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復旦大學畢業生吳恆成立「流言研究中心」,教網友辨別精神垃圾,事實上,記者了解到,他建立的公益網站「擲出窗外」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比「流言研究」更有名氣,他在這個網站上製作的食品安全地圖,為很多人提供了「飲食參考」,引發了諸多網友追捧。
最近,吳恆出版的同名書在網上熱傳,原創並深度地展示了近十年中國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案例。這位80後年輕小夥子,有著簡單的夢想,他說,之所以關注食品安全方面的問題,是因為希望能盡一己之力,讓更多的人認識有毒食品,之後提高警惕。
網站成「毒食總匯」,組成可檢索的「地圖」
打開「擲出窗外」的網站,頁面上方浮現著不斷跳躍的標語「面對食品安全危機,你應有的態度」,在吳恆新出版的書裡,這句象徵著作者初衷的話語,同樣擺在首頁重要的問題。這是一個讓大眾了解食品安全的網站,也是一個新聞資料庫,可稱作「有毒食品維基百科」。
在網站首頁,「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圖」展現了從2004年到2012年所做的食品安全調查。食品安全地圖按行政區域劃分為34個部分,按省份收錄了各地媒體報導過的食品安全事件,組成「毒食總匯」,每一個都可以進行分級閱讀。如點擊江蘇地圖,可看到曾被媒體曝光過的黑心食品類別:蔬菜類、水果類、肉製品、豆製品、油脂類等食品,再從蔬菜類點擊進去,發現存在問題的食品有扁豆和芹菜。通過扁豆的連結,就可以閱讀到關於扁豆問題的曝光連結。
在這個地圖查詢頁面上,除了圖文展示,還有各種超連結。選定具體區域,可以直接閱讀這一地區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新聞,這些新聞按時間順序依次排列。
這些毒食曝光總匯,作為強大的資料庫,比較全面地展現了出現過的食品安全危機。記者看到,這個地圖作為一個索引,可以提供食品安全問題的地區查詢、食品名查詢、關鍵詞查詢等。「按圖索驥」的關鍵詞搜索以及食品單詞搜索,那長長的列表,讓人觸目驚心,難怪在微博上,有網友表示,看了這個地圖,整個人都不好了。「以前看到的食品負面新聞是片面的,支離破碎的,在這個網站上,可以系統全面地看到。」
這個網站上,網友可以下載統計的數據、素材。就是這個小而簡陋的網站,獲得了2013年第九屆德國之聲國際博客大賽全球媒體論壇獎提名。
召集志願者,建立食品安全曝光資料庫
這個網站的創始人吳恆是個80後,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碩士,他為食品安全問題所做出的努力,曾給他帶來「《南方周末》第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年度特別關注獎」、「新華社『網事中國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提名』」等榮譽。
2011年,正在復旦大學讀研究生的他潛心於論文,作息不規律,趕不上食堂飯點,習慣叫牛肉蓋澆飯外賣。然而,一則「用牛肉膏製作假牛肉,多吃致癌」的報導,讓他陷入深深的不安全感中。他簡單搜索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曝光新聞,竟發現各種食品安全層出不窮,很嚇人。於是想做點什麼改變現狀,而不是冷漠地旁觀。
當年5月,吳恆在人人網上發布了一篇「招募帖」,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建立一個食品安全資料庫。1天之內,徵集到了33位志願者,大多來自他的近2000名人人網好友,包括22位「80後」,3位「90後」,甚至還有一名高三的學生。
通過十幾天的通力合作,他們查閱到之前八年的一萬多篇食品安全報導,從中選取了兩千多篇做成記錄,並為每篇報導提取了事發地、涉及食品的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等關鍵詞,方便統計及查詢,製成資料庫。
就憑著這些熱情,網站日訪問量多數保持在一二百,為了省錢,吳恆選擇跟人合租伺服器,每年費用300元左右,一年後,網站引來眾人關注,伺服器癱瘓,志願者忙碌數小時,換成租金600元的新伺服器,才緩解了局面。
拒接刪帖請求,維護一片淨土
三年時間過去了,吳恆利用業餘時間經營網站,並在各種「求刪帖」的呼聲中堅持了下來,非常不容易。
隨著網站走紅,創始人會遇到不同的誘惑以及壓力。「擲出窗外」在比較火的時候,遭遇了山寨網站,兩者相似度極高,該山寨網站抄襲吳恆的網站,因擔心此山寨版可能會利用「給錢刪帖」的盈利模式,對企業進行敲詐,吳恆連夜寫了辨別指南,點出兩者的區別在於域名不同。「公益網站是我們的定位,不會跟商業沾邊。」吳恆表示,也有不少商業機構尋求合作,都被他拒絕。「一年的支出只是伺服器的費用,600塊錢,可以靠我們自己支付。」
吳恆告訴記者,不少企業、單位發郵件過來,要求刪帖,直接被自己忽視。「網站是公益的定位,是為了更全面更自由地呈現信息,另一方面,公眾應該有知情權,不能因為個人原因而改變。」吳恆所學專業為歷史地理學,他對記者說,已經發生的便成歷史,妄圖去篡改歷史抹殺歷史,不如想辦法解決,以後將安全的食品呈獻給大眾。
吳恆告訴記者,並沒有將網站做大做強的打算。「如果有一天,網站找不到新聞資料添加,那麼說明我們的食品安全問題已經解決了。」
對食品安全現狀,吳恆覺得始終存在一個問題,那便是消費者的麻木。「很多人看了以後覺得無能為力,我也一樣充滿無力感,雖然在儘自己努力做出改變,卻對實際情況沒有太大印象,很多問題,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並不是媒體曝光後就有轉機,所以也比較無奈。」吳恆表示,只是希望看到這個資料庫的人,能有一些風險規避的想法,在生活中關注食品安全,這便是網站存在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