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開學了,對於大四的學生來說,就將是他們人生的又一個分岔口。
考研,或是不考研,這是一個問題。
為了讓自己更加有競爭力,越來越多人選擇考公或者考研。
這是最穩妥的道路,但也是最難走的道路。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公務員就等於鐵飯碗,一輩子吃喝不愁,尤其是疫情過後,各行各業都受到了打擊,大家才認識到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多麼重要。
但是考公務員實在是太難了。
公務員考試被稱為&34;,競爭非常激烈。
考試報錄比普遍在兩位數:1,有些國考的考錄比例還會達到幾千:1。
從2009年開始,每年國考都有超過100萬人報考。
從數據來看,2015-2018年國考招考職位數和計劃招錄人數不斷增加,到2019年,報名人數突破130萬,但招錄人數卻越來越少,招考職位比2018年縮減了約40%。
形勢相當嚴峻。
很多人心想,考公考不上,工作也難找,那就先去考個研,拖一下時間吧。
結果發現,考研也好難。
16屆考研報考人數177萬,
17屆考研報考人數201萬,
18屆考研報考人數238萬,
19屆考研報考人數290萬,
20屆考研報考人數341萬!
五年之間,考生增加了1倍,可是錄取人數並沒有怎麼增加。
從2003到2020年,全國整體報錄比從2.9: 1上升到4: 1。
招收的人數沒有怎麼改變,想考研改變命運的人卻變多了,除了同年級的競爭者,還有很多考過的學長學姐再度加入了競爭行列。
嚴峻的考研形勢讓20、21考研的考生感到緊張害怕,紛紛感嘆,這樣糟糕的大環境可怎麼活啊?
趙本山曾憑藉一句話火出圈:自己沒能力就說沒能力,怎麼你到哪兒,哪都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說到底,大環境永遠在那裡,不好不壞,只是面對大環境的人,有的選擇迎難而上,有的選擇退縮讓步。
即使形勢真的嚴峻了,害怕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現在工作也難找,考試也難考,除了工資什麼都在漲,生活不容易,難道就不生活了嗎?
與其在知乎上焦慮發問:
考研難嗎?
雙非院校能考研嗎?
某某院校專業好嗎?
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分析個人實力和考試模式。
如果能力足夠強,想考哪裡考哪裡;如果能力不夠強,就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專業。
考研失敗的,大部分都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的。
有些考生實力不錯,分數也不錯,但由於第一志願學校錄取人數極少,且不少本校生報考,最後就特別容易被調劑去不喜歡或者不討好的專業。
如果還有一個機會,大概他們也不會這麼做。
在報考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報錄比,也就是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之間的比值。
選擇的學校和專業報考人數越多,高手也就越多,就算本來也是一位大神,也容易被PK掉;但是報錄比高的學校,只要個人能力強,成功上岸不是夢。
總之,不管是考研還是考公,都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想考上,還是好好讀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