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會備一個小藥箱,以便身體出現不適時應應急,但你知道如何管理好家庭藥箱嗎?哪些藥應該常溫保存、哪些藥該放入冰箱?過期藥品又該如何處理?
昨天上午,市紅會醫院舉辦「仁愛健康講堂」,藥劑科蔡鑫君藥師、沈曉春中藥師分別就「合理保存藥物」、「選擇合適的藥引」作了講座,有幾個建議還蠻實用的,不妨看看——
藥物要分類存放做好標記
外包裝盒不要丟掉
一個家庭藥箱的基本配備主要分三類:工具性器材(體溫計、血壓計、處理或包紮傷口器具等);消耗性器材(消毒紗布、繃帶、棉籤、創可貼、酒精棉球等);藥品(消炎藥、感冒藥、止咳糖漿等)。
一說起藥箱,蔡鑫君藥師馬上提醒:「藥箱應該放在小孩夠不到的地方,以免誤食。一旦發現孩子誤食,家長應立即用筷子輕輕觸碰孩子的嗓子後部(咽後壁處)催吐。催吐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先喝點清水,反覆幾次,以儘量減少藥物的吸收,避免發生藥物中毒。若孩子攝入量過多,時間過長,尤其已經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送醫院搶救。」
藥品應合理分類擺放。外用藥和內服藥分開擺放,並用明顯標誌區分。市紅會醫院中藥房主任王斌說:「外用藥成分複雜,一旦內服,容易誘發中毒反應。醫院的區分方法是,外用藥貼紅色標籤,內服藥貼藍色標籤。」
每種藥應連外包裝一起存放。很多人藥買回來都有這樣的習慣,隨手就把外包裝紙盒丟掉了,把藥放在桌子或柜子上等顯眼處,覺得這樣既方便,又節約空間。這不是個好習慣。
王主任說,藥物的外包裝紙盒除了可能印有有效期、適應證等相關信息,對藥品的保存也有幫助。如眼藥水、噴鼻劑、糖漿等用棕色玻璃瓶包裝的藥物,對日光就特別敏感,光照會加速化學反應而影響藥效。正確做法是,每次服藥後,將其放回紙盒內,避光保存。服藥前,還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
另外,裝藥應按類分開,並貼上醒目標籤,標清有效日期、名稱、用法、用量及過期時間;兒童藥與成人藥分開存放,以免錯拿。
要避光避熱避潮溼保存
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買回來的藥,沒多久就變色了;或原本是軟膠囊的變硬了,有些糖漿出現了絮狀懸浮物……這多半是由藥物保存不當引起的。
蔡鑫君藥師說,高溫、潮溼、光線照射都會影響藥效,應按照說明書上的保存條件保存。說明書上寫的常溫是指10℃-30℃;冷處儲存是指2℃-10℃;陰涼處儲存是指不超過20℃,否則溫度過高易使藥物發生黴爛和蟲蛀而變質失效。
各種疫苗、生物製品、栓劑(胰島素針、胸腺肽針)等需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冷凍,冷凍可導致蛋白質變性,影響藥效。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液體製劑都需要低溫保存,像止咳糖漿抗過敏糖漿、解熱鎮痛溶液、感冒糖漿,以及外用乳膏,低溫保存會引起基質分層,影響軟膏的均勻性與藥性。
乾燥、通風的環境有利於藥物保存。潮溼的空氣中,藥物易黴變、結塊和分解。如阿司匹林在乾燥情況下較穩定,一旦接觸水分,就會分解成醋酸和水楊酸,後者對胃刺激較大。
每3至6個月清理一次藥箱
最好每3至6個月清理一次藥箱,清理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檢查藥物的有效期,一旦過期,哪怕只超過一天,也應馬上淘汰;如果藥物有效期標註為某年某月,沒有某日的話,則表示該藥的有效期到某月30日(或31)止,而不是到某月1日;檢查藥物的形狀,如顏色、氣味、粘連性、鬆散、硬度及完整度,很多藥物雖然沒到有效期,但由於各種原因,會提前過期。
過期藥物應送到回收點
過期的藥物怎麼辦?大部分人會隨手扔進垃圾桶。殊不知,過期藥物已被明確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對環境的危害不可忽視。同時,隨意丟棄過期藥物,為不法商販提供了犯罪土壤,他們將這些藥物重新包裝後通過非法渠道銷售,使過期藥物重新流入市場。
正確的處理做法是,放到專門的過期藥物回收點。杭州從2002年就開始搞定點藥物回收,目前,整個杭州(包括周邊縣、市)已有近600個過期藥物回收點,這些點設在藥店、醫療機構、社區和政府機關。回收點有專人負責登記回收,回收箱是定製的,回收的藥物每年定期統一銷毀。市紅會醫院新大樓1樓,就有一個過期藥物回收箱。
用米湯送服清熱藥
那平時放在家裡的藥怎麼吃?大部分人都會用溫開水送服。其實,選擇合適的藥引子(「藥引子」是指某些藥物能引導其他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某一經脈,起『嚮導』作用,有些還能起到增強療效、解毒、矯味、保護胃腸的作用)也很重要。
昨天上午,市紅會醫院藥劑科沈曉春中藥師介紹了幾款蠻實用的藥引子。「服用中藥、中成藥時,常用的藥引子有白開水、酒、淡鹽水、蜂蜜水、米湯、紅糖水、蔥白湯、薑湯。」
清熱藥宜用米湯送服。「清熱藥味苦,性寒,如用水來送服,可能傷害脾胃。」沈藥師說,「米湯湯味香甜,性味甘平,有益氣、養陰、潤燥功能,用米湯作為藥引送服,不僅能護胃,還能提高藥效。米湯最好是大鍋中熬出的米湯,要達到黏稠的程度才有效。」
除了清熱藥外,作用較猛的瀉藥,如大黃、芒硝等,也適合用米湯送服,否則會直接刺激胃黏膜,易導致胃部不適,甚至引起腹痛。同時,外感發熱服用解表藥,如麻黃湯、桂枝湯、感冒衝劑等,用米湯衝泡,可幫助發汗、護胃氣,對身體康復很有好處。
用淡鹽水送服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由六味中藥組成,有滋陰補腎功效,常用於治療腎陰不足、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遺精等病症,多為蜜丸。通常人們會用溫開水送服。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用溫的淡鹽水。
「食鹽也是一味中藥,其味鹹,性寒,有清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因其味鹹,可引藥入腎,有助於增強六味地黃丸的藥效。從另一方面講,鹽的寒性,可給腎陰虛、虛火的病人清火。」沈曉春中藥師說,其他宜用淡鹽水送服的中成藥還有大補陰丸、左歸丸等,以治療腎虛的藥物為主。
喝完止咳糖漿
5分鐘內不宜喝水
很多人喝完止咳糖漿後會有這樣一個習慣,馬上喝大量的水,以衝淡嘴巴裡糖漿的味道。沈曉春中藥師卻說,這樣做反而不利於藥效發揮。一方面,開水會降低咽部的藥物濃度,其次會稀釋胃液,影響胃腸道對藥物的吸收。所以,至少在喝糖漿後5分鐘內不宜喝水,除非黏稠的糖漿太刺激咽部,甚至引起不適。
不過,沈藥師也提醒,藥引的作用是重要的,但並非必需的,不能過分誇大其作用。
都市快報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張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