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趙越
作為中國製造版圖上的產業地標,佛山製造的風向引人關注。在2020年即將到來的節點上,佛山市企業聯合會、佛山市企業家協會以營業收入作為主要指標,制定了2019年佛山企業100強名單,碧桂園、美的、海信家電分列前三。
從這張榜單上,我們可以讀懂佛山製造業的發展密碼。
一
這一次,佛山拿出了一張足以令很多城市羨慕的名單——佛山百強企業中,製造業企業,特別是民營製造業企業佔據了絕對優勢,這是很多城市難以企及的結構性特點。
通讀名單,中國、亞洲乃至全球的行業龍頭企業比比皆是。
在前10名中,就有中國最大的塑料管道及管件生產商中國聯塑、全球最大的微波爐製造商格蘭仕,以及全球領先的調味品製造商海天味業,它們分別排在第6、第8和第9名。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排名第37名的科達潔能,陶瓷機械銷售額高居全球第二。
——排名第42名的華興玻璃,多年前就已是亞洲最大日用玻璃製品生產商。
——第76名的日豐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鋁塑管制造商。這些企業代表了佛山製造在全國製造業的話語權。
一枝獨秀不是春,佛山從來是靠產業集群打天下。很多在全國同行業內堪稱泰山北鬥的企業此次同時上榜,詮釋著佛山產業集群的強大。
鋁型材業是一個典型。排在第21名的興發鋁業在天安門上樹起了「紅飄帶」。第48名的堅美鋁材產品應用於全球第一高樓杜拜哈利法塔。全國聞名的鳳鋁等鋁材企業也在名單上。
談到佛山的產業集群,少不了家電。排名第2、3名的美的集團與海信家電,早就把家電銷往全球。排名32名的廣東萬和、第62名的萬家樂,多年前讓不少廣東人把熱水澡變為日常。排名59名的威靈電機,則掌握著眾多家電產品的核心零部件。
還有陶瓷。佛山百強中的新明珠、歐神諾、蒙娜麗莎等企業分別位居第31、75和86名。多年來,它們一次次突圍,不斷引領中國建陶行業的發展方向。
二
從陶瓷、家電、水管、醬油、服裝,到照明、玻璃、鋁型材、家具……佛山百強企業的一大特點是立足傳統產業,承包了每一個家庭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
千萬不能小看傳統製造業的重要意義。
從佛山到全國很多城市,大量傳統產業企業仍然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
佛山企業為什麼能在市場門檻低、競爭激烈的傳統產業領域裡闖出一條路?
答案是不斷創新。要在傳統產業中立足,更需要創新。在百強企業名單上,大批企業自上世紀80、90年代創業之初就重視技術,創造了廣東製造的很多個第一次。
近年來,很多企業紛紛建設起自己的研究院,擁有博士工作站的企業不在少數。很多企業牽手高校院所,成為專利排行榜上的大戶。
一個側面的例證是,在工信部、工業經濟聯合會兩部門聯合發布的前四批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名單中,佛山總量已經達到6家,在廣東全省僅次於深圳。
對創新的不斷追求,讓這些企業闖過了一次次驚濤駭浪,最終繁衍出了工業總產值超過2萬億元的巨大集群。
事實上,佛山近年來非常重要的變化之一,就是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2018年佛山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3949家,而2015年僅為717家。大量高新技術企業都屬於傳統製造行業。
從這個角度來看,通過數十年來的摸索,佛山早已為廣東傳統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實踐出了一套經過驗證的方案。
三
時間回到3個月前,中央電視臺《對話》欄目推出系列節目「中國產業地標」,首站選擇佛山,百強名單上的多家企業都出現在節目中。
面對鏡頭,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格蘭仕集團董事長梁昭賢、萬和電器總裁盧宇聰等企業代表都談到了轉型。
佛山企業家已意識到,既要堅持保持現有優勢,也要順應時勢開拓新產業。在佛山百強企業中,碧桂園、美的高居冠亞軍,這兩家企業都已踏上轉型路。這是佛山經濟最具風向標意義的事件。
就在前不久,碧桂園才傳出了斥資5億元入股北京藍箭航天的消息。碧桂園更令人矚目的轉型代表作,是預計投資至少800億元的機器人谷。這也是佛山唯一被寫進2019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的製造業項目。
美的集團則曾因併購世界機器人巨頭德國庫卡而轟動世界。如今,美的官網上的自我定義是,一家「覆蓋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創新業務四大板塊業務的全球科技集團」。
從美的到碧桂園,都希望在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史上,寫下佛山人的名字。
大踏步轉型的不止是它們。近日,格蘭仕集團與順德區政府、恒基(中國)投資公司正式籤約,三方將共同在順德建設開源晶片基地,打造世界級晶片產業生態鏈。
上世紀90年代初,梁慶德從羽絨服行業毅然轉型,闖進微波爐領域,創立了格蘭仕;而今,佛山企業家轉型的熱血和勇氣仍未降溫。
四
佛山百強之中,還有一類企業尤為顯眼。它們是佛山開放型經濟發展成就的標識,是支撐佛山製造業的另一股力量。
高居百強第11名的群志光電,前身是液晶面板製造巨頭奇美電子。該項目一度是佛山最大的外來項目,見證了本世紀第一個十年佛山對外引資的輝煌。
類似的百強企業,還有第15名的本田汽車零部件。在本世紀初的廣東汽車產業發展大潮中,佛山憑藉地利和誠意,爭取到了日系三大整車廠的一系列子公司落戶,為佛山在整車和汽配行業的發展打下了重要基礎。
百強名單上的廣東紅牛、百威啤酒的情況與此類似。它們是佛山飲料產業集群的明星。引進一家企業,孵化一個產業,早在多年前就是佛山的拿手好戲。
排名第60名的安德裡茨是佛山百強企業中特殊的一個——這是首家以佛山作為中國區域總部的外資企業。
這家擁有150多年歷史的奧地利企業,在水力發電、製漿造紙等細分領域排名全球前兩名。1997年,安德裡茨企業剛進入佛山時僅有12人,而今已成為該集團在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和最重要的分公司。
百強榜上的「外來大戶」告訴人們,佛山早就形成了一個開放的、國際化的工業體系。佛山製造與世界工業的融合,還有更大的可能。
五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大江南北,每一座城市都是中國製造業的動力單元。
住建部年初公布的《2017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鑑》顯示,全國有661個城市,其中地級市294座。
這些城市是如何為中國製造業作出貢獻的?以工業總產值衡量,深圳、上海、蘇州的製造業規模都屹立在第一梯隊。
佛山也長期位列國內前十,工業總產值規模超過了全國不少省會城市,靠的就是百強企業名單上一個個閃耀的名字,以及榜單之外堅守製造業的千千萬萬家企業。
很多學者對佛山有著一致判斷。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專家委名譽主任、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朱森第曾說,佛山製造業是中國製造業的縮影,研究佛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可以找到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鑰匙。
也許正因如此,國家發改委幾年前就已經把全國唯一的「製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給了佛山。
圍繞製造業和民營企業下功夫,是「十三五」期間佛山經濟政策的主旋律。佛山不僅像很多城市一樣,推動了「硬性」改革,同時也不斷營造著人文層面的獨特氛圍。
2016年,佛山在全國率先命名首批大城工匠。2017年,佛山又評出脊梁企業和大城企業家。幾年下來,製造業與企業家在佛山獲得的尊崇前所未有,企業家精神與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佛山工業文明的兩座燈塔。
六
百強企業名單已經描繪了佛山製造的畫像。
龍頭與集群,從勞動密集型時代走到創新驅動的今天,撐起了佛山製造走向世界的底氣,它們是佛山製造最寶貴的財富。
堅守與創新,從改革開放之初就逐漸形成,讓佛山製造在傳統製造業領域贏得了難以撼動的地位,這是佛山製造的方法論。
開放與轉型,多年來一以貫之,既連接著過去,也激蕩著未來,是佛山製造繞不開的路線圖。
佛山製造的發展離不開這些關鍵詞。這同時也是廣東製造發展的基礎邏輯。
放眼全國,區域競爭千舟競發,產業發展一日千裡。越是從全國看佛山,就越能意識到佛山製造面臨的各種挑戰。同樣,越是從全國看佛山,也越能看到佛山製造更大的上升空間。 佛山企業曾經跨越過數不清的考驗。這座城市期待著他們創造更大的奇蹟。
(作者系南方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