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志願者
戰「疫」故事
核酸檢測是精準防控的有效手段
儘快通過核酸檢測找出感染人群
是實現
「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關鍵
進一步落實精準防控
夯實群眾信心
築牢群防群控的戰疫防線
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
抓緊抓實抓細
常態化防控措施
北京市婦聯首支
由兒科醫護人員組成的巾幗志願服務隊
北京東區兒童醫院巾幗志願服務隊
投入到朝陽區核酸檢測工作中
東兒巾幗志願者服務隊中
年齡最小的剛剛參與工作
年齡最長的曾參與過
2003年小湯山非典病人救治工作
脫掉防護服的她們是什麼模樣?
她們是如何理解志願精神的?
我們來聆聽她們的戰「疫」故事
周國玲:老大爺的一個鞠躬讓我落淚了
作為一名醫務人員,周國玲對職業的理解簡單而純粹:當危險到來的時候,我們就是站在人群中最前面的那群人,我們就是告訴大家「別怕,我們一直都在」的那群人。
當接到上一線進行核酸檢測的任務時,周國玲用「激動」兩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心情。「過去總在電視裡看到別的同行在一線,感覺自己使不上勁兒,這次我終於可以上『戰場』了。」周國玲說她的自信來源於對於專業的信任。當老公勸他再考慮考慮時,她只回答了一句話便讓老公徹底打消了念頭,「別忘了你媳婦是幹啥的」。
自稱「女漢子」的她卻很容易被感動。「在戶外檢測特別熱,幾乎每個做完檢測的居民都會對我們說謝謝,辛苦了。有一次,輪到一位老大爺做檢測了,這位七十多歲頭髮都白了的老大爺向我深鞠了一個躬,表達謝意。那一刻我眼淚出來了,我真的覺得再辛苦都值了。」周國玲說,感謝這段經歷給予每一個人的成長。
在周國玲看來,巾幗志願者就是一群甘於奉獻、敢於擔當的最可愛的人。志願精神就是用實際行動傳播正能量,「我很驕傲,我是一名巾幗志願者」!
鄧媛鴻、胡婧雯、李琪琪、王倩、劉冬雪
「真累、真熱、真難受,也是真開心」
「每次結束採集任務回到家,我都會先靠牆坐半個小時。真的很累,但是心裡很開心,很充實,因為我做了我能做的事,而且也是大家需要的。」鄧媛鴻說,2003年非典的時候自己還是一名高中生,做不了什麼,這次終於能夠盡一點力了自己很高興。
鄧媛鴻的爸爸是一位有著三十多年黨齡的老黨員,很支持女兒參加戰疫志願服務。「春節期間我們家封路了,但當知道我是醫務人員要回北京時,雖然很費勁,但大家還是送我出來了,為我開闢了綠色通道。」鄧媛鴻說,在這個時候醫務人員不僅是一個職業,更是大家的希望,是最相信的人。
因為採集崗位不能空崗,所以飯點時大家輪流吃飯,但飯點往往也是最忙,採集人員來得最密集的時候。吃完飯的人都是立刻穿上防護服回到隊伍裡來,即便當時人不多,也沒有人想著自己多休息一會兒,大家都想著我們都是一個團體,大家要在一起。鄧媛鴻說,檢測隊伍匯聚了不同單位的志願者,那一刻大家是不分你我的。「比如看著我們這邊人多忙不過來,別的志願隊伍會主動分擔一些我們的採集量。大家為了同一件事一起努力的感覺真的很溫暖。」
97年出生的胡婧雯剛剛參加工作兩年,是巾幗志願服務隊中年齡最小的志願者。「我看上去可能比較柔弱,但我其實並不柔弱,我有自己的力量,我可以做很多事。」知道醫院徵集志願者,胡婧雯毫不猶豫報了名。作為團隊中年齡最小的一員,婧雯成為了大家最關心的小妹妹。「每次穿完防護服大家都會幫我檢查是不是穿戴嚴實了,大家還會告訴我她們總結出來的經驗。」胡靜雯說有一天中午特別熱,穿著防護服站在烈日下自己突然有要窒息的感覺,過了一會兒就好多了,但即便在最難受的那一刻她也沒有想過放棄。「只要沒有暈倒還站得住,我就不會退縮。」
96年出生的李琪琪和胡婧雯一樣,在剛剛報名時也在擔心,自己沒有採集經驗會不會採集得不好。但是,當她穿上防護服站在採集點的時候,她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她是千千萬萬為抗疫站在前線的採集人員,是帶給更多人安全和保障的專業人員,她自信了,也成長了!
在核酸檢測志願服務中,每一位志願者都感受到了來自社區居民的尊重和理解,在回顧這段經歷時,大家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值了」。在志願者李琪琪、王倩和劉冬雪看來,志願精神就是無私奉獻,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助人也是自助。在你不求回報地去幫助一些人的時候,自己也會從中得到快樂,從更多人身上學習到一種精神。
作為一名巾幗志願者
越在艱難的時候
越要發揮勇於擔當
迎難而上的精神
為他人樹立榜樣
青春因磨礪而出彩
人生因奮鬥而無悔
來 源
市婦聯社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