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邏輯為什麼重要?

2021-02-07 永遠的少數派




邏輯是重要的。但認識到這一點並身體力行倡導邏輯的人們卻並不很多。這不多的人群中,殷海光先生是佼佼者。數十年前,殷海光先生便深深意識到邏輯的重要,還花費了大量心血為初學邏輯者寫通俗易懂的讀物,致力於在中國推廣邏輯。《邏輯新引》就是殷先生以通俗故事講解邏輯知識的小冊子,下文是該書的第一篇。文中的小周是務實的,以為社會活動才有價值,而邏輯不過是故弄玄虛。這類朋友我們至今仍然時常見到。「研究那玩意兒有啥用!」「邏輯能吃能喝嗎?能換鈔票嗎?」殷海光先生借老王跟吳教授之口,對上述輕視邏輯的看法進行了有力的反駁。通俗並有力地為邏輯捍衛,這是我目前見過的最好文章。

它有些長,但值得你花時間讀完。我們為什麼需要邏輯?但願看後你就會有答案。

(by旁聽生)



文|殷海光

來源:公眾號「邏輯學」(微信號 ihegel)


「你上哪兒去?」小周從後面趕上來,一把拉住老王。


「我到教邏輯的吳先生那兒去。」


「找吳先生幹嘛?」


「找他問些問題。」


「問些什麼問題?」


「問……問……」老王吞吞吐吐地支唔著,又把頭低下來了。


「書呆子!問些什麼?快些說!」小周追問。


「你沒有興味,何必對你說!」


「說說看,沒有興味就不往下問。」


「我預備問一些與思想有關的問題,你是沒有興味的。」


「哈哈!你又是那一套。這年頭最緊要的是實際活動,講什麼思想不思想!


老王沒有作聲,依然低著頭向前走。


「喂!勸你這書呆子,要認清時代,不要枉費心血,弄那些無益的玄虛啊!」小周提高了嗓子,像是有意激動他。


「無益的玄虛?」老王帶著質問的口氣。


「是的,是無益的玄虛。」小周肯定地回答。


「小周!如果你個人對於與思想有關的問題沒有什麼興味,這是你個人的自由,我沒有什麼意見可以表示的。然而,你是不是以為只要從事實際的活動,而從事實際的活動時用不著思想呢?請你明白答覆我。」老王嚴肅起來。


「在從事實際活動時,去幹就成了,還要什麼思想!」小周回答。


「如果你以為從事實際活動時用不著思想,你這種觀念便根本錯誤。」老王表現著他平素少有的肯定態度。


「為什麼?」小周不服氣。


「人類是一種能夠運用思想來指導行為的動物,如果一個人的思想愈精細正確,他的行為至少可以減去許多錯誤,或者可以獲得成效。一座高樓大廈在未著手建築之前,必須經過工程師運用思想,精密設計,繪出圖案,然後才可以按照計劃來建築,這不是思想的用處嗎?思想既然這樣有用,然而你以為從事實際活動時用不著思想,這種觀念不是顯然錯誤嗎?」老王說了一陣子。


「如果只有工程師用思想來設計而沒有工人去做,高樓大廈會成功嗎?」小周反駁道。


「哦!」老王笑了,「請你把我的話聽清楚,我只是說,如果我們以為只要實行而無需思想來指導,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我並沒有說只要思想而不要施行呀!


「好吧,就依你吧!有些人思想非常清楚精細,可是,做起事來卻不見得比旁人高明。就說你老哥吧,你的思想這樣精細,為什麼一到大街上就惶惶恐恐像個鄉巴佬呢?」


「請你把我所說的話的真正意義弄清楚。我只說,我們的行為不可沒有思想的指導,可是,這句話並不就是等於說,僅僅有思想,不要行動,我們就可坐享其成的。


「自然咯!如果僅僅有了一個很好的建築設計,而沒有工人來完成,一定成不了高樓大廈。可是,如果僅僅有了思想而沒有行動,我們不會完成什麼事。可是如果完全沒有思想,我們便毫無計劃,一味亂動。這樣,我們一定不會成什麼事的,思想之必不可少在此;而思想被一般人所忽略也在此。因為,有了思想並不一定在實際活動方面會表現出一般人顯而易見的功效。可是,如果沒有思想,在行動方面一定常常沒有功效。如果我們從這方面來評論思想對於行為的關係,便可以看出真正的用途了。思想的效用往往是曲折而間接的,而一般人只注意到直接的效用,因此忽視了思想的效用。至於我上大街像個鄉巴佬,這與思想力之強弱毫不相干。也許……也許是因為我的神經太緊張了。」老王有點不好意思起來,笑了。


小周一聲不響。


老王冷靜地望著他,空氣頓時沉寂下來。他們走到一個拐彎的地方去了。


「你還有什麼意見沒有?」老王打破沉寂。


「我……我……」小周似乎陷在迷惘之中,「我覺得你說得好像也有點道理,思想不是沒有用的,不過,我總以為你說的有些空洞,所謂思想,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我也說不太清楚,還是去請教吳先生吧!他是專門研究邏輯的。」


兩個人談論著,不知不覺已經拐了幾條幽靜的小巷子,走到一家門前,老王叩門。


「誰?」


「我們來看吳先生的,吳先生在家嗎?」


「請進。」


門打開,一個小花園在眼前出現。一位頭髮灰白、戴著眼鏡、身材高達的中年走出來。


「這位就是吳先生」。老王向小周介紹。又回過頭來,「這是我的同學小周。」


「哦!好!請客廳裡坐。」


「我們特地來請教的」,老王說。


「很好!我們可以討論討論。現在二位對於什麼問題發生興趣呢?」


「我們剛才在路上辯論了一會兒,」老王笑著說,「是關於思想和邏輯這一類的問題。」


「哦!這類問題是很複雜,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老教授抓抓頭:「比如說『思想』這個名詞吧,意指可不少。這個名稱,通常引用的時候,包含的意思很多。彈詞上說『茶不思,飯不想』,這兒的『思』、『想』是一種欲望方面的情形。『思想起來,好不傷慘人也?』『舉頭邀明月,低頭思故鄉』這是回憶或懷念。古詩中的『明月何皎皎,垂幌照羅窗。若共相思夜,知伺憂怨晨』所表乃是憶戀之請。『我想明天他會來吧。』這是猜的意思。『我想月亮中有銀宮。』這是想像。『這位青年的思想很激烈。』這兒『思想』的意謂,實在是指著一種情緒,或是主張。有的時候,所謂『思想』是表示思路歷程,例如『福爾摩斯銜著菸斗將案情想了半點鐘。』有的時候,所謂『思想』是指思想的結果,如『羅素思想』或『歐洲思想』。又有些時候,思想是指著思維而言。例如,『你若照樣想去,便可得到與我相同的結論。』自然,還有許多別的意思,不過這裡無須舉。就現在所說的看來,我們就可以指導通常所謂的『思想』,其意指是多麼複雜了。


「可是,在這許多意思之中,只有後一種與現在所要討論的主旨相干;其餘的都不相干,因此可以存而不論。我們只要注意到後一種『思想』就夠了。


「如果我們要行動正確,必須使像『羅素思想』或『歐洲思想』這類的思想結果正確。要使這類的思想結果正確,必須使我們的思想合法或至少不違法。……」老教授抽了一口煙,略停了一停:「這話還得分析分析。思維的實際歷程,The actual process of thinking,是心理方面的事實,這一方面的事實之為事實,與水在流,花在飄是沒有不同的。這種心理事實方面的思維歷程,並不都合乎邏輯。果真如此,我們教邏輯的人可要打破飯碗了。哈哈!」他接著說:「我們的實際思維歷程,不必然合乎邏輯推論程序。在合乎邏輯推論程序時,我們所思維出的結果有效,可以在多少情形之下並非如此。我們思維的結果有效準時,所依據的規律就是邏輯家所研究的那些規律。」老教授加重語氣說(下文略去一百字左右)。


「邏輯是什麼呢?」小周急忙地問。


老教授沉思了一會兒,答道:「根據近二三十年一般邏輯家之間流行的看法,我們可以說:邏輯是必然有效的推論規律的科學。


「有這樣的規律嗎?」小周有些驚奇。


「有的!」


「請問哪些呢?」


「現代邏輯書裡所擺著的都是。」


「這樣說來,要想我們的思維有效準,必須究習邏輯學?」


「最好是究習一下。」


「這就是邏輯的用處嗎?」小周又問。


「啊呀!」吳先生沉思著:「『用處』就是不容易下「界說」的一個名詞,現在人人知道錢有用處。藥物化學的用處也比較顯然易見,因為藥物化學可以有助於發展藥物製造;藥物製造之發展,有助於疾病之治療。但是研究理論化學有何用處?理論化學的用處一般人就不大欣賞,因為,理論化學的用處比較間接,所以對它有興趣的人較少。一般純科學,如物理學、數學,也莫不如此。所以,近若干年來走這條路的人一天比一天少……」老教授不勝感慨系之的樣子:「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今日應用科學之所以如此發達,主要是受純科學之惠。哲學純科學所探究的,主要是些基本的問題。設若沒有這些人在純理論上開路,那麼應用科學絕無今日之成就。殊不知,如不研究純理論,實用之學便成無源之水。無源之水,其涸也,可立而待。現在是原子能時代,許許多多人震驚於原子彈威力之大,並且對於原子能在將來應用於和平途逕寄存莫大的展望。但是,很少人注意到,原子能之發現,是愛因斯坦、諾賽弗、波爾等人對原子構造窮年苦究的結果:很少人注意到劍橋大學克文狄西實驗所中物理學家在哪兒埋頭探索的情形。沒有這些科學家們作超實用和超利害的努力,原子能之應用,是不可能成為事實的。所以我們不能說純科學無用,它的用處是間接的。但卻甚為根本。同樣的,邏輯對於人生的用處,也是比較間接的,但間接的學問,若是沒有,則直接的學問無由成立。例如,沒有數學,我們想像不出物理學怎樣建立的起來;同樣,沒有現代邏輯的技術訓練,思維毫無把握,弄哲學的也就難免走入歧途……」


吳先生抽了一口煙,繼續說道:「就我數十年所體會到的種種,從淺處說吧!究習邏輯學的人,久而久之,可能得到一點習慣,就是知道有意地避免在思想歷程中的種種心理情形對於思維的不良影響。這話是什麼意思呢?」吳先生的嗓子漸漸提高了。「人類在思想的時候,多少免不了會受到種種心理情形的影響。受這些心理情形的影響並不一定可以得到正確的思想結果;它有時固然可以使我們碰到正確的思想結果,然而碰不到的時候恐怕更多。


「這一類的心理情形真是太多了。我現在只列舉幾種常見的吧!第一,我要特別舉出成見。成見是一種最足以妨害正確思維的心裡情形。」老教授嚴肅地說:「譬如一個人早先聽慣了某種言論,或者看慣了某種書報,他接受了這些東西,便不自覺地以此為他自己的知識,或是形成了一種先入為主之見。以後他聽見了別的言論,或是看到別的書報,便不自覺地以他先前聽慣了的言論,或是看慣了的書報作為他評判是非的標準。假如別的言論或書報與他先前聽慣了的言論或看慣了的書報相合,那麼他便欣然色喜,點首稱善。假如不相合的話,那麼便很難接受;火氣大的人甚至會痛加詆毀。至於他所聽慣了的言論和看慣了的書報究竟是否正確,別的言論或書報究竟是否正確,那就很少加以考慮了。」(以下略去約兩百字)


「怎樣免除成見呢?」老王插嘴問道。


「很難!很難!」老教授皺皺眉頭,「第一,要有反省的精神。時時反省,看看自己的思想結果和知識是不是有錯誤。第二,要有服從真理的精神。你們知道印度中古時代的情形嗎?印度那時學術很發達,派別有百餘家之多,真實諸子百家,異說爭鳴。當時,印度的學者常常互相辯難,可是在他們辯難之先,往往表示:我若失敗了,立刻皈依你做弟子,或者自殺以服。辯論以後,那失敗的一方面,便這樣實行,沒有強辯,也沒有遁辭,這種精神非常可佩。但是,這種精神,談談是很容易的,實行可就不容易了。


「風尚也是容易使思想結果錯誤的因素。風尚與時髦是很近似的東西。如果在某時某地有某種言論,那一時那一地的人群起附和,那麼對於某一類的事情之判斷便不自覺地以某種流行的言論作標準。這也就是說,大家不經意地預先假定某種流行的言論是正確的,再根據它來批評其他言論或是行動,這樣,便很容為當時當地的人所贊同,因而十分容易壓倒異議。其實,一種言論之為真為假,和風行與否是不相干的。這也就是說,一種言論之是否為真理,和它是否風行或不風行,其間沒有必然的關聯。換句話說,一時一地風行的某種言論,也許是真的,也許是假的,歷史的真實,最足以顯示這一點。某種言論在當時當地之所以風行,有環境、群眾的好惡、利害關係、心理習慣等等方面的原因,而這些原因都是在是非真假範圍以外的原因。原子學說、波動力學等等總可算是真理吧,為什麼並不風行,不為人人所傳頌呢?奪人之土,亡人之國,殺人之命,總不能算是真理,然而在許多國家裡為什麼卻瀰漫著這種空氣,比什麼真理都風行呢?可見風尚不一定是真的;真的也不一定成為風尚。


習俗或迷信,這些東西也常常歪曲合法的思維路子,而使我們得到不正確的思想結果。(以下略去約兩百字)還有,利害關係或情感也很能使思想結果不正確。大凡沒有利害關係或強烈情感發生作用的時候,人的理智在思想歷程中比較容易佔優勢,比較容易起支配作用;在有利害關係或強烈情感發生作用的時候可就不同了。例如,假如我們普普泛泛地說:凡屬吸鴉片煙的都應該槍斃,X是吸鴉片的,所以X應當槍斃。這大概沒有問題,人人會承認。可是,如果說:我的祖父是吸鴉片煙的,所以應當……哎呀!那就有問題了!」


「哈哈!」


「你們看,」吳先生繼續著,「(以下略去約兩百字)假如我們學了邏輯學,真正有了若干邏輯訓練,那麼便自自然然可能體會到,成見、習俗或迷信、風尚、情感或利害關係等等因素是如何地常常妨害正確的思維,因而知道有意地去避免它們。這種結果,如其有之,只好算是研究的副產物之一種。就邏輯的本身講,它是不管這些的。」


「至於另一方面必須究習邏輯的理由呢?」小周問。


「我們可以慢慢討論。」吳先生抽了一口煙,緩緩地說道:「小周!我首先問你。假若我說『一切讀書人是有知識的人』,可不可以因之而說『一切有知識的人是讀書人』呢?」


「當然可以!」小周直截了當地回答。


「哦!我再請問你。假若我說『所有法國人的父親都是人』,可不可以因之而說『所有的人都是法國人的父親』呢?」


「嘻嘻!當然不能這樣說。」


「為什麼?」


「因為所有法國人的父親固然都是人,可是不見得所有的人都是法國人的父親。例如,我們這些人就不是法國人的父親。所以,不能將『所有法國人的父親都是人』這話倒過來說的。」


對的!頭一句話『一切讀書人都是有知識的人』也是不能倒過來說的。可是,因為我們對於『讀書人』是『有知識的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弄清楚——不知道『讀書人』是『有知識的人』的一部分還是全部,於是胡亂顛倒來說,結果弄出錯誤。其實,一切讀書人是有知識的人,而有知識的人並不一定就是讀書人,因為除了讀書之外,還有其他許多方法可以得到知識,所以『一切讀書人是有知識的人』這話也不能倒過來說。(以下略去數十字)假如從邏輯的觀點來看,那就很容易辦了。邏輯告訴我們:這兩個語句同屬一種型式,都是『一切……是……』這種型式的語句。凡屬具有這種型式的語句,無論它們所表示的內容是什麼,一概不可倒過來說的。這麼一來,我們一遇到具有這種型式的語句,不管它所說的是什麼,一概不顛倒過來,那麼總不會出毛病的。」老教授說著,深深地抽了一口煙。


「小周,我又要問你。」吳先生笑道,「假如我說『一切化學系的學生都是在實驗室工作,甲組的學生都是在化學實驗室工作,所以甲組的學生都是化學的學生』,這個推論對不對?」


「當然是對的。」小周毫不遲疑。


「所以囉,所以要學邏輯!」吳先生笑道,「不學邏輯,自己弄錯了還不知道哩。


我再請問你,小周,假若我說,『一切尼姑都是女性,一切蘇州女人都是女性,所以一切蘇州女人都是尼姑』,這個推論對不對呢?」吳先生又問他。


「當然不對。」


「為什麼?」


「因為在事實方面,我們知道並不是一切蘇州女人都是尼姑。」


「哦,假若在事實上我們不知道,那麼怎麼辦?」吳先生追問。


小周不響。


「老王,你想想看。」吳先生似乎有點發急了。


老王慢吞吞地道:「上面的一個推論,我想是不對的。吳先生!那個推論中的第一句話只是說『一切尼姑都是女性』,並沒有說『一切女性都是尼姑』。照吳先生在前面說的道理,從『一切尼姑都是女性』這句話推不出『一切女性都是尼姑』。可是,吳先生那個推論中的第三句話『所以一切蘇州女性都是尼姑』必須從『一切女性都是尼姑』這句話合上『一切蘇州女人都是女性』才推論得出。可是,既然『一切女性都是尼姑』這句話不能從『一切尼姑都是女性』這句話推論出來,所以第三句話『所以一切蘇州女人都是尼姑』這話也推論不出來。而吳先生卻這樣推論了,因此是不對的。」


「呀!對了!對了!」吳教授很高興。「小周剛才說第一個推論對,第二個推論不對。其實前後兩個推論都是錯誤的,並且它們錯誤的地方完全相同——同樣犯了老王剛才指出的毛病。然而,兩個推論既然犯了相等的錯處,小周為什麼說第一個對,而說第二個錯呢?請各位注意呀!」老教授加重他的語氣。「一般人的毛病就在此。這種毛病,就是由於沒有邏輯訓練而生的。我說,『一切化學系的學生都是在實驗室工作,甲組的學生都是在化學實驗室工作,所以甲組的學生都是化學的學生』,小周聽不出什麼不合事實的毛病,因此他以為這個推論是對的。而我說『一切蘇州女人都是尼姑』,這句話不合事實,他知道在事實上並非『一切蘇州女人都是尼姑』,因此他便說我的第二個推論不對。的確,這個推論是不對的,可是,他說我的推論不對之理由卻不相干,不是邏輯的理由。他正同許多人一樣,從對事實上的知識來判斷我的推論不對。恰恰相反,我們確定推論之對錯,不可拿事實作依據。在施行推論時,我們所依據的,有而且只有邏輯規律。


為什麼呢?假設我們對於經驗的知識周詳無遺,那麼也許有得到正確的結論的希望;假如不是這樣,可就麻煩了。結果常常會弄出錯誤的結論,並且我們自己很難察覺。小周在上面所說的,便是很好的證據。


如果我們要確定一個推論究竟是對的或是錯的,唯一可靠的辦法是看它是否合於邏輯推論的法則。關於推論法則是些什麼?以後有機會再告訴大家。假若推論合乎推論法則,那麼推論一定是對的;假如推論是不合乎推論法則,那麼推論一定是不對的。」


「吳先生是不是說,我們不必要有經驗,我們對於事實不必知道?」小周很疑惑似的。


「哦!在我所說的話裡面,絲毫沒有包含這個意思。我也很注重經驗,我也很注意事實,經驗和事實對於人生都是不可少的。我在上面所說的,意思只是在行嚴格邏輯推論的時候,推論的對或錯,完全以推論法則為依據,不依靠經驗或事實;經驗或事實對於純粹的推論絲毫沒有幫助的。」


「關於這一點,我還沒有弄清楚。」老王說。


「當然,要真正清楚上面所說的,只有在切實的邏輯訓練中求之……這要慢慢來吧!」


「我們希望吳先生以後多多指教,不怕耽誤時間吧!」小周說。


「不要緊!不要緊!」


「我們今天花費吳先生的時間太多了,以後有機會再來吧!」老王望著小周。


「好!謝謝!再見。」


「再見!」




🔼識別二維碼或點閱讀原文購書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著作權人所有。轉載僅供參考,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版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繫小編處理。更多精彩文章請加小編私人微信(ding0001)。

相關焦點

  • 殷海光:邏輯為什麼重要?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著名邏輯學家、哲學家編者按:思考能力是人類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在不同的文化中,對人類的定義都與意識、知識和理性等概念相關聯。縱觀歷史長河,邏輯在哲學和科學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公眾對邏輯的重要性卻知之甚少。2019年11月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機構宣布將每年1月14日設立為「世界邏輯日」,今天是第一個「世界邏輯日」,學人公眾號特選發邏輯學家殷海光先生《邏輯新引》一書第一篇,以示祝賀。本文轉自「邏輯學」公眾號。「問……問……」老王吞吞吐吐地支唔著,又把頭低下來了。
  • 《邏輯新引》:殷海光先生教你理清什麼是邏輯與思維能力(一)
    今天,我重看了一遍殷海光先生寫的《邏輯新引》這本書,這本小書主要是為了教學生講邏輯的,現在市面上有很多種講邏輯的書,我一直傾向於看外國人與當代國內名人寫的邏輯書。所以,我這裡所引用的書籍,主要來源於殷海光先生的《邏輯新引》。這是一篇書評,帶有一絲個人理解在裡面。
  • 不死的麥種:殷海光與他的著作
    殷海光是1950-1960年代臺灣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他深受羅素、哈耶克、波普爾等影響,被倫敦《中國季刊》推崇為「臺灣自由思想的領袖」。殷海光著作極豐,他的著述以深刻的思想、縝密的邏輯,以及充滿激情的文字,影響海外的知識界與民眾,代表著作有《海耶克和他的思想》《思想與方法》《邏輯新引》《怎麼判別是非》《中國文化的展望》等。
  • 孟祥森:殷海光的最後夜晚
    當然,殷海光的課我也是沒上的。   記憶中我上殷海光的課只有兩次。一次是大一剛開學不久,在離校門最近的「臨時教室」(那時是兩幢長條形的黑瓦平房,每幢分成好幾間,後來拆了重建,就是現在農推館一帶的校舍),大概是大一必修的「邏輯概論」吧。我不記得他講什麼,也不懂什麼叫邏輯。
  • 殷海光│人生的意義
    我為什麼要選這個問題呢?這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思考的。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都是不停的想問題,對人生的辛酸波折也經歷過一些。因此把我所想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道路是什麼陳示出來,給各位參考;我只說參考,但我沒有說各位一定要採取我的人生觀和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我只是把我的提供各位參考而已。
  • 殷海光:因思想而受難的人
    殷海光著作極豐,他的著述以深刻的思想、縝密的邏輯,以及充滿激情的文字,影響海外的知識界與民眾,代表著作有《海耶克和他的思想》、《思想與方法》、《邏輯新引》、《怎麼判別是非》、《中國文化的展望》等。點擊「閱讀原文」訪問殷海光先生學術專欄。
  • 潘光哲:不死的麥種:殷海光與他的著作
    1966年1月,耗費殷海光無盡心血的著作《中國文化的展望》由臺北文星書店出版,卻在7月就被警備總部以「反對傳統文精神,破壞社會倫常觀念」等等罪名而被查禁。《中國文化的展望》這部大書,是殷海光的研究心得,他採取西方現代社會科學的概念及邏輯分析的方法,敘述討論十九世紀以降中國歷史文化的變遷,也從世界架構的視野,檢討思索中國文化的前景。
  • 臺島覓故人:孤鳳山上的「五四之子」殷海光
    1956年春天殷海光搬進臺北溫州街臺大宿舍後,沿著院子西邊挖了一條河。他將挖出的泥土堆在院子中央,竟然形成一座小山。他一鏟子一鏟子地挖,一鏟子一鏟子地堆,即使做這種粗活也力求完美。他不喜歡的東西如煤滓、瓦礫等,一定要一鏟子一鏟子地從土中挑出來。前後3年多,小山才略具規模。殷海光將它命名為孤鳳山。孤鳳者,少知音也。
  • 《人生的意義》 殷海光
    我為什麼要選這個問題呢?這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思考的。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都是不停的想問題,對人生的辛酸波折也經歷過一些。因此把我所想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道路是什麼陳示出來,給各位參考;我只說參考,但我沒有說各位一定要採取我的人生觀和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我只是把我的提供各位參考而已。
  • ​殷海光:病中語錄
    本文選編自殷海光弟子陳鼓應先生著《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文章導讀我活不成了!平常看到人家把棺材一副副地抬出來,我們看了卻很淡然,為什麼今天面臨自己,卻有異樣的感覺呢?五十四張尚德問:「在過去若干年中,您對西洋文化的熱愛遠超過中國文化,為什麼現在反而對中國文化有極大的好感?」殷海光說:「人的思想是有階段的,而且是會轉變的。
  • 殷海光評胡適:晚年只有四十分
    殷海光評胡適:晚年只有四十分史飛翔      殷海光與胡適都深受「五四精神」影響,二人同為自由主義在中國的代表人物。殷海光小胡適三十歲,早年曾崇拜胡適,但隨著思想的發展,二人很快出現分歧、衝突,以至於後來殷海光對胡適多有不滿,且評價不高。
  • 南哲學科|南京大學邏輯教學的回顧與展望
    南京大學哲學系邏輯學科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著名學者劉伯明、湯用彤、熊十力、牟宗三、唐君毅、胡世華、何兆清、王憲鈞、陳康、倪青元、殷海光等曾在原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及其前身)和金陵大學哲學系從事邏輯教學與研究,數學系莫紹揆等著名數理邏輯專家也長期關心與支持哲學系邏輯學科的發展。
  • 殷海光先生:人生的意義
    我為什麼要選這個問題呢?這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思考的。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都是不停的想問題,對人生的辛酸波折也經歷過一些。因此把我所想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道路是什麼陳示出來,給各位參考;我只說參考,但我沒有說各位一定要採取我的人生觀和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我只是把我的提供各位參考而已。
  • 殷海光:談人生的意義
    我為什麼要選這個問題呢?這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思考的。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都是不停的想問題,對人生的辛酸波折也經歷過一些。因此把我所想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道路是什麼陳示出來,給各位參考;我只說參考,但我沒有說各位一定要採取我的人生觀和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我只是把我的提供各位參考而已。
  • 【今日美文】殷海光-人生的意義
    我為什麼要選這個問題呢?這有兩個理由:第一個理由是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思考的。從少年時代到青年時代,從青年時代到中年時代,都是不停的想問題,對人生的辛酸波折也經歷過一些。因此把我所想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道路是什麼陳示出來,給各位參考;我只說參考,但我沒有說各位一定要採取我的人生觀和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各人自己的。我只是把我的提供各位參考而已。
  • 為什麼要學邏輯?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哲學學生為什麼要學邏輯。 哲學學生為什麼要學邏輯?一個可能的說法就像早期的羅素說的那樣(包括也有一些其他人),認為邏輯是最抽象、最有概括性的學科。羅素認為不同的學科都有自己的專業,比如說醫學就是學醫學,生物學生物,但是所有的學科中最抽象的那一部分就是邏輯。
  • 12 種網上掐架常見的神邏輯
    要證明一個觀點,只是摘錄別人的觀點是不夠的,還至少要知道,所提到的權威為什麼有那樣的觀點。因為權威也是會犯錯誤的,所以不能無條件地假設權威的合理性。▌相關閱讀 點擊下方標題即可閱讀殷海光:邏輯為什麼重要?
  • 為什麼學校不教邏輯學?
    在很多大學,邏輯從必修課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選修課——最典型者,莫過於從1998年起,根據國家教委頒布的文件,邏輯被從漢語言文學專業(師範類)的專業基礎課程踢了出去。今天,不用說一般大眾和中小學生,進入某個大學校園隨機抓些大學生問問,可能會有多數表示以前從未聽說過還有「邏輯學」這一學科,這是令人吃驚的!邏輯學非常重要VS學校不教邏輯學——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