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薛思雪:母親的小院(七) 絲瓜

2021-02-17 校長Principal

↑ 點擊上方「 校長Principal」關注我們
↑ Click here and follow us @校長Principal

宜山一中  薛思雪

   薛思雪:浙江溫州蒼南縣宜山鎮第一中學副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曾榮獲溫州市第十一屆園丁獎,溫州市第二屆新聞獎教金優秀教師獎,浙江省第二十一屆春蠶獎,著有散文集《因為愛———一位師者的詩意行走》。

母親的小院,我心靈的南山,生活的樂園,精神的家園。在靜靜的暖光裡,輕嗅一段光陰的味道,任年華敲打著經年的記憶;在一片微風芬芳裡,靜聽幾許流年的故事,或許可以安撫那顆暗傷的心。我想,在人生的旅途上,走的累了,有小院小憩,有母愛溫存,這塵世間所有的行走,我們就不是孤寂的旅人,而那最美的遇見,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上;就像小院,一種遇見,一種對視,一種守望,淺遇深藏……

母親的小院(七)  絲瓜

一場秋雨一場涼,一陣秋風一陣寒。在悄然而至的秋風秋雨中,母親小院的絲瓜也走完了自己這短暫而輝煌的一季,無聲無言無怨的憔悴枯落凋零。

緣木信龍象,飛須探玉鉤。花香蜂自醉,歡舞小院中。絲瓜,又名「天羅」,我們溫州方言中故俗稱之為「天羅瓜」。由於其具有細長的卷鬚莖蔓可以攀爬,生長速度相當驚人,常常天網地羅般的蔓延在屋前院後的瓜棚樹間,而成為江南鄉野間最常見的一種瓜果,也是夏季人們十分喜愛的蔬菜之一。記憶中的絲瓜,永遠是我人生成長的夥伴,夏天時的菜,秋天時的藥。

絲瓜很容易種植,對環境從不挑肥揀瘦,像村頭池塘畔的柳樹一樣,隨便種在任何一塊土中,就能發芽長葉。記得小時候,我家院子裡除家裡人進出所必需的路徑以外,屋簷下,院牆根,都被母親種上絲瓜。從點種開始,母親在繁重的勞作空隙,就不停的為之澆水、鬆土、施肥。等到絲瓜莖蔓滿地爬的時候,母親拿一些自己抽空搓的細麻繩子,從東面院牆根的老樹椏,扯向西屋房簷下的窗欞上;從堂屋窗根前的杉樹枝,扯向老屋脊稜,在院子上空橫七豎八地織起天網地羅,然後把絲瓜的莖蔓綁在麻繩上,讓它們沿著固定的軌道攀緣、爬行。到了初夏季節,這些絲瓜的藤蔓就順著棚架和院牆往上爬,等爬到牆頂,爬滿棚架,滿院都是綠色,整個小院仿佛是一片綠色的世界,一幅美麗的畫卷。母親常常站在瓜架底下,順藤摘瓜,忙碌的身影仿佛置身於畫中,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思緒,無窮的遐想。

對絲瓜最深的記憶是作為菜餚,就是「絲瓜煮蛋湯」、「絲瓜炒雞蛋」了。在那個物質還比較匱乏的七八十年代,唯有絲瓜和雞蛋對我們普通農家來說是最好的菜餚了;因為絲瓜是小院自栽的,雞鴨是自家小院養的。記得,當時為了能給在高中苦讀中的我增添一點營養,絲瓜煮蛋湯是母親在夏秋季節所能給我的最好的奢侈品和營養品了。現在想來對那段艱辛和溫情的歲月充滿一種甜美的回憶和說不出的感激,回憶那每晚夜深人靜讀書困飢腸轆轆時時,母親及時端來的一碗熱騰騰的絲瓜蛋湯,撫慰了我疲乏的心靈;感激絲瓜給我在艱難歲月中幫我度過的難關,感恩母親無微不至的關照給我絲絲的溫情和溫暖。

絲瓜入秋時節又是一種很好的藥材。秋瓜性清涼,有活血、通經、解毒、鎮咳、祛痰之效。秋天時節我們一旦感冒發熱咳嗽母親總是給我煮絲瓜,秋瓜必須整條煮著吃,這樣效果更好,我自今都不明白為何這樣更好,不過這樣吃著更有味道,而且一條條小小的綠綠的絲瓜漂浮在碗中也更別致,更養眼,應該是真正的綠色食品了吧。秋瓜由於有藥用之效,母親總格外珍惜,對於最後不大也不多的秋瓜,母親總細心的做好盤算。我常常看到母親站在稀零的藤架下,對著幾條稀落的絲瓜,自言自語,說這兩條留給隔壁常常咳嗽的阿婆誰誰,那兩條送給鄰居常常發熱的小孩誰誰。纖纖絲瓜蔓,小小絲瓜果,折射出其情恰恰其心睦睦的田園生活和鄰裡之脈脈的溫情。

開簾正恨詩情少,風卷野香迎面來。絲瓜無聲無息地生長,其生命力之強,雖然看不見它的動靜,聽不見它的聲音,它卻以內在的魅力,在頑強地延續著自己的生命。絲瓜的每一片綠葉,每一個花朵,結出的每一個絲瓜,都按照著絲瓜的自己章法有序地生長,給人以生命之力的啟迪。絲瓜的一生是頑強的一生,絲瓜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絲瓜的精神,是一種向上攀援的精神,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一如母親當年在艱難的時日裡,悲酸孤苦的歲月裡,用自己的堅韌和靈慧,含辛茹苦,笑對生活,引領我們在風雨中勇敢的前行。一如母愛,奉獻著自己的累累碩果,在兒女的靈魂深處生長著一種柔韌執著的力量,任歲月染上經年的風霜,透著世事流轉的蒼涼;無論是蹉跎歲月,或是彷徨的羈旅,她都給我以靈魂的感召,精神的力量,撫慰我疲乏的心靈,激發我勇敢面對艱難人生的力量,優雅微笑地前行。

是為記,公元二零一五年九月十九日。

總編輯:王湘蓉

中文版執行總編輯:潘書朋

副總編輯:侯月陽、王美慶

英文版執行總編輯:劉煒

副總編輯:劉永潔、王清

編輯:寧方莉、李元蘭、王菲然、陳魯

美術總監:王雪

排版設計:潘書朋

策劃製作:中國人民大學

本公眾微信平臺轉載的部分文章,

因客觀原因或存在不當使用情況,

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聯繫、投稿郵箱:737454148@qq.com

微信ID:校長Principal

相關焦點

  • 小院的夏天
    大部分人家都栽花種絲瓜、扁豆什麼的。花則都是好養耐活的,譬如西番蓮、美人蕉、茉莉花、夾竹桃等,花朵各異,五顏六色,分外好看。前院東屋的賀奶奶家還有一架葡萄,碧綠的葉蔓、晶瑩、掛霜的葡萄,常令人駐足瀏覽。
  • 【湖南】劉文清|母親與櫻花樹(散文)
    我向父親一打聽,才得知是母親所為。兩棵桂花樹被母親扯掉了。母親說,屋門口種桂花樹,不吉利的。我問原因,母親也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樹已經被扯了,我還能與母親說什麼呢。只能一聲嘆息!兩棵桂花樹的命運,我也怕敢去想像。但是我對母親留下一句子話:這兩棵櫻花樹,你可不能再扯了的啊,到時會結出櫻桃果子來的呢!並請父親監督。兩棵櫻花樹在我的思念裡、在我的視線外,一天天地長大。
  • 散文原創:我的母親
    ,將來找得一份好工作,自己好不會像母親一樣做一些勞苦的工作,她總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孩子就是母親的命啊,是母親的全部。 自從自己長大以來,不知道自己把母親給氣哭多少次,但母親對自己的愛從來不會減少,母親對自己的愛是持續的愛,母親是唯一一個不求回報的愛自己人,母親都是一位漂亮的仙女,她們有一件非常美麗的衣裳
  • 絲瓜雞蛋餅,好吃又好看,5分鐘搞定的營養早餐
    絲瓜雞蛋餅家住一層,小院種了幾顆絲瓜,隔三差五的就結幾個絲瓜,看著這麼好的有機蔬菜不能浪費了啊,老公不愛吃絲瓜,但我烙的絲瓜雞蛋餅卻超級喜歡吃,真的是好吃做法又簡單,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哦。原料:絲瓜、雞蛋、普通麵粉、香蔥、白胡椒粉、花椒粉、大料粉、鹽、糖。做法步驟:第1步、絲瓜去皮切成細絲,撒少許鹽醃一下。
  • 散文 我的母親
    我的母親笑對人生我的母親似不落的太陽,光芒時刻灑在兒的身上,暖在心房。母親的胸懷寬闊似海洋,笑納包容兒的對錯叛逆與迷惘!母親的語錄似甘甜的及時雨,滋潤著兒的靈魂思想!教兒懂得禮儀廉恥,品德高尚。母親似參天大樹,為兒阻擋風雨,遮住陰涼。母親那雙長滿老繭的雙手,為兒撐起一片天,讓兒自由快樂的茁壯成長。當我們酣然入夢時,母親還在油燈下,為兒縫補衣裳。天下的母親最辛苦,為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盼兒女都成為國家棟梁。我的母親是位小腳女人,小時候讀過幾天私塾。雖然識字不多,但是,知書達理,淳樸勤勞善良!還能擔水,下地幹活,能做小買賣,會記帳。性格剛強!
  • 小學生優秀作文賞析—《美麗的小院》,讀一讀,豐富自己寫作靈感
    美麗的小院我的姥姥,姥爺家有一個美麗的小院,我非常喜歡,美的呀!像一幅畫。清晨,太陽一點兒一點兒的把腦袋從山上伸出來,等把頭全都出來站在天空中時,小院早已金燦燦的,暖和極了。勤快的姥姥,姥爺把小院裝飾得比皇家花園還要美麗。抬頭有果樹,低頭有綠油油的蔬菜,還有一個特殊的小夥伴,小鴿子住在一個精美的籠子裡。在小院的兩邊有一棵石榴樹,一棵桃樹,還有一棵柿子樹。
  • 史鐵生:合歡樹 | 散文名篇
    史鐵生:合歡樹 | 散文名篇 2020-09-15 18: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散文:母親的課
    「鈉鎂鋁矽磷,硫氯氬鉀鈣」,我們一如當年,在她的課堂上有問必有答,而且是不舉手地自由作答——這也是母親教學的一大特點,從不約束課堂紀律,從不要求學生們要保持安靜。她喜歡師生間不斷的互動,她喜歡在那紛亂的表象中去尋找學生們思想的閃光點。每每我們這些早已成年的兒女們跟著她念誦那些化學元素時,母親是最為高興的,時不時還表揚一下這些昔日的學生:竟然還全都記得住。
  • 七年級語文散文詩兩首簡案
    《散文詩兩首》教學簡案  執教:李文藝  [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詩歌的朗讀技巧,提高朗讀和鑑賞能力。  2、學習和借鑑詩中藉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感情的寫法。(依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學策略]  1、音樂導情  2、朗讀悟情  3、想像入境  4、"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導學生學習第一首詩,然後讓學生自學第二首詩。以此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 部編本語文七年級(上)散文詩二首《金色花》《荷葉母親》導學稿
    對,是母親。這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深情的呼喚。孩子又該怎樣回報母親呢?就讓我們走進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印度詩聖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中去尋找答案吧。(初讀感知)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首散文詩,畫出你要為大家提醒的生疏字詞,力求讀準讀順。然後告訴大家,這首散文詩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你的感受如何?
  • 2021屆高考核心考點基礎題速練32:語言文字運用+名篇名句默寫+散文閱讀
    母親從窗臺上拿下一根老絲瓜,用一把剪刀,把絮狀的絲瓜皮剪開,便有黑溜溜的瓜仁兒,一窩蜂地從裡邊湧出,粒粒飽滿,滿是淘氣勁兒。傍著院牆起個小土堆,趁綿綿春雨,把烏黑的絲瓜種子埋進土裡。不出幾天,__①__,戴一頂精緻的小黑帽,小黑帽下邊,是一張嬌小嫩青的笑靨,含羞帶怯,探頭探腦,俏皮可愛。掙脫帽子的束縛,幼弱的瓜苗伸展身子,在春風細雨裡茁壯成長,漸漸地,綻出綠葉,抽出瓜蔓,昂揚著一股向上攀爬的生機。
  • 《雞西礦工報》‖過年(散文詩)
    母親包的餃肚兒,像枚金元寶;母親捏的餃子邊,似汪月牙灣。那一簾簾餃子,一彎彎穗褶,並非面泥花紋的雕塑藝術,而是滿臉溝壑的鄉愁畫展。 3年,是親情的符號。小時候,嘴饞,年與母親一樣親,母親做出的年嚼咕,香甜、可口、解饞。長大後,母親比年更親,母親雙手製造了年,全家人聚在一起,溫馨、纏綿、美滿。
  • 永康傳統小吃絲瓜「豆莢」
    絲瓜豆莢原是農曆七月半時吃的,後演變成了永康特色小吃。與其他小吃不同,絲瓜豆莢由絲瓜葉與米粉混合而成,在放置鐵鍋中煎熟。不僅味道清香,入口鹹香,而且有清熱解毒之功效,深受大人與小孩喜愛。一邊忙著切新鮮絲瓜葉的胡慶葉說:「「這絲瓜葉是特別選沒長絲瓜的葉子,葉子老了就不好吃了。」 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吃豆莢,胡慶葉說:「我們小時候不像現在條件這麼好,那時候沒有零食吃。我媽媽就會弄豆莢給我們幾個兄弟姐妹吃。那時候覺得吃到豆莢就很開心。」
  • 教你炒絲瓜,不要直接將絲瓜下鍋就錯了,多一步,絲瓜翠綠不吸油
    因為絲瓜是大家比較常見的食物,絲瓜的益處和吃法,相信經常烹飪和經常吃絲瓜的人都會知道,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絲瓜的做法。許多人在炒絲瓜時,都是先把絲瓜切成小塊,然後放進鍋裡炒,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做出來的絲瓜油膩膩的,油性太重,很多人都不喜歡。
  • 絲瓜最好吃的做法,學會這麼做絲瓜,2斤絲瓜不夠吃
    絲瓜是一個既便宜又美味的食材,很多人也非常喜歡吃絲瓜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不喜歡吃,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用絲瓜做成的美食,這道美食絕對可以讓那些不喜歡吃絲瓜的人愛上絲瓜,這道美食就是絲瓜炒肉,做法特別簡單,營養豐富且美味。接下來就一起去看看這個絲瓜炒肉是咋做的吧。
  • 《大慶油田報》‖趙富‖年關散憶(散文)
    母親包的餃肚兒,像枚金元寶;母親捏的餃子邊,似汪月牙灣。那一簾簾餃子,一彎彎穗褶,並非面泥花紋的雕塑藝術,而是滿臉溝壑的鄉愁畫展。年,是親情的符號。小時候,嘴饞,年與母親一樣親,母親做出的年嚼咕,香甜、可口、解饞。長大後,母親比年更親,母親雙手製造了年,全家人聚在一起,溫馨、纏綿、美滿。
  • 母親的「桃花源」
    母親讀書不多,識字也少,在她的認知裡從來沒聽說過「桃花源」三個字,但我執著地認為在母親心裡也住著一個桃花源。母親是一個農民,在稻田裡細掘深耕了大半輩子,時光把她青春挺直的身軀變成與稻穗一樣彎曲的模樣。母親不種田後,就一門心思侍弄她的菜園子。春夏秋冬,母親的菜園子永遠是生機盎然、綠意蔥蘢,仿佛是一首首平仄有致的唐詩宋詞。
  • 【隨筆】懷念母親 鄭智文
    一到冬天,母親的手和腳都被凍腫凍爛。母親十八歲和我父親結婚,雖然日子過得也很苦,但是有了親人和親情,母親倍感溫暖。母親一生善良、勤勞、寬厚,友愛鄉鄰。記憶中,每年八月十五,我家都要殺一隻雞,這是我最期盼的生活,但是,雞肉做好了,母親總是送一碗給左鄰,送一碗給右舍。母親這時總對我們說:自己少吃點沒啥,讓左鄰右舍都嘗嘗多好?母親省吃儉用,但對我從不吝嗇。
  • 散文<母親詞典>用中國民間口口相傳的諺語串連起來
    散文用中國民間口口相傳的諺語串連起來 發表時間:2011-06-03   來源:他用了3年時間,水滴石穿,集腋成裘,撰寫了一部獻給母親、感恩母親的大書。我也摯愛自己的父母,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恩、感動、感激和感謝,但我至今仍未找到一種能夠有效地表達自己這些心情的方式。如今,建永找到了,我羨慕他,而且滿懷敬佩。  這是一部用中國民間口口相傳的諺語串連起來的長篇散文。
  • 散文詩《沉默的火焰》獲中國散文獎
    《海外文摘》雜誌社執行主編蔣建偉發表了《2020年中國散文工作報告》。本次年會共評選出散文精銳獎等4個年度獎項。河南南陽市詩人、散文作家武建華的散文詩組章《沉默的火焰》(共20章)榮獲二等獎。武建華(左三)在「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頒獎大會主席臺上領獎武建華的散文詩組章《沉默的火焰》共計20章。