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隨後,海南省提出以共享農莊為抓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海南鄉村振興的新載體。
省委書記劉賜貴在3月26日的《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稱,我們將繼續以綠色生態為先、產業發展為重、「共享農莊」為抓手、投資者和老百姓互利共贏為目的,堅持以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推動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把全國各地的人吸引到海南鄉村創業、休閒度假,帶動鄉村消費和發展,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我們決不允許在農村搞變相房地產開發,嚴格禁止下鄉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館。
如今,海南省首批61家共享農莊創建試點單位,已經建設半年有餘。圍繞共享農莊建設的一系列構想,正在一步步落地,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實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田園夢。
點擊下圖
一起騎遊海南共享農莊
↓↓
雨后蒼翠的橄欖林泛起潮溼的香氣,嫩黃色的落花平鋪在紅潤的泥土上,漫步在海口市秀英區永興鎮擁有400多年歷史的馮塘村,鳥叫蟲鳴聲聲入耳,都市人的田園性情在此釋放。
這是馮塘綠園共享農莊創始人王斌築夢田園的始發地。
在「60後」王斌看來,企業要有振興鄉村的情懷,把種植、採摘、住宿等農村生活融入共享農莊建設,帶動農民就業;消費者通過資源共享,共享心目中的生態環境、人居條件,實現自己所追求的美好生活。
「Hello!來一杯咖啡嗎?」在馮塘記憶藝術咖啡吧,村民伍愛敏大方地招呼記者。「您還會說英語?」記者問。「其實英語也不難學,hello,不就是海南話『堵路』的意思嗎?」伍愛敏開玩笑地說。
她告訴記者,馮塘村的土地貧瘠,農作物不易生長,村民們長期缺少維持生計的產業。「村裡創建共享農莊後,我們把土地租給農莊,不僅有了租金收入,在農莊打工還能領到工資,一個月能有兩千元工資呢!」伍愛敏說。
在馮塘綠園,有70多名員工,除了8名管理人員,其餘均為當地村民。有的村民還在園區賣椰子和其他土特產,有了多份收入。
海口市馮塘綠園共享農莊。 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攝
來到這裡,人人都能感受到原始的鄉村風貌。一間火山石屋被修繕成咖啡廳和書畫展示區。另一間石屋外,幾口長滿青苔的大水缸,似乎訴說著馮塘村以前「數缸訂婚」的歷史。
農莊姓農,以農為魂。讓村民獲得更多利益,讓更多人實現「田園夢」。這是王斌創建共享農莊的初衷。
農莊安裝攝像頭24小時監控,農莊主通過電腦、手機就可以遠程控制灌溉和施肥,還可以設置無人值守全自動運行。而消費者即使身處千裡之外,點點手機也能輕鬆管理農場,還可以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農莊。
這不是難以實現的願景,而是今年5月1日實施的《海南共享農莊建設規範》中提出的具體要求。根據這份建設規範,我省共享農莊將建立電子商務系統平臺,具備網上查詢、預定、支付等服務功能等。同時,覆蓋光網,並覆蓋4G/5G信號。此外,還要安裝可視化的物聯網設備並接入政府或海南共享農莊聯盟的管理平臺,實現和移動網際網路等的可視化接口。
有了這些高科技的加持,共享農莊將能實現產品、民宿、土地、資源、項目五大內容的共享。
如果說王斌打造了一個結滿鄉愁的橄欖園,那麼安爍宇就是用柚子來「撬動」自己的共享農莊。
這幾天,在澄邁縣金江鎮善井嶺村,安爍宇創建的洪安蜜柚共享農莊既熱鬧又冷清。
熱鬧的是,農莊來了一批小客人——海口、澄邁幼兒園的小朋友,在這裡共享自然教育課程。5歲的張一新小朋友顯得很興奮,在農莊裡跳來跳去,他的媽媽馮女士告訴記者:「一直想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農莊開設了自然課程,還有老師講解各種植物和小昆蟲的知識,讓孩子周末多了一個好去處。共享農莊的這種模式值得推廣。」
冷清的是,新建的辦公室裡空空蕩蕩。為了建設共享農莊,海南大學熱帶果樹專業畢業的安爍宇拉來母校的十幾個師弟師妹入夥。人不少,都去哪兒了?原來,下個月開始,蜜柚就要掛果,他們已分赴全國各地參加農產品推介會。前方傳來消息,今年推介成果頗豐,蜜柚供不應求。
實際上,安爍宇種植的蜜柚一直不愁賣。在創建這家共享農莊前,安爍宇用了10年的時間在田間地頭研究改良技術。他從50畝蜜柚種起,在果園裡建實驗室,提升果品質量,打響了「洪安蜜柚」「柚子夫婦」兩個自主品牌。他曾與一家廣州的大型超市談合作,卻始終沒有結果。超市負責人給出的理由是:「你的蜜柚雖然暢銷,但賣半個月就斷貨,我們可是要挨消費者的罵啊!」
蜜柚種植難以擴大規模,源於缺土地、人才和資金。如今,隨著共享農莊建設的不斷推進,這些問題正在逐漸得到解決。
師弟師妹的入夥,讓人才不再是瓶頸。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共享農民閒置用地,土地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目前,安爍宇已和周邊兩個村莊達成合作協議,以每畝400元的價格租用兩塊集體用地,他希望聯合當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80戶至100戶農民一起種植蜜柚,將規模從目前的200畝擴至600畝。同時,在現有4間民宿基礎上再擴建一批,以自然教育為依託,促進農旅融合。
資金的問題也有了眉目——這幾天,一些裝配式建築企業、旅遊公司不斷找上門來。安爍宇在冷靜地觀察與選擇。他心裡有一把「標尺」:農莊要以農業產業為依託,要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農莊目前的短項是旅遊,選擇的夥伴要優勢互補。
安爍宇甚至開始大膽地期待和一位「董小姐」的合作。這位「董小姐」不是歌裡唱的那位「有故事的女同學」,而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
這樣的底氣,來自於他和董明珠的一次會面,更來自於他對共享農莊產業發展的思考。
「我和董小姐一直有聯繫,我很期待今年內能和她再見一面談談『農事』。」安爍宇看著辦公室牆上那張照片滿懷期待地說。這張照片,是2016年董明珠參加浙江衛視《我是創始人》節目時在洪安蜜柚基地與安爍宇夫妻倆的合影。
在安爍宇看來,洪安蜜柚共享農莊的未來,在擴大種植規模的基礎上,要建立莊主會員制,依託自身的技術團隊成立蜜柚種植技術服務公司,與消費者、會員共享技術、果實和品牌,藉助共享農莊平臺進一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延長農業產業鏈。更重要的是,還可以通過共享農莊打破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流通形態,由莊主、消費者決定種什麼、種多少、怎麼種,最大限度地減少無效供給。
安爍宇認為,「柚子+共享農莊」能在深層次上解決農村缺人才、農民缺資金、農產品缺市場、企業缺生產資料、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等問題。
瓊海市田園夢想共享農莊。 海南日報記者張茂 攝
對於村民來說,共享農莊的建設,讓閒置的土地和房子等資源,產生了新的價值。
正如馮塘村的村民伍愛敏所說,村裡原來缺少經濟產業,共享農莊的創建給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貧瘠的土地也能重煥生機。
對於遊客來說,創建共享農莊,讓遊客變成了建設者、投資者,甚至能夠成為農莊主。
「候鳥」老人簡傑多次來到海南,對他來說,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海南最大的優勢。「尤其是農村,正在變得越來越美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海南農村,不是夢想,而是現實。」對海南共享農莊的建設,他有更多的期待。
根據《海南共享農莊建設規範》,共享農莊應將閒置資源如民宿、土地、產品、項目等進行共享,共享模式包括產品訂製型、休閒養生型、投資回報型、扶貧濟困型、文化創意型等。
這一創新的鄉村建設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消費者和企業的關注。而共享農莊所要構建的,正是一種連接農民、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共享模式,在這個平臺下,人人能夠實現自己的「共享夢」。
但不可否認的是,情懷背後的現實壓力。王斌給記者算了一筆帳:馮塘綠園共享農莊前期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僅租用村民土地就一次性投入2000萬元。園區主營業務為會議、餐飲、住宿、文創等,目前保本經營。
記者了解到,在江西井岡山市柏露鄉長富橋村的紅色體驗小鎮,村民以閒置住房入股,企業負責改造成特色民宿,村民、企業各佔一半股份,這樣的共享模式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掙錢,也減輕了企業的資金包袱。
這樣的共享模式,在海南其他一些共享農莊也在嘗試。萬寧興隆咖啡谷共享農莊的負責人黃海生介紹,農莊正籌備推出「共享果樹」項目,針對「候鳥」和遊客推出「共享住房」,利用當地農場公司職工原住房、危房改造成民宿,一部分民宿已經開工。
與農民建立信任關係,讓農民樹立共享思維與企業合作也是亟待解決的難題。「為了和村民解釋如何共建共享農莊,前期我們花了3個月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現在還在努力。」澄邁縣金江鎮大拉村的蝶戀谷油茶共享農莊負責人陳文棟說。
三亞市海棠稻香共享農莊。 海南日報記者張茂 攝
有農莊主表示,頂層設計關乎農莊未來發展,但即使花重金請來專業機構編制規劃,在專家評審和環保環節也不知如何對接相應的政府部門。他建議多部門成立共享農莊創建領導小組,負責項目規劃審批、監督管理和扶持政策落實。
共享農莊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與需構建信任與規則的共享經濟一樣,這其中涉及政府與企業、企業與農民、農莊與市場的銜接,每一個環節的落地都十分關鍵。
《海南共享農莊建設規範》起草人、北京藍海易通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彥認為,在共享農莊的建設過程中,政府、投資者和經營者都將面臨創新與變革的挑戰。政府應該更加具備全局性思維、服務性思維、市場化思維,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定好政策、標準、規則;二是服務好企業經營者。而投資者和經營者要具備用戶思維、跨界思維、共享思維。尤其是共享思維,它的維度其實很寬泛,不僅可以將農莊的土地、農產品和民宿拿出來共享,還可以在全海南共享農莊之間建立共享模式,「比如,興隆咖啡那麼有名,農莊可以把『共享咖啡』這一資源作為經營模塊植入各個農莊,實現共享農莊之間的共建、共享、共贏。」
對於目前海南共享農莊創建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呂彥認為,目前海南共享農莊發展還處於起步階段,任何新生事物在發展中的探索成本都在所難免,但是隨著休閒農業盈利通道的打開,相信越來越多的農莊會與農民分享更多紅利。
她建議,為了避免農莊千「莊」一面,共享農莊要實現主題化差異經營,學會「造夢」吸引消費者,圍繞主題提供豐富的農產品、文創產品和體驗項目。「目前,越來越多的遊客選擇來海南養生養老,就養老而言,農莊可以考慮針對不同人群建『候鳥』型度假農莊、本地康養型農莊、投資型養老農莊等。」
海南省農業休閒協會常務副會長黃清水認為,海南建設共享農莊可借鑑臺灣經驗。臺灣休閒農業產業鏈是一個系統,農民提供土地和勞動力,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協會提供平臺、標準和推廣,策劃規劃單位提供策略與品牌戰略,專家提供指導與風險把控,渠道方提供渠道與推廣,「由專門的人做專門的事,才能把事做好」。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透露,海南省將把「共享農莊」品牌作為招商推介的重點,年內到北上廣等城市大力營銷推介,擴大「共享農莊」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共享農莊已在海南落地生根,我們期待它在不久的將來迎來春暖花開。
總策劃:黃娟 蔡瀟 陳成智
執行總監:齊松梅 許世立
版面設計:張昕
H5設計製作:吳毓鋒
視頻拍攝:袁琛
視頻剪輯:李瑋競
編輯丨李倩
了解更多信息,
請關注海南日報客戶端實時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