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最終還是選擇留在了家鄉內蒙古的律師事務所工作。
乍聽到這個決定時,有同學不理解:「為什麼不留在上海?」在同學們眼中,班長宋健「優秀」「靠譜」「熱心」。他是同濟大學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首屆WIPO(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智慧財產權法碩士項目班畢業生, 獲同濟大學、德國漢諾瓦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3校碩士學位,還榮獲了2020年度「同濟大學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同濟大學聯合培養智慧財產權法碩士項目課程結業典禮現場
頭頂光環的他,為何選擇回到家鄉?
宋健說,智慧財產權專業知識在內蒙古大有用武之地,他要做「蒙古馬精神」的弘揚者,在家鄉發展的新篇章上書寫自己的律師夢想。
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首屆WIPO碩士項目班的學霸班長
三年前的夏天,懷著對同濟大學智慧財產權學科的嚮往,宋健從呼和浩特來到上海,參加同濟大學暑期學校。
第一次走進同濟大學校園,他就被四平路校區各具特色和底蘊的建築所吸引。聽老師講述同濟人與國家發展休戚與共、與科教事業心手相連、與上海城市發展相濡以沫的110餘年發展史後,他更是深切感受到了這所百年學府的文化特質和價值追求。
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是同濟大學最年輕的學院之一。2016年11月,在WIPO、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上海市政府的支持下,學院在同濟大學正式成立,致力於培養國際高端智慧財產權人才。智慧財產權學科朝氣蓬勃的發展景象深深感染了宋健。他說:「從那一刻起,我的心就與同濟大學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憑藉紮實的語言能力和專業功底,宋健如願成為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首屆碩士研究生。2017年9月,天高氣爽,意氣風發的宋健再次來到同濟,開始了一段難忘的求學時光。
2017年9月對於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學院來說,也是一個重點的時間節點。首屆WIPO碩士項目班開班,WIPO攜手同濟大學聯合培養智慧財產權法碩士。宋健再度過關斬將,順利成為首屆WIPO碩士項目班學生。
在WIPO項目班,宋健像海綿吸水一樣學習知識。中外教師、法官聯袂授課,他們在學習中國智慧財產權法的同時,還學習了智慧財產權相關國際條約和其他國家的智慧財產權法律和司法實踐。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和交叉學科背景,同時通曉國際規則的智慧財產權青年人才在這裡逐漸成長。
讀研期間,宋健一直擔任班長,做溝通師生的橋梁。「班上的同學們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差異較大,英文發音較為難懂,擔任班長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於自己學業之外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宋健非常謙虛,「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和支持下,我的工作開展得很順利,為WIPO項目班的順利運行出了一份力。」
宋健和同學們參加上海智慧財產權國際論壇
WIPO項目班還為學生們安排了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宋健和同學們參與了上海智慧財產權國際論壇,赴國家知識產權局和WIPO北京辦公室參觀……這些實踐活動讓他們對國際智慧財產權發展前沿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獲得同濟大學、德國漢諾瓦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3校碩士學位
研二那年,在導師宋曉亭教授的鼓勵下,宋健申請前往德國漢諾瓦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攻讀聯合培養碩士學位。「宋老師經常對我說,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出國學習不僅是學習知識,也是對人生閱歷的豐富。」
出國前,宋健對於國外的學習有點忐忑。雖然在國內學業出色,但是能否真正適應國外的學習呢?語言能力和專業功底能否經得住考驗?宋健有點沒底。
留學生活真正開始後,他的顧慮很快被打消了。「在同濟大學,中外教師共同授課,中國學生和留學生一起上課討論,同濟的教學已經做到了與國際接軌。」
身在異國的宋健學習上得心應手。他撰寫的關於歐盟在線內容分享平臺之義務的論文獲得了國外專家的肯定,奧斯陸大學的教授更是給出A的成績,他順利獲得德國漢諾瓦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信息技術與智慧財產權法學碩士學位。
在挪威留影
學習之餘,宋健還和同學們一起,遊歷歐洲11國,甚至進入了北極圈。
2019年8月,宋健學成回國。回國之後,他一方面著手完成同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一方面積極參加招聘活動,準備踏入工作崗位。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他的這些安排都按下了暫停鍵。身在呼和浩特的宋健目睹「90後」「00後」群體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壯舉,為之動容,為之振奮。作為「90後」的一份子,他開始重新思索自己的就業選擇。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留在家鄉就業,將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回到內蒙古,並不意味著我的專業智慧財產權毫無用武之地。恰恰相反,內蒙古處於產業升級的關鍵期,正在擺脫傳統的靠能源產業發展經濟的思路和做法,智慧財產權專業在內蒙古大有可為。內蒙古的智慧財產權保護與沿海地區相比相對落後,但內蒙古的文學藝術、傳統老字號、地理標誌產品等資源較為豐富,有待開發和保護。」宋健這樣剖白自己的心跡。
立志做「蒙古馬精神」的弘揚者
決定留在家鄉實現自己的律師夢想後,宋健說幹就幹,和內蒙古超倫律師事務所聯繫後,成為該律所的一名實習律師。
自3月以來,宋健已參與了不良資產處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犯罪等案件的辦理。他說:「這是一家年輕的律所。在這裡,我有機會涉獵各類法律問題。」
宋健和律所在一起成長。擔任實習律師2個月後,宋健的名片上就多了一個頭銜——商標代理人。宋健告訴記者,在主任的支持下,他幫助律師事務所辦理了商標代理機構資質備案手續,為律所開展商標代理新業務。
律所工作會議
在工作的過程中,宋健愈發感覺到,同濟大學不僅僅教給了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校的學習永遠無法涵蓋律師工作的方方面面。法律規範也在不斷地更新,只有掌握法律研究方法,才能在碰到各類案件時遊刃有餘。」宋健這樣感慨。
帶教律師對他讚譽有加。帶教律師經常和身邊的同事說:「小宋身上體現了非常務實的『海派精神』,他不過於糾結理論,而注重法院判決中體現出來的規律。」這是因為在同濟,老師日常教學中大量運用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學子已入腦入心。
律師事務所的工作充滿挑戰,沒有哪一天是完全一樣的,宋健每天在一張張A4紙上書寫著完全不同的案例和故事。他說:「我感覺我並不是一名『打工者』,而是一名『創業者』,每天都在學習新知識。我希望儘快完成從學生到律師的角色轉換,早日在工作中獨當一面。」
宋健向農牧民傳達「兩會」精神,宣講國家扶貧政策,解答農牧民法律問題
不久前落幕的全國「兩會」期間,宋健還跟隨律師事務所主任前往內蒙古武川縣、清水河縣、察右前旗等貧困地區,參加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聞再觀察》節目錄製。他向農牧民傳達「兩會」精神,解讀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與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宣講國家扶貧政策,解答農牧民法律問題。
奔走在遼闊的內蒙古草原,當悠揚而深沉的蒙古長調響起時,眺望東海之濱,宋健還是會思念上海、思念同濟。這裡有過他的青春:他在這裡成長,他在這裡走向世界,但是他更加堅信回家鄉是更正確的選擇。這片養育他長大的土地,舞臺更加寬廣,更加需要他一展所長、學以致用。
「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的囑託,發揚『蒙古馬精神』,在工作中踐行『人民至上』的理念,維護委託人的合法利益,促進法律的公平與正義。」這名「90後」青年這樣立志。(文/喻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