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臺的家庭教育才會事半功倍,夫妻怎樣培養共同的育兒觀?

2020-09-03 全職媽媽話家常

育兒路就像唐僧取經,一路上總會有各種妖魔鬼怪,除了孩子的各種問題,有時候更讓我們頭疼的是育兒路上那些拆臺的家人。


案例一:

張歆藝和袁弘是一對讓很多人都喜歡的明星夫妻。張歆藝也是一個智慧女人,在生活中懂得撒嬌和放手,讓袁弘充分的感受到被老婆孩子需要的成就感,所以袁弘也是一個非常負責的老公和爸爸。

但是張歆藝的婆婆卻不贊同,認為:帶孩子應該以女人為主。作為婆婆的立場,她本來就是五六十年代的人,那個年代男主外女主內是很正常的,女人就應該在家做家務帶孩子。婆婆肯定希望兒子能外出工作賺錢,張歆藝把家裡家外打理好。

其實作為吃瓜群眾,我們都覺得只要張歆藝和袁弘的小家幸福就好!而且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怎麼可以因為事業,而不參與或者少參與孩子的成長呢?

袁弘帶寶寶


案例二:

寶貝,你要相信媽媽,媽媽一定說到做到!

「可是爸爸說媽媽根本沒事,媽媽就是為了不帶我出門,才會說忙的」……

寶貝,媽媽出門是和朋友談事情,帶著你怕照顧不好你,也怕你覺得無聊,你能安安靜靜的陪著媽媽坐一個小時不搗亂嗎?

「可以吃東西嗎?可以跑著玩嗎?」

不可以,因為我們在那坐著說話,所以你也只能陪我們坐著,可以吃東西,不能亂跑!

「那我還是不去了!聽著就沒意思!」

田恬強制壓著怒火,晚上等孩子睡著後,她才跟老公說起這件事。

張歆藝跟袁弘撒嬌聊天


你管教孩子有你的理念,但是你也不能拆我的臺啊!我出門有事不能帶孩子,你不能跟孩子說我是嫌她麻煩啊!這樣孩子會覺得我不愛她!我寵了五年的孩子,你不能用這種方式來離間我們母女啊!

「我哪有啊!我就是隨口說說啊!哪知道孩子就當真了!」

孩子她爸!你管孩子時,我可沒拆過你的臺!因為我知道,你管教孩子都是對孩子的愛,但是有時你的方法我真的不贊成!咱們商量一下教育孩子的問題吧!儘量保持同步!

你知道明星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有多優秀嗎?除了他的家境好,眼界開闊,還有一點就是人家明星夫妻在教育孩子上都是同步的!不用白臉和紅臉,只要一個人說話,另一個人就會默默的閉嘴並支持對方!

咱們可以試著嘗試一下新的模式!

「那有什麼?真麻煩!管教孩子哪有那麼多事!你想怎麼說就怎麼說,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我睡了!」

在生活中有多少拆臺的爸爸或者拆臺的家人?這都給我們的家庭教育增加了難度。


拆臺」教育,「拆」掉的不僅僅是夫妻關係,傷害最深的還是孩子。

心理學上有一個手錶定律:

當一個人只戴一隻手錶時,他可以知道現在是幾點。

當他戴著兩塊或更多的手錶時,卻很難確定準確的時間,同時也失去了對準確把握的信心。

應用到對孩子的教育,其實也是一個道理:在子女面前呈現一致的教育,是靠譜父母的基本素質。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在孩子中樹立好權威,除了以身作則,注意好自己的言行舉止外,還要依靠對方的支持,而最基本的支持就是互相讚美,維護彼此的形象,不能互相拆臺,父母的意見要統一。

案例三:

在生活中我和老公也會因為育兒觀念不同而爭執,大寶小時候,我們倆甚至都不知道避開孩子談分歧。

一次大寶坐在地上把玩具倒了一地開心的玩起來,晚上爸爸回來,看到孩子又在地上坐著玩,還有灑落一地的玩具,就開始說孩子:寶貝地上涼,不要在地上坐著。

然後又批評我:你幹嘛讓她把玩具倒一地?一會你給她收乾淨啊!


我在做飯沒理他,誰知他一會說孩子一句:你不要在地上坐著玩了,再在地上坐著,我就打你小屁屁了啊!一會又忙著打遊戲去了……

我按捺不住了,跟他吵起來:孩子自己玩,你一直叫她,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以後她會很容易分心!你真想管教孩子,就坐那陪她一起玩,不要一會兒說一句,一會又說一句的行嗎?

他就跟我爭執:你讓孩子扔一地玩具,還讓她在地上坐著,這都不對!拉肚子了怎麼辦?還有那玩具誰收拾?

我倆面紅耳赤的因為一點小事吵起來了,大寶在一邊嚇得不敢玩,不敢說話,委屈的哭起來。

我終於看到她的反應時,就說:嚇著孩子了!我不跟你吼了!

他看看孩子,也不說話,氣呼呼的進了衛生間。

這種場景在每個家庭都不陌生。


但是我們可知道父母在孩子面前爭吵時,孩子會受什麼影響?

1.情緒不穩: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會有情緒不穩的情況產生,這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學習能力和生活習慣的訓練。

2.無所適從:有些孩子就會像牆頭草一樣無所適從,不知該聽爸爸的話,還是該遵守媽媽的規定,或是只好選擇聽從聲音大的人,完全失去了方向。

3.有罪惡感:有些孩子還會因此有罪惡感,他們可能會認為爸媽的吵架是因他而起,造成心理負擔,影響性格發育。

4.造成陰影:更嚴重的孩子會產生內心的焦慮、不安全感,他們害怕看到爸媽吵架的樣子,甚至在心中產生陰影,到成年後也難以抹平,對人的一生都造成消極影響。

夫妻要同心,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夫妻怎樣才能緩解育兒路上的分歧呢?

1.了解對方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氛圍

每個人都會很大程度的受自己父母和家庭的影響,所以看看對方父母的育兒態度,差不多就知道對方為什麼會這樣對待孩子了。

2.多溝通交流

因為夫妻也都有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不同,所以雙方有不同的育兒觀念很正常。

但是時代不一樣,孩子們也更 成熟了,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了!

3.共同協商更適合孩子成長的方法

父母都是愛孩子,出發點和終點都是愛,所以父母應該可以為孩子各自做出妥協,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成長教育方法。

一家人能夠互相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真正的幸福。——居裡夫人


養育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責任和義務,任何一方想擺脫另一方,去塑造一個自己滿意的孩子,都不現實!孩子需要的是爸爸媽媽共同的愛和鼓勵,所以父母應該在生活中學會團結合作!

你家有拆臺的家人嗎?面對家人不同的育兒觀念你是怎麼做的?

我是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侃侃,致力於分享原創育兒經驗和育兒筆記,和孩子一起成長,歡迎關注我,和我一起討論育兒煩惱,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心之助趙悅辰:「夫妻共同成長」才是育兒觀的核心
    孩子的出生是考驗婚姻的第一關「我自己也是母親,也經歷過孕育生命的辛苦,育兒的過程中,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會面臨一個共同的課題,就是如何應對懷孕期間的夫妻關係。」根據中國精神科研究協會調查顯示:高達80%的媽媽都曾有產後抑鬱的傾向。對於做媽媽這件事,絕大部分產婦都會有極大的恐慌。
  • 父母的「拆臺教育」,受傷害的永遠是孩子,優秀的父母都懂的結盟
    這樣的暗地裡的拆臺教育給孩子也樹立了壞的榜樣,學會撒謊和演戲;萬一被另一方知曉,直接就影響了家庭的和諧關係。偷偷告訴你,其實強勢的人都是很吃軟不吃硬的。所以面對強勢的媽媽或者爸爸,不妨先放軟態度,再用理服人,事半功倍哦!優秀的父母都不會相互拆臺,而是選擇結盟!
  • 夫妻不能統一戰線,互相拆臺,還怎麼教育孩子呢?
    不知道我們的父母朋友們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就是自從孩子到了學習的年齡,進入學校後,關係到學習的時候,家裡的爭吵就從未停止,夫妻不同的教育理念也不停的一再碰撞,夫妻間總是在不停的拆臺。」的夫妻關係,教育方面不能形成統一戰線,其實最後受傷的還是孩子。
  • 最糟糕的教育方式:夫妻當面「拆臺」,孩子頂嘴罵我「母老虎」
    這樣不僅傷了和氣,讓家庭氛圍變得緊張,也可能會讓孩子受到驚嚇,有的孩子還會把所有的錯都歸結在自己的身上,覺得自己是一個「罪人」,家人是因為自己才吵架的。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杭州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不認真寫作業,一直看電視,媽媽說他又不聽,一氣之下打了他。爸爸不樂意了,當孩子面質疑了媽媽打人這個行為。
  • 教育最大的死敵,是爸爸和媽媽「相互拆臺」
    西西跟民警說道:「媽媽讓我看英語,我還沒學,老師也沒教,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媽媽就讓我看。」後來,在民警的調解下,這對夫妻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保證下次一定冷靜處理,「鬧劇」才結束。很心疼這位媽媽,兒子不聽話,丈夫不給力,教育沒有發揮任何作用,還傷害了孩子。
  • 教育最大的死敵,是爸爸和媽媽「相互拆臺」
    兩人相互「拆臺」,就因為這點小事,差點鬧翻。當時的慕童看見父母爭吵的畫面,原本開心的小臉龐,漸漸地變得失落,眼裡甚至帶點恐懼。也是因為這件事,慕童有一段時間變得不愛說話,因為他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又害怕惹爸爸媽媽不高興。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產生意見分歧,「拆」掉的不僅僅是夫妻關係,還會傷孩子最深。
  • 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放棄「拆臺教育」,父母學會聯盟更重要
    有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喜歡用拆臺教育,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誇了孩子以後,又去批評孩子一頓。所以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的觀念都會存在分歧,比如父親喜歡嚴厲的批評,母親就愛寵著孩子,於是就出現了拆臺教育。
  • 高圓圓趙又廷談論育兒觀:「紅白臉」教育要不得!最後坑的是孩子
    在討論育兒觀時,他強調說,有一點自己覺得很受用,就是「一人唱紅臉,一人唱白臉」的教育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這也是我的父母從小對我的教育理念,可以說是一種育兒觀的傳承吧!當然,高圓圓也很認同這個觀點,所以,他們現在教育孩子的理念比較統一,而且有時間的情況下他們都會自己帶孩子。
  • 教育最大的死敵,是爸爸和媽媽「相互拆臺」 | 伴讀
    有時候,父母總會因為教育觀念的不同而發生矛盾,一部分父母甚至是當著孩子的面就能吵起來。這是典型的「拆臺式」教育。在教育孩子時,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不要以為這種方式很好,它其實在無形之中給了孩子巨大的壓力,讓孩子不知道該聽誰的,最終失去教育的意義。
  • 育兒觀不一樣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育兒的路上,每個人都有這自己的育兒觀,即使夫妻兩個人,育兒觀也是很難一致的,更別說家裡有老人的家庭了。如果當出現育兒觀不一樣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我們身邊總會有寶媽抱怨,自己和公公婆婆在孩子身上的觀點不一致,矛盾越來越多,有時候真的很煩,本來可以有說有笑的人最後可能變成了仇人。
  • 黃磊家的育兒觀:「你是姐姐,應該讓著妹妹」
    故事中的孔融的做法,也一直被各位家長當成是教育孩子的典範。但是,如果家長不管什麼時候,都一定要讓大的孩子去讓著小的孩子的話,但這對於大的孩子來說,其實是很不公平的,也很容易引發矛盾。所以說,這種觀念在現在的很多人看來,都是一種錯誤的育兒觀。很多人都覺得說,這樣做對大的孩子太不公平了,會傷害到大的孩子。
  • 怪軍人爸爸的教育方式太剛?夫妻二人就像隕石撞地球,孩子可咋整
    而表嫂是學藝術的,天性散漫、喜歡自由,向來不被拘束在規則裡,也不喜歡被規則約束。兩人結合在一起,個性非常互補,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卻常常像隕石撞地球——火星四射。兩人的教育理念不同,但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不願意放棄對孩子的管教。因此,孩子經常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方式教導:爸爸規矩多,這要做好那要做好,不然就會遭至打罵;媽媽性格好,這不用做那不用做,做了反而被批評。
  • 新一代90後家長的科學育兒觀,是時候學習一下了
    關注我,帶你從不同角度看待家庭教育!說到教育孩子,其實每代人的教育觀都不同,60年代的父母教育觀念主要是「孩子能吃飽就行」,80後的父母育兒觀念則是「不僅要吃飽,還要學習好」。隨著文化和科技的發展,育兒觀也在發生變化,最大一批90後也已為人父母,他們的育兒觀念又是怎樣的呢?經過我和多位90後家長朋友的談話中了解到,新一代90後家長在育兒方面更加科學合理化。今天,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年輕的一代家長是怎樣教育孩子的!
  • 夫妻育兒理念有分歧,怎麼辦?
    郵箱地址:love@yifumu.com.cn整理|壹姐兒一個女朋友吐槽說,自己老公在育兒理念上各種OUT,還不願意看書學習。「每次看他一副有什麼大不了、孩子不聽話就該揍的嘴臉,我就氣不打一出來。」她憤憤地說。最不可忍受的是,每當她在教育孩子時,她老公都會跳出來各種拆臺,一會兒說她說的不對,一會兒又說她太慣著孩子,要把孩子寵壞。
  • 老人溺愛不可怕,背後拆臺才是大問題,兩步做到共同有效育兒
    閨蜜說:「你說溺愛就溺愛吧,誰家都一樣,可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你不能背後給我拆臺啊!」閨蜜的這個觀點我並不是第一次聽到,前段時間也有粉絲在後臺提到了老人「拆臺式育兒」的煩惱。大家都在問:「家裡這種情況,該怎麼解決呢?」我們一點點來分析一下。
  • 家庭關係應該怎樣排位?夫妻第一,子女第二,順序不要搞錯
    這位爸爸為了在兒子面前維護妻子的權威和尊嚴,可謂是煞費苦心,這是不讓家庭關係錯位的典範。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子女不聽父母的教育,父母相互指責,家庭關係矛盾重重,大多是因為父母顛倒了家庭關係的正常順序,導致夫妻關係錯位造成的。
  • 夫妻教育方式一致是不可能的,只要做到這5點就行
    放輕鬆吧,這不一定是件壞事。你們的不同教育方式也許會培養出適應能力超強的孩子,訣竅就在於你們雙方要保持良好的溝通,經常探討自己的想法和擔憂之處,一同做出決定。」家庭諮詢師麗莎·鄧寧(lisa dunning)說:「父母雙方不能達成妥協的時候才會出現問題。他們的思想太僵化了,總是在想:『我的想法是對的,你的想法是錯的。』雙方都不樂意歡歡喜喜地走一條中間的道路。」
  • 「我教育孩子的時候,請你別拆臺」(父母必讀!)
    很多家庭會存在教育分歧的問題,那麼教育分歧會給寶寶帶來哪些後果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案例一起來探討一下。孩子極易「牆頭草」丟丟媽分享兒子愛買各種小汽車玩具這件事上,我跟先生的觀點不一致。我從小就給兒子規定每次去超市只能買一輛小汽車玩具,一個月不能超過2次。
  • 婚姻中,夫妻之間怎樣相互包容和理解,才能共同構築幸福家庭呢?
    和諧離不開韻律婚姻中,夫妻之間怎樣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構築幸福家庭呢?夫妻生活甜蜜,家庭關係和諧,是要具備多種要素的,期中錢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矛盾激化,一地雞毛的主要原因都是缺錢造成的,房貸,消費,看病,旅遊,生活開支,孩子學習,樣樣都是少不了錢的,可錢就辣麼多,怎麼辦呢?本身工資收入就不多,回到家裡了還沒有眼力勁。
  • 教育子女是夫妻共同的責任,把孩子培養成才是做父母的最大的事業
    他覺得教育女孩子應該是媽媽的責任,所以對孩子基本上是不聞不問。只是孩子要什麼他給買什麼,孩子要的時尚衣服、鞋子,她爸爸花多少錢都不心疼,滿足她寶貝女兒的一切需要。」我無奈地搖了搖頭,我知道她現在無心聽我講更多的大道理。只是簡單說了句:「是啊,孩子的變化與你們夫妻放任自流的態度密切相關,你們確實不是合格的父母。事已至此,今後可要接受教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