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之餘,王鳳昌臨帖不輟。
紅色的教學樓、大大的拱門,行道樹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旁,書法文化牆上整齊劃一地懸掛著5幅書法作品,分別由篆、隸、草、行、楷5種書體寫就,整座校園充盈著綠意與墨香,這是記者於8月14日走進市一中看到的景象。經過尋訪,記者見到了這些書法作品的作者——市一中書法教師王鳳昌。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王鳳昌將自己學習書法20多年的經歷和感悟向記者娓娓道來。
「認識和學習書法這門藝術,最早源於小學2年級,那個時候我對語文老師一手娟秀的硬筆字很是羨慕,遂開始練習硬筆字。老師很欣賞我認真的態度,一直鼓勵我堅持練下去。之後,我參加了鄉鎮舉辦的硬筆字大賽,並獲得二等獎,這對我鼓舞很大。」王鳳昌說。
雖然學業不斷加重,王鳳昌卻沒有放棄硬筆字的練習,寫得也是越來越出色。王鳳昌讀初一時接觸到軟筆書法。「當時學校有位老師對書法很有研究,看到我硬筆字寫得不錯,問我願不願意跟隨他學習軟筆書法,我當時就答應了。老師提供了兩位古代書法大家的書體讓我選擇,我選擇了歐體。從此,我有了師傅,開始真正接觸到軟筆書法這門藝術。」王鳳昌說。
每天下午結束文化課的學習後,王鳳昌就跟隨老師習練書法,從學習握筆姿勢、書寫橫豎撇捺學起。暑假期間,王鳳昌臨摹老師交給他的一本描紅書帖。「那時,每天都要幹農活兒,有時忙得沒時間臨摹,我就利用午休的時間練習,暑假結束了,那本厚厚的字帖也臨摹完了。那段經歷讓我收穫很大,許多好習慣就是那時養成的,可以說是受益終生。」王鳳昌說。
讀高中時,王鳳昌又跟隨學校的專職書法教師學習書法。有老師的辛勤指導,加之自己的努力,王鳳昌的書法技法進步很快。3年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蘭亭書法藝術學院。
大學期間,王鳳昌系統學習了書法史、古文字學、國畫、篆刻等理論課程,同時每天堅持練習書法4個小時以上。「那時主要鑽研楷書和行書兩種書體。」王鳳昌說,「我曾在紹興一個大型的培訓機構兼職書法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要把自己所學的書法理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給孩子是需要技巧的。通過做兼職老師,讓我對教學的方式方法了解很多,為以後從事書法教師這一職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學期間,王鳳昌先後2次獲得浙江省大學生硬筆書法展一等獎;2011年,他的軟筆書法作品入選浙江省「陸維釗」書法展。
2012年,王鳳昌大學畢業後進入市一中擔任專職書法教師。「作為學校唯一的書法老師,當時我需要帶20個教學班的書法課。通過幾年的探索,現在學校的書法課已經有了成熟的培養模式,高一時,通過書法教材讓學生感受書法文化的厚重和唯美,了解書法這門藝術的博大精深。」王鳳昌說。通過書法課的學習,許多學生對書法產生了興趣,每年都有學生參加書法專業藝考。王鳳昌指導的許多學生在國家級、省市級書法比賽中獲獎,他也多次獲得「優秀指導教師」的稱號,還有不少學生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北美院、廣西藝術學院、蘭亭書法藝術學院、河北美院、內蒙古藝術學院等院校。王鳳昌說:「書法教學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和不斷實踐自己所學的過程,需要不斷拓寬思路,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讓更多學生感受到書法之美。」為了感受不同地區的書法風格,王鳳昌每年都要到南方城市參加書法高研培訓班,了解當地的書法研究成果,總結後運用到日常的教學中。
談起學習書法20多年的感悟,王鳳昌說:「首先,學習書法要勤奮,貴在堅持練習,書法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字都是一筆一畫寫出來的,只有堅持練習下去,一定的時間之後才能有所成效,不要想著立竿見影和一步登天。其次,學習書法要勤於思考,思考如何才能讓一個字能夠具有藝術感,即既漂亮美觀,又具有神韻。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日積月累的觀察、體會和練習。總而言之,書法作為一門藝術,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夠練就的,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李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