服務小分隊」,今年以來通過「貼身服務」,從全國各地引進數十家企業,資金超過90億元。他和他的小分隊在廠房現場辦公解決水電氣接通、企業職工子女上學等問題的場景,給許多企業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外,省教育廳於今年6月在省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上率先開張了政務服務旗艦店;省人社廳預計在10月底上線社保「一卡通」系統,將實現在任何銀行辦理社保、金融等事項;省市場監管局把審批時限壓縮到極致,企業登記審批最多只要1天半……
改革帶來的轉變,刷新了企業對政府的認知,也讓越來越多的企業、資本將目光投向湖南。
今年1至7月,湖南進出口總體增速居全國第一。對外貿易高速增長的背後,是政務改革注入的強勁動力,是各方市場主體對湖南的信心。
守執政初心
今年4月22日,我省《「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工作實施方案》發布後的第8天,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在全省政務管理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以優質政務服務回報三湘人民。
數月過去,湖南「一件事一次辦」 改革獲得了全國各地網民的點讚,成為紅極一時的網絡熱詞,截至9月底,在百度上有2100多萬個搜索結果,高居全國政務服務品牌榜首。
這塊「湘字號」政務服務品牌的背後,彰顯的是執政為民的初心和披荊斬棘的改革魄力。
政務服務事項梳理是改革的第一道坎。同一個事物,在不同的部門或者區域,經常叫法不一。比如一個簡單的「身份證」信息,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出現「身份信息」「身份證明」「個人信息證明」等五花八門的稱呼。
省政務管理服務局對照國家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所有政務服務事項進行全面梳理,統一名稱、類型、編碼、設立依據、辦理流程、辦理依據、提交材料等要素,共梳理出2100多個事項,超過20萬件量。
更為頭疼的,還是數據共享問題。由於部門辦事系統是獨立建立的,相互之間沒有聯通,遇到需要聯辦的事項,老百姓只好一個部門接一個部門跑。而「一件事一次辦」必須實現網絡通、系統通、業務通,也就必須打破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這無疑是一道難題,從技術和現實利益上存在諸多坎坷。
滄海橫流顯本色。全省政務部門在迅速完成事項梳理的基礎上,以「一件事一次辦」來倒逼各部門和地方政府主動改革、再造系統、打破壁壘、祛除頑疾。
省政務管理服務局主要負責人介紹,第二批「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清單預計於10月底出爐。不同於第一批的100件事,這批事項將全部從面向社會公開徵集到的528件「事」中梳理產生,做到急民所急、解民所困。同時,省政務管理服務局將聯合省優化辦對14市州進行營商環境指數評價,以此倒逼各地改善營商環境。
而在兩年左右的時間裡,「一件事一次辦」還將實現全地域、全流程、全周期一次辦好,實現國家、省、市、縣、鄉五級全聯通,讓與企業、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事項都能實現一次辦。
「通過改革,湖南一定會成為全國辦事速度最快、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環節最簡的地方之一。」省政務管理服務局主要負責人對此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