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有一個男孩子獨自一個人,拖著大大的行李箱,登上了去上大學的列車。
上大學,也是他第一次出遠門,因為,他從小到大,他都沒有離開過他們省,最遠去過他們的省會城市,那還是上小學時的事。
他沒有讓家裡人送他,因為,爸爸媽媽都是農民,即使是送他去學校,也需要他去照顧他們,反而會讓他更無所適從,於是,他選擇了獨自一人前往。
從小在農村長大,又在小縣城上高中的他,又土又廋,眼光又短淺,還沒有什麼見識。
所以,大城市的繁華、自由又新鮮的大學生活、大學校園的俊男靚女、都對他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在這種每天都能帶給他衝擊的生活環境中,剛開始的他很難適應,還有點無所適從,也讓他更加自卑與焦慮。
不過,整個大學四年,他都在努力,努力克服自己的短板,努力把自己變成一個自信、樂觀的人。
四年,確實讓他有了不少的進步,也不再那麼自卑,大學畢業的他,又成功考上了研究生。
所以,作為一名過來人,並且成功「逆襲」的來自農村的學長,給即將要上大學的大一新生6條建議,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夠通過大學四年,洗盡鉛華,成就全新的自己!
在高中,無論你多麼優秀,即使是你們學校的第一名。
到了大學以後,都會有心理落差,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跟你考上同一所大學的同學,都有可能是他們高中的佼佼者,大家都一樣優秀。
所以,上了大學以後,我們也要習慣身邊的人都有可能比自己優秀這個事實,然後,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因為,身邊的人都比自己優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樣,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鞭策,自己也會更努力,變得更優秀,這可能也是大學最有魅力的地方。
大學,將一群優秀的人匯聚在一起,然後,在互相競爭互相學習中共同成長。
上了大學以後,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遠離熟悉的同學。
這可能會讓大家很容易就陷入孤獨的情緒之中,有些同學可能會選擇與自己的老鄉走得很近,大家一起吃飯,一起活動,逐漸形成一個小圈子。
其實,也沒有必要這樣做,我們可以借著這個機會結交新的朋友,認識新的同學,逐漸擴大自己的交際圈。
在大學,也很容易形成很多小圈子,然後,有些同學會選擇去融入這些小圈子,即使內心是抗拒的也會努力去融進去。
只為了能夠看起來「合群」一些。
其實,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到頭來你會發現,就因為所謂的合群,你浪費了太多時間。
所以,請學會適應並且享受孤獨,一個人上課,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吃飯,其實也挺好!
大學學生會,一直都是一個有爭議的存在,有人說一定要加入學生會,學生會可以鍛鍊人。
也有人說,別加入學生會,可別小看學生會,那也是社會的縮影,各種「蠅營狗苟、曲意逢迎」一個也少不了。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沒有錯,大學學生會確實具有其兩面性。
所以說,加入學生會,也要能夠做到獨善其身,因為,你要知道,大學學生會再「厲害」,出了大學,卻什麼都不是,可別把自己當成個「官」。
這樣,或許還真能夠鍛鍊一下自己。
高中生活很單調,除了學習還是學習。
而大學生活則完全不同,相對來說,你會有更多時間可以自由安排。
你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去圖書館博覽群書,可以去球場上揮灑青春,也可以去實習公司體驗生活,當然,你還可以宅在宿舍打遊戲、追劇。
但是,最重要的依舊是學習。
不要覺得大學裡面天天學習的同學就是「書呆子」,也不要看不起他們。
等到他們獎學金拿到手軟,大三大四,保研的保研,offer隨便挑的時候,你就知道學習到底有多重要了。
高考,可以篩選得了人才,卻篩不掉「人渣」。
並不是所有的師兄都會毫無目的的對你好。
對於剛上大學的萌新來說,啥都不懂又有點孤單,很容易就被一個噓寒問暖的學長感動到不能自已。
所以說,作為女生,還是要保護好自己,要有最基本的辨識能力。
上大學四年,是我們為數不多的可以無憂無慮看書的時光,所以請珍惜吧!
還記得吳曉波老師曾經說過,他能夠有今天的成績,與自己大學四年的閱讀經歷有很大關係。
他那個時候在不知道自己看什麼書的時候,就到圖書館,從書架的第一排開始看,一看就是一整天,晚上回去就在宿舍與室友一起辯論。所以,在大學四年,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
這也為他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除了看書,還應該學會思考,而思考就是輸出的過程。
除了看書,還應該努力補齊自己的短板,比如,如果自己不擅長與人交流,那就多參加一些活動,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
以上,六條建議送給大一新生,都是大實話!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文章就點讚分享給更多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