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會有人出現耳朵進水的情況,那麼大家對於這種情況有多少的了解呢?耳朵進水怎麼辦呢?相信大家很想了解一下,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看一下關於這些方面的情況吧,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耳朵進水怎麼辦
1、棉籤吸水
當耳朵進水的時候,可以使用棉籤放入耳朵中進行吸水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動作要輕,保證不會傷到耳道。
2、咀嚼口香糖
還可以通過咀嚼口香糖的做法來解決耳朵進水的問題,因為這樣做可以是耳朵內產生氣流和壓迫,這種方法是比較好用的。
3、單足跳躍
把進水耳朵那邊反方的腳抬起,另一隻腳一直跳,把水跳出來。站在岸上,將頭偏向有水的一側,以該側的腿支持身體,原地連續跳幾次,使水從耳內流出。
4、活動外耳道
可連續用手掌壓迫耳屏或用手指牽拉耳廓。或反覆地做張口動作,活動顳頜關節,均可使外耳道皮膚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使水向外從外耳道流出。
5、側臥朝下
睡覺的時候躺下側臥,也就是進水的那個耳朵,將進水的耳朵朝下,藉助水的重力作用,使得耳朵中的水自己流出來。
6、手壓耳朵
手攤開,呈手掌狀,壓進水耳朵,利用手對耳朵形成的氣壓把水吸出。
7、手掌吸水
把進水耳朵歪向下,用同側手掌緊壓在耳廓上,屏住呼吸,然後迅速鬆開手掌,連續幾次,進水便會被吸出。
8、大氣壓法
利用大氣壓的原理,將進水的那個耳朵向上,向裡面灌水,然後猛然將水倒出。
9、醫用酒精
為了吸收餘水並殺菌消炎,可在洗澡結束後向耳道內滴入3-6滴醫用酒精,稍停片刻,讓其自然流出即可。
怎樣保護耳朵
1、不正確的掏耳朵會損害耳朵
有人喜歡用手指甲、發卡、挖耳匙甚至鐵籤掏耳朵,這其實非常危險,稍不小心就容易刺破外耳道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甚至會導致鼓膜穿孔,最重會影響聽力。
2、謹慎用藥
防止藥物性耳聾。我們聽覺的產生和耳內有一個叫耳蝸的結構密切相關,耳蝸結構中有一種毛細胞,他們起到將聲波轉化為電信號的作用,這些毛細胞非常嬌弱,許多藥物對它們都會造成傷害,像氨基糖甙類消炎藥(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會損傷毛細胞,這種藥物引起的耳聾被稱為藥物性耳聾。
3、感冒後或坐飛機後耳朵疼痛要及時治療
我們的耳朵和鼻咽部通過一個叫做咽鼓管的結構相通。這個管子的作用是調整耳朵內外的壓力。上呼吸道感染可以順著這個管子逆行感染耳朵引起急性中耳炎;飛機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壓力變化過大,咽鼓管不能及時調整耳內壓力,也會引起急性中耳炎。
中耳內炎症如果不能及時消除就會引起聽力障礙,嚴重時還會引起中耳化膿性病變,甚至引起鼓膜穿孔等。因此在感冒後或者坐飛機後耳朵出現問題要及時請耳鼻喉科醫師診治,切莫耽誤了病情。
4、預防噪聲聾很重要
噪聲對人類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但對聽覺器官的損害最為明顯。噪聲引起的耳聾被稱為噪聲性耳聾,噪聲聾治療起來難度很大,一旦出現還會有持續下降的過程,有人喜歡帶著耳機大聲聽音樂,這是現代社會引起噪聲性聾最常見的原因。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耳朵進水的情況,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了,在生活中,當出現耳朵進水的情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慌張,可以採取以上的方法進行解決,希望大家能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