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川普上臺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鉗制後,中美關係逐步緊張。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中美關係更是急轉直下,而在美國的鼓動下,歐洲各國的對華關係也受到了美國的要挾和蠱惑。為了阻止出現全面的跨大西洋反華聯盟,抑制美國的壓力,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近日開啟了歐洲之行。在許多觀察家所預言的新冷戰中,歐洲各國如何站隊對中國和美國都十分重要。美國希望將歐洲各國拉到自己一邊,而中國如能阻止西方國家締結反華陣線,就是勝利。所以,中美兩國都開始行動。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月底呼籲建立針對中國的「廣泛聯盟」,8月中旬又前往捷克、斯洛維尼亞、奧地利和坡蘭去宣傳他的反華「聯盟」。
而中國外長王毅8天5國之行的重點有兩項,一是向歐洲多國展現「魅力外交」,二是駁斥美國的單邊主義和經濟霸權。
一邊是「魅力外交」,一邊是「脅迫外交」,歐洲到底會接納誰?國家無論大小,有誰願意接受脅迫呢?
對中美高層的高訪,歐洲各國給予了不同待遇。當時蓬佩奧來歐洲,繞開了柏林,因為他知道在柏林將遭遇更大的冷漠甚至反擊。
而王毅在歐洲的待遇則不可同日而語:
在義大利,王毅代表已經控制疫情的中國再次與義大利「碰肘」抗疫,義大利外長迪馬約也發出了「兩國重啟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共同重振經濟」的期許;
在荷蘭,首相呂特熱烈歡迎王毅,強調共同維護多邊主義;
在挪威,首相索爾貝格希望同中方儘快完成自貿協定談判;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期待早日再次訪華。
王毅在羅馬:中意互幫互助無關政治,不摻私利
當地時間8月25日,王毅在羅馬同義大利外長迪馬約共同會見記者。王毅表示,我這次來歐洲,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蔓延後中國外長的首次出訪,而義大利是此行第一站,展示了中意關係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性,也體現了中方對中歐關係的高度重視。
有記者問此次訪問歐洲的目的是什麼,主要對外釋放什麼信息?
王毅表示,這次歐洲之行,是為繼續同歐洲攜手抗疫而來;是為繼續支持歐洲團結髮展而來,一個團結、穩定、繁榮的歐洲不僅有利於歐洲,也有利於世界,這是中方一貫的明確立場,也是我們作出的戰略判斷;是為繼續鞏固推動中歐關係而來。當前,中歐關係的勢頭總體是好的,但同時也正在受到來自外部的各種挑撥甚至破壞。為此,雙方應當從中歐雙方共同利益出發,堅定信心、排除幹擾、克服困難,保持中歐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而發動新冷戰,是為一已私利服務,是在綁架世界各國人民。
王毅點名警告捷克參議長:公開挑釁 你過線了!
9月1日,中國外長王毅同德國外長馬斯共同會見記者。有記者問,你提到要相互尊重,為何中方要就捷克參議院議長訪臺作出強烈反應?
王毅表示,捷克參議長訪臺是嚴重幹涉中國內政行為,中方不得不也必須作出必要反應。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已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國同其他國家、包括捷克建交的政治基礎,也是捷克代表國家向中國作出的政治承諾。捷克政府和捷國內掌握公權力的人,都應遵守這一政治承諾。
王毅說,捷克參議長罔顧中方和捷克政府反對,執意訪問中國臺灣地區,公然為「臺獨」勢力張目,甚至還煽動其他國家效仿,這是公開的挑釁。中方必須要告訴捷克參議長:你過線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更是中國外交部門的責任。中方是受到侵害的一方,不是製造問題的一方。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問題上,中方必須亮明立場。在臺灣問題上挑戰一個中國原則,就是與14億中國人民為敵,就是國際背信行為。對於捷克參議長的公開挑釁及其背後的反華勢力,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決不會聽之任之、坐視不管,一定要讓其為自己的短視行為和政治投機付出沉重代價。
王毅談中美關係:中美不是權力之爭,美國現在站在歷史的錯誤一邊
8月30日,王毅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發表演講並回答現場嘉賓提問。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德蒙布裡亞爾問:美國拒不接受可能失去世界主導地位,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看來這種心態都不會改變。而中國、法國和歐盟都支持多邊主義,你認為怎樣才能避免中美發生「新冷戰」?
王毅說,中方的觀點十分明確,那就是,各國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都有自身發展的權利。美國先發展起來,我們表示祝賀。同時中國也有發展的權利,中國人民也有過上幸福生活的權利。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包括非洲在內的兄弟姐妹們也情同此理。這一訴求十分正當,也十分合理。
鑑此,中方一貫主張並相信,這個世界將走向多極化,國際關係也需要實現民主化。一個健康、穩定的世界不應該只由一、兩個國家說了算。各國主權平等是《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原則。美國作為世界強國,更應採取包容的態度對待其他國家的發展,更應意識到其他國家的人民和美國人民一樣,都有權利過上美好的生活。如果全球70億人民都能走向現代化,這將是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美國可能不願放棄世界主導地位,但是歷史潮流滾滾向前,不可阻擋。我們堅信,人類共同發展的一天終會到來。中方從來不想跟任何人打「新冷戰」,而且在全球化時代,也搞不成什麼「冷戰」,不可能再把世界分成兩、三個陣營。各國已經相互交融,成為利益共同體,未來應該共同構建習近平主席所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關於中美關係,我想談三點基本想法。首先,中美之間的分歧或者矛盾,不是權力之爭,不是地位之爭,也不是社會制度之爭,而是堅持多邊主義還是單邊主義,倡導合作共贏還是零和博弈。這才是目前中美關係面臨問題的本質。相信世界各國都已看得十分清楚,美國現在是站在歷史的錯誤一邊。
美國現在的外交似乎只剩下單邊制裁和抹黑攻擊。面對美國對中國的無端指責,中方必須把事實講清楚,必須做出必要的回應。作為一個獨立自主國家,我們有權利這樣做。我們不僅是在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也是在維護國際關係的基本準則。
中美對話的大門是敞開的。我們隨時願意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同美方坦誠深入交換意見。我們相信,美國國內總還是有願意講道理的人,雙方還是能夠談出並談成共識。
▲當地時間8月28日,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中國外長王毅
王毅談香港和新疆問題
當地時間8月30日,王毅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發表的演講。在演講後,歐洲議會議員魯瓦佐提問:中國在新疆和香港問題上的政策並不符合歐盟的價值觀。你是否認為中國應當作出調整?
王毅說,對於香港和新疆的問題,首先我想強調,這是中國的內部事務,外國無權幹涉。我們從不去議論別國的內部事務。因為我們相信各國政府都會把自己的事情辦好,都會履行好自己的應盡職責。我還是想給你講數字和事實。因為事實是最有力量的!謠言終將被事實戳穿。
去年下半年以來,世人都看到香港亂象叢生,議會被打砸,地鐵被癱瘓,無辜民眾被傷害,議員被恐襲刺傷。如果繼續亂下去,香港就沒有未來,「一國兩制」也難以維持。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香港回歸中國以後,一直沒有完成維護國家安全的立法。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法國在內,都要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而且這是中央事權。所以不能坐視這樣的亂象繼續下去!根據憲法和香港基本法,根據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的需要,我們專門制定了一個適合香港的國安法,來補上香港法律體系的這個重大漏洞。在中國全國人大作出這一決定後,香港有近300萬市民籤名支持,體現了基本的民意。香港國安法實施之後,將近80%的香港民眾認為香港更安全、穩定了。
我想再告訴議員朋友,香港國安法第一條就明確規定,要堅定不移並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香港國安法也明確規定,要保障和尊重香港的人權,包括香港居民根據基本法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規定享有的所有權利和自由。所以香港國安法的制定和實施,不僅將有效維護香港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也會確保「一國兩制」更加穩定和長期地執行下去,同時在香港的所有外國人和外國企業將獲得更加完備的法律保障。
至於你提到的新疆問題。新疆是跟阿富汗接壤的中國的一個自治區,曾經是國際恐怖勢力進入中國的通道。前些年,新疆地區發生了上千起暴恐事件,成百上千的無辜民眾,包括維吾爾族民眾受到傷害。中國政府當然要承擔保護人民生命安全的責任,堅決打擊恐怖主義。同時,我們更注重開展預防性反恐,通過教育的方式實現去極端化。法國、美國等國都有去極端化中心、社區矯正制度等類似的做法,這也是響應聯合國向各國提出的要求。參加教育培訓人員的人權得到充分保障,而且所有人員都已經畢業,學到了技能,找到了工作,回歸到正常的社會生活當中。過去三年多來,新疆再也沒有發生任何暴恐事件,社會安寧和諧,人民安居樂業。
我再給你介紹幾個基本事實。過去40年來,新疆的維吾爾族人口從550萬增至1100萬,增長了1倍以上,哪裡來的什麼「種族清洗」?完全是一個充滿惡意的謠言。新疆已建有2.4萬座清真寺,平均每530位新疆穆斯林民眾就擁有一座清真寺,這一比率超過不少穆斯林國家,哪裡有什麼壓制「宗教自由」?我們歡迎大家去新疆看一看,眼見為實。近年來,我們已經邀請了90多個國家的近百個團組、1000多人次到新疆地區考察訪問,他們來自不同國家,有不同政治立場,但都一致認為,他們在新疆看到的和他們以前聽說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原因是有極少數反華分子致力於抹黑中國,他們發現,越是散布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就越會得到各方關注,得到同情,甚至會得到資助。所以,謊言就越編越大,但離事實卻越來越遠。謊言說得再多也終將被事實戳穿。當然,如果事先搞「有罪推定」,帶著偏見到中國去,一定要找到或「開發」出所謂的證據來,那就是另一回事,新疆人民當然不接受。我們歡迎大家多到中國走走,看看中國發生的進步和變化,那是當今世界變化最快的地方。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今後一定會迎來新的更大的進步。
王毅談中國與印度、日本的關係
當地時間8月30日,王毅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發表的演講。演講後,雷諾集團名譽董事長施韋澤問:您能否從維護多邊主義的角度談談中國和兩個鄰國——印度、日本之間的關係?
王毅說,中國奉行睦鄰友好政策,我們希望同所有鄰國長期穩定友好相處。中國歷史悠久,又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漫長的歷史交往中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願意本著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態度,同周邊鄰居通過友好協商解決好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同時重要的是要向前看,共同實現發展繁榮,共同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我們始終願意在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基礎上,同日本發展長期穩定的友好關係。今年是二戰結束75周年,是一個反思的年頭。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絕不能讓歷史的悲劇重演。我認為日本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士是這樣看的。我相信中日關係會繼續沿著改善的大方向向前發展。
中印關係最近引起各方關注,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中國始終致力於維護中印邊境地區穩定。我們不會主動採取使事態複雜化、擴大化的舉動,當然我們也要堅定維護自身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印邊界還沒有劃定,所以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願意跟印方通過對話管控好各種問題。同時,這些問題應當放在雙邊關係的適當位置上。習近平主席和莫迪總理多次會晤,達成很多重要共識。比如不要「龍象相爭」,而應「龍象共舞」,「1加1不是等於2,而是等於11」等。這些都是富有哲理的看法。再比如說兩國領導人都同意雙方合作大於分歧,共同利益大於矛盾,要管控好分歧,尤其不能讓分歧上升為衝突。我認為兩國各部門應當落實好這些重要共識。中國和印度都是具有悠久文明的東方大國,兩國比鄰而居,彼此互補性很強。中方願意加強兩國互利合作,以幫助印度加快自身發展。中印也都是發展中大國和新興經濟體代表,我們應共同在國際舞臺上維護好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為新興經濟體營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印兩國如果都能發展起來,將是27億人口共同走向現代化,這將是人類進步事業中前所未有的壯觀景象。希望印度也能多從這樣的角度來看待和處理問題。
王毅談中方對朝鮮的看法
當地時間8月30日,王毅在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發表的演講。演講後,法國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德蒙布裡亞爾問:最後能否請您介紹一下中方對朝鮮的看法?
王毅說,中方在朝鮮半島核問題上的立場可概括為「雙軌並進」,即一方面要推進和實現半島無核化,另一方面要推進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這兩方面相輔相成。有了和平機制,解決了朝鮮方面的安全關切,就有條件走向無核化。同時這兩大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分步走,並行向前推進。重要的是要開好局、起好步。在國際社會支持下,美朝領導人在新加坡會晤並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四條主要內容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建立半島和平機制,一個是實現半島無核化。這同中國的立場是一致的,也是國際社會的共同願望。遺憾的是,美朝會晤沒有能夠繼續下去,雙方尚未制定出實現這兩大目標的路線圖,朝方則認為美方並未相向而行。中國支持美朝對話,相信法國也會繼續支持。我們都要為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作出努力。
王毅:各國都不應幹涉別國內政
9月1日,王毅在同德國外長馬斯會見時,有記者再次提及涉港、涉疆等問題。
王毅首先用具體數字和事實介紹了中方制定香港國安法完善香港法制環境的正當合理性,闡明在新疆推進去極端化舉措取得的積極成效,強調中國採取的各項政策得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內中國各族人民的廣泛擁護和支持。王毅表示,此次歐洲之行取得了諸多共識,同時也有些同事詢及中國的新疆和香港事務,但他們都首先強調尊重中國的主權,無意幹涉中國的內政。我願在此表明三點:
第一,國與國之間交往,還是應秉持相互尊重、不幹涉別國內政的原則,這是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也是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在此前提下,中方願同感興趣的國家,就彼此關心的問題進行交流,目的是增進相互了解。
第二,觀察和評論中國事務時,要以事實為依據,搞清真實情況,不能偏聽偏信,更不能以訛傳訛。傳播和擴散謠言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對億萬中國人民努力奮鬥實現現代化進程的極大不尊重。
第三,歡迎各位朋友多到中國走走,包括到新疆等地區實地看看。我們已經邀請了90多個國家的團組考察訪問新疆。他們政治立場不同,但都認為,在新疆看到的和他們以前聽說的不是一回事。中國是開放的,歡迎各界朋友到中國親身了解感受中國的發展變化。當然,如果戴著有色眼鏡,事先抱著「有罪推定」心態,新疆各族人民對此是不歡迎的。
▲9月1日,王毅在柏林同德國外長馬斯舉行會談
王毅:中德需共同承擔起三大任務
當地時間9月1日,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的中國外長王毅在柏林同德國外長馬斯共同會見記者。
王毅表示,當今世界正面臨多邊與單邊、開放與封閉、合作與對抗三大抉擇,中方建議,中德作為有世界影響的大國,需要共同承擔起三大任務:
首先要共同維護國際團結抗疫,重振世界經濟。雙方將繼續堅定支持世衛組織工作,共同抵製毒化國際抗疫合作的錯誤言行,同時進一步落實二十國集團峰會共識,向非洲等欠發達地區提供幫助,尤其是讓疫苗成為普惠可及的全球公共產品。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衝擊,搞所謂「脫鉤」和「去全球化」只會進一步削弱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中德願保持雙向開放,加強在貿易投資、健康衛生、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合作,用實際行動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運行。雙方還將共同支持復工復產,繼續擴大「快捷通道」適用範圍,探討開展疫情聯防聯控合作。
第二是要共同推動中歐關係更加穩健成熟,邁向更高水平。中方將堅定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支持歐盟團結壯大,支持歐盟增強戰略自主,支持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中方對德國作為歐盟輪值主席國推動中歐關係發展抱有期待。雙方將籌辦好下一階段重要政治議程,深化中歐在氣候變化、綠色發展、數字經濟、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合作,年內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
第三是共同踐行多邊主義,反對製造「新冷戰」。中德均反對人為挑動對立對抗,將加強在多邊機構中的合作,支持聯合國,支持世衛組織,支持多邊主義。中德、中歐共同利益遠多於矛盾分歧,雙方是夥伴,而非對手。中歐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但中方歷來反對意識形態輸出,更無意搞制度競爭。為推動民心相通,我已邀請馬斯外長赴華舉行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二次會議,並建議在兩國建交50周年時舉辦「人文交流年」。雙方將支持兩國智庫、媒體、高校及科研機構加強交流,舉辦中德對話論壇和媒體對話。
王毅說,中德是全方位戰略夥伴,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有不同看法十分正常。只要堅持相互尊重,堅持互不幹涉內政,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理解支持,雙方就能保持互信,中德關係就能行穩致遠,並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新貢獻。
有法國記者還注意到,在今年的中國兩會上,王毅曾形容中歐關係時用了「真朋友永不言棄」這樣一句歐洲諺語。法國記者表示,王毅此次訪歐時間長達8天,充分反映出中方對中歐關係的高度重視。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歐洲項目暫住研究員考克表示,在這次訪問中,中國似乎專注於影響歐盟最大的成員國,如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荷蘭等,這表明北京明白歐盟內部的權力在哪裡。他認為,歐洲是一個容易分化的地方,在過去12年裡,中國一直與歐洲保持著相當良好的關係,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中國有利的。但最近幾年,中國在歐洲的「態度」,已促使部分歐洲領導人重新考慮,並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或澳大利亞等國拉近關係。中國外長此次歐洲之行,可以說非常及時。(滕子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