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 校長Principal」關注我們
↑ Click here and follow us @校長Principal
宜山一中 薛思雪
薛思雪:浙江溫州蒼南縣宜山鎮第一中學副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曾榮獲溫州市第十一屆園丁獎,溫州市第二屆新聞獎教金優秀教師獎,浙江省第二十一屆春蠶獎,著有散文集《因為愛———一位師者的詩意行走》。
母親的小院,我心靈的南山,生活的樂園,精神的家園。在靜靜的暖光裡,輕嗅一段光陰的味道,任年華敲打著經年的記憶;在一片微風芬芳裡,靜聽幾許流年的故事,或許可以安撫那顆暗傷的心。我想,在人生的旅途上,走的累了,有小院小憩,有母愛溫存,這塵世間所有的行走,我們就不是孤寂的旅人,而那最美的遇見,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上;就像小院,一種遇見,一種對視,一種守望,淺遇深藏……
母親的小院(七) 絲瓜
一場秋雨一場涼,一陣秋風一陣寒。在悄然而至的秋風秋雨中,母親小院的絲瓜也走完了自己這短暫而輝煌的一季,無聲無言無怨的憔悴枯落凋零。
緣木信龍象,飛須探玉鉤。花香蜂自醉,歡舞小院中。絲瓜,又名「天羅」,我們溫州方言中故俗稱之為「天羅瓜」。由於其具有細長的卷鬚莖蔓可以攀爬,生長速度相當驚人,常常天網地羅般的蔓延在屋前院後的瓜棚樹間,而成為江南鄉野間最常見的一種瓜果,也是夏季人們十分喜愛的蔬菜之一。記憶中的絲瓜,永遠是我人生成長的夥伴,夏天時的菜,秋天時的藥。
絲瓜很容易種植,對環境從不挑肥揀瘦,像村頭池塘畔的柳樹一樣,隨便種在任何一塊土中,就能發芽長葉。記得小時候,我家院子裡除家裡人進出所必需的路徑以外,屋簷下,院牆根,都被母親種上絲瓜。從點種開始,母親在繁重的勞作空隙,就不停的為之澆水、鬆土、施肥。等到絲瓜莖蔓滿地爬的時候,母親拿一些自己抽空搓的細麻繩子,從東面院牆根的老樹椏,扯向西屋房簷下的窗欞上;從堂屋窗根前的杉樹枝,扯向老屋脊稜,在院子上空橫七豎八地織起天網地羅,然後把絲瓜的莖蔓綁在麻繩上,讓它們沿著固定的軌道攀緣、爬行。到了初夏季節,這些絲瓜的藤蔓就順著棚架和院牆往上爬,等爬到牆頂,爬滿棚架,滿院都是綠色,整個小院仿佛是一片綠色的世界,一幅美麗的畫卷。母親常常站在瓜架底下,順藤摘瓜,忙碌的身影仿佛置身於畫中,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思緒,無窮的遐想。
對絲瓜最深的記憶是作為菜餚,就是「絲瓜煮蛋湯」、「絲瓜炒雞蛋」了。在那個物質還比較匱乏的七八十年代,唯有絲瓜和雞蛋對我們普通農家來說是最好的菜餚了;因為絲瓜是小院自栽的,雞鴨是自家小院養的。記得,當時為了能給在高中苦讀中的我增添一點營養,絲瓜煮蛋湯是母親在夏秋季節所能給我的最好的奢侈品和營養品了。現在想來對那段艱辛和溫情的歲月充滿一種甜美的回憶和說不出的感激,回憶那每晚夜深人靜讀書困飢腸轆轆時時,母親及時端來的一碗熱騰騰的絲瓜蛋湯,撫慰了我疲乏的心靈;感激絲瓜給我在艱難歲月中幫我度過的難關,感恩母親無微不至的關照給我絲絲的溫情和溫暖。
絲瓜入秋時節又是一種很好的藥材。秋瓜性清涼,有活血、通經、解毒、鎮咳、祛痰之效。秋天時節我們一旦感冒發熱咳嗽母親總是給我煮絲瓜,秋瓜必須整條煮著吃,這樣效果更好,我自今都不明白為何這樣更好,不過這樣吃著更有味道,而且一條條小小的綠綠的絲瓜漂浮在碗中也更別致,更養眼,應該是真正的綠色食品了吧。秋瓜由於有藥用之效,母親總格外珍惜,對於最後不大也不多的秋瓜,母親總細心的做好盤算。我常常看到母親站在稀零的藤架下,對著幾條稀落的絲瓜,自言自語,說這兩條留給隔壁常常咳嗽的阿婆誰誰,那兩條送給鄰居常常發熱的小孩誰誰。纖纖絲瓜蔓,小小絲瓜果,折射出其情恰恰其心睦睦的田園生活和鄰裡之脈脈的溫情。
開簾正恨詩情少,風卷野香迎面來。絲瓜無聲無息地生長,其生命力之強,雖然看不見它的動靜,聽不見它的聲音,它卻以內在的魅力,在頑強地延續著自己的生命。絲瓜的每一片綠葉,每一個花朵,結出的每一個絲瓜,都按照著絲瓜的自己章法有序地生長,給人以生命之力的啟迪。絲瓜的一生是頑強的一生,絲瓜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絲瓜的精神,是一種向上攀援的精神,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一如母親當年在艱難的時日裡,悲酸孤苦的歲月裡,用自己的堅韌和靈慧,含辛茹苦,笑對生活,引領我們在風雨中勇敢的前行。一如母愛,奉獻著自己的累累碩果,在兒女的靈魂深處生長著一種柔韌執著的力量,任歲月染上經年的風霜,透著世事流轉的蒼涼;無論是蹉跎歲月,或是彷徨的羈旅,她都給我以靈魂的感召,精神的力量,撫慰我疲乏的心靈,激發我勇敢面對艱難人生的力量,優雅微笑地前行。
是為記,公元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九日。
總編輯:王湘蓉
中文版執行總編輯:潘書朋
副總編輯:侯月陽、王美慶
英文版執行總編輯:劉煒
副總編輯:劉永潔、王清
編輯:寧方莉、李元蘭、王菲然、陳魯
美術總監:王雪
排版設計:潘書朋
策劃製作:中國人民大學
本公眾微信平臺轉載的部分文章,
因客觀原因或存在不當使用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聯繫、投稿郵箱:737454148@qq.com
微信ID:校長Princip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