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就像唐僧取經,一路上總會有各種妖魔鬼怪,除了孩子的各種問題,有時候更讓我們頭疼的是育兒路上那些拆臺的家人。
案例一:
張歆藝和袁弘是一對讓很多人都喜歡的明星夫妻。張歆藝也是一個智慧女人,在生活中懂得撒嬌和放手,讓袁弘充分的感受到被老婆孩子需要的成就感,所以袁弘也是一個非常負責的老公和爸爸。
但是張歆藝的婆婆卻不贊同,認為:帶孩子應該以女人為主。作為婆婆的立場,她本來就是五六十年代的人,那個年代男主外女主內是很正常的,女人就應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婆婆肯定希望兒子能外出工作賺錢,張歆藝把家裡家外打理好。
其實作為吃瓜群眾,我們都覺得只要張歆藝和袁弘的小家幸福就好!而且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怎麼可以因為事業,而不參與或者少參與孩子的成長呢?
袁弘帶寶寶
案例二:
寶貝,你要相信媽媽,媽媽一定說到做到!
「可是爸爸說媽媽根本沒事,媽媽就是為了不帶我出門,才會說忙的」……
寶貝,媽媽出門是和朋友談事情,帶著你怕照顧不好你,也怕你覺得無聊,你能安安靜靜的陪著媽媽坐一個小時不搗亂嗎?
「可以吃東西嗎?可以跑著玩嗎?」
不可以,因為我們在那坐著說話,所以你也只能陪我們坐著,可以吃東西,不能亂跑!
「那我還是不去了!聽著就沒意思!」
田恬強制壓著怒火,晚上等孩子睡著後,她才跟老公說起這件事。
張歆藝跟袁弘撒嬌聊天
你管教孩子有你的理念,但是你也不能拆我的臺啊!我出門有事不能帶孩子,你不能跟孩子說我是嫌她麻煩啊!這樣孩子會覺得我不愛她!我寵了五年的孩子,你不能用這種方式來離間我們母女啊!
「我哪有啊!我就是隨口說說啊!哪知道孩子就當真了!」
孩子她爸!你管孩子時,我可沒拆過你的臺!因為我知道,你管教孩子都是對孩子的愛,但是有時你的方法我真的不贊成!咱們商量一下教育孩子的問題吧!儘量保持同步!
你知道明星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有多優秀嗎?除了他的家境好,眼界開闊,還有一點就是人家明星夫妻在教育孩子上都是同步的!不用白臉和紅臉,只要一個人說話,另一個人就會默默的閉嘴並支持對方!
咱們可以試著嘗試一下新的模式!
「那有什麼?真麻煩!管教孩子哪有那麼多事!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我睡了!」
在生活中有多少拆臺的爸爸或者拆臺的家人?這都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增加了難度。
拆臺」教育,「拆」掉的不僅僅是夫妻關係,傷害最深的還是孩子。
心理學上有一個手錶定律:
當一個人只戴一隻手錶時,他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
當他戴著兩塊或更多的手錶時,卻很難確定準確的時間,同時也失去了對準確把握的信心。
應用到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在子女面前呈現一致的教育,是靠譜父母的基本素質。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在孩子中樹立好權威,除了以身作則,注意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外,還要依靠對方的支持,而最基本的支持就是互相讚美,維護彼此的形象,不能互相拆臺,父母的意見要統一。
案例三:
在生活中我和老公也會因為育兒觀念不同而爭執,大寶小時候,我們倆甚至都不知道避開孩子談分歧。
一次大寶坐在地上把玩具倒了一地開心的玩起來,晚上爸爸回來,看到孩子又在地上坐著玩,還有灑落一地的玩具,就開始說孩子:寶貝地上涼,不要在地上坐著。
然後又批評我:你幹嘛讓她把玩具倒一地?一會你給她收乾淨啊!
我在做飯沒理他,誰知他一會說孩子一句:你不要在地上坐著玩了,再在地上坐著,我就打你小屁屁了啊!一會又忙著打遊戲去了……
我按捺不住了,跟他吵起來:孩子自己玩,你一直叫她,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以後她會很容易分心!你真想管教孩子,就坐那陪她一起玩,不要一會兒說一句,一會又說一句的行嗎?
他就跟我爭執:你讓孩子扔一地玩具,還讓她在地上坐著,這都不對!拉肚子了怎麼辦?還有那玩具誰收拾?
我倆面紅耳赤的因為一點小事吵起來了,大寶在一邊嚇得不敢玩,不敢說話,委屈的哭起來。
我終於看到她的反應時,就說:嚇著孩子了!我不跟你吼了!
他看看孩子,也不說話,氣呼呼的進了衛生間。
這種場景在每個家庭都不陌生。
但是我們可知道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吵時,孩子會受什麼影響?
1.情緒不穩: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會有情緒不穩的情況產生,這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學習能力和生活習慣的訓練。
2.無所適從:有些孩子就會像牆頭草一樣無所適從,不知該聽爸爸的話,還是該遵守媽媽的規定,或是只好選擇聽從聲音大的人,完全失去了方向。
3.有罪惡感:有些孩子還會因此有罪惡感,他們可能會認為爸媽的吵架是因他而起,造成心理負擔,影響性格發育。
4.造成陰影:更嚴重的孩子會產生內心的焦慮、不安全感,他們害怕看到爸媽吵架的樣子,甚至在心中產生陰影,到成年後也難以抹平,對人的一生都造成消極影響。
夫妻要同心,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夫妻怎樣才能緩解育兒路上的分歧呢?
1.了解對方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氛圍
每個人都會很大程度的受自己父母和家庭的影響,所以看看對方父母的育兒態度,差不多就知道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對待孩子了。
2.多溝通交流
因為夫妻也都有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同,所以雙方有不同的育兒觀念很正常。
但是時代不一樣,孩子們也更 成熟了,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了!
3.共同協商更適合孩子成長的方法
父母都是愛孩子,出發點和終點都是愛,所以父母應該可以為孩子各自做出妥協,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成長教育方法。
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幸福。——居裡夫人
養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任何一方想擺脫另一方,去塑造一個自己滿意的孩子,都不現實!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媽媽共同的愛和鼓勵,所以父母應該在生活中學會團結合作!
你家有拆臺的家人嗎?面對家人不同的育兒觀念你是怎麼做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侃侃,致力於分享原創育兒經驗和育兒筆記,和孩子一起成長,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討論育兒煩惱,學習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