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特蘭大日報曾做過這樣一個調查,被採訪的多數人都認為,從日常生活中的儀式感上獲得的幸福,遠勝事業或學業上獲得的成就。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現在有很多家庭都非常注重儀式感,一些寶媽表示,儀式感就是創造愛和幸福感,任何小事只要你帶著儀式感去做,都會對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
最近網上的一組幼兒園畢業照走紅了,不少網友都感嘆,現在幼兒園的畢業照,比大學畢業照還有創意,儀式感太強了,但有些家長卻「有苦說不出」。
喬喬今年9月剛剛上了小學,小學的好多同學都是原來幼兒園的小夥伴。喬喬媽接孩子放學的時,就和這幾位相熟的媽媽聊了起來。
一個媽媽說:「前些天,我又翻了一遍孩子幼兒園的畢業照,才發現原來只有12張,不過電子相冊和小視頻做的還是挺好的」。
另一位寶媽接茬道:「誰說不是呢,當初一個人就收了500塊,這加起來有1萬多了,拍的是挺好的就是太貴了」。這讓喬喬媽也很感同身受。
當時幼兒園組織拍畢業照時,是一個家境比較好的寶媽組織的,拍出來的確創意十足,儀式感也很強,但是這錢也很貴啊。
一個人500多,一個班就是10000多塊,這些畢業照真的值這麼貴嗎?
畢業照是孩子們分別時對彼此的一種紀念,更是對自己成長足跡的紀念。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500元說多不多,但說少也絕對不少。雖然很多家長覺得「不值」,但也會「打腫臉充胖子」,畢竟不能因為這幾百塊錢,就搞特殊讓孩子被「瞧不起」。
更不想因為自己當時的「小氣」,而讓孩子缺席人生中的重要時刻。
1)對於家庭條件還可以的,還是要積極的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特殊」的,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2)對於家庭條件一般的,家長也不必要「打腫臉充胖子」,可以積極和其他家長溝通,畢竟畢業照不是一個人是事,不能事事都要「一言堂」。
一定會有很多和你一樣想法的家長,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儀式感並不是只有燒錢才能滿足,簡單、溫馨的儀式也是一種儀式感。
孩子幼兒園畢業後,就要升上小學,對於6歲的孩子來說,這是他們遇到的第一個轉折點,家長們應該幫孩子提前做些準備,完成這一過渡。
1)學籍和檔案準備
上小學前,家長應該先到片區所對應的登記地點錄入學籍,一般只要帶上戶口本和產權證就可以了。
一些上公立幼兒園的孩子,在幼兒園就已經有學籍了,上小學後孩子幼兒園的學籍號還會繼續沿用。
另外也可以幫孩子準備一個入學檔案,把家庭住址,父母情況,孩子的生日、病史、特長都寫進去,讓老師對孩子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2)心理準備
心理的準備也是必須的,小學和幼兒園環境差很多,孩子上學之後很可能不適應,這就需要家長在假期做好引導,帶孩子參觀學校、做一些上課的模擬遊戲等。
當然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小學和幼兒園的區別,告訴他為什麼要上小學,激發孩子上學的熱情,也要提前做好會被老師嚴格要求的準備。
3)習慣準備
到了小學後會有很多規律,上下課的時間、學校的紀律、需要排班值日等,這些家長都要提前告知孩子,當然也可以提前在家訓練孩子。
另外孩子的獨立能力也要增強,尤其是在幼兒園沒有養成獨立習慣的孩子,教會孩子獨立收拾書包、按時寫作業、獨立穿衣、吃飯等。
糖果媽媽留言板:你認為一人500的幼兒園畢業照有必要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